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春连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9,(9):79-80,86
桑叶内含多种功能性成分,是我国传统的中药之一,含有蛋白质、脂类、多糖等,具有降血糖、抗衰老等多种功能。综述了桑叶化学成分和降血糖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为桑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观察瓦松乙醇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采用腹腔注射STZ引起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以瓦松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灌喂28d,给药期间每隔7d测定一次空腹血糖值,给药结束后称量体重及进行经口糖耐受量试验。结果显示,瓦松提取物能有效降低糖尿大鼠的空腹血糖值,改善经口糖耐受能力,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朝鲜蓟发酵茶泡制工艺。结果表明,朝鲜蓟发酵茶的最佳泡制工艺为冲泡时间22 min,加水量243 mL,冲泡水温86℃,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90分。通过ABTS法和DPPH法检测表明,朝鲜蓟袋泡茶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朝鲜蓟提取物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考查萃取时间、分相时间、提取物质量浓度、相比、萃取温度、pH值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结果表明,朝鲜蓟中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为萃取时间30 min,分相时间80 min,提取物质量浓度10.0 g/L,相比1.25∶1,萃取温度35℃,pH值4.0,此时洋蓟素萃取率达到67.37%。 相似文献
5.
实验表明,燕麦麸纤维能够显著提高正常大鼠的糖耐量(p<0.05);从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FBG)、血清胰岛素(INS)和血清C肽(C-p)的变化来看,燕麦纤维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p<0.05;p<0.01),且降糖效果优于果胶(p<0.05)。 相似文献
6.
评价黑苦荞胶囊降血糖功能,为黑苦荞保健食品开发提供依据。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将试验动物分为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正常动物的空白对照组和受试样品组。经口给予黑苦荞胶囊,连续灌胃30 d,观察其对小鼠体重、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苦荞胶囊对血糖正常组小鼠的体重及空腹血糖值无显著的影响(p>0.05)。高血糖模型各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p<0.05),糖耐量试验中,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p<0.01,p<0.05)。黑苦荞胶囊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功能。 相似文献
7.
苦瓜皂甙降血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雯 《农产品加工.学刊》2007,(9):24-25,59
苦瓜果实富含皂甙、多肽和活性蛋白等多种功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苦瓜皂甙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癌、抗艾滋病、抑菌、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等功效。通过对苦瓜皂甙的开发,不仅为苦瓜产品的开发提供新的途径,也为人们的合理膳食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以肉桂作为栽培料的珍稀食用菌食药用价值,对基于肉桂木栽培料和普通栽培料的‘香魏蘑’、‘榆黄蘑’多糖分别进行提取和含量测定,采用ORAC法对食用菌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动物试验对肉桂食用菌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间以及不同栽培料生产的食用菌之间多糖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普通‘香魏蘑’和肉桂‘香魏蘑’的多糖含量分别为16.89%和14.44%,普通‘榆黄蘑’和肉桂‘榆黄蘑’的多糖含量分别为4.22%和5.95%。‘榆黄蘑’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香魏蘑’多糖,而2个品种肉桂食用菌多糖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该品种普通食用菌多糖;肉桂‘香魏蘑’和肉桂‘榆黄蘑’多糖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改善小鼠的糖尿病症状,低剂量组对小鼠的糖尿病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各实验组疗效随着剂量的加大而增强。在相同实验浓度下,肉桂‘榆黄蘑’多糖的降血糖效果优于肉桂‘香魏蘑’多糖。由此可知,肉桂‘香魏蘑’与肉桂‘榆黄蘑’多糖含量较高,且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与降血糖功效。本实验结果可为肉桂木资源、‘香魏蘑’和‘榆黄蘑’等珍稀食用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采用朝鲜蓟新鲜叶片和干燥叶片进行绿原酸提取的最佳提取方式。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水溶液、乙醇、微波及高温处理等几种方式处理鲜叶样品;采用乙醇和盐酸水溶液处理干燥叶片,比较不同方式下绿原酸的提取效果。结果:采用0.1M盐酸水溶液和漂烫90秒后水提取两种方法对鲜叶中绿原酸的提取效果最好。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效果以70% 乙醇作为提取剂的提取率最高。结论:采用适宜的提取条件分别从朝鲜蓟鲜叶和干叶中提取绿原酸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11.
HPLC法测定洋蓟茎叶提取物中绿原酸与洋蓟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洋蓟提取物中绿原酸与洋蓟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2%磷酸水,采用梯度洗脱30min,乙腈与磷酸水体积比从5∶95至50∶50;检测波长为330nm;流速:1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绿原酸为0.13~0.66μg,线性关系良好,洋蓟素为0.12~0.62μg,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线性系数均为R=0.9999,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41%;洋蓟素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31%;绿原酸与洋蓟素峰的理论塔板数均大于10000。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洋蓟茎叶提取物中绿原酸与洋蓟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洋蓟的营养价值评定及BMY牛育肥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洋蓟及副产品的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定,为合理开发洋蓟饲料产品奠定基础,同时观察洋蓟饲料对肉牛育肥效果。对洋蓟及副产品的营养成分测定,并进行肉牛育肥(30头BMY牛公牛)试验。结果表明,洋蓟副产品的粗蛋白含量在10.33%以上,洋蓟粉、青贮洋蓟及洋蓟花苞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NDF和ADF分别为60.09%、26.71%、26.51%,54.97%、31.10%、31.24%和47.14%、34.24%、26.08%,而且洋蓟及饲料产品的瘤胃降解率均高于大部分常用的粗饲料,云南黄牛对洋蓟粉的干物质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为65.14%和50.09%,说明洋蓟副产物相当于优质牧草的营养水平;育肥试验还表明,饲喂洋蓟颗粒料和青贮洋蓟的ADG分别为1153.33 g和873.33 g,明显高于青贮玉米的636.67 g(P<0.01),洋蓟副产品饲喂肉牛的效果明显胜过青贮玉米,可大大提高肉牛养殖效益。洋蓟副产物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优质牧草的水平,值得肉牛养殖业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人工繁育西红花种球的途径,笔者综述了国内外30多年以来的西红花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发现利用不同的外植体都有诱导形成小球茎或完整植株的报道,但是其诱导周期长、诱导率较低,未见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报道。因此,今后应该着重于研究如何缩短诱导周期,提高诱导率、增殖率,加快大球茎培育进程,并进行花器官和子房的组织培养研究,提高柱头状物诱导率,加强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研究,推动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的规模开发。笔者就西红花组织培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并对西红花组培进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西红花种球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陆地棉矮化突变体Ari1327的矮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i1327是从美国引进的陆地棉种质Ari971经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一个新型矮化突变体。Ari1327在萌发期和子叶期就表现出矮化性状。在现蕾期,突变体的株高、节间数和节间平均长度均小于野生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导致了突变体株高的降低。突变体主茎节间纵向细胞的长度要显著小于野生型,横向细胞的直径与野生型差异不显著,节间细胞伸长受抑制导致了突变体节间平均长度的缩短。突变体中IAA、GA3和ABA 含量高于野生型,外施GA3能使其株高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外施BR和IAA不能使其株高恢复到正常水平,较低浓度的IAA对突变体的株高和节间长度就开始产生抑制作用。突变可能导致了IAA合成相关基因的过量表达,突变体内源IAA含量急剧升高而抑制了植株生长,使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6.
水稻叶片形态建成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叶片形态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水稻高产育种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已克隆多个叶形相关调控基因综述了水稻叶片形态(叶片卷曲度、倾角、披散程度以及叶片宽度)建成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认为,水稻叶片的卷曲主要是通过卷叶基因调控叶片近轴/远轴间的发育、泡状细胞的发育及其膨胀和渗透压、厚壁组织的形成以及叶片角质层的发育等来实现。影响植株空间伸展姿态的叶倾角主要通过叶角基因调控油菜素内酯的信号传导来影响叶枕细胞的生长发育;唯一被克隆的影响叶片披垂度的披叶基因DL1是通过控制叶片中脉发育而改变叶片形态的;而窄叶基因则主要通过调控生长素的合成与极性运输、维管组织的发育和分布,影响叶片维管束数目及宽度。但到目前为止,所有已克隆的叶形调控基因间相互调控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不能完整清晰地勾勒水稻叶形建成和发育的分子调控网络。因此,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水稻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对进一步构建相关的调控网络,塑造水稻理想株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稻、大豆、玉米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光强响应的滞后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孔因素”是高温加剧蒸腾作用,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反馈抑制造成的。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明显差异,上午利用光能的能力明显大于下午。这主要表现在上午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比下午大。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会造成这种量子效率的差异性。无论是气孔限制还是光合产物反馈抑制都可能是导致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产生“滞后效应”的主要原因。C4作物(玉米)的午休现象不明显,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的差异也不明显,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这可能与C4作物(玉米)自身的生理特性适应高温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改变株型的方法,比较了原型(平展型)与改型(紧凑型)玉米不同密度的群体光合速率,结果表明,改型群体光合速率比原型平均提高17.2%,籽粒产量增加5.3% ̄8.6%。抽丝期群体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692)。改型玉米群体内光合有效辐射、CO2浓度分布比原型相对的“均匀”,是群体光合速率较高的重要原因,认为玉米作物的优化群体结构为紧凑型玉米个体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19.
甜菜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阐明源、库的关系对甜菜产量形成的影响。运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特性甜菜品种群体源、库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源、库发展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群体LAI和LAD可作为衡量源大小及能力的重要指标。光合源的同化能力直接影响着块根库容的大小,后期较大的光合源会抑制块根库的扩大,影响甜菜产量的形成。揭示了丰产、高糖甜菜品种的源库关系,LAI峰值出现在块根及糖分增长期,最大LAI应在4.3以上,达到峰值后要有20 d左右的相对稳定持续期,糖分积累后期LAI应保持在2.4左右。群体LAD应在块根及糖分增长期达到19.3 m2.d以上,后期呈缓慢下降变化。以上结果可为指导甜菜生产实践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对不同生长时期豚草有高效防除作用的除草剂,笔者用盆栽豚草研究了15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幼苗期和成株期豚草的防效。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灭生性除草剂中,百草枯、草甘膦、草铵膦和环嗪酮在试验有效剂量内对苗期和成株期豚草均有较好防效,其中草甘膦和草铵膦对成株期豚草防效优于百草枯和环嗪酮;11种选择性除草剂中,乳氟禾草灵、三氯吡氧乙酸、乙氧氟草醚、灭草松、2甲4氯钠盐、2,4-滴丁酯、氯氟吡氧乙酸和麦草畏对苗期豚草均有较好防效,但对成株期豚草,仅三氯吡氧乙酸和乳氟禾草灵表现出较高防效。噻吩磺隆、吡嘧磺隆和苯磺隆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对豚草防效较差。试验结果表明,豚草植株的大小对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