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 流域概况石人沟小流域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太平区东风镇境内,距市区仅有10km,流域总面积为10.42km~2,其中耕地面积849hm~2,人口密度为149人/km~2.该流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流域大体呈东西走向,最大长度8.5km,最大宽度2.5km.有大小侵蚀沟58条,总长度36.07km,沟壑密度达3.46km/km~2,沟岸扩张在剧烈发展的侵蚀沟有7条.多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到治理前为止,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98km~2,占流域面积的86.18%,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670.38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威胁,阻碍了流域内各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王茂沟是陕西省绥德县韭园沟流域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5.97km~2,其中沟间地占58.4%;沟谷地占41.6%,主沟长3.75km,沟底平均比降2.7%,沟壑密度4.31km/km~2。流域地表被马兰黄土覆盖,厚20~150m,下部为离石黄土,再下为基岩。这里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60天,多年平均降雨量513mm,其中6~9月占73%,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一次暴雨产沙量往往为全年总产沙量的60%以上。土壤侵蚀以水蚀及重力侵蚀为主,治理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8万t/km~2。 该流域从1953年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到1990年,共完成治理面积7203亩,占总面积的80.4%,占利  相似文献   

3.
<正> 一、南小河沟流域概况 南小河沟流域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中部,是泾河支流蒲河左岸的一条支沟,流域面积36.3km~2,共有支毛沟183条,沟道密度1.69km/km~2,主沟长11.8km,平均比降2.8%。流域地貌根据侵蚀形态可划分为塬、坡、沟三种类型,其面积比例分别为56.9%、15.7%、27.4%。  相似文献   

4.
<正> 奈木小流域位于柳河上游右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总面积为35.33km~2,海拔高度270~480m,流域内有大沟14条,主沟长5.3km,沟壑密度2.9km/km~2。流域平均坡度5°,最大坡度18°,土壤为黄土母质发育而成的风沙土和淋溶褐土,pH值8.78,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420t/km~2。 该流域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暴雨集中,秋季冷凉早霜,冬季严寒少雪。年均降水量450  相似文献   

5.
<正> 米脂县对岔流域是无定河中游左岸、东沟流域上游的一条二级支沟,流域面积5.53km~2,有227户,903人,男女全半劳力362个,人口密度为163人/km~2,人均土地面积9.2亩,人均耕地3.3亩。该流域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地形支离破碎,沟壑密度3.82km/km~2;多年平均降雨量422mm,7、8、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年总辐射量为130~586kJ/cm~2,年平均气温8.4℃,无霜期165天;  相似文献   

6.
<正>一、试验场概况 临县水保试验场位于县城东北部的城庄沟中部,地貌类型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一付区。总面积7.69km~2,水土流失面积7.08km~2,占92.1%。有大小山头15座,0.5km以上的沟道28条,沟壑密度4.23km/km~2,沟道平均比降为4.8%。场内5~15度荒坡面积占27.1%,15~35度的荒坡面积占42.8%,其余荒坡均大于35度。场内有弃耕撩荒地3000亩,实施重点治理前实际耕种坡地1000亩。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光山秃岭,支离破碎,1980年前,除小面积内栽有零星树木外,基本上没有治理。据调查推算,年径流模数为5.68万m~3/km~2,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67万t/km~2,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7.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状况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北黑土区典型流域1965和2005年各种类型侵蚀沟的数量、长度、密度、面积(主要为吞食耕地面积)和分布情况以及40年来侵蚀沟的时空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展状况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1965至2005年的40年,研究区侵蚀沟总面积增加85.27 km2,条数增加13 168条,总长度增加6 183.70 km,沟壑密度由1965年的0.034 km/km2变化为2005年的0.193 km/km2,侵蚀沟条数、面积和密度呈快速增加趋势;2)40年间,耕地上的侵蚀沟面积增加81.83 km2,条数增加12 825条,长度增加5 981.23 km,沟壑密度增加0.271 km/km2,林地与其他用地上的侵蚀沟面积增加3.44 km2,条数增加343条,长度增加202.47 km,沟壑密度增加0.02 km/km2;3)典型黑土区侵蚀沟发生在耕地上的比例极大,其中面积所占比例达96%,条数所占比例达97.4%,说明40年来侵蚀沟的发展主要在耕地上。研究结果对区域的粮食生产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朝阳市龙城区杠头沟小流域位于朝阳市区的西北部,总面积46.66 km2,水土流失面积30.68 km2,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5.75%,流域内沟壑纵横,以土石质U、V型沟壑为主,发育较活跃,沟壑密度达1.76 km/km2。从2008年始,对该流域进行了综合治理,具体治理模式是:修筑谷坊-蓄水保土-产业配置-提高沟壑开发利用效益。经过治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卓有成效,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该流域的治理模式和经验可在同类型流域治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 川掌沟位于皇甫川流域的上游,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干旱严重,年均降雨量仅350~400mm,且70%以上多以暴雨形式集中在7~9月降落。该流域总面积147km~2,流域内地形破碎,沟壑密度达3.91km/km~2,沟壑面积,35.37km~2,占总面积的24.1%;沟道两岸坡度较陡,基岩、砒砂岩、红泥岩裸露,风化、冻融侵蚀严重,是皇甫川中粗砂的主要产区之一;梁峁斜坡多以黄土或沙化黄土覆盖,风蚀、水蚀剧烈,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9万t/km~2。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流域概况 新庄是山东省沂水县诸葛镇的一条小流域,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跋山水库上游。全流域901户,3116人,总土地面积6.87km~2,其中耕地135.3hm~2,宜林荒山荒滩517hm~2,分布在八座山梁七条沟内。该流域属石灰岩溶蚀区,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海拔220~550m。治理前,这里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6.57km~2,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4.62km~2,占总面积的67.2%,年侵蚀深2.9mm,年侵蚀模数3433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流域内土地日益贫瘠,致使粮食单产停滞不前,长期徘徊在3000kg/hm~2左右,1984年人均产粮210kg,人均收入314元,个别农户不足200元,群众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侵蚀沟分布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与侵蚀沟空间分布密切的环境因子,揭示其分布特征,为侵蚀沟发育规律研究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遥感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基于GIS分析功能,对吉林省6个区域共23个调查单元(小流域)内侵蚀沟进行了调查与汇总分析,研究沟壑密度、沟壑裂度等与环境要素关系。[结果](1)6个区域沟壑密度大小顺序为:敦化(16.30km/km~2)辽源(6.51km/km~2)梅河(5.55km/km~2)伊通(4.67km/km~2)九台(3.54km/km~2)前郭(2.21km/km~2);(2)敦化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增加先稳定后急剧降低;前郭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辽源、梅河、伊通、九台4个地区沟壑裂度均随坡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沟壑裂度最大值除辽源发生在6°~9°外,其他3个地区均发生在3°~6°;(3)沟壑密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755,研究中符合这一规律的样本占总体的83%。(4)集水区形状系数对沟壑密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影响,但这只体现在九台地区,主要表现为沟壑密度随形状系数的增加而增加;(5)6个地区沟壑密度与集水面积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29.39hm~2为沟壑密度发生变化的临界值。[结论]吉林省内分异特征总体表现为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不同地区沟壑裂度随坡度变化呈现出不同规律,集水区长度、平均宽度与侵蚀沟各特征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庄头流域位于榆社县城东北部10 km处的郝北镇,流域总面积60.2 km~2,水土流失面积51.95 km~2,占86.3%。2013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域,计划用5年时间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通过优化配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研究,根据当地实际与农民群众意愿,合理布局了梯田、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禁自然修复及沟道打谷坊等综合治理措施,实施后治理程度将达到76.3%,林草覆盖率将提高到29.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莫古沟小流域位于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满堂红乡的东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沿,属于沙化漫岗区。流域总面积11.2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3km~2,占总面积的45.5%。该流域为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7.7mm,土壤质地为沙土和沙壤土,有机质含量仅为0.36%,森林覆盖率仅为7.6%,全年六级以上大风69天,水蚀、风蚀兼有,以风蚀为主,沟壑密度为0.51km/km~2,治理前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000t/km~2。 全流域共有人口807人,农业劳力150人,人均耕地0.39hm~2。由于受干旱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影响,粮食单产只有1725kg/hm~2,人均收入152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相当落后,是全乡有名的贫困区。1983年该流域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后,流域内群众根据该  相似文献   

14.
干热河谷区的坡耕地试点治理工程所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坡改梯措施、水利措施、机耕路、排水措施及沟道治理措施。通过对干热河谷区坡耕地的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98%,可实现试点区年减蚀量达1.43万t,年蓄水效益达8.86万m3,流域内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6 500 t/(km2·a)降到500 t/(km2·a),每年增加经济效益达30 420元/hm2。  相似文献   

15.
何店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店小流域是商城水保试验站的试验监测流域 ,自 1982年起至今连续监测从未间断。对流域水保措施实施前后径流、泥沙监测的结果表明 ,流域治理后比治理前年减少径流量 3 6%~ 10 7% ,年减少输沙量 62 6%~ 72 7% ,年侵蚀率减少 5 9 7%~ 69 7% ,坡地改梯田后减少 70 %~ 80 %的水、土、肥流失 ,流域年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 5 80 0t/km2 下降为 12 0 0t/km2 ,削减洪峰的效率达 5 0 %。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中游地区的小流域试点工作始于1980年,至今已进行了4期.前3期以试验示范不同类型区治理模式为主,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经验和管理办法,带动和指导了面上小流域治理工作.第4期开展试点的小流域30条,从1993年开始,已进行了4年连续综合治理,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265.04km~2,其中新修基本农田7013hm~2,营造水保林10120hm~2、经济林5507hm~2,人工种草3860hm~2,修筑各项水土保持拦蓄工程3268处(座),年均治理进度10.4%、新增治理程度37.6%,累计治理程度达66.4%,有14条流域治理程度接近或已经超过70%.目前,年人均产粮超过500kg的流域有16条,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以上的流域有15条.第4期小流域试点工作在继续强化综合治理的同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拳头产品,通过规模经营,形成支柱产业,促进了小流域经济和水保行业自身建设的发展,使试点流域内群众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流域概况 静乐县王明滩流域地处伟晶花岗岩风化区,流域面积18.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8km~2,长度大于500m的沟道有38条,沟壑密度3.41km/km~2。流域内阳坡基岩裸露,或覆盖着薄层伟晶花岗岩风化碎屑,水分、养分俱缺;阴坡除蒿类、沙棘、荆条等植物外,还零星生长着串根杨(实际为青杨,当地俗称串根杨)。全流域年侵蚀模数1500~2500t/km~2,侵蚀物以粗沙为主,是汾河水库上游主要粗沙区之一。长期以来,过度放牧、采薪以及乱砍滥伐,使林木得不到正常生长发育,严重影响着一些残林、疏林的成长、成材。尽快恢复植被覆盖,就地控制粗沙下泄,对减少水库淤积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甘川沟流域是湫水河流域的一级支沟,总面积41.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5km~2,占总面积的84.3%。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3 700t/km~2,属极强度侵蚀区。五年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1 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44.6hm~2,营造水土保持林草1582hm~2,封禁自然修复面积482hm~2,新修淤地坝16座,河坝200 m。经过重点治理,粮食单产由1890 kg/hm~2增加到2420 kg/hm~2,提高28%;人均粮食550kg,较治理前提高100kg;农林牧副各业总产值由515万元/年增加到741万元/年,提高43.9%;人均纯收入由762元增加到1094元,较治理前提高332元。农、林、牧用地比例由61:15:24调整为36:51:13,每年可减少泥沙流失量57.71万m~3,拦蓄径流156.9万m~3。  相似文献   

19.
<正> 1 区域概况听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区,位于黄河山陕峡谷以东、吕梁山以西,海拔高程在1100~1300m之间,属黄土残源沟壑区,涉及山西省临汾地区的隰县、蒲县、大宁三县的大部分地区,有25个乡(镇)、218个行政村、12.3万人,总面积2187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1654km~2,占总面积的75.6%.听水河流域是黄河流域多沙粗沙的主要产区,属黄河一级支流,该流域土地支离破碎,沟壑密度4~6km/km~2,年平均输沙模数6540t/km~2,最高地区达13000t/km~2,年均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300万t.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当地土地生产力逐年下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旱涝灾害连年发生,人民生活相当贫困,项目实施前三县年人均纯收入仅350~450元,均被国家确定为贫困地区.水土流失成为制约该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造成该地区贫穷落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根源.因此,利用世行贷款,加大投资力度对该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仅是减少黄河泥沙的需要,也是发展当地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小流域划分的沂源县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及措施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基本单元,开展小流域划分并确定其防治方向对县域水土保持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沂源县为对象,通过遥感调查、模型计算、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掌握区域现状和水土保持需求,以小流域为单元,提出县域水土保持布局及措施配置。主要结果如下:1)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765. 99 km~2,占46. 83%,以轻度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西南部以及东北部等区域; 2)全县划分小流域68条,平均面积为24. 06 km~2,沟道密度1. 87~2. 99 km/km~2,45%的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高于50%; 3)根据小流域特征和水土保持需求,全县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分区,提出了"三带三片"重点布局; 4)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21条,以封禁治理为主,占55%;建设生态经济型小流域47条,其中东北部以封禁治理为主(45%),东南部以经济林果为主(60%),西南部以封禁治理(35%)和梯田工程(30%)为主。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县级水土保持布局和措施配置研究,可为县域尺度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