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济麦22"小麦新品种日前通过专家鉴定。目前世界小麦平均667米2产在200千克左右,我国平均667米2产为330千克。新通过验收的"济麦22",在我国气候条件和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667米2产大面积突破600千 相似文献
2.
3.
4.
小麦超高产育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年种植面积在 40 0万公顷以上 ,约占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的 1 3% ,总产占全国小麦总产的 1 8% ,单产与总产均居全国各省 (市 )的前列 ,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全省小麦生产稳步发展 ,总产持续增长。 1 983年总产突破 1 0 0亿公斤 ,1 986年总产超过 1 5 0亿公斤 ,1 993年总产突破 2 0 0亿公斤大关。 1 997年全省小麦种植面积 40 4万公顷 ,总产 2 2 4.2 94亿公斤 ,单产 370kg/ 6 6 7m2 ,有几个品种小面积高产攻关创实打 6 0 0kg/6 6 7m2 以上的产量 ,最高产量达 731 .73kg/ 6 6 7m2 。… 相似文献
5.
6.
小麦超高产育种主要指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除对小麦品质有特定要求外,对产量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培育优质超高产小麦新品种,已成为育种工作者追求的最新目标.为此,作者依据高等植物器官发育不平衡性的理沦,结合自己的育种实践,提出大穗多粒育种是培育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主要指标,与育种者商榷. 相似文献
7.
9.
10.
<正>本报讯近日,山东省正式启动超高产小麦、玉米创建工程,计划培育超高产小麦、玉米新品种,预计到2020年带动山东粮食增产40亿斤。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郭九成介绍,超高产小麦创新示范工程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领衔的跨单位、跨学科创新团队成功中标,超高产玉米创新示范工程则由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领衔的团队承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承彦说,团队将完善现代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1.
徐州25号小麦品种选育与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25号高产稳产,江苏省区域试验汇总产量超过550kg/亩,小面积亩产超过600kg,该品种穗粒结构协调,耐肥抗倒。超高产育种目标是亩产600kg以上,产量结构模式为稳穗增粒,抗倒、抗病、抗寒性好。对杂交后代的选择应抓住重点,优中选优。 相似文献
12.
扬州包子天下闻名,但速冻后容易开裂的问题却长期未能解决。这个难题日前已被具‘‘南方麦王”之称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新近培育成的优质糯小麦成功破解,这一小麦新品种填补了我国谷物生产史上的空白。在自然界谷物中,水稻、玉米等都具有糯性,而小麦却没有,因而用普通小麦面 相似文献
13.
根据长江下游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目标 ,指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突破口应是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 ,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对如何选育超高产优质品种的途径和方法作了针对性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济南6成以上麦田都种它。亩产789.9公斤,创下了我国冬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今年秋播3567万亩,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10%,成为我国第一大小麦品种。亩产达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济麦22"堪称"史上最牛小麦品种"。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于振文等多位国内小麦知名专家在济南组成鉴定专家委员会,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主持完成的《超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 相似文献
16.
超高产节水小麦育种及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理论,方法,进展与展望及春在今后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中的作用,指出了小麦超高产化是21世纪我国发展小麦生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新麦208(国家区试代号郑育麦0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麦2005013),已获得品种权保护,是一个晚播早熟、高产、稳产、抗冻、抗病、厂适、极具推厂潜力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20.
关中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中地区当前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为10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高产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重、穗粒数、花后21-30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高产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高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高产大穗材料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