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马群忠  杜爱东 《蚕学通讯》2000,20(4):8-8,24
长期以来,我场摊蛹材料主要以焦糠为主,在遇到旋蛹的情况下,改以麻网(4-5个重叠)摊蛹。为了减少蛹期死亡,提高蚕蛹发蛾率,增加养蚕制种经济效益,我们于2000年春季,进行了用不同材料摊放蚕蛹对发蛾率影响情况的对照调查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蚕品种:秋白原原种。1.1.2 摊蛹材料:谷草、焦糠、海绵、麻网。1.2 方法和设区 各试验区结果如下表:1.2.1 每种材料各设两个试验区,共8个区。干燥清洁的谷草剪成5厘米-8厘米长的短节,平摊在蚕箔内;焦糠平摊适中;海绵剪成蚕箔一样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塑料折蔟覆盖卫生纸保护蛹体试验初报潘求忠,黄允来,黄昌新(江西省广丰蚕种场3346O0)近几年来,我场蚕种生产与先进兄弟场相比,克蚁收茧量较高,公斤茧制种量较低。主要是因为后期死蛹多,羽化率低。据有关资料介绍,使用瓦楞纸摊蛹可以减少后期死蛹,提高羽化...  相似文献   

3.
以家蚕裸蛹品种为试验对象,根据蚕丝的形成机制,从5龄第3d起,通过控制蚕儿的给桑量,饲养至上蔟,化蛹后调查裸蛹率,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摸索给桑量对裸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给桑量的多少对裸蛹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减少给桑量,裸蛹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蚕种生产过程中,需要合适的材料保护裸蛹,本实验分别采用木糠、稻草、瓦楞纸三种材料进行裸蛹保护试验,观察、调查、对比其各自的优缺点和经济性状等,得出木糠铺蛹在吸湿性、蛹量观察、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建议在蚕种生产上特别是高温多湿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现行多丝量蚕品种在制种发蛾期通常在一天内促使发蛾集中,羽化发蛾出现两次高峰期,特别是日系的品种表现明显,一般在早上1~2时开灯感光,3~4时是第一次羽化高峰期,早上7~9小时又出现第二次高峰,有时第二次一比第一次羽化量还多,这样不但给捉蛾、交配、制种等工作带来劳动力安排不便,而且操作粗放等不利因素,更主要的是第二次羽化发蛾的时间推迟,特别是春季一般5月底6月初上午的气温偏高、交配易散对,投蛾工作还要在下午的13~14时才能结束,经过多年的调查,一般第二次投蛾制种比第一次投蛾制种(一般一次投蛾在上午11时结束)的成绩差,即产卵量少…  相似文献   

6.
为促使一化性柞蚕蛹解除滞育,羽化产卵,破解河南柞蚕区秋季缺种问题,对春蚕蛹进行了微量β-蜕皮激素注射试验。试验初步表明,当药物稀释倍数为1∶16~1∶18时,羽化率可达到88.5%~95.5%,并且死蛾率低,单蛾产卵量和蚕卵孵化率基本符合制种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
韦廷秀 《广西蚕业》2003,40(2):9-11
通过桑蚕日系(7·湘)和中系(9·芙)的雌蛹后期不同冷藏时间与发蛾率、产卵量及不受精卵率关系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雌蛹冷藏天数的增加,有发蛾率逐渐降低、产卵量逐渐减少、不受精卵率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日系蛹冷藏2天以内,中系冷藏3天以内不明显;日系冷藏3~6天,中系冷藏4~6天,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防僵粉消毒蛹体对蚕种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中国系统种夏芳原蚕蛹为材料,在化蛹后第6、7、8、9天分别用防僵粉(含有效氯2.5%)对蛹体进行消毒,调查其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结果表明:用防僵粉消毒蛹体对发蛾率、母蛾产卵量、良卵率均有较大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桑叶浸消对原蚕生命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建平 《中国蚕业》2002,23(4):17-17
由于微粒子病已成为蚕种生产的主要危害,为了提高蚕种质量,降低微粒子病毒率,除采取常规"微防"措施外,做好桑叶漂白粉精液浸渍消毒,把好"病从口入"关是一条有效措施.为了探讨全龄食下经漂白粉精液浸渍消毒的桑叶后,对原蚕生命率、死笼率、发蛾率的影响,笔者于2001年春蚕期,在本场作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是一化性柞蚕的适生地,柞蚕蛹资源丰富,可常年培育蛹虫草。试验表明,利用一化性柞蚕的滞育蛹培育蛹虫草,蛹体僵化的快慢与菌种的形态、菌液的稀释倍数、接种剂量有关;蛹体僵化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18~27℃。  相似文献   

11.
蚕蛹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概述了蚕蛹的化学成分。综述了利用蚕蛹制备蚕蛹蛋白粉和多肽,分离家蚕抗菌蛋白和诱导生产生物活性蛋白,生产蚕蛹氨基酸及氨基酸络合物,提取蚕蛹油与壳聚糖,开发蚕蛹蛋白纤维、蚕蛹虫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蚕蛹及其产品在食品、医药、化工、生物防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蚕蛹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与蚕蛹相关的研究成果。包括蚕蛹多糖、蚕蛹蛋白、蚕蛹油、蚕蛹吸附材料、蚕蛹生物反应器、蚕蛹培养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概况。蚕蛹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较广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柞蚕蛹烹饪时较难入味,试验发现柞蚕蛹咀嚼食用吐皮干重较人工脱皮干重增加4.49%,说明人工脱皮相对于咀嚼食用而言蛹体干物质损失更少。本文介绍了人工脱皮蛹的烹饪方法,提出机械化脱皮问题。  相似文献   

14.
蚕蛹油脂含量丰富,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蚕蛹油,并进一步提取不饱和脂肪酸以及α-亚麻酸的工艺研究概况。蚕蛹油功能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改进,对蚕蛹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及原料前处理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蚕蛹综合利用产品研发现状的分析认为,建立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是解决蚕蛹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发展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从蚕蛹原料预处理以及蛹油制品、蚕蛹蛋白产品、蚕蛹甲壳素产品生产原料的前处理4个方面,探索了一整套实用的蚕蛹产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前处理工艺流程,能有效分离蛹油、蛹蛋白和蛹甲壳素3种可利用成分,为后续产品的研发提供优质基础原料。  相似文献   

16.
几种消毒药剂对蚕蛹羽化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蚕种生产上实用有效的蚕蛹消毒剂,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0.5%的漂白粉液对蛹体消毒,结果使蚕蛹的羽化率降低1.2%~7.8%,且消毒液中的有效氯含量越高,对蛹体的刺激越大,对蚕蛹羽化的影响也越大;用402防僵液对蛹体消毒后蚕蛹羽化率明显降低,因该药剂只对家蚕真菌病具有防治效果,而对细菌类败血病的防治效果差,所以不宜用于蛹体消毒;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的蚕用消毒剂消特灵主剂溶液进行蛹体消毒,不仅能有效杀灭病原菌,而且对蛹体的刺激小,有利于蚕蛹羽化,适宜用于蛹体消毒。  相似文献   

17.
郑启凯  刘金波  陈思  刘限 《北方蚕业》2011,32(4):34-36,39
柞蚕血淋巴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大小对柞蚕丝产量有一定影响,并对柞蚕蛹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验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25℃;少量的苯基硫脲对其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不同化合物对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影响不同,在相同浓度下,氯化钙和氯化镁对柞蚕蛹血淋巴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其他化合物(EDTA,维生素C和亚硫酸钠等)则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雄蚕蛾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雄蚕蛾体含有丰富的营养与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衰老、护肝、防治自内障、抗疲劳、增强免疫功能、雄性激素样作用等功效,可用于药品、保健与特色食品的开发.本文对其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9.
克氏原螯虾人工诱导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克氏原螯虾育苗过程中亲虾的成活率,利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食盐、聚维酮碘和溴氯海因对购进的亲虾进行消毒试验,结果表明:经上述5种常用药物浸泡消毒后,亲虾成活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5%、40%、5%、10%和15%,对亲虾采用高锰酸钾消毒效果较好;为提高克氏原螯虾亲虾的抱卵率,采用盐水诱导、雌虾去单侧眼柄诱导、盐水诱导+雌虾去眼柄双重诱导3种不同人工诱导方式诱导亲虾,促使其性腺发育,试验结果显示,经3种诱导方式诱导的亲虾抱卵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0%、31%和39%,双重诱导的平均产卵率高于单因子诱导。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