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红 《河北农机》2007,(5):19-19
旋耕机由于使用不当会出现各种问题,现就其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谈几点体会,希望对广大用户有所帮助。一、旋耕机的挂接安装与使用1.旋耕机使用前的准备(1)使用前齿轮箱应按说明书加注润滑油,所有润滑部位加注黄油润滑,拧紧全部螺栓,检查传动部件是否转动灵活并无异声。(2)  相似文献   

2.
<正>(1)下水田前的检查。紧固水田旋耕机上各连接螺栓,特别是旋耕机犁刀与刀座的紧固螺栓,松动的要拧紧。传动箱链条的松紧度要合适,过松的要调整,磨损严重或损坏的要修复更换。传动箱中要加足润滑油,传动轴两端、轴承要加注黄油。(2)选择作业路线。根据田块形状大小,选择作业路线和作业档位。一般手拖用二档,旋耕机刀轴用高速。(3)起步时,先将旋耕机下降至  相似文献   

3.
正(1)下水田前的检查。紧固水田旋耕机上各连接螺栓,特别是旋耕机犁刀与刀座的紧固螺栓,松动的要拧紧。传动箱链条的松紧度要合适,过松的要调整,磨损严重或损坏的要修复更换。传动箱中要加足润滑油,传动轴两端、轴承要加注黄油。(2)选择作业路线。根据田块形状大小,选择作业路线和作业档位。一般手拖用二档,旋耕机刀轴用高速。(3)起步时,先将旋耕机下降至  相似文献   

4.
1.检查是作业前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旋耕机技术状态及零件的完好,是获得良好作业质量的保证,要想安全、高效、优质地完成旋耕作业,作业前一定要认真检查一遍旋耕机。如果你的旋耕机污秽不堪,看见它就会没有了工作热情,那么先彻底将它清洗一遍,去除缠草和污泥。这样机器零件变得一目了然。之后,你要做到的是:(1)检查各连接件,要求一件不能少且无松动现象。(2)加足变速箱和传动箱的润滑油,检查油封、输油管有无损坏和漏油现象,最好及时修补。检查轴承是否完好,并加注黄油。(3)旋耕刀片折断、有裂纹和严重变形是影响耕作…  相似文献   

5.
<正>例79:水箱中有黄油现象:水箱中有黄油,黄油与水垢、泥土等混杂,堵死散热器水管,使水循环受阻,水温升高.原因:水泵轴衬套加注黄油过多.分析:水泵轴衬套磨损后,冷却水易从水泵轴后衬套往外滴漏,尤其在熄火停车后,漏水更为严重.驾驶员为防止冷却水外漏,往往采取熄火后立即往水泵轴后衬套处加注黄油,用黄油来堵塞漏水.过多加注黄油后,发动机工作时,水泵轴高速旋转、把黄油带入水泵中,黄油与冷却水一起被泵入水箱散热器内.散热器管口狭窄,黄油本身有粘性,不易从散热器管通过,粘附在管壁和管口上.当冷却水中的泥土和杂质与黄油接触时,就会被黄油粘附,造成散热器管堵死,水循环受阻,冷却水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6.
黄油嘴农用车在许多滚动、摩擦部位安装有黄油嘴,用户在日常保养中因缺乏了解忽视了清洁和加注黄油。常见的部位有  相似文献   

7.
铡草机在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易发生机械故障,影响工作效率。(一)维护保养要点作业前,要按规定对各部位进行检查调整,待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铡草机的动、定刀片应经常保持刃口锋利。主轴两侧轴承和喂入辊轴两侧轴承,在安装时已注入润滑脂,每使用1个月后,需将上述轴承拆下,洗净后重新上好润滑脂(质量较好的黄油),再安装使用。以后每作业1个月润滑1次,其他旋转部位在使用中也要经常加注机油润滑;此外,还应经常检查铡草机的零部件是否损坏、严重磨损和松动,特别是工作部件和旋转部件。如发现损坏、严重磨损和松动,应及时更换、修复和紧固…  相似文献   

8.
<正>旋耕机在广大农村较为普及,农机手在操作旋耕机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件,尤其要检查旋耕刀是否装反和固定螺栓及万向节锁销是否牢靠,确认稳妥后方可使用。检查旋耕机  相似文献   

9.
旋耕机中万向节(传动轴)的主要作用是补偿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与旋耕机中第Ⅰ轴的偏移量,并以最大的转动效率和扭矩带动旋耕机工作;同时当负荷过大时保护旋耕机。然而许多用户不重视,甚至不懂万向节的正确使用方法,造成不少人为的故障和损失。  相似文献   

10.
使用旋耕机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操作。 1.拖拉机与旋耕机配套时.要注意液压悬挂机构尺寸.动力输出轴花键尺寸转速等与旋耕机相符,如有不符。应做必要的改装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中旋耕机的万向节损坏比较常见。损坏的主要原因:一是操作不当;二是安装不正确;三是万向节轴与轴套选择不当;四是没有及时按规定保养;五是旋耕地头转弯时没有提升农具。预防旋耕机万向节损坏的措施:石块多的地块不宜使用旋耕机,最好使用其他机具进行作业;旋耕机的正确操作是先起步再接合动力,然后慢慢的落下农具,使旋耕机刀片在前进中慢慢入土;选用的万向节方轴和轴套的长度与农具型号相配辽宁省辽中县南门街6号薛志成套,若过长,在使用中会顶坏传动件,过短则农具升起时会脱出;万向节安装时,夹叉开口应在同一平面内,以保证刀轴旋转受力…  相似文献   

12.
旋耕机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操作方法与犁耙大不相同,使用者要完全掌握旋耕机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性能、使用方法,才能发挥出旋耕机的功效,防止机具或人身事故的发生.在此介绍一下旋耕机的正确安装与调整及作业中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拖拉机台车正常工作,需要对台车轴承进行润滑,润滑的方法有三种,现分析如下: 1.加注机油 此法是比较常用的润滑方法,它对机车的密封性能要求高,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保证,常常一组台车保养后,工作几十个小时就发生漏油现象,如不及时添加易烧坏轴承,重新保养又费工时。 2.加注黄油 此法是一种错误的润滑方法,目前大多数机工多采用这种润滑方法。由于黄油粘度大,对机车的密封性能要求不高;但黄  相似文献   

14.
自中天龙舟农机有限公司研发的履带自走式旋耕机投放市场后,受到用户欢迎并得到快速发展.为发挥履带自走式旋耕机的作业效率,用户须掌握其操作要领及维修保养要点. 1 田间作业 (1)起步.要在旋耕部提升状态下接合工作离合器,待旋耕机达到预定转速后,机组方可起步.起步后应尽量低速慢行,这样既可保证作业质量,使土块细碎,又可减轻机件的磨损.行驶中要注意倾听旋耕机是否有杂音或金属敲击音,并观察碎土、耕深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将发动机熄火,以确保人身安全,然后再检查.排除故障后才可以继续作业.  相似文献   

15.
正(1)高地隙履带自走式茶园管理机应由经专门训练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使用前必须充分了解机械使用方法。(2)清扫、检查及修理时,发动机一定要熄火,小心作业。使用前确认齿轮箱内已加注过清洁齿轮油,在检查油量和加注齿轮油时,确认切断发动机动力,远离明火,以免发生火灾,泼洒出来的油须擦拭干净。  相似文献   

16.
旋耕机的万向节损坏是比较常见的.损坏的主要原因:一是操作使用不当;二是万向节安装不正确;三是万向节轴与轴套选择不当;四是没有及时按规定进行保养;五是旋耕作业地头转弯时没有提升农具或没等农具提升起而强行转弯。预防旋耕机的万向节损坏的措施:1.石块多的地块不宜使用旋耕机,最好使用其他机具耕作。2.旋耕机的正确操作是先起步和接合动力,然后慢慢的落下农具,使旋耕刀片在前进中慢慢入土。3.选用的万向节方轴和轴套的长度应与农具型号相配套,若过长,在使用中会顶坏传动件.过短,农机具升起会脱出。4.万向节安装时…  相似文献   

17.
<正>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作业适用膜宽1400mm的2BMK—4A型和2BMK—4B型宽膜机均由阿克苏地区农机研究所设计,由阿克苏地区农业机械厂批量生产.一、维修与保养1.穴播器(共4个)黄油嘴每日应加注黄油一次.2,播前检修时,开沟、覆土圆盘(共6个)必须拆开清洁.轴承要加注新黄油.3.播前检修时,覆土滚筒两端的轴承要清洗,加注新黄油,及时换上变形的防尘盖.4.播前检修时,注意校正膜床镇压滚筒壁和滚简轴的变形、弯曲,如系轴承原因引起滚筒转动不灵,及时换上新轴承.5.卷管伸缩式输种管(共4根)不得卡紧或锈死,不得变形,应有一定的伸缩程度.管子两端应用U形卡固定在外种箱和穴播器上,种箱、输种管、穴播器不得发生漏种现象.6.随时注意V形铲是否变形,铲的两底刃线必  相似文献   

18.
1.必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调试(1)首先向变速箱内加入洁净润滑油 ,直至溢油口处。切忌加入旧机油 ,因使用旧机油会给旋耕机的使用埋下隐患 ,最终得不偿失。(2)旋耕机作业前要进行空载磨合 ,然后将磨合期用的机油放出 ,加入新机油。磨合后要调好锥形齿轮的啮合间隙 ,这样有利于减轻齿轮磨损 ,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3)认真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旋耕刀片 ,切忌装反。(4)用加油枪对旋耕机上的油嘴加注润滑油脂 ,最好将黑油挤出。2.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1)开始作业时 ,应使旋耕机处于提升状态 ,先结合动力 ,再向下放机具…  相似文献   

19.
<正>1安全操作1.1渡过水沟、田埂时要使用踏板。1.2行驶时应注意路肩。1.3禁止急前进、停止、转弯和超速加速。1.4发动机运转中未停机,手脚不能伸入旋耕机下。1.5禁止眼睛看别处或放手运转。1.6禁止站在旋耕机后进行后退作业。2日常保养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检查各部位的螺栓、螺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旋耕机在我国已被广泛使用,正逐步发展成为农业机械的一个重要门类。旋耕机使用方法是否得当、维护是否规范,对机器性能、效率发挥至关重要。掌握正确的使用与日常维护方法,可提高旋耕机的工作效率,延长旋耕机的使用寿命。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旋耕机使用维护与调整几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帮助用户掌握更多使用维护的知识,使旋耕机发挥出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