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大瓶螺,原产于美洲亚马孙流域,系大型水生螺类。福寿螺不仅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可迅速改变其栖息地生物环境面貌,造成其  相似文献   

2.
福寿螺发生危害蔓延迅速,已成为余姚市水生蔬菜茭白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通过福寿螺防治技术探索与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的试验与示范,明确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的作用与良好效果,并提出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福寿螺抗逆性强、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适宜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在宁化县主要为害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笔者根据其发生危害与发生特点,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4.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危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耐逆性强、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适应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在石狮市局部地区泛滥成灾,主要为害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根据其发生危害与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笔者2018年在广西区上林县水稻田开展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田福寿螺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药剂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可有效控制水稻福寿螺,施药后7天内便可杀死大部分的福寿螺,保苗效果较好,同时对水生生物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正>福寿螺是大型淡水螺类,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极快,近年来在南方主要水稻耕作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并呈扩散蔓延之势,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1.发生特点福寿螺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二三厘米深处越冬,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喜栖于缓流  相似文献   

7.
怎样防治福寿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惠民 《湖南农业》2006,(12):12-12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或金宝螺,主要以水稻、水生绿色植物、叶类蔬菜为食,被害的水稻和蔬菜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现将福寿螺的综合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洱海流域稻田福寿螺的综合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不仅危害水生或湿生作物,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还是引起人类嗜酸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威胁人类健康,其在洱海流域分布较为广泛,对水稻危害普遍发生。虽然目前主要是以化学方法防治福寿螺,但考虑环境影响、人类健康、防控效果,应结合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及水稻的栽培和管理,开展综合防控,持续控制福寿螺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福寿螺是世界性恶性入侵水生生物,在中国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防治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近年来,重视研究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生态防治法。主要综述近些年来福寿螺的生物与生态防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已有福寿螺防治手段存在的问题,广西桂林地区进行了福寿螺资源化利用的探索。在福寿螺防治过程中,不仅仅是将其灭除,而是结合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对福寿螺进行加工利用,形成了福寿螺产业链。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因其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成分高,20世纪80年代被作为一种水生经济动物引入我国南方。后因过度盲目引种养殖、腥味太浓、口味欠佳、市场销售状况差等原因而遭到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于1981年引入广东并在1984年开始推广养殖,后因过度养殖、管理不善及食味不佳等原因被弃养;由于缺乏天敌,且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福寿螺在我国南方地区暴增,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近年来,福寿螺在广东地区泛滥成灾,已对水稻等水生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成为主要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运用环境社会学的受害结构论,对广东福寿螺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就外来生物入侵的防治与管理问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对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福寿螺,学名大瓶螺(Ampullaria gigas Spix),又名苹果螺,是大型水生螺类,原产于南美州亚马逊河流域,20世代80年代后期我县从广东省引进饲养,当时是以其蛋白质丰富,营养成分高供人们食用。但由于人们对福寿螺危害性缺乏认识,加上管理不严,盲目扩散饲养,而且福寿螺的味道不佳,销路不畅,失去市场经济价值,造成生产过剩,弃置野外,致使福寿螺成、幼螺体流散进  相似文献   

13.
在昆山地区针对福寿螺不同发生区域使用茶籽饼(粉)进行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发生盛期,在封闭浅水区域如水稻、芡实等水生作物田、沟渠、植物带或植物景观带、湿地等水浅而封闭的场所适宜使用茶籽饼(粉)灭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变为野生后,对水生作物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因它喜食幼芽嫩苗,在个别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带,给水稻育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下面介绍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措施,供参考。一、改变育秧方式:根据福寿螺适合在水中活动取食为害的习性,有福寿螺活动的地方应积极推广旱育秧和半旱育秧技术,以减少福寿螺在水中活动取食幼芽嫩苗的食源。二、科学合理灌溉:福寿螺主要以幼螺、半成螺在水田、山塘、水库、水渠等湿地越冬并生存繁殖,在水稻育秧期间,可随秧田灌水从进出水口处迁入秧田,造成对秧苗的为害。为此,可在…  相似文献   

15.
福寿螺又称苹果螺、大瓶螺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系大型水生螺类。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20世纪80年代引进后,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惊人的繁殖力和极快的生长速度,现已在中国华南、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福寿螺农民称为大田螺,该螺个体大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繁殖快,河道、沟渠、田间、池塘均可成为其生息场所。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成为水稻的一天灾害。我市近年来福寿螺危害严重,为了夺取水稻的稳产丰收,鹿城区农技站于l998年正式立项,观察研究福寿螺发生规律及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Lamarck,1819)]的世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1819)]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等。在大约40年的时间内,已经在北美洲和亚洲广泛传播,成为主要的入侵生物之一和水生经济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在中国,除长江以南地区外,福寿螺还在长江以北许多地区定居并繁衍传播。单纯的防治措施,已经难以有效阻滞或控制其繁衍蔓延。为了有效控制福寿螺的为害,首先要调查清楚福寿螺在国内的现有北缘分布地区,了解其生长发育规律、传播规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也要正确认识其危害性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Spix)属中腹足目瓶螺科,是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淡水螺类。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力极快。20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引进福建永安市饲养。其后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福寿螺在福建永安市迅速扩散蔓延至各乡镇,形成了极难控制的优势种群。近年来福寿螺对该市水稻的  相似文献   

19.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或金宝螺,主要以水稻、水生绿色植物、叶类蔬菜为食,被害的水稻和蔬菜轻则减产,重则失收.采取多种防治方法并举,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福寿螺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危害极大。在慈利县新安村、新建村等已有发生,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为防止福寿螺继续扩散和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慈利县赵家岗乡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首先查明福寿螺的分布与发生危害的程度、发生趋势等情况,彻底摸清全乡福寿螺发生情况,选择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典型地块,建立集物理、化学、农业措施为一体的综合治理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