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萧红的一生,无家的“寂寞情结”始终贯穿于其中,而且这一情结一直左右着萧红的思想和情绪,甚至影响了她的整个生活和创作。  相似文献   

2.
在穆时英一生短暂但却丰厚的创作中 ,前后期作品呈现着截然不同的样貌 ,眼花缭乱新奇诡异的创作手法与叙事技巧为人所反复称道 ,然而潜伏于其中的审视世界时的同情目光与两极对立的感知路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支撑其创作始终的贯穿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乱世佳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密切尔生前唯一出版的一部小说.小说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所共有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深刻阐释了主人公与"那片红色土地"深深纠缠着的"故土情结",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忧患意识以及对南方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4.
《乱世佳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密切尔生前唯一出版的一部小说。小说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所共有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深刻阐释了主人公与"那片红色土地"深深纠缠着的"故土情结",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忧患意识以及对南方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来,苏童陆续创作了四部长篇小说,分别是《蛇为什么会飞》、《碧奴》、《河岸》和《黄雀记》。将这些小说与以往苏童的小说创作相比较,可以看到许多变化。从小说内容方面来看,四部长篇在题材选择上纷纷转向现实,叙事、人物塑造更加贴近生活,小说情感由冷酷阴暗转向美好温和;从艺术特色来看,审美意象纷繁而具有新意,小说从单一叙述视角及线索演变为多元视角及线索。创作的新变与作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文化、当代文学发展密切相关,也带来了许多文化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沈从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一个寻求美好人性寄居地的历程,但是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悖论决定了他寻找的无望。尽管如此,他依然固执地坚守在自己的精神守望中。但客观现实又让他不能完全超脱。这种强烈的精神冲突煎熬着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正是因为此,在他寄予了美好理想的湘西女性身上,读看到了世代妇女的身影,她们依然生活在传统的樊篱中。  相似文献   

7.
2012年,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较多,充满诡异、空灵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隋炀帝杨广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为晋王时对于江淮人士的态度和政策不仅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 ,也有心理上的原因。这种对于江淮地区、江淮人士的“江淮情结” ,影响了他的短暂的政治生命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大量运用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神话原型和宗教典故,将所描述的美国南方的悲剧故事上升到神话的高度,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不仅展现了南方由胜而衰的历史,更使其成为整个人类命运和经历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李精耕  陆坤 《农业考古》2015,(2):117-122
欧阳修是名副其实的醉翁,同时也是造诣精深的茶人,茶在他生活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成为心灵的调适剂和诗歌创作的题材。酒之浓烈张扬与茶之平淡冷静,体现着他不同时期、不同处境的身心状况与精神面貌,早年的爱酒过茶到晚年的转而向茶,流露出他独特的处世心态与人生风度。  相似文献   

11.
丰厚沉郁的江淮文化是现代皖西作家共同的宝贵财富,无论是“未名”主力台静农、韦丛芜、韦素园、李霁野,还是“左联”中坚蒋光慈,都书写着对故土的眷恋。从皖西小镇到十里洋场,从江淮大地到宝岛台湾,江淮文化伴随着作家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人生的潮起潮落。他们用眷乡者的眼光描述家园的爱恨故事、民俗事象;用稳固的地域文化心态诠释作品中的艺术人物和情境;甚至将地方方言和习语入文,在各方面展现作家浓郁的江淮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12.
:“台北人”是白先勇笔下中的人物是解放前夕逃入台湾的大陆人。这些人有浓重的思乡情结、怀旧情感。本文试从集体无意识角度探讨这些人思乡情结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中最早提到"小说"一词,但此"小说"非后世之"小说"。庄子所说的"卮言",具有现代小说的意味。庄子的小说理论和小说实践,都很有现代性。其小说创作和西方现代小说家海明威、博尔赫斯相通;其小说理论和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异曲同工。回到庄子的"卮言",是中国现代小说通途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推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对于农民在较高的租金收益下,仍不愿流转土地行为,部分解释为恋土情结,农户的土地意识浓重,因此这种情结和意识被归结为制约性因素,并且大部分专家学者也对此持否定态度。但是,这种情结和意识也有其积极地一面,对社会有意的一面,不能完全予以否定,应该加以分析研究,甚至应该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历史发展等多个角度探析了中国民众"奥运金牌情结"的成因,在调查当今民众对奥运金牌态度与认识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奥运金牌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创作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借鉴与创新表现在许多方面,而以下三个方面很值得研究者进行关注和探讨:一是对古代小说故事结构与传奇特色的创造性运用;二是在写作技巧上借鉴西方心理描写方法并与传统巧妙结合;三是在语言运用上主动向古代小说学习,提高了语言表现力。文章重点对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严歌苓留美后创作出一系列“洛丽塔”式的畸恋小说,这些小说在建构乱伦与恋童相结合的故事模式、重塑老男人与小仙女类型人物形象、反讽精神分析学派学说、借鉴“talk out”疗法式的叙事方式以及细节描写上的重情感抒发而轻欲望书写都受到了纳博科夫《洛丽塔》的影响。外国作家的影响一方面造就了严歌苓创作的特殊气韵,但另一方面也禁锢了严歌苓小说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整个时代语境的限制,整个"十七年"小说的创作基本上都处于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的指导之下。而"环境"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中的关键词之一,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必然对这个时代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革命本质的表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秦云平 《河南农业》2012,(14):59-60
小说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作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分析情节入手,利用情节的展开,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再现人物活生生的个性,结合高中课本出现的《林黛玉进贾府》等一些经典小说,来阐述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郭晓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76-277,95
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执著关怀与探求生命意义的一位,他用自己的创作构建着理想中的神性殿堂.本文试图从他的人生经历来关注作家文学思想形成的轨迹,勾画作家探索生命意义的不息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