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工饲养环境下斑鳖采食量与温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鳖是极度濒危的物种,目前仅在中国和越南的动物园中有3只存活个体。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工饲养斑鳖的方法,在苏州动物园的1只雄性斑鳖饲养于改造过的人工池塘内,采用定时定点人工饲喂方法,在2008~2010年期间,较为系统地观察了其采食习性。结果表明,气温达到18~20℃(大约每年的3~4月),斑鳖从冬眠中苏醒,开始自由活动。只有当日最高气温达到25℃以上时,才开始采食。随着温度上升和活动量加大,采食量也会随之加大。6月平均气温在22~2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在27~31℃之间,是斑鳖食欲旺盛时期,出现采食高峰期。但是,平均气温在28~31℃,最高平均气温在31~36℃时,斑鳖几乎停止采食,重新钻进池塘底部的淤泥里,进入了夏眠状态。当进入秋季,平均气温低于18℃时(每年的9月底~10月底),斑鳖逐渐减少采食或不食,然后逐步进入冬眠状态。 相似文献
2.
3.
对一般的鳖类动物静脉给药多选择颈部两侧的静脉,但斑鳖体型较大,头部收缩力很大,在此处静脉给药不但很难操作,而且对人和动物都不安全.斑鳖鳖板底部有许多约粗0.5 mm~1 mm的静脉,这些静脉的舒张和收缩受环境温度影响,但游走性不大.在斑鳖鳖板底部用0.45×15号头皮针可静脉推药10 mL~20 mL药物. 相似文献
4.
5.
影响鹤类产卵与卵受精率因素的分析白晓洁,王文锋,李艳,刘淑华,梁卫峰(齐齐哈尔龙沙公园)鹤城的龙沙公园饲养鹤类具有多年的历史,有着得天独厚的鹤类资源。近几年来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鹤类自然牺息的环境不断缩小,使得野生鹤类日趋减少,有的已被列为世... 相似文献
6.
<正> 桑白蚧药剂防治,以初孵化若虫期为防治关键时期,如果喷药过早,若虫还未孵化或出壳;喷药过迟,背上已覆有蜡壳,都会影响效果的提高。为此,笔者于1989年在本校桑园对第一代桑白蚧的产卵、孵化等习性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人工饲养环境下黑叶猴繁殖生态的观察,掌握了黑叶猴的发情、交配、怀孕、分娩以及仔猴生长发育的基本情况。对黑叶猴适应南京地区生态环境,并能不断的繁衍后代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黑水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产卵有聚集的习性,它喜欢于角落缝隙中产卵。光源对于黑水虻的交配至关重要,连阴或雨天时出现成虫不交配、产卵量少和活跃程度低等现象。交配主要集中在光照充足的正午。 相似文献
9.
试验证明,不产卵蛾具有蛾体肥大、产卵器伸出等明显特征。将不产卵或少产卵蛾再次交配后,可增加蚕卵产量90%~148%,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花鼠(Eutamias sibiricus)是一种小形松鼠,半冬眠动物。其皮张虽小,但皮板结实,毛真,不容易挂污物,有制裘价值。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但对其繁殖情况仅见有零星报道(马逸清等,1986),本文就六只饲养花鼠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饲养情况观察个体共六只,舍内鼠笼驯养。个体情况和饲养情况见表1。 2.发情与交配二月中、下旬,雄鼠的睾丸体积迅速增大,并由腹腔降入体外阴囊中,副睾也变得膨大而扭曲,表示雄鼠发情期的到来。在整个发情期中,雄鼠随 相似文献
11.
12.
平胸龟个体生殖力及资源合理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平胸龟产卵量与个体的体长、体宽、体重等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并对其人工增殖、养殖及资源合理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平胸龟亲本个体在自然繁殖过程中,从性成熟开始产卵量随着体重、体长和体宽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在体重(1631±27)g、体长(25.20±0.26)cm、体宽(17.70±0.33)cm时达到产卵量预期的峰值,随着体重等指标的进一步增加,产卵量有小幅度的回落。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黄缘盒龟资源现状及驯养繁育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安徽省黄缘盒龟资源现状及驯养繁殖情况,2011年8~10月对安徽省皖南山区的黟县、泾县、广德及大别山区霍山县、金寨县等12个县区进行了调查。调查共发现安徽本地黄缘盒龟共34只,其中皖南山区27只,大别山区7只,另外发现台湾黄缘盒龟8只;安徽省有16个黄缘盒龟驯养基地,共有亲本2194只,2011年繁殖幼龟2280只。分析认为:黄缘盒龟资源严重衰退,存在种质混杂风险。建议加强资源管理,建立皖南、大别山黄缘盒龟保护区,建立安徽原产地黄缘盒龟繁殖中心,防止因台湾黄缘盒龟进入造成种质混杂。 相似文献
14.
从2002年11月开始进行控光实验,共进行了3年。每次实验将蓝孔雀分成控光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次,采用40lax白炽灯进行控光。实验结果为:控光组蓝孔雀每年平均产卵数量为424枚,对照组每年平均产卵数量为289枚,平均增加产卵数为135枚,平均增产率为46.8%,控光组平均每年受精比率为67.1%,对照组平均每年受精比率为67.4%;控光组孔雀卵的年均孵化率为89.3%,对照组孔雀卵的年均孵化率为90.2%。实验结果表明:控光使蓝孔雀的繁殖期明显提前,产卵数量明显上升;控光对蓝孔雀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上部分干物质(DM)生产速度,将无芒雀麦的生长分为三个大的阶段:营养生长阶段、繁殖生长阶段和种子在成熟发育阶段。在繁殖生长阶段(约55d),由于增加了两个在蕴藏状态下的更强的活动中心-茎和花序的生长,DM积累速度很快,日平均增加29.4g/m^2;地上部分总DM重量与茎和花序的重量保持同步增长,而叶子的重量稳定在488g/m^2(±32.2)。在茎和花序生长期间,任何过早的放牧或刈割利用都会 相似文献
16.
巴西彩龟对人造环境适应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特产动物中,巴西龟具有美食、食疗、观赏的价值已有报道。饲养者逐步增多,多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小规模繁殖饲养。笔者通过人造环境饲养试验,进行较为细致的饲养试验观察,初步尝试巴西龟高密度控温饲养的可行性,掌握巴西龟和本地乌龟的基本特征及巴西龟的一些基本生物特性,摄食生理特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为开展人造环境条件下饲养巴西龟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18.
提高牦母牛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君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3):8-10
采用不同剂量生殖激素处理3.5岁的青年牦母牛,结果发情率提高5.84和23.26个百分点,繁殖率分别提高34.69和41.21个百分点。采用不同剂量生殖激素处理和怀孕牦母牛围产期补饲的措施,促进产后成年牦母牛发情配种,结果发情率分别提高42.42,54.67和37.51个百分点,繁殖率提高43.93,48.48和20.10个百分点。生殖激素处理和围产期补饲对提高牦牛繁殖性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高剂量生殖激素的促进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