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蜂过箱后群势变小”是一个人们经常提到的老话题。中蜂最大的群势有多大?据杨冠煌、段晋宁、肖洪良等人80年代前后在湖南沅陵考察,其中1群仓蜂群势估计有15~20框。另观察了5群立式木桶中饲养的蜂群,其平均群重为3.03kg,约合12框足蜂。“中蜂过箱...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是一名基层养蜂员,1965年开始新法饲养中蜂,1974-1984年专业养意蜂,20年多的定地加小转地中蜂和西蜂并养,利用西蜂清理中蜂巢脾上的巢虫和患有"中囊病"巢脾上的死蛹,进行中西蜂营养杂交育王,越冬时抽出中蜂老脾利用脾上贮存的花粉给西蜂春繁期间育虫,流蜜高峰期用西蜂巢脾给中蜂群贮蜜,用西蜂出房子补给中蜂的弱群和幼虫病群。  相似文献   

3.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对中蜂危害很大,也是广大中蜂养殖者最头疼的疾病。我养意蜂30多年,同时也养中蜂,2015年我的中蜂群发展到40多箱,蜂群很强,我暗自欢喜,结果中囊病一来,飞的飞逃的逃死的死,最后只剩十来箱。我对养中蜂丧失了信心,干脆全养意蜂。2016年1月,我把中蜂和意蜂一块运到贵州安顺春繁、采油菜,将中蜂放在亲戚家饲养,我只管意蜂。中蜂到贵州同样也发展不起来,  相似文献   

4.
1.中蜂选用什么箱型的蜂箱饲养为好 ?经多次反复比较试验 ,在贵州省饲养中蜂采用意蜂标准箱、中蜂标准箱或上述2种箱型的16框卧式箱都可以。一般来说 ,我们认为采用意蜂标准箱更好一些。因为在实行高继箱饲养时 ,意标箱加高继箱更适合。2.为什么要在大流蜜期提前奖励饲喂 ?怎样奖励饲喂 ?众所周知 ,蜂群群势越强 ,采蜜量就越多。经过越冬、越夏以后的蜂群 ,群势都会下降 ,一般在4框蜂以下。为了在大流蜜期能以强大的群势采蜜 (7~8框蜂以上 ) ,夺取蜂蜜高产 ,就必须在大流蜜期到来前45~60d实行奖励饲喂 ,提前培育大量的适龄…  相似文献   

5.
我退休后才开始饲养中蜂的,后来又中、意蜂都养.为了养好中蜂,曾走家串户观察农家饲养的中蜂群.我地大多数是桶养中蜂.我走访的目的是如何收捕正在飞逃的中蜂群.我到附近农家拜访时他们都很热情,上茶点烟.谈起如何收捕中蜂飞逃群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6.
正本人老家在山东省青州市的郊区,属平原地区。我养西蜂多年,对于中蜂的饲养还是第一次。2016年去湖北购买西蜂时单独又买回了二十多箱中蜂,开始中西蜂同时饲养。本人在这里只说中蜂的饲养状况。买回的中蜂放在老家没动,定地饲养。我买的中蜂群势弱,好的群4脾蜂,但大多都是2脾蜂,买回来的时候是4月10日。2016年我地的洋槐是4月15日开花,25日结束,前后10 d。泡桐结束5月10日  相似文献   

7.
陈意柯 《蜜蜂杂志》2009,29(4):28-28
张绪林蜂友<老蜂桶新养法>一文发表于2006年<蜜蜂杂志>第8期第31页.对于张绪林蜂友的这些评论,我深有同感. 张绪林蜂友为适应中蜂特性的需要,在大容量(有箩筐大)的木桶口或在原意蜂平箱上加高10 cm后架上木条,或架上拆去底框梁的意蜂框(见2007年<蜜蜂杂志>第1期第22页)让蜂群自然造脾,得到了满意结果:"因巢脾宽大,一个中等群一次可取蜜10 kg,大群可取蜜15~20 kg,比活框饲养产量高、管理时间少、蜂群更健康".  相似文献   

8.
笔者业余饲养中蜂20多年,饱尝过蜂群兴衰得失的经验教训,近10多年能使蜂群昌盛不衰的诀窍可以归纳为四句话:“满巢新脾蜂自壮,脾老群衰易逃亡;宁可少采几斤蜜,也要新脾几大箱”。所以,如何充分发挥中蜂的泌蜡造脾的潜在能力与外界条件,重视造脾与造脾技术的研究,对新法箱养中蜂来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张明高 《中国蜂业》2009,60(5):26-26
1970年我开始业余养中蜂,1980年改养西蜂。退休后小转地养蜂。2008年4月,将蜂群搬回家定地饲养。4月7日中午,突然飞来一群中蜂,钻进一个开着巢门的空巢箱里,在纱盖下面结了蜂团。因事发突然,家里没有中蜂巢础,就放了2张意蜂老脾和1张未繁殖过的新脾。第二天检查蜂群见蜂王翅尖已破损,才知是个老王飞出群。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旧法桶养的中蜂,巢脾大,群势强,分蜂季节,有时一个桶中能分出几个分蜂群。而新法活框饲养后,巢脾被限制在220毫米以内,不能向下延伸,巢脾小,不易养成大群。我认为:这是新法饲养破坏了  相似文献   

11.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20,40(3):38-40
中蜂喜分蜂,难养成大群。若饲养在郎氏10框活动巢箱中,则空间过大、利用率不高。在流蜜期,弱小中蜂群难形成无子蜜脾,取蜜只能提出子脾摇蜜,损伤蜂、削弱群势,影响后期产蜜。若用框式隔王板,中蜂又难以养成10框蜂的群势。因此,有的地方把郎氏巢箱10框改成8框,用来饲养中蜂。现在赣、浙各地的中蜂场,用8框巢箱饲养中蜂的人较多。赣、浙两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蜜源情况有差别,分布在两地的中蜂,在油菜花期繁殖到4脾蜂以上后,大都会发生自然分蜂,有的群还会有2次之多。蜂群一分再分,群势将由强变弱。  相似文献   

12.
张建国 《养蜂科技》2003,(5):27-27,40
在中蜂与意大利蜂等外来蜂种混杂饲养的地区 ,具有地域优势和众多优点 ,适于定地饲养的中蜂由于群势相对西方蜂种小 ,个体也比较小 ,所以在不同蜂种间的生存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 ,由于中蜂的嗅觉灵敏 ,在蜜源缺少的季节 ,它们常常发现意蜂蜂巢并试图入箱作盗 ,为引起事端的挑衅者。但是由于惹来意蜂的跟踪追击 ,引起杀身之祸和灭巢之灾的后果。随着意大利蜂等外来蜂种在一些地方落户饲养的发展 ,老法饲养的中蜂日益增多 ,在强大的盗蜂攻击之下 ,中蜂渐衰退让出地盘 ,有的地方已经绝迹 ,这已成为无可辩驳的事实。中蜂群饲养者在如此严峻的形势…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经过多年对中蜂的饲养发现,两个同样群势的圆桶中蜂群,把其中一桶人为地强制改换为蜂箱活框饲养,在相同的蜜粉源条件下繁殖,经过一段时间,两群蜂群势的对比相差悬殊。我建议在春季原有土法饲养蜂群想改为活框饲养的蜂友,请不要在春节前后蜂群开繁时过箱,最好是等待当地的分蜂季节收捕圆桶的自然分蜂团,充分利用自然分蜂团造脾、采集和蜂王产子的积极性。因为分蜂时每个圆桶一般能分出2~3群,而在春节前后改活框的就很难达到土法原群分出的群势。 中蜂可利用自然分蜂团过箱@郭成志!江西省乐平市西门庞公村西头,江西乐平333300…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蜂有较快的发展,不少西蜂饲养户纷纷改养中蜂,或中西蜂同场饲养。他们用摆放西蜂箱的模式来摆放中蜂箱,结果蜂错飞他群,死伤遍地,群势减弱,甚至飞迁,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张绪林 《蜜蜂杂志》2006,26(8):31-31
圆桶饲养的中蜂,并不完全意味着让它们自生自灭,相反,在顺其自然、适度整理的情况下,让桶养中蜂取得稳定、较高的效益,这就是笔者采用的“老蜂桶新养法”。1蜂桶新养法的思路西方蜜蜂引入我国之后,养中蜂也就照葫芦画瓢似地跟了起来,但用饲养西方蜜蜂的方法饲养中蜂在群势和生产性能上不尽人意,使得国人对土生土长中蜂的饲养管理倒成了难题。其实饲养中蜂并没有深不可测的技术,因中蜂是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蜂种,在无人侍弄的情况下生存得很好。按饲养西方蜜蜂的方法饲养中蜂,蜂巢被人为压扁,蜂群热量损失快,削弱了蜜蜂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再者,…  相似文献   

16.
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群势越来越小 的现象很普遍,本刊 2004 年第 11 期发表了 《中蜂活框饲养后为什么群势越来越小》的文章,其中列举了 6 条原因,本人认为都未说中要害。 读了本刊同期龚凫羌、宁守容 2 位老师写的 《中蜂应激性疾病诊断与防治》一文,结合饲养中蜂的经验教训,本人认为中蜂与意蜂相比,中蜂是一种应激易感型的蜂种,尤其是野生的或仍饲养在老式蜂桶中等未驯化的蜂群应激易感者较多。 应激易感型中蜂改为活框饲养后,多数会发生应激性疾病。读了 2 位老师的文章,我认为更好理解中蜂改为 活框饲 养群势 越来 越小 的原 因。 文中…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地意蜂、中蜂混杂饲养,不仅因盗蜜毁掉中蜂群,而且蜂病交叉感染致使中蜂患病率提高。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来势较猛,虽比中蜂囊状幼虫病致死率低,稍不注意损失也不轻。一、观察诊断欧洲幼虫腐臭病是蜜蜂幼虫在封盖前被细菌感染死在巢房中。发病蜂群数量多,走近蜂场会闻到一股怪味,老式桶养中蜂如果群势下降许多,见不到死蜂死幼  相似文献   

18.
前言近年来 ,在广东省饲养的中蜂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群势越来越弱 ,在冬春季节 ,广东省的气温又低 ,山区有时还出现霜冻。因此 ,中蜂在冬春季节出现繁殖慢、生产性能差的现象。中蜂双群同箱饲养 ,作为一种特殊的饲养技术 ,可以解决中蜂群势弱、繁殖慢、生产性能差的问题 ,从而使饲养中蜂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什么是双群同箱双群同箱饲养 ,它不同于双王同群 ,是在一个蜂箱中同时饲养两群蜜蜂 ,两群蜜蜂之间用一块隔板分开。两群蜜蜂尽管处于同一个蜂箱中 ,但相对独立。2中蜂双群同箱饲养的优越性中蜂是广东省主要饲养的蜂种 ,对广东省…  相似文献   

19.
野生中蜂的收捕●杨朝环●中蜂新法饲养基础讲座之31怎样收捕自然分蜂群和迁逃群各地中蜂自然分蜂和偶然飞逃的时间差异很大,如云贵高原地区一般是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出现。无论是新法饲养、还是旧法饲养的中蜂群,大部分会发生自然分蜂和迁逃,这是收蜂养的大好时机。下...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出生于1941年6月,1968年开始养中蜂,现在有中蜂生产群60群、育王群20群,意蜂9群。中蜂养成大群强群上规模标准化,产量高,是养中蜂蜂友梦寐以求的事。笔者居住在河南省北中部的新密市(郑州的一个县级市),有平地,也有沟,属于丘陵地区,大部分中蜂每群都能达到6~7脾蜂,也有一部分会达到8脾蜂。像这样群势中蜂进行规模饲养,达到优质高产目的,必须实现双王加继箱,才能有13~14脾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