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全国21份野生三叶青种质资源进行生物学特性、扦插成活率与农艺性状考查,结果表明,不同种源三叶青生物学特性、扦插成活率与农艺性状存在显著差异,21份种源三叶青异地扦插平均成活率为69.7%,重庆与广西种源三叶青农艺性状表现优于浙江、江西、福建等种源;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0.6%;21个种源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与第Ⅱ类群三叶青农艺性状表现较好。通过叶片有无柔毛、茎形状与块根表面是否光滑等特性可初步区分浙江、湖南、湖北三叶青与广西、重庆等地三叶青;从农艺性状看,三叶青优良种质可优先在重庆、广西等种源中筛选;从供试的21个种源中,初步筛选出6个农艺性状表现良好的种源。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在广西具有更好发展前景的大果型番木瓜新品种,从植物学性状、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对5个杂交选育的番木瓜品系及对照种穗中红48号进行品系(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番木瓜200911号具有树势强壮、高产、优质、抗环斑花叶病等优势,可在广西进行区域性生产试种后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2003~2005年广西春大豆区域试验各参试点的产量、抗性等试验结果,对参加区域试验的8个大豆优良新品系的综合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桂816、桂807、柳99-22和桂980725四个品种的综合性状优于对照种桂春1号,通过了广西大豆区试.可供广西各地引种示范试种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广西利用冬闲旱地引进燕麦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燕麦在广西地区均能较好的生长,其生长情况、鲜草产量等各方面性状较优,能够在该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第十周期春大豆区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鉴定各供试种的区域适应性、经济性状、抗性反应、增产潜力等表现,评选出比对照种"桂春1号"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春大豆品种。广西第十周期(2009—2011)春大豆区域试验结果表明,6个参试种中,桂603、桂610和桂0119-1三个品种的综合性状均优于对照种"桂春1号",通过广西春大豆区试,可供广西各地引种、试种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广西冬种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冬季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解决广西马铃薯品种单一的问题,促进广西马铃薯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对2010年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田间比较试验,调查各品种田间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抗性等.[结果]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3号和宣薯2号等4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商品薯率、淀粉含量高、产量较高,其产量分别为38821.5、37953.0、34986.0和33262.5 kg/ha,分别比对照增产40.6%、37.4%、26.4%和20.4%.其余品种的表现一般,需继续试种观察.[结论]中薯7号、中薯8号、中薯13号和宣薯2号等4个品种在外观品质、产量、抗性和生育期等方面均表现较好,较适合广西冬季种植,可进行扩大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评价广西黄瓜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地方品种,为我国南方黄瓜育种提供亲本材料.[方法]从广西各地区收集10个黄瓜地方品种,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9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在各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0.4653%)较19个质量性状(45.8433%)低,但平均多样性指数(1.5943)较质量性状(1.0265)高.19个质量性状中,以瓜棱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种瓜裂纹类型和瓜刺色;以叶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瓜形和瓜刺色.8个数量性状中,以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其次为瓜肉硬度和瓜长;以瓜肉厚和瓜肉硬度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7个农艺性状中,除瓜长与其他指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外,其他性状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下同)相关性,其中单瓜重与瓜肉厚和瓜横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黄瓜产量可从改良瓜肉厚、瓜横径等性状着手;瓜皮硬度与瓜肉硬度、叶色和种瓜皮色呈显著正相关,与瓜肉糖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口感脆嫩的黄瓜品种糖度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因子(PC1~PC8),包含23个农艺性状,累计贡献率达97.311%,表明这些性状是广西黄瓜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的主要指标.以遗传距离15为阈值,可将10个广西黄瓜地方品种被分为四大类群(Ⅰ~Ⅳ),各类群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少部分来源于同一地区的种质资源分布在不同群类,但大部分种质的聚类结果与海拔高度和地理分布相关,其中第Ⅲ类包含白皮且无刺的黄瓜种质,可用来选育白皮品种;第Ⅳ类群属于大瓜形种质,具有较高丰产潜力.[结论]广西黄瓜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瓜棱、瓜裂纹、种瓜斑纹和瓜刺色等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黄瓜育种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8.
广西鲜食糯玉米品种现状及发展方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002~2006年广西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资料,对广西目前鲜食糯玉米品种的品质、产量及抗性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广西近期鲜食糯玉米的育种目标是加强对薄皮性状和抗性材料的选择,特别是注重抗倒、耐寒、耐热、耐涝、耐旱的优质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分布在亚热带种源地区毛竹的生长和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3个地区210株毛竹的胸径、枝下高和叶片等9个相关指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毛竹生长和表型性状在3个群体存在显著差异(P0.01)。胸径相关指标和枝下节均长以安徽霍山地区最高,枝下高、枝下节数、叶长和长宽比变化以广西灌阳地区最高;枝下高和枝下节均长在3个群体内变异程度均较大;叶片相关指标仅在广西灌阳地区变异程度较大;枝下节均长与叶片相关性状是最主要的表型性状。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区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各地区花生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特点,本研究选用江苏、山东等9个省份(自治区)共190份花生品种,对其植株性状、荚果籽仁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江苏、河南、河北品种的植株较高,第一对侧枝较长;河南、江苏、山东品种的分枝数较多,辽宁、广西品种的植株较矮,分枝数较少。江苏品种的荚果最长,达39.7 mm,显著或极显著长于除河北以外的其他地区品种;河北品种籽仁长21.1 mm,籽仁宽9.7mm,均位于各地区品种之首;广西品种的荚果和籽仁都较小。在产量性状上,江苏、辽宁和河南品种的百果重、百仁重较重,四川、广西品种的百果重较轻;不同地区品种的出仁率差异较小,极差仅为4.0%。福建品种的单株结果数最少,为12.7个,山东品种最多,达16.9个。  相似文献   

11.
对2005-2010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桂单22号(CK1)、正大619(CK2)及49个推荐审定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推荐审定玉米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有较大的突破,多数品种表现中晚熟,高产高抗等性状选育仍有较大潜力,在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方面选育有所突破,而对早熟、耐密、耐旱、耐瘠、抗纹枯病及玉米螟的品种选育要引起足够地重视,也不应忽视对玉米容重性状的选择.提出广西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把品种的丰产性和广适性放在首位,兼顾品种的生育期、容重、出籽率和脱水速率等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多样性和类群结构,探索不同血缘玉米品种性状间的互补性,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对购自广西45份玉米品种资源的全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21个性状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的差异和优势特点。[结果]不同温热带血缘玉米品种株高、千粒重和产量等13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介于1.68~2.07;品种间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共得到138个变异,平均遗传丰富度为6.57。聚类分析结果可将45份品种资源划分为2类,分类结果与品种审定的生态区域和系谱来源关联性较大,可分别定性为偏热带品种和偏温带品种。基于聚类分析结果的表型性状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偏热带品种的优势性状是株高、穗位高、行粒数、穗长和抗病性,偏温带品种的优势性状是茎粗、穗粗和行数。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偏热带品种产量表现优于偏温带品种与其株高和穗位高极显著高于偏温带品种有关;增加种植密度,偏温带品种可表现出耐密稳产特性。[结论]广西玉米品种资源多样性较丰富,偏热带品种和偏温带品种各有值得借鉴和利用的优良性状和特点,可研究吸收其优良性状进行表型互补,以提高广西玉米品种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籼稻品种丰田优553在广西南繁基地初垦地的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新垦田的土壤特性、试验品种特点、新垦地栽培管理措施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的表现,为充分利用广西南繁基地促进水稻育种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广西第七周期春大豆区试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西第七周期春大豆区试结果,桂98-117、桂97-83和199等三个品种的产量及综合性状均优于主栽品种“柳豆1号”,可供广西各地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开展广西小米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为挖掘和利用优异小米地方种质资源、选育小米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田间种植新收集的126份广西小米种质资源,对其穗形、穗松紧度、刺毛长度和分蘖性等10个质量性状及株高、穗长、单穗重和千粒重等12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其农艺性状表现,筛选优异小米地方种质资源。【结果】广西126份小米种质资源在穗形、穗松紧度和刺毛长度等质量性状方面各有特点,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株高、主茎粗、主茎节数、穗下节长、穗长、主穗直径、单株草重、单穗重、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苗至抽穗天数和生育期等数量性状的均值分别为131.61 cm、0.53 cm、10.86个、37.35 cm、27.51 cm、1.89 cm、14.08 g、9.63 g、6.47 g、1.37 g、66.12 d和98.56 d,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164~2.0620,变异范围为13.84%~49.08%,变异程度排序为单株草重>单穗粒重>单穗重>主茎粗>主穗直茎>穗长>出苗至抽穗天数>千粒重>穗下节...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广西的香蕉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的具有优异性状的香蕉新品种。从广东省引进9个香蕉栽培品种,并与广西主栽品种威廉斯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果实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9个引进品种的综合表现均有各自的优异特性,其中W3假茎高达271.67 cm,单株产量略高于对照威廉斯,果实品质表现最佳;W14假茎最矮,生育期比对照早24 d,果实品质好,但单株产量低于对照4.82 kg;W2、W4、W8和W12产量高,果形好,果指长,色泽光亮;W7、W9和W10风味或口感均比对照好。引进的9个香蕉栽培品种在田间的初步表现良好,具有优于当地品种的特异性状或与对照品种性状相当,值得进一步在广西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豇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为筛选适宜广西南宁市及其周边地区栽培的豇豆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南宁市苏圩镇开展6个长豇豆品种比较试验,测定各品种的双英率、丰产性、英纵径、单荚重和抗病性等13个农艺性状,并应用相关、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豇豆的单株分枝数是影响单荚粒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广西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为今后挖掘野生大豆资源的优异性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08年9~10月收集的2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种植,在生育期观察记载茸毛色、叶形、主茎类型等质量性状,分别进行赋值,然后计算Shannon-weaver和Simpson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野生大豆材料的11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eaver指数范围为0.0338~0.4320,Simpson指数范围为0.0300~0.5811,其中Shannon-weaver指数以泥膜类型最小,Simpson指数以粒色最小,而荚色的两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聚类结果将200份野生大豆材料聚为两大类,不同地区收集的材料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但部分地区内的野生大豆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结论】广西新收集的野生大豆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低,今后需继续对广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鉴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台农16号’5年多的引种栽培管理等试验,对比当地主栽品种‘巴厘’的植物学特征、果实质量性状、主要经济性状等表现,总结出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调查结果显示,‘台农16号’菠萝平均单果质量1.65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商品果率98.25%,果实的综合性状明显优于当地主栽品种‘巴厘’,适宜在广西西南地区生产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