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评述了种子和果实对传播的各种适应,介绍了关于传播的有关假说,并且讨论了种子和果实适应于传播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环境较其他类型的森林更为脆弱.由于抗干扰和恢复能力低,喀斯特森林中种子扩散对维持植物种群的续存与更新具极其重要的作用.叶猴以叶为主要食物,果实是仅列其后的第二大食物资源.对分布于喀斯特生境的叶猴来说,它们对果实的取食具有潜在的种子传播作用.基于此,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越南广平的风芽-格邦国家自然公园,通过实地跟踪观察结合粪便收集调查了河静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hatinhensis)对果实的选择及其对种子的潜在扩散作用.河静黑叶猴全年共采食果实类食物38科131种,取食的果实种类和取食高峰持续期均高于其他地区黑叶猴对果实的取食.这得益于当地原始雨林中丰富的果实食物资源.河静黑叶猴对果实种类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0.3<S112种果实<0.3),果实资源的可获得性亦不影响其对果实的取食频次(r=-0.13,P=0.15>0.05),在雨季的果实食物种类和取食强度上均高于旱季(z=-2.903,P=0.02<0.05).在果实性状的选择上,河静黑叶猴对处理难度较小的浆果和核果(两种类型的果实共106种,占80.9%)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更多地选择黄色(46种)、红色(29种)和绿色(14种)(三种颜色的果实占果实种类的68.7%),重量多为5 g以上较大的果实(共104种,占果实种类的79.4%),更多地选择果实内仅有1-2颗种子的果实.河静黑叶猴多吞食直径小于3 cm的种子,在猴群的粪便中发现了85种果实的种子,尤以肉质的浆果和核果最多,如垂叶榕(Ficus benjamina)、柿叶青梅(Vatica diospyroides)、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等.最远传播距离可达397 m.对其他的果实,则以吐出或丢弃的方式短距离传播,多集中在6-20 m范围.河静黑叶猴是一些果实较大或果皮较硬的植物重要的潜在扩散媒介,因为此类种子不能依靠鸟类吞食传播,如水浦桃(Syzygium jambos)、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和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等.河静黑叶猴一年中在雨季的夏秋两季(8-12月)对果实的取食强度达到高峰,这期间每月在猴群粪便中发现的种子数量均超过1000.结果反映出河静黑叶猴对喀斯特森林中的果实植物种子有潜在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位于秦岭南坡的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中心保护站管辖区内观察到的33种植物果实进行分类综述,并采集了其中的7种果实作为标本进行了解剖,观察其结构特征,分析了其结构对种子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位于秦岭南坡的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阳中心保护站管辖区内观察到的33种植物果实进行分类综述,并采集了其中的7种果实作为标本进行了解剖,观察其结构特征,分析了其结构对种子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20年9月底至2021年1月采用焦点动物扫描法对红耳鹎的取食行为进行观察,详细记录其取食的植物种类、取食频次、取食时间、取食数量和取食方式等信息,探讨红耳鹎在城市绿地中植物果实传播及种群更新中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on)共取食秋枫(Bischofia javanic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雅榕(Ficus concinn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及苦楝(Melia azedarach)5种植物的果实。红耳鹎对不同植物果实的取食频次、平均取食只数、平均取食时间和平均取食量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红耳鹎对秋枫果实的取食频次和雅榕果实的取食数量最高,对于香樟、雅榕、海桐和秋枫4种植物红耳鹎属于潜在传播者,而对于苦楝则属于种子捕食者。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的长度、宽度和重量都与果实平均取食量间均呈负相关。在鸟类取食后停歇的树木下方地面上常散落着较多表面洁净、无果肉包裹的裸露种子,且有部分植物的幼苗成功更新,说明城市绿地中的植物可以借助红耳鹎的取食和传播来实现其种群的更新。  相似文献   

6.
邓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344-13347,13371
荒漠化导致草地中形成大量裸斑,笔者通过监测传播到裸斑的种子,分析种子传播在裸斑的时空分布,探索种子形态、传播媒介对种子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传播到裸斑的种子为415~991粒/(m2.a);传播种子的分布具有季节差异,70%的种子集中分布在59、、10月,6、78、1、1月一般低于150粒/m2;传播种子分布无空间差异,在裸斑不同方位和圈层呈均衡分布;种子形状和重量是影响种子传播到裸斑的重要因素。种子传播的时间分布格局、种子形态影响种子侵入裸斑,进而影响其植被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7.
辽东栎的繁殖体及其与种群更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辽东栎的种子雨及其传播动力、种子传播后的命运、种子萌发、幼苗建立、实生更新对动物捕食的适应和萌生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辽东栎种子是多种脊椎动物和鸟类的食物资源,种子萌发和幼苗形成期间的捕食压力导致其实生更新困难,但捕食动物对种子的搬运和埋藏对辽东栎种群更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光照和水分对辽东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建立都具有重要影响,在森林管理工作中,适当干扰 (例如择伐) 对辽东栎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与存活以及种群更新都是有利的。较强的萌生能力对维持辽东栎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活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在强干扰条件下,萌生作为辽东栎通过从种子、幼苗、幼树到成年植株过程中的更新瓶颈的途径,是辽东栎实现种群更新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种子、土壤、水等不同传播途径下瓜类果斑病感病情况。结果表明,瓜类果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其发病率分别为65%和62.5%。水流传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发病率也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9.
阔叶红松林中星鸦和松鼠对红松种子的取食和传播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4-1998年秋,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研究了动物对红松种子的取食和传播。原始阔叶红松林中10种以上的鸟兽组成红松种子取食种团,其中星鸦和松鼠分散贮藏种子而有传播作用。星鸦搬运种子的距离最远可达4km,每贮点种子数约2.7粒,贮点深度约2.2cm,在多种生境中贮藏种子,冬季和早春易见到对贮子,少见到重取。红松幼苗可见于多种生境,但只在落叶松、天然更新杨桦林和母树林中有较明显的幼树种群。分析认为,星鸦的取食和传播效率要高于松鼠,二者的传播意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赵红梅  王斌 《农业与技术》2023,(24):106-111
全球生境碎片化趋势逐渐加深,使在碎片化生境中的野生植物受到生存威胁,其中包含一些亟需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本文主要通过综述片段化生境中植物种子传播过程的研究,如片段化生境对种子传播者的影响,种子扩散方式的改变,种子生境的变化等,发现片段化生境对于其中植物种子传播产生的影响产生了不一样甚至相对立的2种观点,其中包括生境片段化会给生境中植物种子扩散带来负效应,也有实验证明,片段化的生境会给植物的传播带来正效应。片段化生境中其他植物种子传播的研究对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子传播有着较强借鉴意义,但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种子传播研究过程中缺乏经验。未来有待通过借鉴其他植物种子传播研究技术和理论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物种进行有效保护,同时也可以对了解片段化森林中的群落构建过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概念、优点及国内工程实例,指出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维护生态平衡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小型社区、分散单位机构、农村和其他未普及管网的地区,是解决目前中国环保问题和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综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概念、优点及国内工程实例,指出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维护生态平衡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小型社区、分散单位机构、农村和其他未普及管网的地区,是解决目前中国环保问题和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河蒴荛花对山楂叶螨的作用方式及其活性成分,试验对其活性流分WCME 11进行了扩散作用的研究,并测试了其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WCME 11的刺激扩散率在浓度为0 125mg/ml时最高,累计扩散率为44 26%。0 125mg/ml和0 06mg/ml的扩散高峰在2~24h;0 03mg/ml、0 015mg/ml和0 007mg/ml的扩散高峰在24~48h。即WCME 11使用浓度在0 06mg/ml以上时,由于扩散高峰在杀伤力很大的时间范围内,不会因为扩散作用而引起再猖獗现象,显示了植物源农药的多方位作用的优势。而总生物碱对山楂叶螨各虫态无明显作用,初步证明其活性成分不属于生物碱类。本试验为河蒴荛花活性成分的寻找和作用机理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双版纳地区南酸枣与野生动物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南酸枣与野生动物,特别是食果动物的关系,认识了其间的发展历史及人类影响下的动态变化。热带雨林中南酸枣为多种动物食用,其中鹿科动物和犀鸟是它的专食和种子传播者。它们使一部分南酸枣种子得以自然更新。然而,由于鹿科动物和犀鸟数量锐减,目前很多地区仅有赤鹿能行使这一种子传播功能。研究认为,热带森林的种子传播系统、动植物之间和谐关系需要保护。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分散农居生活污水面源污染问题,介绍了几种低能耗组合工艺在分散农居生活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Fruits of Prunus serotina, Phytolacca americana, and Vitis vulpina were placed during separate trials in forest sites that varied in the degree to which the forest canopy was disturbed. Removal rates of fruits were consistently faster in the forest edge and light gap sites than in sites under closed canopy. Rapid removal of fruits from species that ripen fruit in summer and early fall is selectively advantageous to the plants because it minimizes the probability that fruits will be destroyed by invertebrates before dispersal. Disturbances probab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temperate fruits and birds and in community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种子扩散是指种子以某种方式离开母树到达适宜生境并能生长、繁殖,实现定居的过程。种子靠不同的方式实现扩散,如通过动物、风、水和自我扩散。其中,在动物扩散类群中,鸟类是最重要的扩散者。国外学者对鸟类在植物种子扩散中的作用、鸟类对种子的扩散距离、鸟类摄食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食果鸟类与结果植物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鸟类与植物种子扩散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鸟类对植物种子的扩散既有积极的作用,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鸟类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并呼吁应更好地发挥鸟类在植物种子扩散中的积极作用。国内对鸟类扩散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鸟类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鸟类在传播红松、红豆杉、黄檗等植物种子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Two-thirds of 258 fruit species from Peruvian tropical forest belong to one of two classes: large orange, yellow, brown, or green fruits with a husk; or small red, black, white, blue, purple, or mixed-color fruits without a hus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fruit classes match the size, visual ability, and jaw morphology of mammals and birds, respectively, and the animals also prefer to eat one class of fruits. Thus, most plants in this forest seem to be adapted to seed dispersal by either of two distinct broad arrays of animal taxa.  相似文献   

19.
铷(Rb)标记棉盲蝽及其向棉田扩散为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在网室试验研究证实,用硝酸铷2000-4000ppm喷洒寄主标记棉盲蝽,方法简便、结果可靠。1991年分别在河南太康县和南阳市用2000ppm的硫酸铷喷洒棉盲蝽集中越冬区域(200m#+2)大量标记棉盲蝽。结果表明,从铷处理区扩散到棉田的铷标成虫占80%以上,其扩散高峰在5月下旬。对野生寄主区在成虫羽化前进行耕翻处理,附近棉田受害率仅6.8%,未处理区的棉花受害率达33.9%-36%,处理效果为80%左右,该研究结果为棉盲蝽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广东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室内试验和林间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广东省松材线虫病的疫区范围1988年在深圳市沙头角一带,1997年扩大到深圳市大部分地区及惠州市、东莞市的局部地区,疫区面积由1988年的1.13万hm2增大到 1997年的1.67万hm2,病树累计449286棵.发病树种为马尾松;发病率与树龄有关,同一病点内,成林松林平均发病率为17.8%,而幼林仅为0.3%;每年发病时间为 5~12月,7月和11月为病树发生高峰期,与松褐天牛的年发生世代及生活史相吻合;病害靠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扩散;病害主要向西北方向扩展,其次为西南和东北方向,年均扩展距离774.4(0~1500)m,扩展方向与风向有关;降水量对发病有一定的影响,降水量大,当年发生面积小;一般南坡松林发病早且重,北坡松林发病迟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