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 K9、冰心,红勋3个高酸海棠品种为材料,对果实中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ΔOD 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对褐变度较高的红勋和冰心2个品种海棠果进行榨汁,采用4种不同护色剂(氯化钠、柠檬酸、维生素 C、偏重亚硫酸钾)对果汁进行护色。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活性和总酚含量不同,其中红勋海棠果汁的ΔOD 值、PPO 活性和总酚含量显示较高,且褐变度与 PPO 活性及总酚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冰心;不同护色处理对2个品种海棠果汁褐变的抑制效果各异,制汁时对冰心用4 g/L维生素 C、红勋用12 g/kg 的柠檬酸处理有较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是衡量果蔬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准确评价海棠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本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对西府海棠和珠美海棠鲜果及干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海棠果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差异,碘量法测得数值略高;西府海棠鲜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珠美海棠0.53~0.61mg/100g,西府海棠干果维生素c含量高于珠美海棠0.1~0.2mg/100g。此研究为海棠营养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调整苹果品种种植结构,丰富山东省中熟苹果品种,推动地区产业健康发展,以'凉香'、'红将军'、'甘红'3个中熟苹果品种为试材,测定比较果实的一般品质、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水解氨基酸含量、总黄酮、单宁、维生素及6种酚酸的含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中'甘红'的果实平均单果重最大,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观赏海棠是营造可食用型植物景观的重要植物材料。本研究选取天津地区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西府海棠、珠美海棠、八棱海棠和‘绚丽’海棠,对其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和叶片水分含量、干物质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和对比,以期为园林生产中不同海棠树种果实的营养价值参考和最佳采收时间提供合理建议。结果表明,4种海棠果实成熟时间有明显差异,‘绚丽’海棠成熟最早,八棱海棠最晚。西府海棠和珠美海棠果实含水量高达80%,鲜食口感好,熟后3 d内采收最佳;八棱海棠果实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者,果熟后6 d左右采收最佳;‘绚丽’海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者,营养价值最高,含水量低,适于加工食用,果熟即采最佳。本研究为观赏海棠在可食用型植物景观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绿宝石'梨果实发育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法及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果实生长过程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宝石'梨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以花后50 d的含量最高,分别达18.95 mg GAE/g DW、34....  相似文献   

6.
不同果蔬Vc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北方地区常见的27种水果、蔬菜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测水果中枣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次为猕猴桃、山楂、草莓、橙子、葡萄、芒果和菠萝。香蕉、梨和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少。所测蔬菜中辣椒维生素C含量最高,其次为菜花、西兰花和香菜,芹菜茎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少。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普遍高于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Lingwuchangzao’)果实为试验材料,经-18℃冻藏后,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冻藏条件下,随着冻藏时间的推移,灵武长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酚、总黄酮等物质含量逐渐下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也逐渐降低。维生素C、总酚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黄酮含量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这3类物质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效物。此外,冻藏可以保持灵武长枣果实一定的DPPH自由基还原能力。维生素C含量的快速下降,使得总酚及总黄酮类物质在冻藏后期可维持枣果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果蔬Vc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北方地区常见的水果、蔬菜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测水果中枣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梨和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少。所测蔬菜中辣椒维生素C含量最高,芹菜茎中维生素C含量相对较少。且同种果蔬,不同产地、放置时间不同,维生素C含量也不同。所测水果中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普遍高于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不同发育时期的骏枣果实为试材,测定其营养成分(总黄酮、总酚、可溶性糖、蛋白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在骏枣果实发育时期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在坐果期最高,分别为(25.113 6±0.660 7) mg/g·FW和(10.809 0±0.508 8) mg/g·FW;蛋白质含量在白熟期最高,为(0.064 0±0.007 5)mg/g·FW;可溶性糖含量在全红期最高,为(7.359 4±0.692 8) mg/g·FW;维生素C含量的峰值位于膨大期,为(0.333 8±0.012 7)mg/g·FW。骏枣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酚及维生素C含量呈正相关,其中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骏枣抗氧化活性与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综上表明,骏枣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加工潜力。  相似文献   

10.
海棠不同品种果实香气物质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研究不同海棠(Malus sp.)品种果实的香气成分及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为寻找苹果属物种中具有特异香气的种质提供有效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 MS)技术,分别测定了‘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Pink Spire’、‘Radiant’、‘Sparkler’、‘Flame’等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并对‘Red splender’和‘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6个海棠品种成熟果实中共检测到3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为醛类、酯类和醇类。2-己烯醛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略有差异,分别占果实挥发性物质总量的45.37%、21.98%、33.56%、32.21%、38.6%和45.88%。果实成熟后,香气组分变化较大。‘Red splender’果实成熟后,2-己烯醛仍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下降为42.89%,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分别减少了12.16%和7.18%,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13.86%;‘Strawberry parifit’果实中环己醇成为最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上升为46.43%,醛类、酯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减少了23.74%和9.34%,醇类物质在总组分中所占比例增加了49.03%。【结论】海棠果实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2-己烯醛、3-己烯醛、己醛、2,4-己二烯醛、苯甲醛、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醛类物质是对这些海棠品种果实风味贡献最大的挥发性物质,酯类和醇类是构成不同品种海棠特异香气的重要组成。‘Red splender’、‘Strawberry parifit’果实成熟后,醛类和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下降,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扬州地区主栽的5个抗性较强的海棠品种果实品质进行分析及评价,为进一步开发海棠果实的应用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X-Rite SP64型色差仪、分析天平、游标卡尺、PR-101α全糖仪、蒽酮比色法等测定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和冬红5个海棠品种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并应用相关性分析及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对其果实的色度值(L*,a*,b*)、单果重、果梗长和粗、果实横径和纵径、果皮及果肉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糖酸比等16个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相差明显,金丰收海棠果实颜色最亮,冬红海棠果实颜色最暗;红哨兵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大,果梗粗,果实硬度小;红珠宝海棠单果重及果实橫、纵径最小,果梗较细,果实硬度大;冬红海棠果实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红珠宝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低;红哨兵海棠果实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最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糖酸比和固酸比均最高。16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和负相关;合成合理—满意度排序为金丰收红珠宝红哨兵冬金冬红。【结论】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从内在品质来看,红哨兵和冬红果实更适合于鲜食或产品加工,金丰收、红珠宝和冬金果实可用于园林观赏;从最终满意度来看,金丰收、红珠宝和红哨兵整体性状最佳,适于扩大面积栽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维生素C的作用、检测方法和常见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通过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对青椒、上海青油菜、"和平1号"猕猴桃和香蕉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探讨4种果蔬在不同温度和不同贮存方式下维生素C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以期为广大群众提供合理的膳食搭配和果蔬贮存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验证观赏海棠HVA22对叶片中花色素苷形成的调控作用.[方法]以观赏海棠'王族'为试验材料,进行脱落酸激素诱导分析其对观赏海棠花色素苷形成的调控,构建HVA22过表达载体,对于'王族'组培苗进行瞬时侵染,通过分光光度计法和qRT PCR分析花色素苷含量和相关路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外源脱落酸激素处理后观赏海棠花色素苷含量明显升高,过表达McHVA22可以增加花色素苷合成路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进而正调控花色素苷的积累.[结论]在观赏海棠叶片中,ABA诱导花色素苷的积累,McHVA22正调控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设施栽培和常规栽培对马铃薯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5种不同品种马铃薯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2种栽培方式下的含水量及维生素C、粗脂肪、总蛋白、可溶性糖、淀粉、总酚含量,并通过测定其DPPH·清除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营养成分差异显著;2种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的各基本营养成分含量影响显著,设施栽培的马铃薯含水量和总蛋白含量高于常规栽培,而维生素C、粗脂肪、可溶性糖、淀粉和总酚含量则是常规栽培马铃薯更高。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省班玛县玛柯河流域及贵南县过马营镇莫曲沟花叶海棠果实进行生药学研究,结果表明:班玛县玛柯河流域与贵南县过马营镇莫曲沟2个地区花叶海棠果实的性状与显微组织构造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花叶海棠果实中的多糖含量为1.95g/100g,抗坏血酸含量为2.78mg/100g.由此可见,植物果实的性状及组织构造会随着生长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红羽1号’油茶新品种的营养成分动态及其相关关系,以‘红羽1号’油茶果实近熟期的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为材料,测定其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及果皮与叶片中原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红羽1号’油茶中各部位还原糖含量、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果实近熟期,果实相对成熟,叶片与果皮、种壳、种仁各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明显,但变化幅度不大。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总酚含量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叶片原花青素含量与黄酮含量和果皮原花青素与总酚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曲线关系,种壳中总酚含量与黄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黄瓜中维生素C含量,探讨室温(25℃)和冰箱冷藏温度(4℃)下5个贮藏时间梯度处理(2 d、4 d、6 d、8 d、10 d)对黄瓜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维生素C对贮藏时间和温度非常敏感,延长贮藏时间会造成黄瓜中维生素C大量损失。相对而言,低温贮藏对黄瓜维生素C含量的保持率高于室温贮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授粉品种对陇东地区主栽品种富士花粉直感的影响。[方法]以6个海棠(Malus spp.)品种的花粉为材料、其中以‘B1’为对照,对‘陕富六号’苹果(M.pumlia‘shanfu 6’)进行了人工授粉并测定其坐果率及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结果]除海棠品种‘亚当’外,用其它海棠品种授粉后‘陕富六号’苹果坐果率高于70%;经6个海棠品种授粉后‘陕富六号’苹果的果实指数、果面光洁度指数和果皮花青苷含量等外观品质以及硬度、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内在品质均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花粉直感现象。[结论]综合上述评价,‘A10’、‘秋实’和‘B1’这3个海棠品种的花粉直感效应优良,可作为‘陕富六号’苹果的授粉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