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氮肥的有效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山西襄汾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夏玉米产量、收益、农学效率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N)0~350 kg/hm2的范围内,氮肥显著增加了夏玉米生物量、产量和净收益;施用氮肥210 kg/hm2获得了最高产量(9 897 kg/hm2)和最高的净收益(14 970元/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 712 kg/hm2,增产率达20.9%,增收2 132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kg,同时氮肥利用率可达到38.6%。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纯收益和施氮量的关系均符合二次函数曲线,求得最高产量施肥量为23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94 kg/hm2。这将为山西省南部夏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最佳的施氮量,进一步揭示不同施氮水平下春玉米的光合参数和产量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析了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施肥(N1,225 kg/hm2)、氮肥减施10%(N2,200 kg/hm2)、氮肥减施20%(N3,180 kg/hm2)、氮肥减施30%(N4,150 kg/hm2)5个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农艺性状、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225 kg/hm2处理相比,在180 kg/hm2和20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玉米具有较高的光合能力,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但当施氮水平在150 kg/hm2时,光合作用水平下降。在200 kg/hm2和18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均高于常规施氮225 kg/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配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新疆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的黄腐酸的用量。【方法】以新玉3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相同氮磷钾(N 24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以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分析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单施氮肥处理,合理施黄腐酸(180~27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增产率为10.2%~12.6%,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8.0~10.5个百分点,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增加。大量施用黄腐酸(45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氮肥利用率以及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但是产量降低,减产率为3.5%。【结论】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黄腐酸用量进行综合分析,适宜的黄腐酸用量为180~270 kg/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麦两熟制中接种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与不同施氮量(250、260和270 kg/hm2)对还田稻秆氮素的释放量、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250 kg/hm2)对还田稻秆氮素的释放量、土壤酶活性、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250 kg/hm2和260 kg/hm2和260 kg/hm2施氮量下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小麦全生育期稻秆的总氮素释放量以及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接种AM真菌对260 kg/hm2施氮量下土壤蛋白酶和脲酶的活性、小麦全生育期稻秆的总氮素释放量以及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接种AM真菌对260 kg/hm2与270 kg/hm2与270 kg/hm2施氮量下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均显著高于250 kg/hm2施氮量下小麦的千粒重和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均显著高于250 kg/hm2施氮量和空白对照下的。因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260 kg/hm2施氮量和空白对照下的。因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260 kg/hm2施氮量+接种摩西球囊霉菌剂为本试验的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彭阳县覆膜玉米氮肥施用量不明确、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开展地膜玉米氮肥效应研究,设不施任何肥料,施N肥0、105、210、315、420 kg/hm~26个处理。结果表明:6个处理中,施氮量为31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达15 038.1 kg/hm~2,净收益最高,达12 507.00元/hm~2。通过施肥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可知,施氮量为333 kg/hm~2,玉米产量最高为15 225.0 kg/hm~2;施氮量为306 kg/hm~2,玉米产量为经济产量,达15 186kg/hm~2。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平均为44.8%,每百公斤籽粒吸收氮量平均为1.879 kg。因此,在宁南山区地膜玉米生产中氮肥施用量的适宜范围为306~333 kg/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华阴市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春玉米为试材,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及矿质氮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设置对照组(CK)、单施化肥处理(NPK)、70%化肥+30%有机肥(7F+3M)、50%化肥+50%有机肥(5F+5M)、30%化肥+70%有机肥(3F+7M)、优化施肥+硝化抑制剂(Opt+DMPP)6种施肥模式,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分别对不同施肥模式的试验区域表层及剖面土壤进行取样,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表层硝态氮、铵态氮及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施肥式下2年春玉米产量的变化。[结果]2年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增加春玉米产量(14.02 t/hm2),增幅为6.05%,Opt+DMPP处理产量为13.38 t/hm2,产量增幅不显著(P>0.05);Opt+DMPP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为42.18 kg/kg;与NPK(35.03 kg/kg)相比,3F+7M显著增加氮肥农学利用率至39.06 kg/kg, 3F+7M增加氮肥偏生产力至70.11 kg/kg, Opt+DMPP显著增加氮肥偏...  相似文献   

7.
在礼县雷坝镇关之西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甘蓝“2+X”最佳施肥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生产中氮肥氮肥具有明显增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甘蓝产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施用量为108 kg/hm2时产量最高,用量增加到140.5 kg/hm2时产量不再增加;增施钾肥可促进甘蓝对氮利用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甘蓝产量。因此,在礼县川坝河谷区及相同区域内种植甘蓝,以N 108 kg/hm2、P20586.4 kg/hm2、K2O 90 kg/hm2的配方比例施肥增产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8.
探究氮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在贵州高山冷凉蔬菜白萝卜上的应用效果,为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在贵州高海拔冷凉蔬菜区及相似地区的应用和白萝卜丰产提质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于202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施氮肥(T1)、全量氮肥(T2)、85%氮肥配施有机肥(T3)和70%氮肥配施有机肥(T4)4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配施有机肥对白萝卜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白萝卜产量为123896kg/hm2,高于T2处理19846kg/hm2;氮、磷、钾累积量均以T3处理最高,分别为167.9、247.4、314.4kg/hm2;T3处理氮素农学效率和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90.1kg/kg和59.0%,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白萝卜纯收益为84105.50元/hm2,高于T2处理13822.90元/hm2。综上,在贵州高海拔冷凉蔬菜区,配施有机肥能够替代15%的化学氮肥,建议在本地区氮肥投入量为96kg/hm2,同时配施有机肥6000kg/...  相似文献   

9.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氮是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蔬菜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分析施用不同氮量水平的处理对白菜氮肥利用率、产量和纯收益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得出优化氮肥+钙肥处理产量最高,比不施氮增产29 552.3 kg/hm2,增产率为31.0%;其纯收益也最高,比不施氮肥增收56 074.2元/hm2,增收率为32.9%;氮肥利用率也以该处理最高,其值为31.8%;株高、周长、单株重以及单株净重皆以该处理最高,说明合理的氮肥用量配合适量的钙肥可以改善白菜的经济性状,提高白菜产量,并提高白菜的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净收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氮肥管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测土提出合理施肥量OPT(N 210,P2O590,K2O60kg/hm2)的前提下,在襄汾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净收益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OPT-N)相比,不同氮肥运筹均明显提高夏玉米产量、净收益,提高玉米籽粒和秸秆的含氮量及玉米的吸氮量;OPT3处理可以获得10 102 kg/hm2的产量,较不施氮肥增产23.4%,每千克纯氮可以生产9.1 kg的籽粒,净收益可达15 319元/hm2,较对照增收19.3%,同时肥料利用率可达47.0%,是最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OPT1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净收益,分别为9 897 kg/hm2和14971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为8.2 kg,产量较对照增产20.9%,净收益较对照增收16.6%,但氮肥的利用率相对较低,为38.6%,也是可以接受的氮肥运筹方式。该研究成果可为山西省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水稻科学施肥体系,进行配方施肥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中氮肥对增加水稻产量起关键性作用,氮是水稻产量的最大限制因子,其次是磷,最后是钾;配方施肥处理水稻产量11 366.7 kg/hm2,较不施肥处理增产3 335.0 kg/hm2,增产率41.5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基肥施45%配方肥(18-12-15)525 kg/hm2,分蘖肥施尿素112.5 kg/hm2,穗肥施尿素75 kg/hm2、氯化钾60 kg/hm2,总施肥量为纯N 181.5 kg/hm2、P2O563 kg/hm2、K2O 114.75 kg/hm2,氮肥基肥、分蘖肥、穗粒肥分别占52%、29%、19%(接近5∶3∶2),磷肥一次性基施,钾肥基肥、穗粒肥分别占69%、31%(接近7∶3),氮、磷、钾肥的利用率分别为45.07%、22.4...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氮肥和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和钾肥互作对莴苣生长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莴苣优质生产的最佳施氮量和施钾量,分别设置了不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处理,氮肥设6个水平,钾肥设2个处理。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和钾肥用量能明显改善莴苣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对莴苣植株生长影响大于钾肥,在施氮量为30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植株产量较高,施氮量为24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时的品质较好,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施氮量相同时,不同钾肥对莴苣产量影响不显著,低钾水平下莴苣品质较好,硝酸盐含量较低。综合分析氮肥和钾肥不同用量对莴苣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建议莴苣适宜施肥配方为:施氮量24~3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施钾量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滴灌棉田有机无机配施对棉花生产力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新疆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改良棉田土壤和棉花施肥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1)不施氮;(2)CF:单施化肥;(3)LMCF: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4)MMCF:中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3 000 kg/hm2+化肥);(5)HMCF:高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4 500 kg/hm2+化肥)。【结果】相比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中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增产率为9.1%,地上部干物质累积和氮磷养分吸收分别增加1.7%、2.5%和6.9%。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氮素表观利用率比单施化肥增加了3.2个百分点。氮肥偏生产力、肥料氮贡献和农学效率比单施化肥增加了9.1%、35.5%和56.1%。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的纯收益与单施化肥处理相当。【结论】选择低量有机肥配施化肥(鸡粪堆肥1 500 kg/hm2+化肥)对提高棉花产量和氮肥增效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氮肥减施情况下绿肥还田对贵州黄壤玉米产量、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设置不同处理[不施氮肥(0%N)、单施氮肥(100%N)、90%氮肥(90%N)、80%氮肥+绿肥(80%NM)、70%氮肥+绿肥(70%NM)、60%氮肥+绿肥(60%NM)和50%氮肥+绿肥(50%NM)],于2018—2019年连续2 a在贵州省黔西市定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0%N处理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氮肥减施20%配合绿肥还田能起到稳产或小幅增产的效果,80%NM处理玉米产量2018、2019年分别为10 437、10 554 kg/hm2,比100%N处理高54、55 kg/hm2,但差异不显著;能维持或略微提高玉米生物量,80%NM处理玉米生物量2018、2019年分别为18 083、18 239 kg/hm2,比100%N处理高153、187 kg/hm2,但差异不显著。2018、2019年氮、磷和钾累积量均以80%NM处理为最高,分别为161.05、37.40、144.54kg...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河南省夏谷区谷子对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情况,以郑谷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试验,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分析不同种植密度(40万、60万、80万株/hm2)和施氮(纯N)水平(0、60、120、180 kg/hm2)对谷子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水平的上升,谷子产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种植密度以60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441.1 kg/hm2;对谷子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58万~73万株/hm2为试验最佳密度。不同施氮水平以120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5 501.39 kg/hm2;对谷子产量随施氮水平的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出,100~125 kg/hm2氮肥施用量确定为研究区域最佳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谷子产量有显著的互作效应,以种植密度60万株/hm2配合施氮水平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中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方法】研究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后茬青贮玉米选用新饲玉13号作为材料,其中前茬设置4个施氮处理(即纯氮量对照0.0、240.0、360.0、480.0 kg/hm2,用代码Nw0、Nw1、Nw2和Nw3表示),后茬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对照0.0、225.0、337.5、450.0 kg/hm2,用代码Nc0、Nc1、Nc2和Nc3表示),并于前茬春小麦3个生育时期,后茬青贮玉米5个生育时期,分别取0~20、20~40和40~60 cm三个层次土样,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开花期达到峰值,青贮玉米在吐丝期达到峰值,且前茬硝态氮残留量的增加对后茬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提高的作用;前后茬0~20、20~40和40~60 cm三个层次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氮量(前茬360.0和480.0 kg/hm2,后茬337.5和450.0 kg/hm2)会促进土壤硝态氮向下层土移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上,前后茬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360.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6 713.39 t/hm2,青贮玉米在225.0 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88.91 t/hm2(鲜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结论】在北疆地区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下,采用前茬360.0 kg/hm2、后茬225.0 kg/hm2的施氮组合,有利于实现该种植模式的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玉米氮肥基追比例肥效试验研究,建立了玉米产量(Y)与施氮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Y=695.9839+3.637749x-0.03531x2,得出玉米最佳氮肥基追比为40∶60,玉米产量最高为11 845.5k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主产区化肥减施增效的潜力与区域适宜性,为该区域油菜产业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在江苏(高淳)、湖南(安仁)、湖北(沙洋)、安徽(休宁和当涂)四省(共5个地点)布置以有机肥(M)用量(0、2 250 kg·hm-2)和施氮(N)水平(0、90、135、180、225、270 kg·hm-2)为控制因素的冬油菜田间试验,分析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油菜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区域冬油菜最佳产量和施肥效益下适宜的有机无机配施技术模式及其减肥潜力。【结果】相比于单施化肥,增施有机肥显著提升油菜产量,增产幅度达7.7%—43.3%。以最高产量为目标,各试验点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荐化肥氮施用量分别为:高淳195 kg·hm-2,安仁199 kg·hm-2,沙洋195 kg·hm-2,休宁179 kg·hm-2,当涂185 kg·hm-2。通过模型拟合发现各试验点达到单施化肥最高产量时,有机肥施用可替代26.7%—45.9%的化肥氮投入,且随着土壤基础肥力提高,化肥氮减施潜力增加。不同有机肥用量下,油菜化学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有效提高各氮肥梯度下油菜的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各试验点化学氮肥偏生产力增幅为24.4%—53.0%,化学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增幅为26.3%—89.9%。与不施氮处理(N0)相比,安仁、休宁和当涂试验点在施用180 kg N·hm-2并配施有机肥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依次为8 915、10 358和6 569元/hm2;而高淳和沙洋试验点在单施化肥(225 kg N·hm-2)处理下增收效益最大,分别为11 252、8 500元/hm2。【结论】长江中下游部分冬油菜产区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可实现减化肥氮26.7%—45.9%的同时提高籽粒产量、化学氮肥利用率及氮肥或有机肥增收效益,实现减氮增效。  相似文献   

20.
为科学准确筛选氮高效水稻品种,同时进一步明确氮高效水稻品种筛选指标,设置了零氮(0 kg/hm2)、低氮(150 kg/hm2)、中氮(195 kg/hm2)、高氮(240 kg/hm2)4种氮肥处理,比较盐粳系列水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产量、氮肥利用率、氮素积累量、光合特性及叶片营养指标。结果表明,品种间,盐粳22、盐丰47的产量显著高于盐粳218,其他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盐丰47各生育时期氮积累总量不高,但成熟期氮素积累主要集中在穗部,氮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盐丰47氮吸收利用率不高,但氮生理利用率、氮素转运效率、氮收获指数最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高,具有较高的氮素利用能力、氮素转运能力以及将吸收的氮素转化为稻谷(产量)的能力。盐粳218各生育时期氮积累总量较高,氮吸收利用率高,但齐穗后氮素积累主要集中在茎叶部,氮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最低。结合产量、氮肥利用率、氮收获指数,盐丰47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盐粳218为氮低效品种,盐粳939、盐粳22、盐粳456、盐粳933为中间型品种。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