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冠苹果杂交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金冠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规律,2007~2010年以金冠为亲本3个组合(红玉×金冠、金冠×红玉、金冠X津轻)杂种实生树和金冠自然实生树共计2863株为试材,对其F,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其中,金冠作为母本时杂种后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幅度较小(10%~21%);金冠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遗传传递力为110.4%~112.6%,杂种后代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具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有利于选育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苹果种盾.  相似文献   

2.
采用深冷(-60℃)速冻保鲜技术,以舟山杨梅为研究对象,在无太阳光照的条件下自然解冻,研究不同冷藏时间对杨梅果实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呼吸强度、果实硬度、腐败率及感观评定等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的冷藏条件下,保藏6个月的杨梅的失重率较新鲜杨梅减少3.35%,较冷藏3个月后杨梅的呼吸强度降低51.5%,果实硬度降低7.1%,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降低2%,总酸的含量降低0.19%,腐烂率增加5%。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深冷(-60℃)速冻保鲜技术保藏的杨梅,在3-6个月其营养品质变化较小。该研究将为杨梅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果浆发酵液人参皂苷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国产西洋参果浆发酵液中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Rg2和Rh1的含量。其具体含量(mg/100mL)依次为:47.342,44.903,5.109,22.099,34.883,3.815,16.841,13.896。该前处理方法简便,色谱条件适宜,发酵液中分子结构相关的皂苷,有含量消长变化趋势。西洋参果浆发酵液具有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别采用乙醇、乙酸乙酯、甲醇3种有机溶剂提取发酵液中的麦考酚酸(MPA),分析紫外光谱吸收特征,并建立了测定MPA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表明:MPA甲醇溶液质量浓度在0-50mg/L范围内与Ab304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8%,相对标准偏差为1.20%.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PA含量简单、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发酵液中MPA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福安大红李的优树选择及无性系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出了成熟期较早(7月上中旬成熟)、果大(单果平均重112.4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12.6%)和较稳产的福安大红李优良单株各1株,采用高接方法建立了福安大红李优良单株无性系鉴定园。  相似文献   

6.
甘蓝废弃叶发酵液灌根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蔬菜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仅污染生态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沼气技术的应用在获得优质廉价的生物质能源的同时还能够减轻环境污染。为探索蔬菜废弃物有效利用的新途径,以蔬菜废弃物(甘蓝叶)为材料制作沼气发酵液,研究不同浓度的甘蓝叶发酵液灌根对番茄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番茄灌溉甘蓝叶发酵液可以显著增加番茄产量,提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处理G5(发酵液的比例为80%)比对照增产64.25%,处理G3(发酵液的比例为40%)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提高了37.60%。  相似文献   

7.
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27(313)正交试验研究XCCNAU-92生产黄原胶的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碳源和氮源显著影响黄原胶发酵液的粘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原胶产量及发酵液粘度的影响皆显著;黄原胶生产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g/L)为:玉米淀粉60.0,氮源X1.0,CaCO33.0,MgSO4·7H2O0.5,K2HPO4·3H2O1.0(0.0)。30℃,150rpm条件下发酵72h,工业级黄原胶产量达40.84g/kg,发酵液粘度86000cp,丙酮酸含量4.1%,碳源转化率达68.1%。  相似文献   

8.
套袋枇杷果面微域环境变化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妃枇杷为试材,用3种果袋进行套袋,对袋内微域环境的光照强度(简称光强)、温湿度和透气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果袋内微域环境变化和果实品质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套袋使微域环境中的日均光强下降,果实外观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在光洁度好、着色均匀、果粉和茸毛较完整、日灼果率和锈斑病下降;内在品质表现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增加,风味偏酸偏淡;日均光强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的影响均呈正相关,但对可滴定酸含量、Vc含量的影响均呈负相关,对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9766,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海带发酵液对单胞藻生长的作用。[方法]海带洗净烤干粉碎,制备海带发酵液。加入酿酒酵母和醋酸醋杆菌发酵,测定了发酵前后发酵液性质的变化。向F/2培养液(CK)。附加2.5%(实验组1)和5.0%(实验组2)发酵液的F/2培养液中接种盐藻和新月菱形藻.观察单胞藻数量的变化。[结果]加入酿酒酵母和醋酸醋杆菌后,海带发酵液发酵总糖含量降低;总还原糖、总氨基酸及总酸度显著增高;总蛋白含量升高。除培养72h外,实验组盐藻数量均多于对照组。新月菱形藻培养0~48h时,对照组的数量多于实验组。此后,实验组1数量远多于实验组2和CK,实验组2和CK的数量相差不多。[结论]2.5%和5.0%的海带发酵液促进盐藻生长的影响相似,2.5%的海带发酵液可明显促进新月菱形藻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生产生物农药的过程中.应用超滤技术对苏云金杆菌Bt8010发酵液进行分离,排除水分83%,发酵浓缩达5.7倍,超滤通量为22L·(m2·h)-1,孢子截留率达100%.结果表明,用超滤技术对苏云金杆菌发酵液进行分离以生产生物农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质量好等特点.可以代替通常采用的吸附—压滤工艺.  相似文献   

11.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饲用豆粕进行发酵试验,研究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为25,30,35,40℃,发酵时间为0,24,36,48,60,72,84,96 h,并对温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发酵豆粕pH、粗蛋白含量和酸结合力均会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分别是35℃和72 h,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4.22%,较未发酵豆粕提高8.65%(P〈0.01),pH和酸结合力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P〈0.05)。  相似文献   

12.
对影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tropicalis)ZAU-1菌株固体发酵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温度为30—35℃,培养基最适pH4—6,最佳含水量47%—48%,种子接种量为10%,增湿通气有利于该酵母的固体发酵.此外,对通气、温度及湿度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该酵母固体发酵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山楂果醋发酵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山楂果醋的发酵工艺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各主要成分的变化,确定了加工工艺参数。酒精发酵采用耐高温性酒精干酵母(TH-ADDY),添加量为0.1g(100g)^-1,发酵时间48h,醋酸发酵采用液体深层发酵,发酵时间12h,醋酸质量分数可达5%-7%。经过滤、澄清、杀菌制成的山楂醋,酸味柔和,保留了山楂的果香和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4.
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鲜苹果渣为原料,利用单因素试验选择苹果渣固态酒精发酵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菌种为混合野生苹果酵母YA+YC,适宜发酵时间为5d;纤维素酶的最佳用量为每克苹果渣添加0.3334μmol/s,最佳酶解时间为6h,在此酶解条件下,与对照相比,原料还原糖净增率为27.7%;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5℃;采用果胶酶、淀粉酶与纤维素酶共同预处理时效果最好,苹果渣的乙醇产率达65mL/kg。  相似文献   

15.
蓝藻厌氧发酵过程中若干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批量发酵工艺进行厌氧发酵,在35 ℃条件下比较蓝藻单独发酵,蓝藻与秸秆混合发酵2个处理的若干参数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处理的产气量与pH值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发酵一段时间内,产气量与化学需氧量(COD)有显著差异,且产气量与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从产气量、pH值、VFA含量、碱度、COD消减率等指标的变化来看,以蓝藻与水稻秸秆混合作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蓝藻进行厌氧发酵.  相似文献   

16.
蜡蚧轮枝菌液体发酵的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蜡蚧轮枝菌菌株在19 L全自动发酵罐发酵培养过程中生物量、产孢量和营养物质等代谢变化,并对其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在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可分为延迟期、指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退期,菌体生长量与葡萄糖消耗量密切相关,同时液生孢子产量的发酵动力学特征为部分生长连动型发酵.  相似文献   

17.
苹果醋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田士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98-4099
以富士苹果为原料,探讨了酿制苹果醋的生产工艺和成品品质,研究了发酵过程中酒度、糖度和酸度的变化,确定了苹果醋生产的最佳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制得成品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时尚的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18.
柿子酒液态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柿子资源利用率,对柿子酒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该试验以柿子为主要原料,探究不同防褐变剂及添加量对柿子浆褐变的影响,并比较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2种发酵方式酿制柿子酒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最佳的防褐变剂为柠檬酸1%;酒精发酵工艺的最佳方法为液态酒精发酵,其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30℃、发酵天数7 d、接种量0.3 g/L、糖度200 g/L和p H 3.5。在此条件下酿造出的柿子酒,色泽明亮橙黄、柿香愉悦、酸味纯正、澄清透明、营养丰富。[结论]研究可为增加柿子的附加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绿僵菌发酵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液体深层发酵、固体发酵和液固双相发酵这三种发酵工艺。介绍每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流程、培养基质、影响因素、应用情况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卑霉素摇瓶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代谢发酵控制原理,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其接种量、装量和初始pH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卑霉素摇瓶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豆饼粉45 g/L,可溶性淀粉5 g/L,甘露醇24 g/L,葡萄糖5 g/L,硫酸铵2 g/L,硫酸镁0.05 g/L;最优发酵条件为:摇瓶装量100 mL/L,接种量8%,C aCO35 g/L(调节pH值),在温度28℃、发酵周期40 h的优化条件下,得到卑霉素的效价值为77.12μg/mL,较对照(64.11μg/mL)提高了2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