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基于食物能量安全标准,以宁夏南部山区6区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海原县)为例,研究马铃薯主粮化对粮食安全和其他大宗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旱作一年一熟制区马铃薯单产(鲜重)玉米小麦豆类,隆德县和泾源县马铃薯单产分别达到18.16 t/hm2和18.01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单产水平下,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虚拟水小于玉米、小麦和豆类;单位耕地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显著高于小麦和豆类,而低于玉米;马铃薯可实现增产潜力以彭阳县和海原县较大,分别为10.22 t/hm2和12.27 t/hm2,大于玉米和小麦可实现增产潜力;当一个地区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小麦的3.8倍、玉米的4.1倍、豆类的4.7倍时,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才能超过小麦、玉米和大豆。因此,黄土高原旱区发展马铃薯主粮化需谨慎,不同农业区域应根据农业结构、粮食单产及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的具体情况,确定马铃薯的主粮位置,以免造成耕地生产食物能量总量下降,威胁到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枣阳耕地面积160440 hm2,其中旱地面积98306 hm2,占61.27%。低丘缓坡资源丰富,旱地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发展旱作生产优势大、基础牢。主要种植以小麦、大麦、油菜、马铃薯、蚕豆、豌豆、玉米、花生、芝麻、红薯、大豆、高粱、瓜类、中药材等为常见品种,2020年全市旱地作物种植面积186327 hm2,占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8.91%。  相似文献   

3.
在宁夏平罗县推广应用的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地膜马铃薯复种大白菜、地膜马铃薯收获后移栽甘蓝3种种植模式的地膜马铃薯产量在3.75万kg/hm2左右,玉米、大白菜、甘蓝产量分别为8 250 kg/hm2、9.00万kg/hm2、7.50万kg/hm2,两茬作物合计产值达24 675~35 250元/hm2。作者重点从选地、整地、施肥,选择适宜品种,适期规范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各种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确保粮食安全,保山市近几年实施了几种栽培模式:大麦或小麦间种蚕豆,玉米问种黄豆,辣椒间种玉米,一年三熟马铃薯间种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再间种蔬菜,烟草间种玉米,烟草收获后再间种蔬菜,水稻田改旱地种玉米等,既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产量、产值,又降低了作物的病虫害,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1 忻州市有机肥资源及利用现状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总人口295.027万人,农业人口214.54万人.总耕地面积70.8万hm2,播种面积49.3万hm2,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莜麦、胡麻、糜黍、水稻、豆类、马铃薯等.  相似文献   

6.
旱塬地玉米套种马铃薯农田水分效应及产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玉米套种马铃薯与单作相比,农田水分动态变化和作物耗水量均产生变异,受降水和土壤水分消耗的影响,最终导致不同处理的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出现明显差异。其中4∶4套种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水分效应,水分利用率较单作玉米、单作马铃薯分别提高1.2%,10.4%。套种玉米产量12450kg/hm2,较单作玉米7950kg/hm2增产56.6%;套种马铃薯产量22500kg/hm2,较单作马铃薯19500kg/hm2增产15.4%。  相似文献   

7.
在旱地采用本地高产优质杂交玉米品种毕单10分别与脱毒马铃薯品种米拉、大豆品种1138-2、折耳根(地方种)、食用菌品种凤尾菇及半夏(地方种)进行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的结果表明,玉米套食用菌模式的经济效益最好,其产值和纯收益分别为63199.50、34566.00元/hm2,该模式属高投入高产出类型,宜在城郊、集镇附近或交通干线两侧发展;玉米间作折耳根的经济效益次之,其产值和纯收益分别为25146.90、13808.40元/hm2,加之折耳根为药菜兼用作物,耐贮运,且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平稳,发展前景较好,该种植模式宜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8.
管理和 《农技服务》2011,28(5):590+597-590,597
马铃薯是乐都县浅山地区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2 333 hm2,通过引进推广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抗旱增产效果显著,为乐都县浅山旱地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2010年乐都县推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示范面积6 667 hm2,马铃薯平均产量37 245 kg/hm2,较露地增产7 935 kg/hm2,增幅达27%。对乐都县浅山旱地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在常规甘蔗套种马铃薯模式基础上,继续增加一季套种作物——甜、糯玉米,形成了甘蔗—马铃薯—玉米冬春连套作种植模式。从理论上分析该模式的可行性,总结关键栽培技术,即采取甘蔗行距加宽,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并覆盖地膜,玉米选用早熟、矮秆甜糯玉米品种并育苗移栽和覆膜栽培。从应用效果看,该模式比甘蔗常规套种马铃薯增收33 311.5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物有机肥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微生物腐解,利用腐解后的产物制作生物有机肥。对获得的生物有机肥在旱地作物玉米生产上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夏玉米产量结构,提高夏玉米产量1 020.0-1 116.0kg/hm2,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53-2.774kg/(mm.hm2)。因此,在旱地可以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粮油作物栽培增产十大主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5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14个市(州)的69个县(区)重点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特色杂粮等粮油作物,着力推广不保灌区玉米全膜覆土平作高产栽培新技术,灌区玉米全膜增密高产栽培新技术,小麦宽幅匀播高产栽培新技术,旱地黑色全膜马铃薯垄上微沟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地膜高垄覆土高产栽培技术,粮油作物全膜多茬轮作轻简化栽培新技术,春油菜区域增产模式攻关新技术推广等粮油作物增产十大主推技术,同时示范灌区玉米密植高产栽培及机械粒收技术,旱地玉米减穴增株高产栽培技术,旱地粮  相似文献   

12.
旱地宽厢宽带玉米、辣椒套作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进行了旱地宽厢宽带玉米、辣椒套作高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辣椒套作比玉米净作纯收入可增加8250元/hm2左右,比辣椒净作减少6750元/hm2左右。该模式是一种既可保障粮食生产,又可提高农民经济效益的种植模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完善马铃薯—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薯玉套作体系下获取马铃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密度单因素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玉米栽培模式下,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幅宽1.4m,马铃薯密度为47643穴/hm2,玉米密度为52937株/hm2时,田间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最高,为65676元/hm2。  相似文献   

14.
钾肥在农作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示范表明 ,当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 150mg/kg以下 ,玉米、谷子、小麦、马铃薯施用钾肥后能促进植株生长 ,提高抗逆能力 ,较大幅度增加产量 ,增产幅度为 ,玉米 8 5%~ 16 3% ,谷子10 6%~ 17 8% ,小麦 9 8%~ 16 4 % ,马铃薯 14 6%~ 2 2 3%。钾肥的适宜用量为 ,玉米 12 0~180kg/hm2 ,小麦 12 0~ 180kg/hm2 ,谷子 150~ 2 2 5kg/hm2 ,马铃薯 2 2 5~ 30 0kg/hm2 。合理施用钾肥要首先将其施用在有效钾含量低的土壤和喜钾作物上。施用方法以基施为宜 ,集中条施或穴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区3a不同轮作组合系统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主要种植的6种粮、菜作物组成的轮作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半干旱区连续3 a进行不同轮作方式试验,重点研究不同轮作方式下的系统等价产量、等价产值、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并在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应当地旱作农业生产的最优粮菜作物组合模式。结果表明,系统等价产量最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甘蓝→甘蓝,产量达到45 014 kg/hm2,其次为玉米3 a连作和谷子→甘蓝→甘蓝组合模式,最差的处理组合为谷子→马铃薯→马铃薯,产量仅为10 965 kg/hm2;系统产值较高的组合模式为玉米→菜豆→甘蓝、谷子→甘蓝→甘蓝、谷子→菜豆→甘蓝和玉米→甘蓝→甘蓝,产值均高于187 500元/hm2,菜豆连作表现次之,产值最低的是玉米→大豆→大豆组合,仅为39 465元/hm2;系统耗水量较低的组合模式为谷子→甘蓝→马铃薯、玉米→甘蓝→大豆和玉米→甘蓝→马铃薯,仅为1 073 mm,耗水量较高的组合有谷子→大豆→甘蓝、玉米→马铃薯→甘蓝和谷子→菜豆→甘蓝,最高与高低耗水量最大相差189 mm;系统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轮作组合为玉米→甘蓝→甘蓝和谷子→甘蓝→甘蓝,玉米→甘蓝→马铃薯的表现次之,大豆连作水分利用效率最低。综合以上4个方面所筛选出表现较好的轮作组合有:玉米→马铃薯→甘蓝、玉米→马铃薯→菜豆、玉米→甘蓝→马铃薯。  相似文献   

16.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及思路 我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现有耕地40.7万hm2,其中旱地37.6万hm2。地势南高北低,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和农业地区。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市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依托和基础。 1.压缩粮食种植面积(主要是压缩单产及效益较低的旱地作物)。通过提高复种指数、提高栽培管理水平、调整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等措施,加强“温饱工程”、脱毒马铃薯推广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使我市粮食……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营养丰富而全面,是绥德县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6 700 hm2 左右。2015 年,我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首次将马铃薯列入主要粮食作物。文章主要针对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营养丰富而全面,是绥德县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6 700 hm2左右。2015年,我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首次将马铃薯列入主要粮食作物。文章主要针对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果、粮食、渔业、牧业生产基地,为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较好、适合南方红壤区旱地种植的高效模式,根据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开展的红壤旱地作物的田间试验,采用2015—2017年江西省红壤研究所5种旱地3年轮作模式的试验数据,开展红壤地区旱作物不同种植模式的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一致性准则法采用Lingo软件求解,筛选出具有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综合效益较好的不同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冬闲→玉米(鲜食)—芝麻→花生—玉米(鲜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均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综合效益评价较好的种植模式为花生—芝麻—马铃薯→(春玉米—绿豆)—绿肥→花生—芝麻—马铃薯。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是贵州山区旱地的主要耕作制度,通过对套作模式的分析比较及综合效益评价,总结提出了黔西北山区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全区推广应用.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既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又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生产上要重点抓好良种选择、精细整地、双行聚垄套作、科学施肥、强化中耕管理和适时收获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