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植株染色体倍数检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流式细胞光度法 (FCM )对甘蓝型冬油菜 4个F1代杂种的小孢子再生植株 ,在幼苗期 (取再生株新长出的叶片嫩组织 )进行了染色体倍数检测。其矩形图上清晰地检测出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以及单倍体加二倍体二倍体加四倍体和三倍体加六倍体等嵌合体。小孢子再生植株中 ,单倍体和自发二倍体比率分别为 5 0 %~85 % (平均为 6 0 % )和 2 0 %~ 5 0 % (平均为 35 % )。FCM倍数检测结果与在油菜花蕾期进行的花器形态鉴别相一致。本文还讨论了采用FCM倍数检测的优势及其检测进展。  相似文献   

2.
春性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孢子培养,获得了了青油331的单位体植株。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的初步研究表明,不同材料间小孢子的产胚量存在显著差异,春性材料的产胚量高于冬性材料。  相似文献   

3.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5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从大田非控温控光条件下生长的供体植株第一朵花开后3~12d,取长度2.5~3.5mm的花蕾分离小鬼子,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薄层培养诱导成胚状体,然后用无激素的MS培养基诱导植株再生。对不同的供试材料、取蕾时期和培养基蔗糖浓度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供试的5个材料中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但不同材料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小孢子取样的时期以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6d左右为宜,培养基蔗糖浓度以13%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秋水仙碱处理提高双单倍体频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 2个对小孢子培养反应较好的甘蓝型冬油菜F1杂种为供体材料 ,研究了 3种不同时期秋水仙碱处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成苗与加倍率的影响。对分离小孢子直接进行 15h以及 0、5 0、5 0 0和 10 0 0mg/L秋水仙碱处理 ,在液体NLN培养基中胚胎发生好 ,培养 5周后获得大量正常胚体。将这些发育优异的胚体移入固体MS培养基、经过 10d低温 (2℃ )诱发 ,常温 (2 4℃ )下培养能很好地萌发 ,并迅速长成完全正常的再生植株。 5 0 0mg/L秋水仙碱处理 15h获得了 83%~ 92 %的高染色体加倍率 ,并且嵌合体和多倍体数很少。对正常胚体在移入固体培养基前用 0、2 5、5 0、2 5 0、5 0 0和 10 0 0mg/L秋水仙碱 15和 30h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 ,或对再生植株在幼苗期进行 12 5mg/L秋水仙碱 2 0h浸根处理 ,其加倍效果均不及采用分离小孢子直接进行秋水仙碱处理 ,且其嵌合体的发生频率也较高 ;后者还产生大量待特殊处置的秋水仙碱废液 ,并推迟再生株的生育进程。因此 ,利用分离小孢子直接进行秋水仙碱加倍染色体更为安全、快速和有效  相似文献   

5.
用气孔保卫细胞周长鉴定甘蓝型油菜植株倍性水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甘蓝型油菜小孢子来源的单倍体植株和种子来源的植株为材料,研究两者之间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外围周长值(L)的差异,对两者的L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植株与种子来源植株之间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外围周长值(L)的差异显著,并且在两者第五片叶片中不同部位测得的L值比较稳定,可将L值作为鉴定甘蓝型油菜植株倍性水平的一个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毫升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再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胚状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80.25%。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单倍体遗传转化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单倍体试管苗或花粉胚状体作为试验材料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花粉胚状体在液体培养基加入2,4-D1.0mg·L-1预培养6d,得到的绿色愈伤率最高;甘蓝型油菜花粉植株PCK121茎段在预培养基(6-BA0.5mg·L-1+2,4-D2.0mg·L-1)上预培养后得到的绿色抗性愈伤率最高;油菜单倍体试管苗叶柄和茎段在预培养时间0~10d后转化均可产生抗性愈伤;在培养基中添加2,4-D时,很容易产生绿色抗性愈伤,这是因为此时培养物对卡那霉素的耐受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甘蓝型油菜95Z192的组培小孢子植株为供试材料,以移栽前在试管培养过程中加倍、移栽时浸根中倍、移栽后花期滴腋中倍共3种方法的14个处理进行油菜小孢子植株 另倍试验。结果显示:移霜时浸根加倍效果最好,植株成活率和加倍率最高。其中0.05%秋水仙碱+1.5%二甲基亚砚液浸根4d的处理植成活率91.30%、加倍率93.65%,效果最好;浸根2d的处理植株成活率95.45%,加倍率80.95%,效果闪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我国的油菜种植面积和油菜籽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提高油菜籽粒含油量是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利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义PEP(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se)技术获得了超高含油量油菜^[1]。将超高含油量特性与油菜杂种优势结合是使超高油油菜尽快应用于生产,实现产业化生产的重要途径。而超高含油量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前提之一。通过不对称体细胞杂交能“一步法”快速选育不育系^[2]。为此,建立重演性好、再生额率高的原生质体培养系统十分必要。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的培养已有一些成功的报道^[3-6],但愈伤组织分化频率都不高。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下胚轴为材料,通过琼脂糖包埋法,建立了原生质体高频分裂及植株再生体系,为通过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快速选育超高含油量不育系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蓝型油菜试管苗下胚轴和幼叶分离的原生质体,在含2.4-D0.8mg/1,NAA0.5mg/1,6-BA0.5mg/1的改良BG培养基中浅层液体和固体平板培养6天,分裂细胞为8%-20%,至15天形成32细胞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在含NAA0.2mg/1,IBA0.1mg/1,6-BA1.0mg/1的MS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基上培养3-4周,产生不定芽,并在附加IBA0.5mg/1,6-BA0.2m...  相似文献   

11.
秋水仙碱处理油菜离体小孢子的染色体加倍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秋水仙碱对52份甘蓝型油菜品系(种)和它们的杂种离体小孢子的单倍体二倍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花药中分离出的单核晚期小孢子接种在含10-800mg/L秋水仙碱的NLN液体培养基中处理16-90h后转入无秋水仙碱的相同培养基诱导胚状体。结果表明,用10mg/L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48h,10份材料的双单倍体植株变幅为37.10%-90.12%,平均为65.44%。50mg/L处理48h的8份材料是48.72%-97.81%,平均88.86%。100-800mg/L处理16-48h的试验,多数加倍率在90%-100%之间。但该处理药用量大,费用高,而且对小孢子毒性大,胚状体再生率低。试验还表明,秋水仙碱处理小孢子诱导的二倍体植株所产生的花一般均能结籽,带有不孕花的嵌合植株极少。用秋水碱处理水孢子再生的植株的根或芽所产生的二倍体植株多是可孕和不孕花共生的嵌合植株,自交后产生的单株种子很少,难以达到遗传和育种所需的群体量。  相似文献   

12.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强有力的工具。本实验针对油菜差别显示体系筛选优化,最终获得了差别显示体系。研究结果为:RNA模板在2μg,反转录产物用量为1.5μl时,可以扩增出较多且清晰的条带;PCR退火温度在40℃扩增条带清晰。该体系用于甘蓝型油菜低磷胁迫前后基因差异表达研究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对 78个甘蓝型油菜材料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 ,其中 5个材料获得了再生植株 ;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只有 1 6 .1 %左右 ,而人工加倍率可达 6 0 %以上。获得遗传稳定的纯合材料 47个 ,并对其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及杂交转育和组合配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诱导和加倍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田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对小孢子培养不同取样时间和不同开花时期接种的胚状体诱导频率和不同加倍方法的加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田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最佳取样时间是上午7:00时,此时取样出胚率达4.31枚/蕾;接种最佳开花时期是单株开第一朵花后6~20d的2周时间,此开花时期接种出胚率为4.08~4.34枚/蕾。在不同加倍方法中,以50mg/L秋水仙碱处理游离小孢子48h为最佳,并且能够获得76.47%最高加倍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子叶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中双6号子叶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采用固液结合培养,探讨了其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与再生的优化条件,获得了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混合酶液(0.5%纤维素酶+0.1%果胶酶+0.2 mol/L甘露醇+80 mmol/L CaCl2)与SCM溶液按3∶7的比例混合,酶解14 h可获得高产率中双6号子叶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在前人设计的B、C固液相结合培养基上培养效果好;最佳分化培养基为E培养基+1.0 g/L 6-BA+0.1 g/L NAA+0.02 g/L GA3+30μmol/L AgNO3;所有再生芽均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生根。研究结果为建立成熟的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体系提供了新的配方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双3号的选育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华双3号(HD3)是华中农业大学采用聚合杂交,回交和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也是我国应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育成的第1个油菜品种,该品种含油量42%以上,芥酸〈1%,硫苷〈25μmol/g,产量比非优质对照品种中油821增加1.51%,适合于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提高胚诱导率及成苗率,以油菜N14009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变温预处理、活性炭浓度、培养基类型和琼脂浓度及秋水仙碱浓度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4℃、32.5℃变温预处理各1 d的处理效果较好,胚诱导率为4.23胚/蕾;活性炭质量浓度为0.5 g/L时,胚诱导率达到4.23胚/蕾,效果最好; MS、B5培养基中琼脂质量浓度为12 g/L时,成苗率均最高,分别达51.16%、46.67%;把再生植株转到含有不同质量浓度秋水碱的MS培养基上培养,质量浓度为80 mg/L时,N14009的加倍率最高,为43.47%,并且成苗率达到76.67%。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培养基以甘蓝型油菜NER为试材,分别于2006年9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种植于四川省农科院郫县农场。提取液(B5):B5大量(KN032500mg/L+MgSq250mg/L+CaCl2·2H2O150mg/L+NaH2PO4·H2O150mg/L)+B5微量Ⅰ+B5微量Ⅱ+KI1000mg/L+B5有机+Fe—Salt肌醇100mg/L+蔗糖130g/L(高压灭菌,置4℃冰箱中备用)。诱导基本培养基(NLN·13):NLN-13大量+MS微量Ⅰ+NLN-13微量Ⅱ+Fe—EDTA40.0mg/L+甘氨酸2.0mg/L+烟酸5.0mg/L+VB60.5mg/L+VB.0.5mg/L+肌醇100.0mg/L+生物素0.5mg/L+叶酸0.5mg/L+L-丝氨酸100.0mg/L+谷氨酰胺800.0mg/L+谷胱甘肽30.0mg/L+蔗糖13%+NAA0.5mg/L+6-BA0.05mg/L。分化培养基MS:MS+蔗糖2%+琼脂粉6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