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白桦叶为原料,甜味剂、酸味剂为辅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感官评价为指标,确定最佳口感所需的各种条件,根据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实验条件为:(1)料液比:5%;水煮时间:10min;发酵时间:24h;培养方式:静置;杀菌条件:120℃、15min,糖:含量4%;柠檬酸:1%;稀释倍数:1.5倍。最终产品口感细腻,具有天然白桦叶特有的香味,茶香微苦,适合各类人群,产品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以及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阻燃竹木复合板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阻燃竹木复合板的施胶工艺、阻燃剂和脲醛树脂胶粘剂的配制工艺及热压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设定的生产工艺可以生产出具有较好物理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的阻燃竹木复合板;生产阻燃竹木复合板时浸胶时间以10 min为宜,胶液固体含量以30%为宜;从生产实际和性能指标综合考虑,阻燃剂和脲醛树脂配比以2:10为宜;较佳的热压工艺参数为:热压压力2.8 Mpa,热压温度120℃,热压时间1.2 min/mm.  相似文献   

3.
以磷酸二氢铵(MAP)溶液为阻燃剂,通过浸泡尾叶桉单板,研究了单板的载药量;以Ⅱ类胶合强度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对常规胶合板生产工艺进行了优选。在此基础上,选取浸泡时间和最优生产工艺试制了阻燃桉树胶合板,并对其Ⅱ类胶合强度和燃烧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尾叶桉单板的载药量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现相似的增长规律;试验所得常规尾叶桉胶合板最优生产工艺为施胶量210 g.m-2、热压温度130℃、热压时间8 min,该条件下胶合板的Ⅱ类胶合强度达到了2.01 MPa;单板浸泡8h后,单板平均载药量为32.05 kg.m-3,所制得阻燃胶合板氧指数提高了13.9%,炭化长度减少了8.3 mm(26.2%),阻燃性能明显提高,而胶合强度也达到了Ⅱ类胶合板的国家标准。研究初步证明利用常规桉树胶合板生产工艺生产阻燃桉树胶合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频加热的方法对竹方材进行软化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竹方厚度、含水率、高频电压、加热工艺对竹方材软化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极板间距增加,竹方材加热到软化温度70℃的时间逐渐延长,极板间距每增加20 mm,到达软化温度时间就要增加近60 min;竹方材含水率接近纤维饱和点时软化升温速度最快,纤维饱和点以上时软化升温速度高于纤维饱和点以下时,同时含水率过高,两极板容易被击穿,但是高含水率竹方材加热均匀;高频电压越大,竹方材升温越快;在低压半压时,竹方材各点温度达到40-50℃,温度不再升高;间歇式加热2(加热2 min,停止1 min)平均温度高于间歇式加热1(加热1 min,停止1 min)3.9℃·min-1。  相似文献   

5.
高温水蒸气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横纹压缩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君良  李坚  刘一星  杨霞 《林业科学》2003,39(1):126-131
采用高温水蒸气处理和加热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压缩变形,并对两种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测定了木材的抗胀(缩)率(ASE)、阻湿率(MEE)、质量损失率(WL)、压缩率、压缩变形恢复率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无论是高温加热处理还是高温水蒸气处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明显得到提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ASE的值超过50%时,高温水蒸气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小于高温加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当温度为180℃时加热处理需要15-20h,而水蒸气处理仅需要8min,压缩变形被固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亚麻屑为原料,利用脉酸胶和阻燃剂热压制成阻燃亚麻屑板。试验结果表明:根据亚麻屑原料的形态和特性,可采用粉状阻燃剂直接与子亚麻屑混合的添加工艺。当阻燃剂加量为15%时,阻燃板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阻燃性能:氧指数达到43%。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水蒸气处理和加热处理固定大青杨木材压缩变形,测定了木材的抗胀(缩)率(ASE)、阻湿率(MEE)、质量损失率(WL)、压缩率、压缩变形恢复率等各项指标,并对两种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高温加热处理还是高温水蒸气处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明显得到提高。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当ASE的值超过50%时,高温水蒸气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远远小于高温加热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当温度为180℃时,加热处理需要15~20 h,而水蒸气处理仅需要8 min,压缩变形即被固定。  相似文献   

8.
微波加热软化木材的弯曲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微波加热水曲柳试件进行弯曲的工艺及其弯曲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弯曲工艺可行;最佳工艺条件为木材含水率60%,微波加热功率400W,微波加热时间2.5min;该方法较传统生产方式的生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被干燥材料1.1装修用本方树种:东北产白松;规格:4000mm×40mm×30mm;初含水率:经过阻燃处理后大于80%;要求终含水率:经过人工干燥后应达到12%~15%。1.2装修用胶合板产地:印度尼西亚;树种:柳按;规格:2400mm×1220mm×4mm,2400mm×1220mm×5mm,2400mm×1220mm×9mm,2400mm×1220mm×12mm;初含水率:经过阻燃处理后为95%~100%;要求终含水率:经过人工干燥后应达到10%~12%。2干燥设备采用哈尔滨市兴华木村干燥设备厂生产的木质阻燃材料专用干燥设备,干燥介质为湿空气,蒸汽加热。设备配有外围壳体、供热系统、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法分析了分子筛类型及用量对磷氮阻燃剂浸渍杨木单板制备的胶合板的阻燃性能和胶合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筛在磷氮阻燃胶合板中显示出良好的协效阻燃作用。加入量为1%时就能够显著提高阻燃胶合板的阻燃性能,不同类型分子筛对阻燃性能的提高程度依次为4A>5A>13X>3A;分子筛在协效阻燃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阻燃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分子筛加入量为3%时阻燃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提高最大,各类型分子筛对胶合强度的提高程度依次为13X>5A>4A>3A。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升温速率(β=5、10、20、40 K/min)下羟基酪醇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和贮存期。利用热重分析得到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β)下的热分解曲线,运用3种多升温速率法Kissinger法、Friedman法和Flynn-Wall-Ozawa法以及2种单升温速率方法 Coats-Redfern法和Achar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且根据Ea和A推算羟基酪醇的贮存期。结果显示:羟基酪醇的热分解过程一步完成,在升温速率为10 K/min时,从260~409℃为羟基酪醇的主要失重阶段;TG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出现陡峭明显的失重台阶,DTG曲线亦出现负值,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在305.2℃达到了DTG的峰值,此时达到最大热失重速率为-12.91%/min;升温速率的变化对羟基酪醇的分解有影响,随着速率的升高,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温度逐渐升高,热分解曲线略微向高温移动,呈现了分解滞后现象。羟基酪醇的热分解机制符合一维扩散(D1)模型。测得平均Ea为122.40 k J/mol,A为3.37×1010min-1。根据Ea和A可推断,在室温25℃下,羟基酪醇在氮气氛围下的理论贮存期为4~5年。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压方式对脱脂和未脱脂马尾松胶合板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马尾松单板水煮脱脂过程中,随着脱脂时间的延长,其脱脂率逐渐加大,但脱脂速度相对降低。马尾松单板水煮脱脂在1~3 h内的脱脂率变化不大,脱脂效果与水煮时间关系不密切;在3~5 h内,单板脱脂率变化较大,脱脂率与水煮时间有密切关系。板坯热压的前3~4 min,未脱脂板坯的升温速度比脱脂板坯升温速度快;4 min后脱脂板坯的升温速度明显快于未脱脂板坯,而未脱脂板坯在较长时间内温度仅呈缓慢升高趋势。脱脂处理的马尾松胶合板在物理力学性能各个指标上都明显优于未脱脂处理的马尾松胶合板。  相似文献   

13.
采用GC法测定天然冰片中的d-龙脑和樟脑的含量。分析柱为CP-WAX毛细管柱〈30 m×0.32 mm×0.5μm〉;升温程序为50℃,以5℃/min升温到100℃,保持1 min,再以10℃/min快速升温到180℃,保持5 min,进样流速比5∶1;FID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载气为高纯氮气,体积流量为2 mL/min;空气体积流量为300 mL/min;氢气体积流量为30 m L/min;进样量为1μL。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精密度、分离度良好、分析时间短,为天然冰片的测定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烘箱加热法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烘箱加热法测定东北地区地带性土壤暗棕色森林土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测定最佳加热时间为30 min,最适宜加热温度为150℃,最适宜重铬酸钾浓度为1.2 mol·L~(-1)。烘箱加热法适宜测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供热系统从设计、建造、运行、维修、废除各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系统并不是建设好交付使用就算完结,因为其系统的后期运行管理及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简单的介绍了项目管理在供热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举例说明了先进的管理技术给供热产业带来的变革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表层单板经过阻燃处理的胶合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波  李光沛 《林产工业》2007,34(2):18-20
对表层单板进行BL—环保阻燃剂浸渍处理,并对由此制成的胶合板的阻燃性能和环保性能两个指标进行考察。试验设计了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采用综合平衡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胶合板层数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最大,应重点考虑。笔者通过分析提出了最优的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裂解燃料酸值,增加燃料的稳定性能,将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应用于菜籽油裂解燃料的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酸值的影响,并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考察了裂解燃料成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吡啶丁烷磺酸硫酸氢盐对催化酯化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优化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酸值降低到1.0 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18.
在Bray—Kurtz浸提法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土壤浸提液(即盐酸浓度和氟化铵浓度)、浸提时间及浸提荆的体积,研究适合我国大兴安岭酸性森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改良后的Bray—Kurtz浸提法为:以c(NH4F)为0.04mol/L和C(HCl)为0.03moL/L作浸提剂,浸提时间15min,浸提剂的体积为50mL,即土液比为1:10,浸提出的有效磷最完全。改良后的Bray—Kurtz浸提法通过加标回收率试验,回收率达到88.4%-97.02%。通过数理统计分析,该法与经典的双酸浸提法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9。  相似文献   

19.
Data on thermal-death kinetics of bark beetles are essential to develop phytosanitary heat treatments for pine wood and pine wood packaging materials. Using a heating block system, effects of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between 44 and 50°C at 2°C intervals on destruction of Dendroctonus armandi adult insect were examined. Heat resistance of the insects was found to increase at low heating rates (0.1 or 0.5°C/min). Therefore, the thermal-death kinetics of the beetles were determined at a high heating rate of 5.0°C/min which simulated the rapid dielectric heating of wood produc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death curve of D. armandi followed a zero-order reaction kinetic model, indicating the heat destruction rate of the beetle at different treatment temperatures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ir population size. The required thermal holding times to result in destruction of the entire population were 40, 8, 4, and 2?min at 44°C, 46°C, 48°C, and 50°C, respectively. The evaluated thermal-death kinetic data are useful in developing effective beetle elimination quarantine protocols for the wood. A 50°C ?2?min heat treatment with a heating rate of ~5°C/min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disinfesting bark wood materials.  相似文献   

20.
森林防火阻隔工程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防火阻隔工程是森林防火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地设计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也是建设森林火灾扑救体系的基础。通过采取行政区域分级区划并设计防火线,根据林区地形地势、森林资源状况、林分面积设计森林防火控制区及防火、扑火预案,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和可操作的森林防火阻隔工程设计文件,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