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株生理年龄对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研究棉株生理年龄对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播期试验使位于棉株不同部位的棉花"三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的棉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 d)处于相同的温度条件下(统计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期日均温分别为22.0、19.4和15.3℃)。【结果】棉花"三桃"的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受温度和棉株生理年龄的双重影响,棉株生理年龄是影响伏桃、早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的主要因子,对棉株上部果枝的伏桃和下部果枝的早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具有显著影响,铃重、衣分和纤维比强度均明显低于其他部位;棉纤维加厚发育期低温则是影响晚秋桃棉纤维加厚发育及纤维比强度的首要因子。在本试验15.3℃的温度条件下,棉纤维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降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升高,同时纤维素累积量和累积速率均显著降低,棉花铃重低于2 g,纤维比强度低于20 CN·tex-1。【结论】棉株生理年龄对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纤维比强度的影响作用依次增强。  相似文献   

2.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之最。在以往的管理中主张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从生产实践经验看,这样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改为伏桃满株,或伏桃早秋桃满株,可大幅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1986~1988年不同开花期棉铃异质性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平均落铃率为43.27%;就落铃率而言,晚秋桃>伏前桃>早秋桃>伏桃,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挑3年平均铃重分别为49、55、75天;>10℃的有效积温是影响铃重的主导因素;干旱的天气和高温能使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4.
鄂北岗地抗虫杂交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生产中的问题,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鄂北岗地棉区抗虫杂交棉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路线,即前期培育壮苗,促进早发,快搭丰产架;中期加强肥水供应,提高开花成铃率,主攻伏桃;后期增后劲,防早衰,争多结早秋桃.  相似文献   

5.
2016年在兴化市进行了棉花去早蕾抓"两桃"的研究,为解决大面积生产上伏前烂桃多、让茬迟、产量品质不高的弱点,研究棉花集中成铃开花的可行性及其配套技术,提高植棉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主试中处理区棉株不仅株型紧凑,同时去早蕾效果好,做到以伏桃和早秋桃当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采用除早蕾新技术创造多结伏桃、早秋桃最佳结铃模式的研究。栽培的中熟品种的伏桃、早秋桃的结铃期约40天,采用人工除早蕾技术,与常规植棉技术相比较,能节约输向早期蕾铃的养分,根系伤流液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强度均增加,地下地上生理活性增强,每亩增产皮棉5~18%,但化学药剂除早蕾效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美棉33B品种为材料,于2005年在黄河流域黄淮棉区的江苏徐州(117°11'E,34°15'N)和河南安阳(114°13'E,36°04'N)设置施氮水平(0、240和480 kg.hm-2)试验,研究不同开花期棉铃(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氮素累积及棉铃对位叶氮浓度对施氮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开花期棉铃氮素累积动态变化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铃壳、棉籽、纤维及单铃氮素累积受施氮水平和开花期的影响。不同施氮水平下,以240 kg.hm-2处理最有利于氮素累积,而不施氮和施氮480kg.hm-2均不利于棉铃氮素累积。棉铃氮素累积特征参数(快速累积起止时间、快速累积持续期及平均累积速率)在伏桃时期最协调,氮素累积量最多;晚秋桃时期最不协调,氮素累积量最少;伏前桃和早秋桃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棉铃对位叶适宜的氮浓度有利于协调源库关系,促进棉铃氮素积累。  相似文献   

8.
<正> 经1985—1986年试验,明确了摘除棉株下部果枝的早蕾,具有减少烂桃、减轻早衰、增加伏桃和早秋桃的作用,是一项夺取棉花优质高产的有效措施。1987年与协作单位,进行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大田对比生产示范,旨在进一步弄清楚摘除早蕾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中早熟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8为材料,设6个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中早熟抗虫棉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基部、中部、上部果枝和内围果节的成铃数以及伏前桃、晚秋桃数有增加的趋势,伏前桃和早秋桃则在中等密度下较多;中、低密度处理的基部和中部果枝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较大,高密度处理的上部果枝成铃比例较大.随着密度增加,内围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例增加,外围果节的成铃比例则下降;伏前桃和晚秋桃的比例增加,而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明显下降.当密度为5.10万株/hm2时,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霜前花率较高,僵烂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麦后移栽棉的种仁干重前期积累慢,后期积累快,达到最大量的峰值高于麦行套栽棉,并主要与植株体内营养分配有关。将棉铃发育过程中种仁脂肪含量与铃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多项式拟合,两处理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的铃龄在45天。不同时期形成的棉铃种仁中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高度依赖于生产环境,受不同种植方式的影响较小。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u/s),以晚秋桃最高,其次力早秋桃,伏桃和伏前桃。  相似文献   

11.
抗虫棉常规精细整枝,早衰严重,劳动效率低。低密度下棉花整枝高大松散,单株成铃多,单位面积成铃少;高密度棉花整枝紧凑矮小,底部烂铃多。对此,通过裂区试验研究鲁棉研28号不同密度不同整枝条件对其成铃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密度条件下"四桃"铃数明显高于高密度,差异显著;不同整枝栽培成铃主要集中在伏桃和早秋桃,简化整枝处理的伏桃和早秋桃数略少于其它整枝处理;随密度增加,单株棉花的下、中、上层棉铃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密度和整枝互作对棉铃纵向分布影响更大,密度越高精细整枝、简化整枝处理的下层棉铃越少,在(3.0~4.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开心整枝处理的下层棉铃出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密度的变化对不同整枝处理的横向成铃影响不大。鲁棉研28号3.0万株/hm~2开心整枝种植,其成铃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更加合理,更易结成优质棉铃,提高棉花等级。  相似文献   

12.
棉花优质高产结铃模式的基本要点是控制伏前桃和晚秋桃,增结伏桃和早秋桃.方法是:在适期播种的条件下,摘除部分早蕾,使开花期推迟到7月10日前后,7月20日前后打顶心,使之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棉花最佳结铃期增结优质伏桃和早秋桃.栽培上要注意促苗早发,在最佳结铃期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13.
棉铃发育研究——Ⅰ.伏桃、秋桃发育及糖、氮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重量,是构成棉花产量重要因素之一。棉铃常按开花先后不同,划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俗称“三桃”)。在生产上,一般伏前桃占“三桃”的比例不高,但其数量多少,常为棉株早发与否的重要标志。伏桃发育充实,棉铃较大,其所占比例的多少,对棉花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秋桃重量比伏桃轻,但要进一步提高产量,也必须在多结伏桃的基础上,增结秋桃。过去对棉铃发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棉花“三桃”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新乡和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石河子2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棉花"三桃"(伏前桃、伏桃、秋桃)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三桃"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别。河南新乡伏桃、秋桃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伏前桃与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新疆石河子伏桃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伏前桃、秋桃与皮棉产量呈微弱正相关。不同环境条件下"三桃"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不尽一致。2个生态环境中伏桃对皮棉产量的正向直接作用均最大,伏前桃对皮棉产量均为正向直接作用,但差别较大,秋桃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小。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河南新乡可以通过增加伏桃提高皮棉产量,新疆石河子可以通过增加伏桃和伏前桃提高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协调棉花早熟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指导棉花生态穿梭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6月份以来,随着温度升高棉花发育不断加快,我市大部分棉田于6月中旬进入蕾期,6月底至7月初将陆续进入开花结铃期。前段我市出现了干旱、强降雨等不利天气,影响了棉花生长。针对全市棉花苗情,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抓好花铃期和后期管理,争取棉花高产夺丰收。花铃期棉田管理总的指导思想是:除涝防旱两手抓,立足抗灾夺丰收,以肥水为中心,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综合防治病虫害,促根促棵保蕾铃,主攻伏桃、早秋桃,并要为分发挥后期增产  相似文献   

16.
棉花优质高产最佳生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双膜覆盖或地膜覆盖促早发,塑造立体采光群体结构综合措施,可获得以最佳出叶期棉叶为主体的棉花高产最佳出叶模式,建立起通风透光好的高光效群体结构,提高棉花的光合性能,增加光合产物量,为棉花优质高产打下物质基础;再进一步调节开花结铃的时间和部位,让棉花利用有限的养分,在最佳结铃期和最佳结铃部位集中多结优质大桃,实现以伏桃和早秋桃为主体的棉花优质高产最佳结铃模式,才能最终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每亩总铃数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它由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所组成。我省沿江棉区,一般以7月20日以前开花结的桃称为伏前桃;7月21日至8月15日期间开花结的桃称为伏桃;8月15日以后开花结的桃称为秋桃。每亩成铃数和“三桃”组成比例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种植棉花用工多、投资大、管理技术复杂、产量不稳定等原因,导致棉花种植面积急速下滑。经过在鄂北棉区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种全新的栽培模式——麦后移栽棉。该模式有效地稳定了棉花种植面积,并促进了粮棉双增产。在多年试验示范研究中,不仅探索出适合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主攻伏桃、争早秋桃的栽培管理措施,而且还总结出鄂北棉区麦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棉花双膜覆盖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5年进行的盐碱地棉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膜覆盖可为棉花生育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条件,促棉早发效果显著。棉花播种期比地膜棉提前12天,最佳出叶期出叶率达71.2%,最佳现蕾期现蕾率达75.8%,伏桃和早秋桃占89%。试验期间亩产皮棉145.3~161.75kg,霜前花比地膜覆盖增加14.6%,亩增纯收益50.46元。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我国试验成功一项棉花新的增产措施——摘早蕾。通过摘除部分早蕾,暂时抑制棉株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并使两者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保持同步,从而改变三桃齐结的传统模式,把伏桃和早秋桃作为产量构成的主体(应占总桃数的80%以上)。这样不但减少了伏前桃常因阴雨烂铃而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提高铃重,改善纤维品质。据试验,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棉花,每株除去8个早蕾,皮棉产量比对照增加8.9—23.65%,级别提高0.5—1级。1—3级优质棉亩多收22.2公斤,僵瓣花、霜后花都少,经济效益提高,亩增收88.1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