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康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康养是林业与旅游业、健康服务业相互融合的新业态,作为康养产业和森林旅游中的一支生力军,将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森林康养概念、森林环境作用机理、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建议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国内在林业、旅游业、健康产业等方面部分国家政策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认为,国外发展较早,对森林环境作用机理的医学实证研究较多,韩国、日本等国家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和相关从业资格标准体系;国内在医学实证研究方面比较少,对空气负氧离子和植物精气的研究开展得较晚,尚无统一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标准。提出我国发展森林康养的建议,主要包括政策制度、发展战略、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河北森林康养资源丰富,但产业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该文界定了森林康养的概念,梳理了河北在省级层面关于森林康养的政策与规划,分析了河北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开发需求,并提出了森林康养,环境先行;以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典范,充分发挥重点区域引领作用;打造系列河北名优品牌,重塑营销与宣传;系统整合资源,打通要素关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让森林康养与城市发展、乡村建设紧密融合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河北森林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笔者从完善组织机构、引进资本运营、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康养基地景观资源评估、加大森林康养宣传力度等方面介绍了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人们对森林康养认知不够、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康养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森林康养融合发展建议,以期为山西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森林康养是一种国际潮流,是国际新型休闲康养理念,对于森林康养的研究颇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森林康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着手,概括了森林康养的内涵及特征,重点梳理了国内外森林康养的健康效应循证、基地建设与认证、产业发展、政策法规问题等相关研究成果并给予了相应的评述。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森林康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森林康养与康养森林建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康养是人类利用森林环境及其释放的有益物质开展的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活动,对“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探究了森林康养的起源,考证了希尔德加德、茨维莱恩、克奈圃对森林康养的贡献;综述了森林康养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以及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作用;从理论基础、建设措施、维护管理等方面概述了康养森林建设情况,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加强森林康养的功效性、安全性和康养森林经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森林康养典型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云南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典型模式,对云南省森林康养发展资源、模式建立、康养产品、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具有丰富多彩颇具特色的森林资源、区位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可为森林康养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2)根据云南森林康养特色资源建立10个典型模式,包括高山森林康养模式、森林花海康养模式、森林茶园康养模式、森林梯田康养模式、森林草甸康养模式、森林雨林康养模式、森林河流康养模式、森林湖泊康养模式、喀斯特地貌康养模式、竹林康养模式;(3)森林康养产品包括森林中医药产品、森林康养食品、森林康养体育产品、森林康养温泉产品、森林康养文化产品、森林康养自然教育、民族森林康养师等方面;(4)富有云南生物多样性特色、民族文化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将会是云南森林康养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7.
日本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起步早、发展快,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营造模式,成为可供借鉴的典范。文中通过对60处日本森林康养基地的康养产品类型、运营体制和基底条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其营造模式可被分为以名胜地为主体的本底资源利用型、以公园为主体的康养功能提升型、以林地为主体的林业产业激活型3种。各类型基地在营造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本底资源、充分活用场地设施、有序开展节事活动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支撑了基地建设,可为我国森林康养基地营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凯  陈珂 《林业科技》2020,45(3):57-62
基于产业融合等理论,从融合发展基础、融合发展动力、融合发展要素等方面探讨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机理,以安徽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康养产业为例,分析当地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资源基础、功能区划和主要路径,并据此提出若干产业促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森林康养基地与康养步道认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我国森林康养基地与步道建设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的森林康养基地与步道认证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日本于2006年建立了世界首个森林康养基地与步道认证体系。文章对日本认证体系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进行全面解析,结果表明,其认证体系对场地整备、立地条件、自然条件等硬件条件,以及组织管理、运营推广、可持续发展、社会条件等软件条件都提出高标准要求,并通过生理、心理、物理化学实验项目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手段对森林康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系统科学地推进基地与步道的高质量建设。该研究可为我国开展相关认证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森林康养基地属于近些年才出现的新事物,其建设和发展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通过公众森林康养认知分析,运用偏好理论及偏好叠加分析法对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发展森林康养还需提高公众知晓度,建设森林康养基地应选择公众偏好度高的发展模式。从公众偏好角度对森林康养基地适合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四川省乃至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红河弥勒太平湖森林康养小镇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有利条件、建设理念及建设内容,探索石漠化区域森林康养发展模式。结果表明:①太平湖森林康养小镇是融"森林康养、旅游休闲、生态园林、科普教育、运动康体"于一体的生态化、产业化、智能化、国际化特色康养小镇;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体育康养体验区、大地艺术展示区、木屋文化体验区、森林木屋房车酒店、湖景餐厅、林下花海、滨湖湿地涵养区、珍稀动物观赏区;③随着康养小镇各建设内容的创新升级,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太平湖森林康养模式可为云南省石漠化区域森林康养的发展提供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湖南省58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在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发展方面进行典型共性分析研究,指出森林公园在基础设施、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建设与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森林公园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建设方面相互融合发展的建设新模式,以期引导森林公园发展在政策制定、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建设发展管理方面更科学、规范和健康。  相似文献   

13.
森林康养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契合我国国情与林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立足于平武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平武县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发展布局、存在问题,构建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路径,提出了推进发展时序、加快康养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康养产品、提高服务水平等针对性的举措建议,以期为平武县加快推进森林...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公布的第一批96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为例,选取自然条件和所获荣誉2个评价要素,运用网络舆情分析法对基地的建设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森林康养基地服务趋向多样化发展,多数基地的关键词频与自身人文、自然特色休戚相关;2)消费者对于基地的情感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源于不够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森林康养基地周围交通干线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提出了促进我国森林康养基地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边疆地区森林康养典型模式,以滇东南森林康养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该地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可行性,建立滇东南森林康养发展模式。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森林覆盖率、大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声音、人体舒适度指数等指标均达到森林康养指标;试验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社区发展模式等均适合森林康养业的发展;试验区设计的森林康养模式内容包括森林步道区、森林沐浴区、自然教育区、生态保育区、观景平台区、管理服务区及其它辅助设施等功能区。在滇东南发展森林康养业将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究。主要介绍了森林康养的相关概念,构建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适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评价方法以及等级评定标准,从而判断建设地块是否具有建设森林康养基地的价值。从与上位规划对接和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探索如何做好森林康养基地的空间布局;从提升森林康养基地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做好森林康养产品的设置、如何建立环境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以及城市环境污染对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森林康养是一种有效缓解压力的自然疗法,而且也能对身体和心理健康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多年来人们对森林康养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近年来国外对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主要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森林环境对于人体血压、压力、焦虑、抑郁、失眠等生理和精神领域的调节作用;国内对于森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康养的概念内涵、森林资源潜力评价、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等方面。在简述国内外森林康养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国内森林康养的发展进行梳理,并展望了未来研究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分析森林康养相关提法的由来及内在联系、界定森林康养旅游内涵、梳理其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形成,研究得出了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轨迹。分析了现阶段森林康养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森林康养资源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重要的基础和依托,准确掌握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优化产业资源要素空间配置和地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森林康养基地、森林人家、森林氧吧等森林康养资源为对象,采用Arc GIS、SPSS等工具进行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探讨森林康养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杭州市现有9类227处森林康养资源,去除重复入选地,共计179处;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整体呈聚集式分布(R<1),表现为“一群、多核、两带”的分布特征;杭州市森林康养资源分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其中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针叶林面积等自然因素和公路里程数与森林康养资源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公路密度与森林康养资源分布呈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0.
郑伟  熊雄  樊宵雷 《森林防火》2022,(1):108-110
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是践行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针对性的政策对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森林康养面临着森林康养市场主体较缺失、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基础服务设施不足、管理体系不明确、技术规范支撑缺乏等五个问题。综合分析现有省份森林康养方面的评定标准及评分办法,核心的有关项目内容、要求和标准等还不完备。针对该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推动森林康养企业良好运行、推动森林康养从业人员队伍壮大、开展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激发森林康养服务消费、构建完善的森林康养产业标准体系。森林康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