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通海县兴蒙乡蒙古族村为例 ,依据现场调研资料 ,在分析街巷空间构成及景观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街道更新的理念 ,探讨了街道界面的更新措施 ,指出了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应遵循体现生活、满足人情和当地美学需求的设计宗旨 ,期望使传统村落街道景观在更新改造之后不会成为丧失本土文化灵魂的商业街区.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是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村落发展层面上看,应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保护;从现代居住舒适性层面上看,需要对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只有对传统村落民居进行更新保护和发展,才能使历史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对景迈山传统村落进行现场调查,摸清传统村落所面临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空间格局的保护与利用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与利用两方面提出可提高居住舒适性的修缮保护措施,并提出做好整体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等村落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本文以肖家店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位概况、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及空间形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适宜性、整体性、原生性和宜人性为设计原则,分别从农用地景观、道路、水洗、公共空间和民居建筑几方面对肖家店传统村落进行了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以期为后续传统村落开发与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传统村落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而民居又是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以国家级传统满族村落华山村为研究对象,对其村落形态、院落布局及民居建筑特征的屋面形式、墙体形式、民居装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华山村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铜仁乡土山地民居是贵州民居建筑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铜仁各民族劳动人民丰富的设计经验广泛地表现在乡土民居建筑中。从景观学的角度,对铜仁山地民居空间景观进行了审视、解读。结果表明:应该把铜仁山地民居中宝贵而优良的布局手法运用到新时期的村镇建设中去,使设计水平在历史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向前发展,以期为促进当地发展的良性循环及进行民居景观保护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活态保护思想内涵,系统分析翁里怒族传统村落物质景观、精神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以活态保护为基础,提出以村落空间格局、干栏式木楞房民居建筑群为主的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对象的整体性保护规划,通过提升人居环境质量,赋予传统村落时代活力;基于价值判断,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传统村落民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但现阶段传统村落民居利用率较低,提高利用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促进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以典型传统村落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分析传统村落民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将传统村落民居激活后再利用作为教育利用、旅居利用和生产利用的三种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对其的前景展望。最终采用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思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以达到保留文化脉络和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留着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展现其民俗文化传统特征。对辽宁满族、蒙古族、朝鲜村和锡伯族村4个民族特色村寨的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满族典型特色村寨赫图阿拉村的生态格局、街巷与院落空间、特色民居的功能、空间形态,其建筑材料为土与石材混合。蒙古族典型特色村寨以白音爱里村为例,其选址与布局形式、街巷空间和民居院落有景观特征,其建筑墙体采用"金包银"。朝鲜族典型特色村寨以通江村为例,其自然景观、街巷与院落空间景观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锡伯族典型特色村寨以兴隆台村为例,其自然布局、街巷和民居景观特征是五花山墙。为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也为其它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建筑艺术在这漫漫长河中蓬勃兴盛,传统民居建筑则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在建筑上避俗趋新,传统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以大理鹤庆地区传统白族民居为例,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在不失传统建筑格局的前提下,提出了对民居进行现代化的更新改造,提高空间利用率和结构安全性,设计出符合白族特色的民居建筑,以更好地发展和传承白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文化景观所包含的要素非常丰富,有着特定而复杂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利用价值和整体性功能。以辽南极具传统文化景观特征的青堆镇为例,对历史文化、村落选址、布局、以及具有中西合璧特色的建筑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剖析了传统乡村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与现状风貌。以期为制定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以及传统民居建造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统木构农房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珍贵的民族文化。实木资源的稀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传统民居在热工性能、防火、抗震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传统木构民居在现代适应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被砖混建筑取代。用SIPs模块化墙体替代传统木构农房的墙体,可改善传统木构农房的热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促进节能建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风貌。笔者以贵州传统木构农房为例阐述了SIPs在传统木构民居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木构农房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和珍贵的民族文化。实木资源的稀缺,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加之传统民居在热工性能、防火、抗震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传统木构民居在现代适应性改造的过程中逐渐被砖混建筑取代。用SIPs模块化墙体替代传统木构农房的墙体,可改善传统木构农房的热工性能,提高力学性能,促进节能建筑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保护传统村落的特色风貌。笔者以贵州传统木构农房为例阐述了SIPs在传统木构民居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预制装饰构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岭南传统村落建筑中,是当时岭南传统村落建筑的装饰特点。以田野调查法、图像法和对比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现存于岭南传统村落中的混凝土预制装饰构件在建筑中的出现部位及其背后的文化表意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与岭南传统私家宅园装饰构件进行对比,以引起社会对20世纪70~90年代岭南传统村落建筑自我更新产物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岭南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6.
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活动是联系每个村民的纽带,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对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塑造和谐人居环境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岭南水乡村落中,公共空间未受到应有的关注,而且由于受到城镇化的影响,一些传统公共空间及其承载的传统公共活动日渐式微。文章试图从分析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空间和公共活动的现状及特点入手,解析岭南水乡公共空间的特征及现存的问题,结合聚龙村改造的实例,尝试探讨岭南水乡村落的公共空间优化措施,为岭南水乡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与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景建筑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建筑形态和设计理念,也是诸多建筑师设计的一种趋向。在保护和发掘传统建筑的背景下,将地景建筑的设计理念引入传统民居建筑,挖掘和分析了东北传统民居"地窨子"的价值和先人智慧,阐述了蕴含的地景建筑精神和构造形态,并提出了地窨子在现代乡村风貌治理和建设的可取之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建筑都依靠机械性措施来维持室内舒适度,造成了能源危机、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于是人们开始回归传统,希望通过研究传统民居自身是如何通过被动性设计来适应地域气候的,来寻找出路。基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气候特点,从空间设计、材料应用、技术应用、结构设计几个方面对三多堂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寻求地域气候和传统民居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太谷县传统民居的气候适应性设计语言模式:主宅坐北朝南;适宜厚度的维护结构;向内型封闭空间;逐渐升高的台基;南大北无的窗洞;夏笼布冬窗纸;火炕。  相似文献   

19.
太谷县范村镇上安古村是山西传统村落中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建筑风格和聚落格局。采用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聚落的选址思想、布局特征、街巷组织及民居的建筑形制、空间组织、宅院入口等的形态特征等进行分析,展现其具明显地域特色的古村落风貌,以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景观评价因子分析是指导乡村规划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传统村落样本的问卷调查,筛选出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的变量;运用IBM SPSS 24. 0采用统计学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影响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4个公共因子,即村落风貌因子、精神文化因子、生产性景观因子、交通及公共空间因子,其中村落风貌因子对山地传统村落景观空间质量影响尤为重要。该研究期望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