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力度却远弱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通过对众多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研究后,总结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其保护与开发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九江都昌县鹤舍为研究对象,从传统建筑、选址格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指数标度AHP求权重,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资源价值。定量和定性有效结合,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地域特色挖掘的角度,探索传统村落资源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鹤舍村资源价值模糊综合评价得分63.5678,等级为Ⅱ;其中传统建筑、选址格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55.1154、70.7657和69.2341。评价结果能直观体现传统村落资源价值的优劣,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实施相关保护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具有区域性和不可再生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文化和景观,需要在定性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数理统计方法,以更好地了解村落的文化景观价值。通过对怒族村落文化和景观的特征分析,以文化景观基因作为识别的基础方法,从而建立怒族文化景观基因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专家问卷,结合AHP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怒族文化景观基因指标的量化评测,结果表明:(1)怒族文化景观基因中,物质文化景观基因比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重要性更高;(2)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中,建筑要素为主体基因,重要性最高,其次是自然环境和街巷格局;(3)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中,风俗习惯为主体基因,其次为传统文化、手工技艺和宗教信仰。掌握怒族村落文化景观特征和要素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对指导村落保护与规划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鲟埔村是福建闽南“三渔女”之一鲟埔女的核心聚集区,是一个独具闽南特色的沿海渔家村落,由于生活变迁,渔家村落逐渐没落。为了对鲟埔村以及其他传统渔村的民俗文化进行系统化保护,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实地观察、实证分析等方法,以“慢城”模式在村落物质与非物质层面进行系统化梳理,探索现有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提出一种更适用于鲟埔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使村落精神与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为其他具有特色性、地域性的传统村落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被大规模拆迁改造,村庄布局、传统建筑、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也随之消失。为了让更多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得到保护和发展,文中以临沂市竹泉村为例,在"记得住乡愁"情感下,从几百年形成的民居、泉水、竹子、民俗等村落景观要素分析,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改造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的格局被不断改变,乡村文化环境陷入了发展与传承的两难境地。如何将乡村文化与景观环境有机结合成为时代命题,选研究基地在浙江省嘉兴市乌镇横港村,地处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势地平、土壤肥厚,农业生产内容丰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态保护作为切入点,提出了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突出并强调横港村的文化传统,保护横港村的民俗风情,使非遗传承与保护渗透到乡村景观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7.
以泰安市传统村落进贤村的保护与更新项目为例,指出了传统村落拥有一个地区独特的景观价值和人文内涵,但场地存在传统景观破坏严重、经济模式单一、人口空心化等多种问题,应实施“景观地域性、空间多样性、居民主体性、环境生态性”的保护更新策略。通过植入乡村展览馆、村民广场等公共空间,增加主题民宿、采摘果园等多种居民收入途径和整治河道、修复生态景观的方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保护和改造策略,探索了有效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继承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显得更加尤为重要。职业院校作为区域技艺传承的主要承担者,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先天优势。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活态传承实施路径为蓝本,提出了职业院校非遗活态传承切实可行的有效形式,以期为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客家传统村落景观是客家人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营造的居住、生产、生活环境的综合体,具有鲜明的特征。近年来客家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的推动下村落景观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龙南县关西村为例,从原真性保护、继承性修复、合理性优化、文化性添色、破坏性拼接五个部分评述旅游开发对原有客家村落景观的保护、运用及破坏的情况,并为同类型的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传统村落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其中吉安庐陵传统村落文化是我国独具区域性文化的杰出代表。吉安庐陵传统村落较为原真地再现了庐陵文化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是当代人深入了解庐陵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以文化景观基因为研究视角,系统地识别与提取了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传统名居、公共建筑、建筑材料与标志符号等物质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了风俗文化、红色文化、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等非物质文化景观基因,以期为吉安庐陵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上端士村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为例,运用景观学的方法,采取原有地区独特的建筑景观形式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从现状分析、设计理念、规划结构、设计策略4个方面解析传统村落的场地认知到场地策略提出的过程,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赵辉  陈娟  薛高洁  汪琦  宴瑾 《绿色科技》2024,(1):18-23+30
基于AVC[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itality)和承载力(capacity)]理论,对传统村落景观资源及景观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并揭示了传统村落景观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出改善传统村落进行景观的方案。选取临沂智圣诸葛故里——沂南县竹泉村为案例,进行了传统村落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AVC理论为指导,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建AVC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3个方面的11个因素层和37个指标层,13位相关领域专家对指标两两比较打分评价,运用yaahp软件确定各层级权重值,结果表明:竹泉村承载力(0.4233)权重值最高,具备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最大游客容量(0.0121)成为其发展旅游的最大影响因素。生命力(0.2728)和吸引力(0.3039)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当前得出的权重数据,提出了竹泉村景观保护与更新策略:(1)修复村落历史风貌,建设村落生态景观;(2)保护文化景观,加大文化遗产宣传力度;(3)完善村落基础设施;(4)引入外来企业,带动村民参与;以期为村落景观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世界竹藤通讯》2014,(4):38-38
四川"青神竹编"已正式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目前,这  相似文献   

15.
"5.12"汶川地震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严重,其保护和发展迫在眉睫。从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探究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形成了一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王乐  铁铮  张勤 《绿色中国(A版)》2022,(18):69-75+68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历史过程中留存至今的文化结晶。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如何让传统插花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如何使传统插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将传统插花融入现代社会并助力其自身的发展和传承?要充分认识传统插花传承的价值意蕴,在传承中坚持活态传承、创新传承、教育传承、整体传承等四个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并处理好传承与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承与市场等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ier分析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到的文献关键词频次与聚类,对近20年来广东传统村落研究的趋势、动态与热点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首先,“岭南水乡”“文化生态”“古劳”等作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岭南地域空间特征。其次,研究领域动态包括村落文化价值和历史演变,空间格局,乡村风貌和景观环境,以及遗产保护利用现状4个方面。最后,基于广东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高村民文化自信和地方认同,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及构建可持续保护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随着昭大公路竣工,旅游小集镇和集镇街道的建设,大山包旅游开发进展得如火如荼。旅游业的强力发展,在为当地政府与居民收入带来增益的同时,也使村落风貌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大山包地理条件、区位因素及历史沿革,具体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其村落景观的利弊影响,得出了利大于弊的结论,并提出了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保护对策,以促成旅游与传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城市公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主题相关联的现状和关注的焦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人为主体的分类传承与保护的模式方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原真性活化成城市公园中独特的文化标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并最终达到可持续。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随着信息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资本、权力、社会公平与景观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城市文化景观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文化景观象征意义的科学解读,有主力利于明确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目标和管理对象。采取文献分析研究法,在后现代化历史文化景观的发展视角下论述文化景观的内涵,从主导文化和非主导文化两个方面的象征意义出发,结合景观自身内部价值,阐明了景观作为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是联系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今、物质与非物质的媒介,旨在充分解读文化景观内涵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引导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与景观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