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滇西北光叶珙桐所处群落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及光叶珙桐的种群更新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光叶珙桐群落结构层次分明,乔木层盖度达40%-70%,优势种明显;(2)群落植物资源相对稀少,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60科100属114种;(3)群落种子植物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属为主,占总属数的52.17%;(4)光叶珙桐种群更新较差,主要由自身原因、生境原因、动物啃食及人为干扰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
覃林  艾训儒 《林业科技》1999,24(5):16-17,50
对珙酮群落中珙桐与主要共生树木种群间的联结系数进行求算的结果表明,珙桐与其主要共生树木种群间都表现出正的或负的联结关系,然而,通过检验,各种群间的联结关系均未达到显著程序。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地调查法,在峨眉山海拔1500~1800?m的珙桐分布区内对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设置5个样地,总面积共2000?m2,重点调查该区域内珙桐的群落结构、年龄结构和垂直分布状况,此次调查结果表明:(1)珙桐的分布区域中群落植物种类丰富,有高等植物147种,分属于68科,102属;其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4...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纳雍县珙桐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结构。结果表明,该群落中共有35科43属45种植物;外貌主要由革质、单叶、中型叶和非全缘叶为主的落叶小高位芽植物景观所决定,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层。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常规种群调查法和最大熵模型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结构与适宜生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的珙桐、光叶珙桐种群处于初衰型和衰退状态,种群生存空间狭窄。珙桐种群的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39.54 km~2和158.75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光叶珙桐种群适宜、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48.07 km2和176.26 km~2,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和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6.
滇东北珙桐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滇东北9个样地总面积4500m^2珙桐群落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该地区珙桐群落的物种构成、区系成分、结构特征、群落相似性及珙桐更新状况.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珙桐群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共有蕨类植物7科10属16种,被子植物63科110属171种,且古老性、特有性强;②群落被子植物的区系构成中以温带分布型属为主,约占57.27%,缺乏温带亚洲分布,中亚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3种类型;③与四川省都江堰、卧龙和甘肃省文县等地珙桐群落植物区系构成基本相似,但温带成分略为减少,热带成分相对较多;④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珙桐与各散生竹类构成独特的乔、竹、草结构,依群落中灌木层优势竹种不同而划分为3个群丛;⑤珙桐径级分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金字塔型,表明该地区珙桐种群能保持较长时期稳定,但珙桐更新种群以萌枝为主,极少见实生苗,表现出种群衰退迹象,而且群落更新层中有大量其他树种幼苗,若珙桐遭到破坏,它们将有可能取代珙桐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2008-2012年每年6月至9月对湖北省七姊妹山珙桐群落进行了调查。综合4年的调查结果发现七姊妹山珙桐群落稳定面积为500hm2,分散为4个大的群丛,其中存活的最大一株胸径达88cm,高31cm,冠幅约10m×10m,另有一株被伐者,所遗树桩基径达2.3m,其上所萌三枝都以长成胸径30cm的大树。本文从群落学角度对群落类型进行了论述,并对群落的保护提出了积极地建议,为保护和发展这一珍稀群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民勤霸王群落植被调查,研究了民勤霸王群落结构和霸王种群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霸王群落共有14种植物组成,分属7科12属,单科单属种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霸王群落物种组成数量少,类型十分单一.霸王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态优势度高,种间相遇率低.由于气候干旱化,降水减少,影响了霸王种群的更新演替,霸王群落年龄结构表现为下降形锥体,幼苗所占比例很小,种群更新较差,属于衰退型种群.受气候环境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影响,霸王群落优势种大部分呈集群分布,仅有个别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
采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按照珙桐的分布特点分海拔下限(1400 m~1500 m),中部(1 600 m~1 700 m),上限(1 800 m~1 900 m),研究不同海拔梯度下北川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海拔上限珙桐年龄结构偏大,缺乏幼苗及30 a~40a的个体;在海拔中部,30 a~40 a的个体占的比例较大,争夺空间和资源的能力更强;海拔下限的实生幼苗较多.在中部海拔分布的珙桐较多,且年龄结构集中在30 a~40 a之间,低海拔的种群特征是以幼苗为优势,而高海拔面有的幼苗却很少,表明海拔对珙桐种群年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湖南珙桐及其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珙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湖南珙桐群落包含多种珍稀保护植物,为独特的群落类型。本文初步论述了珙桐的研究历史、亲缘关系及生境条件,着重分析了湖南珙桐群落的多个特征因子,同时提出了本种珍稀濒危原因的初步看法及行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咸丰县楠木种群结构及其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楠木这一珍稀自然资源,采取样方法,调查咸丰县境内5个乡镇的楠木群落,并记录其生境条件、群落特征,再逐一分析各样地楠木落的群落结构特征、各生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发现的5处样地中,有2个种群为增长型,3个为衰退型;楠木群落最适宜在阴坡的中坡坡位生长。  相似文献   

12.
巨柏(Cupressus gigantea)为雅鲁藏布江地区分布的特有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通过在米林-朗县雅鲁藏布江河谷13个面积为1 000 m2的巨柏林样地调查资料,按照近河谷和远河谷山坡的地理分布差异,统计分析了巨柏的种群天然更新特征;通过对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的分析,初步阐述了巨柏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巨柏的更新情况比较差,种群年龄结构不稳定,整体上呈现了明显的种群衰退现象。通过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反映出了巨柏种群的失衡事件主要发生在最近几十年内,即0.6 m高度10 cm树径范围。巨柏林内物种组成结构单一,乔木层为单一巨柏种,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数较少。鉴于巨柏种群环境沙化影响加剧、天然更新能力下降等因素,种群的延续面临较大威胁,需进一步加强该种群的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坡垒生存现状和种群发展趋势,采用样方调查法对坡垒野外实生种群及其伴生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面积1600 m2的样地内共发现各类维管束植物131种,隶属于53科91属。共发现坡垒12株,种群密度为1.92%。坡垒年龄结构为增长性,但其幼苗在郁闭度较高的热带雨林林下生长不占优势。伴生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多样性指数大的群落坡垒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14.
雅安不同海拔地区的珙桐群落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珙桐群落在雅安不同海拔地区的梯度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阐明珙桐群落土壤性质对海拔变化的响应规律,进而有效指导珙桐群落的保护,在雅安的珙桐群落分布带上选取了1 000 m-1 500 m、1 500 m-2 000 m和2 000 m-2 500 m 3个海拔梯度,测定海拔1 000 m^2 500 m范围内土壤pH值和养分含量,计算并分析土壤C∶N、C∶P、C∶K、N∶P、N∶K和P∶K。结果表明:(1)雅安的珙桐群落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变化范围分别为7.08 g·kg^-1~86.26 g·kg^-1、0.73 g·kg^-1~5.74 g·kg^-1、0.27 g·kg^-1~1.77 g·kg^-1和20.56 g·kg^-1~70.37 g·kg^-1,且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增加。(2)土壤中C∶N、C∶P、C∶K、N∶P、N∶K和P∶K范围分别为8.91~33.98、22.25~78.06、0.17~3.53、1.47~5.80、0.02~0.23和0.01~0.06。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中C∶N、C∶P和N∶P变化趋势类似,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土壤中C∶K、N∶K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P∶K在不同海拔梯度下变化趋势不大。  相似文献   

15.
乐昌含笑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天然群落稀少.首次对乐昌含笑群落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乐昌含笑群落组成的植物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多样,来源于12个地理分布型,区系特征过渡性明显,群落生活型,具有以中高位植物为主的中亚热带地区的典型,在乔木各层片的群落结构中,乐昌含笑的重要值高达159.55,占有明显的优势地位;通过乐昌含笑种群动态分析得知,该群落正处在相对稳定的演替阶段,建议对本群落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4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明确乔木层径级分布和物种类型,揭示种群特征和种间关联性,分析孔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植物群落恢复现状和演替动态。结果表明:1)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为黄连木群落显著高于侧柏群落(P<0.05),与麻栎群落无显著差异,其草本层间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2)乔木扩展种7种、隐退种16种、稳定侵入种2种和随机侵入种3种,侧柏种群明显缺乏Ⅰ级幼苗和Ⅱ级幼树,麻栎种群极度缺乏Ⅱ级幼树;3)造成当前孔林植被现状的主要因素是灌草收割试验,重要原因是景观破碎化、面积效应和环境非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珙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对卧龙自然保护区白泥岗珙桐(Davidia involuarata)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层次之间,群落物种的多样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其次是草本层。各层之间物种多样性互相影响较大。在垂直结构上,从上到下,种类数和个体数呈增加之势,而物种多样性在海拔高度1690m~1700m处最高。整个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特征及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楠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主要以樟科和山茶科植物为主,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在生活型中,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达95.45%;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93.18%,细叶次之,占4.55%,;叶型以单叶占优势,为86.36%;叶质以革质叶为主,占75.00%。群落的垂直结构上明显分成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红楠的种群年龄结构呈"巨"字型,幼苗储备丰富,种群呈增加的趋势。从群落演替来看,红楠将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于2016年7月对浙江高姥山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群落结构特征以及金缕梅种群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群落中以金缕梅和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chinensis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分别为20.126%和17.737%,两者的重要值比例为37.863%;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灌木层的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度指数均较高且极为接近,说明该群落为相对不成熟群落;群落的乔木层高度主要集中在5~6 m。群落中金缕梅的高度虽然并不占优势,但通过根出条萌枝扩大冠幅,从而争夺群落资源;由于萌枝作为其主要更新方式,金缕梅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金缕梅种群的大小结构以III级小树和IV级中树为主,由此认为该种群目前尚处于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珙桐种群分布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位于滇东北地区的云南大关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的森林植被地带,通过对有珙桐种群分布的代表性地段设样地调查的方式,对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的分布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三江口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多呈散生状,而在局部地段聚集成小片纯林.其种群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自然更新.通过调查明晰了该自然保护区珙桐种群所处森林植被的植物物种组成特征及其垂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