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从国外大量地引进优良家畜、家禽和各种经济动物,同时也带入了若干国内不存在的动物疫病。为了防止国外疫病的传入,对进口的动物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动物疫病相当复杂,危害较大的有二百余种。要对每批进口  相似文献   

2.
为了严防通过进口动物带入国外疫病,对进口动物进行登机、登船、登车和隔离场的现场检疫和临床诊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通过现场检疫,记录动物的临床表现,可以在畜群中及早发现疫病、疫情迹象;并对动物的健康状况有一基本判断,提供给实验室第一手的资料,对在以后的对外谈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北是我国重要的进口种牛大省,防控动物疫情风险对于农林畜牧业发展、国门生物安全、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收集了河北检验检疫局辖区口岸2009-2016年进境种牛的检疫数据,包括贸易国别、数量、动物疫病阳性率等方面信息。通过对以上检疫数据间差异的定量分析及对各种疫病发生可能性和危害性进行定性的风险分析,根据综合分析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进境种牛检疫工作建议,为进口种牛国外预检和口岸动物检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外来动物疫病的传入途径分析及其防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非洲猪瘟、尼帕病、疯牛病、西尼罗热等外来动物疫病已经传播到周边国家,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从传染病传播流行的三个基本要素出发,详细分析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传播媒介以及可能通过的途径,结合国际动物疫情动态和我国新发生的动物疫情状况,通过列举进口口岸检疫截获动物疫病和非法贸易动物产品的一些实例,重点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和一般动物疫病可能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为阻断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通过传播媒介传入疫情疫病,有针对性从区域防控、进口监管、检疫准入、指定口岸以及生物安全等环节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种畜在国与国之间流动日益频繁的同时各种动物疫病却日益肆虐,根据我国动植物检疫法律的相关规定"进口动物在运抵口岸后应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在指定的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进口种畜需在出口国先经过30 d的农场检疫,之后进入出口国认可的隔离场进行隔离检疫,在口岸监装还需进行临床检疫,检疫合格后方能出口至我国。多次的动物疫病筛查、剔除工作以及多样化检疫手段能显著提高动物疫病的检出率。通过原产地农场期、隔离检疫期2次隔离检疫筛查以及国内外2次隔离检疫期的临床检疫,有效控制了动物疫病传入我国境内的风险。在隔离检疫体系中,使用多种检疫手段如实验室检测动物疫病、兽医官员临床检疫等使之互为补充,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检出动物传染病,保证了隔离检疫对动物疫病控制的能力和效果。此外,隔离场消毒防疫制度、人员出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组成严密的防疫体系,也是隔离检疫控制动物疫病手段的重要补充部分。主要介绍了隔离检疫对进口种羊疫病传入的风险控制,以期为隔离检疫控制动物疫病传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尼帕病、疯牛病、西尼罗热等外来动物疫病已经传播到周边国家,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结合国际动物疫情动态和我国新发生的动物疫情状况,重点分析了重大动物疫病和一般动物疫病可能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为阻断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传染源通过传播媒介传入疫情,有针对性从区域防控、进口监管、检疫准入、指定口岸以及生物安全等环节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来华演出的国外演艺动物也逐年增多。国外演艺动物虽然大都进行过严格的防疫 ,但由于其长期在各国巡回演出 ,加之目前国内外动物疫情比较复杂 ,很可能由演艺动物出入国境和在国内演出而造成疫病的传播。日本曾发生从前苏联引进演艺动物海豹发生类似犬瘟热的疫病。我国是畜牧业大国 ,一旦造成疫病传播后果相当严重。因此不仅要对演艺动物出入国境实施严格的检疫 ,而且还要加强在国内演出期间的检疫监管。近几年来 ,来陕演出的进境演艺动物有 3批 10 0余只 ,包括狮子、熊、马、犬、鸽子、猴子、狒狒、蟒蛇等 …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兽医工作网络化的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要,动物产地检疫及检疫电子出证工作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因此,为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将电子出证工作做好。1动物产地检疫及检疫电子出证工作的意义1.1动物产地检疫意义为了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及人员的生命健康,减少公共卫生危害,只有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不使疫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才能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传播,使动物和动物产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欧盟在根除动物疫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动物疫病防范制度完善,现有法规体系的动物疫情防控效果理想。欧盟进境动物检疫重视风险分析,对授权进口动物的基本卫生要求普遍较高,对出口欧盟的国家、地区实行清单管理,对主要检疫疫病的最短无疫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动物境外隔离期限较长而境内隔离期限较短。由此建议,我国应强化风险分析在动物进境检疫中的预警作用,在法律层面完善准入清单制度,并对特定疫病做附加规定,依据疫病特点规定出口国最短无疫时间,适当增加境外隔离检疫期限并减少境内隔离检疫期限。本文对于提升和完善我国进境动物检疫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境大量羊毛、皮张等非食用动物产品,如何在保证非食用动物产品顺利入境的同时防止国外动物疫病传入,是检验检疫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外动物疫病,如疯牛病、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频频发生,进境非食用动物产品的疫病防控遇到了新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疫病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期、大量、多渠道地从境外引进动物,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以及有效的监测手段和检疫检验,加之信息沟通不畅,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不力,使许多动物疫病特别是区域原本没有的动物疫病也伴随着动物的大量引进而传入。近10年来,已有多种动物疫病跨区域传入我省,如禽流感和近期发生的蓝耳病已有入侵苗头。笔者指出,多种动物疫病传入,凸显了对跨区域进境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检验的软肋。近几年,面对国内外动物疫病复杂多变,在对检疫检验要求日益严格的新形势下,对各级检疫检验部门的要求和检疫检验水平能否与之相适应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而且,畜牧养殖业历来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特别是动物疫病多发难防,可能在旦夕之间使饲养的动物损失殆尽。由于动物疫病日趋复杂,为了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保障畜牧养殖业安全生产,农业部制定发布了国内异地引进种用动物审批条款和检疫管理办法等防范措施。各省也应加强对从境外跨区域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的风险评估,出台一些相应的细则或要求,将防范措施建立在科学风险评估基础上,在引种前,要对引进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能造成的动物疫病传入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其盲目性造成的动物疫病侵入、传播,从而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2.
<正>动物检疫是按照我国动物防疫检疫有关规定,对国内生产流通或进出国境的动物及其产品、运载工具进行相关检查。其检疫的对象为动物疫病,重点是人兽共患疫病、危害性大且目前预防控制有困难的动物疫病、急性、烈性动物疫病和国内尚未发现的动物疫病。动物检疫不仅能为预防和控制疫病提供可靠的方法、方式,还为维护社会公  相似文献   

13.
动物检疫目的是为了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流行、扩散。只有认真落实才能有效控制动物疾病、扑灭动物疫病,预防动物疫病,保护人类自身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动物检疫工作的总结分析,探讨动物检疫工作的作用与实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和省级农业农村部门,为了防止因跨省调运动物带来疫病传播,陆续出台了或者废除了相关政策,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产地检疫要求.笔者将分门别类地列举目前河南省跨省调运动物时须遵循的产地检疫政策,以方便各位同行参考.以下检疫政策都是在遵循农业农村部发布各类动物产地检疫规程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溯源的过程就是从结果倒推原始数据的过程,是反向验证结果的过程,可以有效的确保结果的真实准确。在境外动物预检工作中,从农场检疫、隔离场检疫、实验室检测、装船前临床检疫和检疫证书的发放,均涉及到动物身份验证,由于大部分批次进口动物数量都较大,因而动物身份验证工作是复杂而繁琐的,并且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为了有效确保动物身份验证的真实准确,使符合《议定书》要求的合格动物能够被顺利起运,有必要在检疫证书发放前对其进行溯源追查,从而有效降低国内口岸隔离检疫的淘汰率,减少中外双方的经济损失,将动物疫病拒于国门之外。  相似文献   

16.
1畜禽宰前检疫的作用 (1)可以及时发现动物疫病,避免有病动物进厂污染和传播.动物染疫后存在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内可能无异常,潜伏期过后发病,出现临床症状.开展宰前检疫,进行采血和测温,对大中型家畜逐头实施个体临床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化验,可严把宰前检疫关,及时检测出疫病,对疫病扩散做到有效控制,确保宰前检疫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是国家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保障公共卫生、维护生态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口岸动物疫病疫情复杂、风险隐患多、防控压力大。本文从我国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现状、主要传入途径以及防控对策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认为口岸动物疫病主要通过活动物和动物产品进口、走私、人员携带、邮寄、边境贸易以及媒介、生物迁徙等途径传入,因此需要通过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加强指定口岸建设和管理、强化口岸检疫防疫能力建设以及提高检疫处理的科学化和市场化水平等途径,防止动物疫病从口岸传入,保障国内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本文为口岸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动物检疫工作的重心已向基层转移,在运输、市场环节进行查证验物,一般只能进行补检或重检,而大量具体的检疫工作则是在产地和屠宰检疫中进行。因此,产地、屠宰检疫就成了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环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把握好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环节,使之更趋于法制化、科学化,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动物防疫和产地检疫的关系动物防疫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的措施,产地检疫是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的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防疫是基础,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19.
谈谈动物检疫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检疫是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疾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取得动物检疫员资格人员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我国动物检疫分为进出境动物检疫和动物检疫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检疫是指按照国家标准、农业部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对动物及动物产品进行的是否感染特定疫病或是否有传播这些疫病危险的检查以及检查定性后的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动物及产品检疫在方式和内容上历经诸多变迁,但无论在动物疫病防控上,还是动物产品安全保障方面,其地位和作用始终没有削弱,工作在细化,力度在强化.现就影响和制约检疫工作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