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林业产业》2007,(6):51-51
近年来,湖南省在大力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林业产业体系的培育,林业产业化呈现出喜人的发展局面。2006年,湖南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551.24亿元,比上年增加97.30亿元,增长21.4%;比“九五”期末增加318.08亿元,增长136.5%。涌现出了长沙百里花卉走廊、泰格林纸集团、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成功的林业产业发展典范。  相似文献   

2.
《安徽林业》2005,(6):7
“十五”期间,我省狠抓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林业改革开放步伐,推进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造林绿化超常规发展,森林资源大幅增长,生态面貌进一步改善,林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林业发展的大步跨越。  相似文献   

3.
伊盟建设两个体系加快产业化进程本栏编辑程用华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和“八五”期间,伊盟林业部门按照“拉通联动,增收增效”和“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发展思路,以建设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狠抓资源转化增值,不断推进林业产业...  相似文献   

4.
建设“两大体系”振兴宣威经济宣威市市长陈世贵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我国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上述“两大体系”,是由森林的多种功能所决定的,即:林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必须把林业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武威市林业建设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战略方针不动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以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各级领导把林业建设列入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和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签定合同、明确奖罚。认真落实各项林业建设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全市生态林业建设和产业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个山、川、沙结合的防护体系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23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论述林业构建三大体系时指出: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切实加强第一产业.全面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努力构建门类齐全、优质高效、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林业产业体系”作为林业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竹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7.
关于广西林业分类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林业的发展战略已经明确了从“九五”期间至21世纪中叶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防护林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尽快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反映林业特点的新体制,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现行林业经营管理与...  相似文献   

8.
马日千 《山西林业》2005,(1):6-7,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林业的主要任务是“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生态建设是基础,产业发展是保证。没有生态保障,产业难以持续发展;没有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则无以支撑。就省直林区而言,生态建设的核心是保护好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林业产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体系和生态体系是林业建设的两大目标 ,缺了任何一个都是残缺不全的林业 ,是“小林业”。没有经济效益的林业 ,是没有活力、没有后劲、没有希望的林业。发展林业产业与建设生态体系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林业产业有许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殊性 ,需要从产业政策上予以扶持 ,同时要在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完善 ,从而使林业产业发展成为有规模、高效益、上档次、强后劲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10.
安徽如期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第一阶段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可以说这是完成了林业第一次创业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五八”造林绿化成果,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把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同全省经济翻番和群众奔小康结合起来,建立起完整的良性生态体系和有竞争力、有生命力的林业产业体系。因此,林业建设必须开始第二次创业。创业的目的就是绿化安徽大地,致富安徽人民。安徽五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09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5.3万公顷,飞播造林7万公顷,封山育林46.7万公顷。因此,七分管的任务不亚于“灭荒”造林。林业经营是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以生态经济理论为依据的立体林业的涵义和特点,总结提出了适于我省发展立体林业的8种模式及其效益,结合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的思路,特别是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笔者认为,发展立体林业和复合经营是实现“两大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业产业》2008,(1):24-2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林业发展总体思路,我局举办的2007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参展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3.
4月16日下午,省林业厅葛汉栋厅长一行在绥宁考察林业工作。在听取绥宁县委、县政府的有关汇报后,葛厅长指出绥宁林业是全省林业的骄傲,不愧为三湘林业第一县,绥宁要继续保持这个荣誉,长期成为湖南林业的领头雁。绥宁林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实施三大战略,构建三大体系:即实施“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一齐要,“一、二、三次产业”一齐上,“林业、林农、林区”三林问题一齐抓的“三三”战略;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葛厅长还要求绥宁应努力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改革育林基金使用管理,落实林改后林产工业的后续问题及财政转移支付问题,要求绥宁在处理县际山林纠纷时姿态要高一点,相互沟通解决。  相似文献   

14.
12月21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签订“十一五”期间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支持林权制度改革,加速生态、产业两大体系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现代林业进程和社会主义新林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彭水县地处重庆市东南部,全县拥有林地面积291万亩,森林覆盖率31.6%,是全市七个森林资源大县之一,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初规模,林业产值从“九五”期末的5800万元,增加到现在9500万元,净增3700万元,争增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增收67元。在这之中,林业科技起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搞好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现对彭水县“十一五”林业科技工作,作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产业》2007,(6):62-62
1998年以来,甘肃省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花卉种苗、森林生态旅游和林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林业产业。2006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8.18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重庆林业发展已进入到生态治理速度大于破坏速度的历史性转变时期,为了优化全市林业生产力布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全面开创林业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林业规划新鲜出炉。规划中提到,全市林业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6%,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国土面积的12%,生态状况得以明显改善,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四大体系为“十一五”打通经脉记者了解到,“十一五”期间,重庆林业将重点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行业管理体系和…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期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林业进入了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崭新发展阶段。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已经成为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但随着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加强现代林业资金与项目管理等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9.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关键。林业企业是我国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中国林业产业协会不光是林业产业界“企业之家”,更应是“会员之家”和“发展之舟”。 一、林业企业发展及遇到的问题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林业企业在林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满足全社会对自然、绿色、可再生、可降解林产品的旺盛需求,  相似文献   

20.
潘杨  王春霞  姜颖 《林业科技》2005,30(1):57-59
依据森工林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现代林业的要求及笔者多年的管理工作实践和观察。就落实森工总局党委提出的“三个地位”的发展战略,结合“两大体系”建设的国家林业发展方针进行了讨论。提出要培育森工林区的生态产业,促进森林生态体系的建设,确立森工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要加速林产工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森工林区的主导产业,促进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确立森工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要推进相关制度的创新,把生态和产业优势迅速地转变为经济优势,推进森工林区可持续发展,确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