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坑林场从1965年冬开始进行杉松混交试验,现已营造2,500余亩。为了进一步探讨有关混交林的营造问题,最近我们在西坑林场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将其结果分述如下。该场杉松混交有三种情况:(1)先种杉后种松;(2)杉松同年种;(3)先种松后种杉。  相似文献   

2.
以杉松木屑为原料,采用连续炭、活化和逆流萃取回收活化剂的方法生产木质颗粒活性炭。试验结果表明:产品质量稳定,工艺流程合理,经载持15%的柠檬酸处理,对吸除含有微量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的恶臭效果良好,适用于冰箱和冰柜等容器的吸附除臭。  相似文献   

3.
林业信息     
松、杉苗床用木屑覆盖好松、杉苗床以往都用稻草覆盖,鸟害较严重,若揭草不及时,常引起苗木黄化或弯曲,揭草后幼苗因环境突变而影响生长.浙江东阳县南江林场1984年育马尾松、杉木苗,用锯木屑覆盖(厚1—2毫米),种子场围发芽率高,幼苗出土整齐,生长健壮.同时,鸟害少,防止土壤板结,减少病害,增加土壤有机质,并可节省劳力.摘自《浙江林业科技》1985年第1期选用黑色地膜覆盖杨树插条育苗沈阳市林科所用聚乙烯(LDPE)吹塑黑、白、绿地膜进行杨树插条育苗试验.根据地膜含炭素的比例不同,设黑1、黑2、黑3、绿色、白色和未覆盖地膜(对照)六种处理.两年结果表明,选用黑色地膜优于其他颜色地膜和对照,尤以黑1地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松、杉是我省重要用材树种。据“五五”清查,其林分蓄积占全省总蓄积的46%;其人工林面积为全省松、杉总面积的28%,占全省人工林总面积的80%。可见松、杉在我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践证明,要提高松、杉用材林的单产和材质,除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密  相似文献   

5.
杉松是辽东地区珍贵乡土树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试验效果显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杉松幼树株数增长率(46.1%)极显著高于对照(16.8%),有母树区极显著高于无母树区,原杉松纯林的幼树株数增长率(97.4%)极显著高于原混交林(51.4%)。择伐后保留木郁闭度是0.2的杉松幼树地径增长率显著高于郁闭度0.3区(34.4%)。生产上应在种子多、质量好的种子年进行择伐作业,伐后郁闭度宜为0.2。杉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7.
杉枞是当地群众因它的干形、材质与杉木相似而取名。1977年春我们将该树标本寄到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经叶培忠教授鉴定,认为是黄山松和马尾松的一个自然杂种。杉枞与亲本比较:杉枞的针叶较马尾松粗短,较黄山松细长,针叶数似马尾松,为二针和三针一束;树脂道似黄山松,为中生的(马尾松为边生)。球果着生状况均为倒悬的,黄山松和马尾松则少有这种情况(见图)。杉枞的树皮颜色也较马尾松和黄山松浅,是灰色的。杉枞的这些特征使我们很容易地把它和亲本区别开。杉枞在分布区内呈团状分布于海拔350—  相似文献   

8.
蒋钦斌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72-74,88
为提高罗源县杉、松人工林树高曲线图绘制的准确性,利用广泛拟合择优选取的方法确定了能很好描述罗源县杉、松人工林胸径(D)树高(H)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同时利用Excel电子表格设计绘制树高曲线图的程序。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松磷:木屑=1:1、松磷:木屑:山核桃壳=1:1:1、松磷:山核桃壳=1:1、松磷4种基质处理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540 d后,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率、单株分支数、茎长以基质松磷:木屑=1:1中最佳,分别为95.9%、9.9支/株和7 cm;在基质松磷:山核桃壳=1:1中茎粗最粗,达到0.5 cm,但在该基质中铁皮石斛组培苗成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TG和DSC对松木屑/低密度聚乙烯(LDPE)混合物的热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方式对不同质量比松木屑/LDPE混合物的热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松木屑和LDPE可在270~480℃温度区间共热解,且共热解行为以375℃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松木屑/LDPE质量比在10∶2以下时具有较明显的共热解行为。气-质联用(GC-MS)分析表明,提高微波功率或增加LDPE加入量均会降低共热解液相产物的产率,其产物中愈创木酚类产物的产率降幅明显;生成大量的1-羟基-2-丙酮和乙酸,约占液相产物分率50%以上。大功率微波辅助加热会增加不凝气体,且LDPE加入量的增加会促进CO、CO2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以马来海松酸酐和醋酸锌为原料,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反应成功合成了马来海松酸锌.研究了反应条件对产物的影响;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了产物中锌的含量;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AX)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醋酸锌和马来海松酸物质的量比为3∶1,反应温度为328 K,反应时间为5h反应得到高纯度的马来海松酸锌,产率可达94%以上.利用该方法制得的马来海松酸锌属于大分子化合物,产物中的—COO -与Zn2+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2.
益阳地区7种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益阳地区7种生物质(玉米秸秆、花生壳、刺桐木屑、豆秆、稻壳、杉木屑和松木屑)的热解特性进行了热重实验研究,利用热重分析法,在氮气气氛下对7种生物质的热解行为特性和动力学规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7种生物质的热解特性相似,热解过程可以用同一种模型描述.7种生物质在热解过程中可分为脱水解吸附干燥、快速热解和残余物缓慢分解等3个阶段.升温速率越大,热解速度越快.林业生物质的热稳定性大于农业生物质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集杉木人工林土壤,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实验,研究添加不同制备原料和制备温度的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为改善南方酸性红壤及合理应用生物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原土添加3%的300℃杉叶炭(BL300)、600℃杉叶炭(BL600)、300℃木屑炭(BW300)及600℃木屑炭(BW600),与对照土壤进行对比,进行培养实验80天,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PCR所扩增16SrDNA序列的V3+V4区域进行测定。【结果】OTU韦恩图分析表明,添加BL300的土壤细菌较对照丰度提高,其他生物炭处理丰度减小;通过PCoA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析及UPGMA聚类分析得出,添加杉叶炭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对照土壤的差异显著,其中BL600与对照差异最大,添加木屑炭结果与对照较相似;添加生物炭对不同物种水平上的土壤细菌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杉叶炭处理影响十分显著,使土壤优势菌丰度变化较大,木屑炭处理对优势菌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添加BL300生物炭提高了土壤细菌的丰度,而添加其他生物炭降低了细菌丰度;不同制备原料和温度对生物炭存在影响,由于木屑炭可利用氮素不足,杉叶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比木屑生物炭更显著,高温炭灰分含量较多,因此对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低温炭;不同的土壤细菌种群生活习性与功能不同,对生物炭组分利用程度也不同,添加生物炭能够改变土壤中优势种群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细菌群落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茶陵贮木场(铁路货场)木材价格材种规格场地价格(含税)松枕木Ⅰ类1070元/立方米松枕木Ⅱ类940元/立方米松原木2m×14~18cm440元/立方米松原木2m×20~28cm540元/立方米松原木2m×30cm以上650元/立方米松纸材2m×8~12cm300元/立方米松纸材2m×14~18cm360元/立方米松纸材2m×20cm以上380元/立方米杉原木4m×4~8cm490元/立方米杉原木4m×10cm以上520元/立方米杉原条自然长×8~14cm400元/立方米杉原条自然长×6~20cm450元/立方米杉方2.8~3m5.6×9.9cm750元/立方米杉方2.5m4.4×9.4cm700元/立方米杉方2.2~2.4m5.7×7.7cm3.8×5.8cm600元/立方米杉…  相似文献   

15.
松苗的新型生物生长刺激剂对氨基苯酸是松树苗木的一种新型生物生长刺激剂。俄罗斯共和国在莫斯科省的混交林区研究表明,低浓度的对氨基苯酸(0.022%和0.011%)可大大刺激1年生松  相似文献   

16.
用木屑制取草酸的加工工艺如下: 1.原料:纯木屑、烧碱、苛性钾、浓硫酸、石灰。 2.配方:一份木屑与三份混合碱。所谓混合碱,就是以20%苛性钾和80%烧碱混合而成的混合物,配料时碱的浓度约为40—50%。 3.制法:(1)木屑加碱融熔:取烧碱240克及苛性钾60克,溶于300毫升清水中,然后加入木屑100克,搅匀后浸几小时,再  相似文献   

17.
机械化学水解法,属于植物原料浓酸水解范畴中的一种新型水解方法,又称为浓酸小酸比水解法。本研究采用振动磨为主水解设备,以木屑为原料;先后经过基础试验及中间试验两个阶段,完成了这一方法工业化的系统研究。 本报告只涉及与主水解有关的研究部分。 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木屑)的平均得糖率取40%时(占干基),每吨水解糖的主水解电耗为1450~1600度,采用经过预水解的纤维木素作原料,得糖率可达50%(占木屑干基)以上,其电耗可降为1100~1200度。如建厂按年处理5000吨木屑的生产能力计算,水解糖的成本约为每吨300~330元;采用预水解方案时,糖价尚可下降20%左右。这种水解糖的价格与工业淀粉糖相比是具有竞争力的。 以本研究为基础,北京市光华木材厂,曾于七十年代中期建设了以生产药用酵母为产品的生产车间,并进行过几年生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稻壳、松木屑和玉米秸秆在热解终温600℃下的热解过程,并运用TG-FTIR研究其热解过程中挥发分气体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其热解反应固体残余率逐渐减少,产量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稻壳(41.8%)玉米秸秆(29.3%)松木屑(20.8%)。有机气体在FTIR图谱中主要集中在1 000~2 000cm~(-1),醛类和酸类是吸光度峰值最大的气相产物。生物质热解油的主要形成阶段主要集中在300~520℃,为增大生物质热解油产量,最佳制油温度应控制在450℃左右。分别运用DAEM和F-W-O法对10、20、30、50℃/min下松木屑的热解进行动力学计算,求解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44.92kJ/mol和146.01kJ/mol,当转化率达到0.70时,对应的热解温度为4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从1974~1990年,在苗圃、幼林、造林地及防火线上筛选适用的除草剂,结果表明:松、杉苗圃以除草醚、果尔作土壤处理,防效达90%以上,高于1m的松、杉、阔叶树、果树以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效达85%以上;造林地以草甘膦、2,4-D丁酯、草甘膦+调节膦及威尔柏+草甘膦作叶面喷洒,防杂草、灌木效果达95%,防火线上以草甘膦与调节膦或威尔柏混用为好。在室内生测表明:草甘膦+调节膦有增效作用,草甘膦具有解偶联剂作用,抑制膜上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系统总结全区杉松混交林的经验,1983—1985年,先后到高峰、七坡、钦廉、六万、博白、大桂山、派阳山等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杉松混交林进行调查研究,其中,着重对高峰林场六里分场六黎二林班1967年营造的一片杉松混交林和钦州地区钦廉林场那丽分场猪仔坪林区1971年营造的一片杉松混交林作比较系统的调查外,又对高峰林场东升分场4林班19年生的杉松混交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