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氮、磷、钾肥配施对幼龄腰果植株生长和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龄腰果植株,最佳施肥组合为N1P1K1,年施氮(N)150 g/株、磷(P2O5) 50 g/株和钾(K2O) 50 g/株处理,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对于3龄腰果植株,年施氮250~450 g/株处理,植株的冠幅、株高增量随着氮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磷、钾影响不显著;现蕾期和初花期,P2O5 90 g/株和K2O 200 g/株处理的植株现蕾、开花枝梢比例最高,施氮影响不显著;盛花坐果期,施N 350 g/株、P2O5 150 g/株和K2O 150 g/株处理的植株现蕾开花枝梢比例最高.氮和钾对3龄植株结果影响较大,年施N 250~450 g/株处理,平均株产量随着氮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佳施肥组合为N3P1K2,施N 450 g/株、P2O5 90 g/株和K2O 150 g/株处理,可以促进3龄腰果植株结果.3龄植株腰果产量与初花期叶片钾(K)含量(0.43%~0.47%)和盛花坐果期叶片N含量(1.89%~2.20%)呈直线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赤苍藤是华南、西南地区一种常见的木本蔬菜,其嫩茎叶具有很高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但目前其苗期植株培育、壮苗研究尚不明朗。针对目前其氮磷钾配方施肥研究匮乏的情况,采用“3414”施肥法,对1.5年生大新种源赤苍藤扦插苗进行追肥试验,旨在寻找一种适宜其苗期生长发育的氮磷钾肥料配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施肥可显著改善赤苍藤植株生长状况并促进其地上、地下部分生长发育。氮素在赤苍藤生长发育中起到重要作用,除T2(N0P2K2)处理外,大多数处理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状况较不施肥对照组(T1,N0P0K0)有显著提升。模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赤苍藤植株施肥后平均隶属函数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T5(N2P1K2)>T6(N2P2K2)>T3(N1P2K2)>T14(N2P1K1)>T10(N2P2K3)>T4(N2P0K2)>T9(N2P2K1)>T8(N2P2K0)>T12(N1P1K2)>T7(N2P3K2)>T11(N3P2K2)>T13(N1P2K1)>T1(N0P0K0)>T2(N0P2K2)。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T5处理(N 1 g/株+P2O5 0.8 g/株+K2O 0.8 g/株)、T6处理(N 1 g/株+P2O5 1.6 g/株+K2O 0.8 g/株)二者综合表现最好,植株生长旺盛,新芽叶数量多,枝条生长旺盛,根系茁壮。故氮肥合理施用及磷、钾肥合理配施是赤苍藤苗期培育的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3.
钾是重要的品质元素,为了筛选枣果实品质最适宜的钾肥浓度,以5年生‘骏枣’为研究材料,在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沟施不同量的钾肥,研究其对叶片光合参数、荧光参数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对‘骏枣’生长、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浓度效应。在0~153 g/株的施钾范围内,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淀粉含量、Vc含量、葡萄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糖酸比、纵横径及单果重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在沟施K2O 153 g/株达峰值;当施K2O量为153~306 g/株时,上述参数均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和非化学猝灭系数(qN)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施K2O 153 g/株时为最低值;光化学效率(ΦPSⅡ)在施K2O 229.5 g/株时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施钾水平中以沟施K2O 153 g/株对改善‘骏枣’果实品质和提高‘骏枣’叶片的光合效果最佳。综上,钾肥通过明显增加‘骏枣’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器官功能而提高果实品质,且沟施K2O 153 g/株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氮磷钾对黄芩生长与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氮磷钾营养对黄芩生长动态、产量和有效成分累积的影响,为黄芩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310),定期采样,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根中黄酮和黄芩苷的含量,计算产量,得到合理施肥量。结果表明:单施氮肥最有利于黄芩株高的生长;施磷肥可以促进黄芩根直径、根干重和产量的增加;磷钾配施可以显著提高根冠比和经济系数;单施磷肥最有利于黄芩根中黄酮和黄芩苷的累积。综合考虑各因素,氮磷钾配施优于单施和两两配施,N1P3K3(N 53.13 kg/hm2、P2O5224.89kg/hm2、K2O 224.89 kg/hm2)和N3P3K1(N 149.93 kg/hm2、P2O5224.89 kg/hm2、K2O 79.70 kg/hm2)为较优的两个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定位试验研究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N、P、K不同用量及配比咖啡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缺N对小粒咖啡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较小;喷施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咖啡产量。N、P、K肥配比为1∶0.5∶1,咖啡产量随N、P、K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鲜果产量为15~30t/hm2。建议思茅地区小粒咖啡营养诊断指标为N25~30g/kg,P1.0~1.5g/kg,K15~25g/kg,Ca10~12g/kg,Mg2.5~5.0g/kg,Zn10~15mg/kg和B40~50mg/kg;N、P2O5和K2O平衡施肥年最佳用量为N50~100g/株、P2O525~50g/株和K2O50~100g/株。  相似文献   

6.
合理施用肥料是提升果实品质的重要途径。以6年生‘冀早红’杏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设置4个氮磷钾配比(T1,N∶P2O5∶K2O=2∶1∶2;T2,N∶P2O5∶K2O=2∶1∶3;T3,N∶P2O5∶K2O=2∶1∶4;T4,N∶P2O5∶K2O=1∶1∶3)处理,研究其对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性能、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叶片光合能力先增后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增加,果实质地先升后降;减少氮肥投入,叶片光合能力下降,果实品质变差。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气孔导度及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能力最强;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内聚性、弹性及咀嚼性均最高,黏附性最低,口感酸甜、果肉紧实、汁液多,果实品质最佳;收获后0~60 cm土层中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36和128.72 mg/kg。综合考虑认为,杏适宜的氮磷钾配比为2∶1∶3,在此条件下杏果实膨大期叶片光合能力强,果实品质好,收获后土壤地力维持在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7.
杂交棉与常规棉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杂交棉豫杂35和常规棉中棉41在施N 225、P2O 5 90、K2O 135 kg/hm2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杂交棉和常规棉的干物质及氮磷钾的阶段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而杂交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在各时期的积累量和日积累强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棉。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杂交棉后期干物质和氮磷钾的阶段积累比例比常规棉的高,表明杂交棉在后期有较强的生长和积累的优势。所以,加强杂交棉的后期管理能更好的发挥其增产潜力。杂交棉和常规棉的干物质和氮磷钾在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随生长发育转向生殖器官的比例不断提高,但杂交棉略高于常规棉。在本试验条件下,杂交棉皮棉产量1778.23 kg/hm2,一生吸收 N、P2O5、K2O总量分别为 242.92、82.12、247.76 kg/hm2,N∶P2O5∶K2O=1∶0.34∶1.02;常规棉皮棉产量1377.21 kg/hm2,一生吸收 N、P2O5、K2O总量分别为195.42、65.64、194.09 kg/hm2,N∶P2O5∶K2O=1∶0.34∶0.99。  相似文献   

8.
桉树幼林施肥的养分间交互效应及合理施肥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开展桉树幼林施用钙镁磷肥、尿素、复合肥、硼肥4种肥料组合定位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桉树幼林施用钙镁磷肥、尿素、复合肥和硼肥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促生效应,且钙镁磷肥与尿素、复合肥的交互效应不明显,而硼肥与钙镁磷肥、尿素或复合肥以及尿素与复合肥均存在交互效应;营养元素的重要性排序为N>P>K>B,N、P元素的单独施用只有在P2O552.5 g.株-1、N 46 g.株-1以上时才具有明显促生效应,而N、P、K肥配施能有效促进生长,同时施用硼肥只有在施用适量N、P、K肥料的前提下才有意义;最优施肥组合为每株施钙镁磷肥500 g+尿素200 g+复合肥425 g+硼砂30 g(N 160 g,P2O5143 g,K2O 68 g,CaO 200 g,MgO 60 g,B 4.5 g,有效养分总量635.5 g),N∶P2O5∶K2O∶CaO∶MgO∶B=1.00∶0.89∶0.43∶1.25∶0.38∶0.03,以理论产量的70%作为目标产量的可能性,则采用本施肥配方2年生单株材积效应值可达0.027 8 m3。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树龄骏枣树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各器官营养元素年吸收量的异同点,以期为骏枣生产中的科学均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4、 7和10年生骏枣树作为试材,从枣树地上部分各器官分别采样,测定N、 P、 K、 Ca、 Mg、 Mn、 Fe、 Zn和Cu含量。【结果】骏枣树形成地上部各器官单位生物量所需要的养分含量,不同树龄间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其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百分率有差异,4、 7、 10年生骏枣树果实占地上部年总生物量的百分率依次为72.9%、 73.7%、 75.7%,叶片依次为5.4%、 5.2%、 5.1%,花依次为1.3%、 1.5%、 1.4%,茎枝依次为20.4%、 19.5%、 17.6%,三个树龄骏枣树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少顺序均为果实>茎枝>叶片>花。每形成1000 kg果实的总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茎枝保留和剪掉部分生物量均降低。采前落果率随树龄增加上升,叶片生物量减少,受精花生物量上升,而其掉落部分生物量表现先上升后下降。三个树龄骏枣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增加量所需要的各营养元素量顺序均为K>N>Ca>Mg>P>Fe>Zn>Mn>Cu,每形成1000 kg果实所需要吸收的养分量非常接近,4年生骏枣树为N 22.8 kg、 P 1.7 kg、 K 34.0 kg、 Ca 7.4 kg、 Mg 5.0 kg、 Mn 54.5 g、 Fe 916.9 g、 Zn 202.8 g、 Cu 42.5 g; 7年生骏枣树为N 22.7 kg、 P 1.7 kg、 K 33.9 kg、 Ca 7.3 kg、 Mg 4.9 kg、 Mn 53.9 g、 Fe 907.2 g、 Zn 204.5 g、 Cu 42.0 g; 10年生骏枣树N 22.1 kg、 P 1.7 kg、 K 33.4 kg、 Ca 6.8 kg、 Mg 4.7 kg、 Mn 51.8 g、 Fe 871.3 g、 Zn 204.8 g、 Cu 40.4 g。【结论】3种树龄骏枣树地上部年总生物量中果实生物量与其余生物量的比例约为3∶1,且形成1000 kg果实所需的养分量也基本一致。由于总生物量和果实产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对养分的总需求量增加。但是由于果实生物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测算单位产量所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年吸收量时,也应考虑果实以外器官的年生物量所需要的养分吸收量,才能得到较准确的肥料施入量和各营养元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吉贝幼林施肥配比及施肥量,采用单因素及N,P,K三因素L9(34)正交设计法,研究了施肥对2a生吉贝造林成活率及生长促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基肥导致吉贝造林平均成活率下降6.92%以上,尿素200g/株处理与CK0差异显著;(2)施用复合肥400g/株、尿素300g/株处理树高、地茎增量与CK1差异显著,100g/株N+100g/株P+50g/株K、200g/株N+100g/株P+150g/株K组合树高、地茎、冠幅与CK1差异极显著,分枝数与CK1差异显著,除300g/株N+200g/株P+150g/株K组合增效指数小于尿素300g/株处理外,其余组合增效指数大于复合肥400g/株、尿素300g/株处理;(3)极差R比较认为,P肥对树高生长显著,N肥对地茎和冠幅生长较好,而分枝数第1年施K肥较P肥、N肥好,第2年施P肥较K肥、N肥好;(4)N,P,K组合较单因素肥效显著,肥效指数大小可作为吉贝幼林施肥生长快慢的衡量指标。可见,干热河谷吉贝造林以不施基肥为宜,尤其不能施尿素,幼林追肥经济效益显著,1~2a生林可采用100g/株N+100g/株P+100g/株K或200g/株N+100g/株P+150g/株K肥料组合以及复合肥400g/株、尿素300g/株单施。  相似文献   

11.
两种枣树矿质营养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明枣树矿质营养元素的累积分配特征,以3年生骏枣树和灰枣树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骏枣树总干质量为2694.3 g/plant,其中营养器官占68.0%,分别比灰枣高27.6%和21.9%。其N、P、K、Ca、Mg总累积量为33.91、3.43、22.20、31.25和5.53 g/plant,分别比灰枣树高50.1%、22.5%、24.7%、51.0%和88.7%。其中,N主要分配到叶片和果实,P、K主要分配到果实和叶片,Ca、Mg主要分配到叶片和主干;新生营养器官N、P、K的吸收比例为1: 0.063~0.083: 0.41~0.46,果实N、P、K的吸收比例为1: 0.19~0.20: 1.34~1.48。每生产1000 kg干质量骏枣需吸收N 32.83、P 3.41、K 23.14、Ca 29.06、Mg 5.32 kg;灰枣需吸收N 20.53、P 2.66、K 17.71、Ca 18.01、Mg 2.49 kg。骏枣生产单位干质量果实需吸收的养分比灰枣多,养分利用效率比灰枣低。骏枣树养分在叶片中的分配率显著高于灰枣树,在果实中的分配率则显著低于灰枣树。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绩溪县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华良  何小卫 《土壤》2009,41(2):320-323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肥效试验,获得了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N、P、K最佳施肥量为纯N 144.38 kg/hm2、P2O5 38.38 kg/hm2、K2O 67.02 kg/hm2,N∶P2O5∶K2O为1∶0.27∶0.46时,最佳经济产量为9146.63 kg/h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实际,建议推荐施肥量分别为尿素(N,460 g/kg)总量322.34 kg/hm2、过磷酸钙(P2O5,120 g/kg)314.84 kg/hm2、氯化钾(K2O,600 g/kg)112.44 kg/hm2.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 ,钾肥在新疆主要棉田土壤上施用 ,对高产棉花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增产效果南疆大于北疆。施钾可提高棉花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在一定氮磷施用条件下 ,最高产量的施钾( K2 O)量 ,南疆为 13 3 .3 kg/ hm2 ,北疆为 146.8kg/ hm2 。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棉花高产 ,其氮磷钾施用比例 ,南疆为 N∶ P2 O5∶K2 O=1∶ 0 .50∶ 0 .4 8,北疆为 N∶ P2 O5∶ K2 O=1∶ 0 .50∶ 0 .53。氯化钾和硫酸钾对高产棉花有相似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白菜平衡施肥数学模型模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建立了小白菜平衡施肥数学模型 ,并模拟出小白菜N、P、K肥施用量与产量及利润的回归方程 ,应用边际分析法获得小白菜最高产量施N肥量为 137 12kg/hm2 ,N∶P2 O5∶K2 O =1∶0 77∶0 98;最佳利润施N肥量为 12 3 74kg/hm2 ,N∶P2 O5∶K2 O =1∶0 85∶1。  相似文献   

15.
氮磷钾养分对寒地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养分是影响黄芪生长的重要因素,研究N、P、K对膜荚黄芪生长及药用成分的影响,以期为寒地黄芪营养调控提供基础支撑。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通过N、P、K单因素试验和L_9(3~4)正交试验,分析1年生膜荚黄芪在不同因子水平及多因子配施下植株表观生长量和根系药用成分含量变化。1)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膜荚黄芪株高差异不显著;根长N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茎粗、10 cm处根粗(R1)N2和N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N1和CK;地下鲜重各氮素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地上鲜重N3与N1、N2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CK(P 0.05)。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苷N2与N1、N3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CK(P0.05);毛蕊异黄酮差异不显著;多糖N2与N1差异不显著,但与N3、CK差异显著;在不同磷素水平条件下,膜荚黄芪根长表现P3和P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P1和CK(P0.05);根粗(R1)P1和P2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P3和CK(P0.05)。P1处理的膜荚黄芪根系毛蕊异黄酮苷和刺芒柄花苷含量最高(P0.05),而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在不同钾素水平下,膜荚黄芪株高、1 cm处根粗(R0)、地下鲜重、地上地下鲜重比值均表现为K2、K3和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K1(P0.05)。毛蕊异黄酮苷和刺芒柄花苷含量K2处理与K1、CK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K3(P0.05);毛蕊异黄酮含量K3处理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多糖含量各处理差异显著,含量高低顺序为CKK3K2K1。2)N、P、K配施条件下,K元素对膜荚黄芪影响较大,株高、茎粗、根粗(R1)、地上鲜重及地下鲜重达显著水平(P0.05),N、P对膜荚黄芪影响较小。膜荚黄芪毛蕊异黄酮苷和多糖受N、P、K元素影响大小为KNP,刺芒柄花苷含量受N、K元素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毛蕊异黄酮含量在各处理差异不显著。N、K元素的增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生物量及多糖的积累,N、P、K元素对膜荚黄芪影响效果为KNP;单元素施肥时,氮肥(20 g/m~2)、磷肥(15 g/m~2)、钾肥(20 g/m~2)对膜荚植株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氮肥(20 g/m~2)、磷肥(7.5 g/m~2)、钾肥(20 g/m~2)对药用成分积累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三元素配施时,N2P2K3处理(N 20 g/m~2,P 15 g/m~2,K 30 g/m~2)有利于膜荚黄芪植株生长及根系多糖积累,而N1P2K2处理(N 10 g/m~2,P 15 g/m~2,K 20 g/m~2)有利于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建议种植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向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文心兰的矿质营养特性,以文心兰(Oncidium Gower Ramsey‘Gold 3’)为试材,通过2009~2011年定期对各生育阶段兰株进行跟踪取样调查,初步研究了植株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矿质元素吸收、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兰株总干物质量为苗期2.42 g/株,初花期15.04 g/株,盛花期50.57 g/株,叶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兰株对钾的需求量较大,各时期叶片K的分配率最高,N、Ca主要分配在叶片,P、Mg和S主要分配在叶片与假鳞茎。苗期N、P、K比例为:1∶0.41∶1.57,初花期N、P、K比例为:1∶0.27∶1.45,盛花期N、P、K比例为:1∶0.31∶1.62。生产一枝花平均需要干物质4.18 g,养分N 89.76、P 10.91、K 70.44、Ca 8.33、Mg 7.43、S 7.31 mg。  相似文献   

17.
以苏薯17为材料,通过比较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茎叶鲜重及鲜薯产量的影响,为提高甘薯肥料利用率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112.5kg纯N,75kg P2O5和225kg K2O单株商品薯鲜重大,商品率高,鲜薯产量最高;N、P2O5、K2O之比为"1.5∶1∶2"、"1.5∶1∶3"、"2∶1∶3"均可获得26000 kg/hm2以上高产。因此,建议生产上应保证氮肥和磷肥用量,适当提高钾肥比例,以实现甘薯种植节本、增效和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氮磷钾用量对烟草生长和叶片养分吸收的影响,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N、P、K施肥量明显影响烟株的长势,影响程度N>K>P,综合考虑产量和上等烟比例,以施肥量N 112.5 kg/hm2、P2O5112.46 kg/hm2、K2O 269.84 kg/hm2的N2P2K2处理最好,某种元素不足或过量都会降低上等烟比例。施用适量的氮有利于烤烟中N和K的吸收,而过量50%的N3水平的氮使烟草钾含量降低了11%。磷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N和K的积累。增施K肥有利于N和K的积累,其中钾含量最高增长幅度可达37%。随着氮用量增加,上等级烟氮肥农学利用率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而磷、钾农学利用率在一定氮磷钾用量范围内增加。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新疆南疆核桃施肥效应与最佳效益的推荐施肥量,为肥料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南疆叶城县为研究区,基于“3414+2”试验方案开展核桃肥料效应研究,并利用一元二次、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进行拟合,进而优化南疆核桃的N、P2O5、K2O施肥量。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量对核桃的产量影响显著,其中N2P2K2处理的产量、品质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氮肥处理与核桃产量的相关性显著,而磷肥、钾肥对品质的影响更为明显;(2)三元二次回归肥料效应方程的拟合度显著高于一元二次方程,据此测算的核桃推荐施肥量结果为以核桃产量为主要目标情景下,N、P2O5、K2O最佳施用量分别为0.21、0.59和0.58 kg/株,最佳施肥配比为1.0∶2.8∶2.7,预测最佳产量为8.90 kg/株;而以追求核桃品质为目标时,N、P2O5、K2O最佳施用量范围分别是0.55~0.64、1.37~1.50、0.56~0.62 kg/株。基于“3414”肥效试验和三元二次肥效方程回归测算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及其配比,可为新疆南疆核桃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甘薯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探究淀粉型甘薯磷肥营养效应,为甘薯高产科学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渝薯17(淀粉含量24.06%)为材料,设置7个磷肥处理(P2O50、0、37.5、75、112.5、150、300 kg/hm2),田间随机区组排列。其P2O50处理不施任何肥料,其他处理均底施纯氮(N)90 kg/hm2和K2O 150 kg/hm2。甘薯苗移栽后每隔30 d,共计取样5次,对全株样品分叶片、茎蔓和块根测定其鲜重、干重及全氮、磷、钾的含量。收获期测定小区鲜薯产量、茎蔓产量并计算收获指数(HI)及其磷肥农学效率(PAE)、磷肥表观利用率(PAUE)、磷收获指数(PHI)、磷肥生理利用率(PPUE)、磷肥偏生产力(PFPP)和磷肥增产率(PIR);同时计算收获期各器官N、P、K的吸收量,对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适当增施磷肥有利于提高甘薯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且以施P2O5112.5 kg/hm2和150kg/hm2时最优,经济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9.4%和21.06%。2)不同器官N、P、K最高含量分别出现在栽后60、90、150 d,各处理氮素和磷素含量均为叶片茎蔓块根,而钾素含量为茎蔓叶片块根。栽后60 d后,叶片∶茎蔓∶块根含氮量为4.08∶1.62∶1,栽后90 d后,叶片∶茎蔓∶块根磷含量为2∶1.35∶1,栽后150 d后,茎蔓∶叶片∶块根含钾量为2∶1.8∶1。3)施磷可提高甘薯块根、茎蔓和叶片对N、P、K的吸收,养分总吸收量为钾氮磷;施磷处理中N、P、K的吸收量增幅分别为23.9%66.6%、29.6%58.5%、41.3%73.7%。磷钾吸收量均表现为块根茎蔓叶片,吸氮量表现为块根叶片茎蔓。4)在不同施磷条件下,形成500 kg所吸收的N、P2O5、K2O分别为4.24 6.61 g,1.93 2.84 g和6.94 11.48 g。施P2O5112.5 kg/hm2时,形成500 kg鲜薯吸收的养分最多,N、P2O5、K2O吸收量分别为6.61、2.84和11.08 g。5)磷肥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在施P2O537.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6.6%和343.0 kg/kg P2O5,磷肥农学效率、磷肥生理利用率和磷收获指数在施P2O5112.5 kg/hm2时最高,分别为136.7 kg/kg、777.9 kg/kg和65.9%。6)收获期各器官N、P、K吸收量之间及其与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增施磷肥能提高甘薯产量,但其利用效率有下降趋势。本试验中,从甘薯高产高效生产的磷肥管理角度分析,N和K2O施用量分别为90 kg/hm2和150 kg/hm2时,以施P2O5为112.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