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鸡粪有机肥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粪有机肥是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应用秸秆速腐剂(或叫高效分解菌或叫发酵剂,可购买商品菌种,按其说明使用)进行发酵生产而成。秸秆速腐剂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菌群、双岐杆菌群、酵母菌群等10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害,  相似文献   

2.
鸡粪有机肥是以鸡粪和农作物秸秆为主原料,应用秸秆速腐剂(高效分解茵或发酵剂,可购买商品菌种,按其说明使用)进行发酵生产而成。秸秆速腐剂是由能产生多种酶的耐热性芽孢杆菌群、乳酸茵群、双岐杆菌群、酵母茵群等106种有益微生物组成的微生态发酵制剂,对人畜无毒,无污染,使用安全,能固氮、解磷、解钾,同时还能分解化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物质,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增产、抗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龙 《饲料工业》1991,12(10):14-15
<正> 近百年来,已有各种物理和化学分解秸秆的处理方法,但在诸多方法中,因为成本太高,或处理太复杂,不能大批量连续工业化生产,而且往往分解不充分,影响动物健康,所以大都不能用于饲料工业。实际上只有碱化和氨化分解秸秆的方法得到应用。本文讨论这两种方法,并研究通过添加其他饲料原料生产反刍动物全价饲料的可能性。一、碱化秸秆生产配合饲料1.用 NaoH 工业化分解这里是指大批量地(5~20吨/时)碱化秸秆的方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了利用秸秆覆盖对鸡舍氨气排放以及舍内环境恶臭影响效果.包括2个试验:试验一为实验室模拟,试验二为鸡舍现场测试.试验一分为11个组,鸡粪为对照组,另外分别选取不同类型秸秆材料覆盖鸡粪表面作为处理组,定期测定鸡粪氨气质量浓度,连续6d.结果表明,采用秸秆材料覆盖后各组氨气质量浓度均显著下降(P<0.05),尤其在覆盖初期.从全程来看,经过覆盖后氨气质量浓度始终保持在26mg/m3以下的组为麦秸末组,其次为玉米秸秆末组等.试验二选择在两栋建筑类型一致的肉鸡舍进行,网上平养,每舍3900只9日龄肉鸡.试验鸡舍网下地面采用不清粪、每两天覆盖一薄层玉米秸秆方式,而对照组鸡舍采用每两天清一次粪、不覆盖方式,试验开始两舍环境温度保持在33~35℃,之后连续对比测定环境指标9 d.结果表明,单独秸秆覆盖第1~4天试验鸡舍NH3和CO2质量浓度总体趋势低于对照组鸡舍(P>0.05);第5天开始利用秸秆覆盖并且辅助喷洒微生态茵液,试验组鸡舍NH3和CO2质量浓度与对照组鸡舍相比差异仍不显著(P>0.05),但均低于国家规定的26mg/m3标准.说明现场采用秸秆覆盖鸡粪方式来减少鸡舍氨气排放和环境影响效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不同秸秆覆盖,并辅助喷洒EM菌剂处理来观察鸡粪氨气排放的影响,并在现场进行鸡粪恶臭强度评估.采用单因子设计,分为10个处理组,单独鸡粪组为对照A组,鸡粪+菌剂组为B组,其它C~J组分别选取不同材料,包括锯末、麦秸、玉米秸、细沙土等,按鸡粪重量的5%比例来覆盖,一些组另外辅助喷洒EM菌剂进行处理.定期测定各组氨气、二氧化碳质量浓度连续5d.设计调查表,邀请12名有关专家根据嗅觉来赋值的方法进行恶臭强度现场评估.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采用秸秆材料尤其是麦秸覆盖后各组氨气质量浓度显著下降(P<0.05),但二氧化碳质量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12名专家现场评估,认为采用麦秸覆盖组恶臭强度最低,而辅助喷洒EM菌剂对恶臭强度的影响效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结构、面积一致的半密闭试验仓中用两种比例、两种方法将pH值为3.6的秸秆、谷壳类醋液加入鲜鸡粪中,每天定时定位测定试验仓中的臭气浓度。结果表明,用5%的醋液对鸡粪进行表面喷洒。在前4d可显著降低臭气浓度。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间的组合效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进行3次组合筛选试验:首先进行玉米秸秆与稻草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和稻草组合(玉米秸秆-稻草)比例;再进行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和玉米秸秆青贮组合(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比例;最后进行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试验,筛选出最优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比例。各组合均分别以100.0∶0、80.0∶20.0、60.0∶40.0、50.0∶50.0、40.0∶60.0、20.0∶80.0、0∶100.0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分析不同饲料组合对48 h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DMD)、p H及微生物蛋白(MCP)、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计算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结果表明:1)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产气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产气量的SFAEI分别在60.0∶4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2)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DMD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DMD的SFAEI分别在50.0∶5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3)不同玉米秸秆-稻草-稻草∶精料对p H有极显著影响(P0.01);4)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MCP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青贮、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精料产气量的SFAEI分别在80.0∶20.0、40.0∶60.0、20.0∶80.0时达最大值;5)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NH3-N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范围在20.20~31.59 mg/d L;6)玉米秸秆与稻草组合的乙酸/丙酸和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组合丁酸浓度在各比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以不同比例组合对其余VFA和TVFA浓度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以MFAEI进行评定各饲料组合的最优比例如下:玉米秸秆与稻草为60.0∶40.0;玉米秸秆、稻草与玉米秸秆青贮为24.0∶16.0∶60.0;玉米秸秆、稻草、玉米秸秆青贮与精料为9.6∶6.4∶24.0∶60.0。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效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并研究该菌群的分解能力及对畜禽粪便利用能力。以牛、鸡粪混合储粪池中土样为材料,利用限制性培养技术筛选了一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以未经化学处理的秸秆(小麦秸秆、稻草秸秆、玉米秸秆)为材料,利用失重法测定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的分解能力及抗杂菌污染能力;以自然风干的畜禽粪便为唯一营养源,初步评定了该菌群对畜禽粪便的利用能力和除臭能力。结果表明,筛选的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48 h将培养基内滤纸崩解成糊状,滤纸分解率达84.55%;灭菌条件下接种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培养6 d,小麦秸秆、稻草秸秆、玉米秸秆总重量分别减少47.00%,48.62%,50.21%,接入杂菌条件下接种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培养6 d,小麦秸秆、稻草秸秆、玉米秸秆总重量分别减少42.14%,44.99%,53.74%;分别以5 g的猪粪、3 g的鸡粪为唯一营养源制作100 mL粪便培养液(添加0.35%滤纸),接入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后,滤纸分别在第3天和第4.5天被分解成糊状,第8天粪便培养液臭味强度(微弱臭气味)较对照(强烈臭气味)明显减弱。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群能高效降解未经化学处理的玉米秸秆等木质纤维材料,抗外来杂菌能力强,能够利用畜禽粪便快速分解纤维素,并具有一定的除臭能力,在农业废弃资源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CS)、谷草(MS)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CSS)间的组合效应,筛选出不同饲料间的适宜组合比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首先将玉米秸秆与谷草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再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组合进行试验,以上组合均以100∶0,80∶20,60∶40,50∶50,40∶60,20∶80,0∶100的比例进行,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测定和分析不同粗饲料组合对体外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pH、微生物蛋白、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计算出各组合的单项组合效应值和综合组合效应值。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饲料组合对产气量和干物质消失率影响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不同饲料组合间pH差异不显著(P>0.05);各饲料组合间微生物蛋白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玉米秸秆与谷草组合的微生物蛋白产量随玉米秸秆比例的减少而减少,再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组合随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比例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饲料组合的氨态氮浓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含量为17.35~24.63 mg/dL;各饲料组合间的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以多项组合效应指数评定的最优组合为:玉米秸秆和谷草的搭配比例为60∶40,玉米秸秆、谷草、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搭配比例为12∶8∶80。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养鸡技术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以及稻壳、锯木屑等农牧业废料作为垫料,借助有益菌的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微生物环境,这些微生物可以降解鸡粪中的有机物质,使鸡的排泄物迅速得到分解,供给鸡所需的部分营养成分,消除鸡粪中的臭味,使得鸡在发酵床上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秸秆处理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副产品,也是世界上最丰富的饲料来源之一。发挥以养畜为主的综合作用,变废为宝,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是可以节约粮食,降低畜牧业的饲养成本,可调整畜牧业传统生产结构;二是秸秆养畜,使大量秸秆过腹还田,减少化肥用量,减轻环境污染。采取科学的秸秆处理方式,是取得秸秆养畜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秸秆氨化、青贮和微贮应成为秸秆处理的主要方法。1秸秆氨化秸秆氨化是小麦秸秆处理的主要方式,技术简单,易于推广。具体方法是:将麦秸切碎后,每100千克麦秸用2~3千克尿素,加30千克水溶化后均匀…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农作物秸秆尿素化处理技术要点及利用尿素氨化处理后的秸秆饲喂家畜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旨在更好地充分利用农村广泛的农作物秸秆饲料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秸秆为主料颗粒饲料工业化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培庆 《饲料工业》1992,13(3):22-23
<正> 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的产量大约有5亿吨,相当于我国北方草原每年打草量的50倍之多,用此饲料资源发展草食家畜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秸秆是一种劣质粗饲料,粗纤维含量高达35%~40%,还含有木质素、半纤维素以及硅酸盐等。直接作为反刍动物饲料时,其消化率低(40%~50%),粗蛋白含量低(3%左右),适口性差。采食量也很低,限制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氨化秸秆是用氨水、液态氨或尿素溶液按一定比例喷洒在切碎的农作物秸秆上,在密封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以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一)秸秆预处理1.秸秆氨化前的加工。弃去不洁或霉变的秸秆,进行机械加工切碎处理,便于氨化。喂牛用切为4~5厘米,喂羊用切为2~3厘米,对较粗硬的秸秆经粉碎机粉碎或揉  相似文献   

15.
"微贮"是乌鲁木齐海星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站在中外合作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一种微生物处理秸秆技术,经处理过的秸秆叫秸秆微贮饲料,也就是在农作物秸秆中加入微生物高效活性菌种-- 秸秆发酵活干菌,放入密封容器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具有酸香味、草食家畜喜食的饲料.  相似文献   

16.
<正>1黄贮、青贮、微贮的区别秸秆黄贮就是等粮食收获后,将发黄秸秆放入密封的青贮窖或土窖中贮藏,经一定的发酵过程,使农作物秸秆变成具有酒糟酸香味的饲料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莜麦秸秆对肉兔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的肉兔120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分别饲喂含0%、8%、16%、24%莜麦秸秆的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对照组、16%秸秆组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24%秸秆组,对照组、16%秸秆组耗料增重比显著低于24%秸秆组,对照组与8%秸秆组、16%秸秆组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16%秸秆组的宰前重(P<0.05)、胴体重(P<0.01)高于24%秸秆组,与对照组、8%秸秆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全净膛屠宰率显著高于24%秸秆组,与8%秸秆组、16%秸秆组差异不显著;添加莜麦秸秆对兔肉品质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建议肉兔日粮中莜麦秸秆添加量不超过16%。  相似文献   

18.
谷子(粟)具有耐贫瘠、高产、节水、抗旱等特点。谷子收获籽实后的干秸秆(谷草)粗蛋白质含量较高,为6.22%~7.35%,蜡熟期全株谷草粗蛋白质含量更高,为11.99%~13.34%,营养价值接近苜蓿,产量显著优于苜蓿。研究表明,用全株谷草或干秸秆代替某些常规饲料原料饲喂草食动物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谷草(全株或干秸秆)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谷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青贮饲草的主要原料是青玉米秸秆,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利用秸秆饲喂草食家畜的传统,但直接利用秸秆饲喂牛羊其效果比较差,为了提高秸秆利用率,提高牛羊对秸秆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把农作物秸秆进行有效地加工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骏 《四川畜牧兽医》2010,37(12):43-43
<正>1秸秆氨化的原理秸秆氨化主要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粗纤维,在加入尿素或碳铵等造成的碱性密闭环境中,发生氨解反应,从而使链接木质素与多糖的酯链被破坏,秸秆中难以消化的木质化纤维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