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禽世界》2006,(6):33-33
鸭的生活环境昼夜交替变化,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顺应这种变化规律,搞好鸭饲养管理。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饲养管理: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子增膘  相似文献   

2.
夏季要抓住时机放牧鸭群,搞好稻田放牧。鸭能捕捉低飞的蛾,啄食茎叶上蠕动的虫子,吃掉田里的鸭舌草、嫩稗草和浮萍等,同时鸭的粪便又能肥田。水稻扬花以后,不能在稻田中放牧鸭群,可将鸭群赶到河滩、塘坝、养鱼池(鱼苗池不能放鸭)放养。放牧时,如果牧地天然饲料丰富,应将鸭群赶得集中些,让鸭群慢慢采食;如果牧地天然饲料较少,质量较差,可将鸭群赶得分散些,以利找食。产蛋期单纯依靠放牧饲养的母鸭,摄入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远不能满足需要,可根据鸭群的产蛋量和饲料来源情况,适当补喂精饲料,以利鸭群多产蛋。每天可补饲3次,即早晨放牧前、中午…  相似文献   

3.
(一)鸭采食规律 一般情况,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峰,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但是在集约化的饲养条件下,有时候为了快速育肥肉鸭鸭,进行24小时光照,其采食出现了2个高峰,分别是18-22时及22-24时.  相似文献   

4.
(一)鸭采食规律 一般情况,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峰,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但是在集约化的饲养条件下,有时候为了快速育肥肉鸭鸭,进行24小时光照,其采食出现了2个高峰,分别是18-22时及22-24时.  相似文献   

5.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 饲养管理:(1)加强早饲.鸭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增膘特别快.(2)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食高峰期进行.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情况2010年12月20日上午,河北省河间市某养殖户饲养4000只樱桃谷商品鸭,在鸭6日龄时,鸭群表现采食量减少,整个鸭群只有1%~2%采食,绝大部分表现为羽毛蓬松,精神沉郁,鸭只出现大量不明原因死亡,1天死亡100  相似文献   

7.
1进行采食训练 采食训练可根据当地放牧地饲料资源情况,将主要种类的饲料洗净撒在地上,然后将饥饿的鸭群赶出来,任其自由采食.经几天的训练,鸭群便可识别.  相似文献   

8.
沈莉 《江西饲料》2009,(3):40-41
1进行采食训练 采食训练可根据当地放牧地饲料资源情况,将主要种类的饲料洗净撒在地上,然后将饥饿的鸭群赶出来,任其自由采食。经几天的训练,鸭群便可识别。  相似文献   

9.
稻茬田是鸭群的良好牧地,鸭群放牧稻茬田可以充分利用茬田落谷,采食野生小动物,节约饲养成本,锻炼鸭群体质,提高鸭群生活力。因此,鸭群放收稻茬田是农户普遍采用的最经济的农牧结合育肥技术,鸭群放牧稻茬田应把握几个环节。一是放牧回牧两避免。放牧应避免对牧地情况不明,放牧前应认真选好地点和路线,了解并掌握当地稻田收割时间、地形地势、水源、疫病流行及农药使用等情况,以免糟踏庄稼及发生病害、药害。回牧时间应避免过晚,天黑前,必须收牧歇宿,并认真清点鸭数,若有走失要及时找回。  相似文献   

10.
(上接第21期第26页) (六)加强管理,防止应激 任何时候都要给鸭创造一个平稳过渡的环境条件.晚上给予暗光,能采食又防鼠,最好有人看护.养鸭人员要经常接触鸭群,呼唤鸭群,对鸭群进行调教.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3月份,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一养鸭户饲养的鸭群中发生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病率86%,病死率50%,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病鸭临床上表现沉郁、采食减少或废食、萎顿、无力,常蹲地,后期出现扭颈、转圈、仰头等  相似文献   

12.
鸭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1鸭的采食规律  相似文献   

13.
蛋鸭在产蛋期间对各项饲养技术条件均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很好满足这些要求,就会影响产蛋率,达不到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要保证蛋鸭体质健康,做到稳产、高产,必须做好以下几个阶段工作:1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18 ̄24周龄)此期的饲养管理主要是尽量使鸭群体重达到该品种应有的标准,确保适时开产,同一时间进入产蛋高峰。17周龄末时,抽样测定鸭群平均体重,若有超过标准的,要实行限饲,并推迟增加光照时间1 ̄2周,待体重达标准后,逐渐按产蛋鸭的标准饲养。相反,若体重低于标准,那么原实行限制饲养的转为自由采食,如果原来实行自由采食的适…  相似文献   

14.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饲养管理:(1)加强早饲。鸭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增膘特别快。(2)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食高峰期进行。2.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据报道,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到黎明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饲养管理:(1)在晚上10时准时关灯,以保证其在次日凌晨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2)如发现鸭产蛋普遍是晚上5时,并且蛋…  相似文献   

15.
养鸭环境有白昼黑夜的交替变化,长期受此种变化的影响,鸭的习性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顺应此种变化规律进行饲养管理,养鸭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1)秋季在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  相似文献   

16.
以放牧方式饲养的或采食水生饲料较多的鸡、鹅、鸭群常易感染肠道寄生虫。例如广东伸恺农校养于静水塘中的鸭群,寄生虫感染率达99.02%。其中,绦虫感染率为98.8%,吸虫感染率为88.07%,一只鸭同时有绦虫和吸虫感染的达80%,既没有绦虫也没有吸虫寄生的只占0.98%,一只鸭中绦虫最多时  相似文献   

17.
1 发病情况1996年 7月下旬 ,贺州市莲塘镇美仪村某养鸭专业户从梧州市购进一批 2日龄樱桃谷鸭苗 12 0 0只 ,饲养至 18日龄时突然发病。主诉 :发病前一天晚鸭群采食基本正常 ,次日早上喂鸭时发现有 6只死亡 ,另有部分鸭已伏地不能起立 ,鸭群食量大减。最初疑为急性鸭出败。于是  相似文献   

18.
<正>1一般性预防措施在防治措施方面,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一是要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改善饲养条件,并喂以优质全价的饲料,保证能满足其生长需要量,以增强雏鸭的体质。二是要适当调整鸭群的饲养密度,注意控制鸭棚内的温度、湿度。三是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  相似文献   

19.
1临床症状我镇某户饲养的樱桃谷种鸭群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郁,部分种鸭羽毛松乱,下痢。该批种鸭155日龄才见蛋,开产日龄推迟,产蛋上升缓慢及不能达到产蛋高峰,180日龄产蛋达  相似文献   

20.
1999年4月,富阳市紫铜村陈某饲养的群鸭发生呋喃丹中毒,死亡700多羽.1 经过与症状养鸭专业户陈某饲养绍鸭2300余羽,除20余羽为成年产蛋鸭外,均系2月龄的雄性青年鸭,放牧饲养,白天以采食青草和杂草籽实为主,晚上补喂玉米或稻谷.4月17日出舍放牧,鸭群经农田0.5h后到达放牧场地,即发现走在前面的强壮鸭子翅膀下垂,卧地不起,口流白沫,抽搐死亡,随即大批鸭子陆续发病.陈某自感鸭群中毒,立即用阿托品片逐只塞入口腔救治,前后不到30min,共计死亡700余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