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雏鸭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鸭孵出后带菌,如育雏舍温度过低,空气浑浊,饲养密度过大及应激等,很易导致本病的发生。近年,南方不少地区饲养的雏鸭均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情况鸭窦炎也叫鸭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鸭孵出后带菌,如遇育雏舍温度过低,空气浑浊,饲养密度过大及应激等,很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鸭慢性呼吸道病该病又名鸭窦炎,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染,雏鸭孵出后带菌,如遇育雏舍温度过低,空气混浊,饲养密度过大及应激等,很易导致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鸭窦炎也叫慢性呼吸道病,是由鸭霉形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发于2~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高达80%.传染源为病鸭和带菌鸭,当空气被污染后,常经呼吸道传染,也可经污染的种蛋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5.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传染病,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当,缺乏维生素及矿物质,育雏舍潮湿、低温和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加速本病的发生。其特点是不凝集红细胞,临床具有特殊的肝脏肿大的病理变化,病程短,死亡率高,对养鹅业造成很大的戚胁。  相似文献   

6.
雏鹅病毒性肝炎是5~20日龄雏鹅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本病常发生于5~20日龄的雏鹅,成鹅不易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鹅舍潮湿,拥挤,均可促使本病发生。由于本病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鹅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鹅副伤寒病的病原是沙门氏菌属细菌,其种类很多,该病主要传染源是病鹅和带菌鹅。该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有:直接经卵传播;经被污染的蛋壳、孵化器、出雏器或育雏器传播;经消化道、呼吸道及损伤的皮肤感染。其他动物以及人均可传播该病。各种年龄的鹅都可感染,尤以3周龄以下的多发。辽宁省辽中县某养殖户于2010年2月25日引入2000只雏鹅饲养,因发生该病,雏鹅相继发病死亡,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40%。用青霉素、链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8.
<正>雏鹅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迅速,以侵害7~20日龄雏鹅为其主要特点,成鹅不容易感染,但可带毒,成为传染源。病鹅或带毒鹅从粪便中排毒,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也可由种蛋垂直传播。饲养条件不善,管理粗放,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雏鹅舍潮湿、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均可诱发本病发生。由于本病发病急,传染快,病程短,  相似文献   

9.
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常引起鹅的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常伴有严重的下痢,又称禽霍乱、禽出血性败血症、摇头瘟等。本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黏膜等传染,是危害养鹅业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引进了带菌的家禽;同时,鹅群的饲养管理不良、天气突变、阴雨潮湿以及鹅舍通风不良等因素,都能够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病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常带有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  相似文献   

10.
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或鸭败血症,2~8周龄的鸭容易感染,其中以2~3周龄雏鸭最容易感染。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以春季多发生。传染途径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由于育雏室饲养密度过大,空气不流通,潮湿,卫生条件不好,饲养粗放,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副粘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在我国各水禽养殖密集地区都有发生。该病由鹅副粘病毒引起,以腹泻、流鼻涕和神经症状为特征,各种年龄鹅都容易感染发生,养殖户往往都将其误认为是小鹅瘟。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鹅都可发生。但以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一般鹅发病率30%、死亡率10%,而雏鹅死亡率高达100%。病鹅的肌体、内脏、排泄物和分泌物都是传染源,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草地、用具和环境,经过健康鹅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损伤的粘膜感染。污染的种蛋和炕坊是传染本病的重要环节,从疫区引进带毒的健康鹅,往往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1大肠杆菌病1.1流行特点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阴雨潮湿的夏季为主。大肠杆菌病鸡和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产蛋鸡通过接触被大肠杆菌病鸡或带菌鸡分泌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经消化道传染,也通过空气中携带大肠杆菌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染。1.2临床症状病鸡饮欲增加,鸡冠歪斜发紫,拉黄色黏性粪便或水样黑色稀便,肛  相似文献   

13.
<正>雏鸡伤寒是由鸡沙门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种蛋也能引起传染,雏鸡感染本病多由于种蛋带菌,在孵化器内相互传染,也可以在孵化后与病鸡或带菌鸡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也可通过饲养人员、饲料袋等机械地传播本病。本市9608  相似文献   

14.
<正> 小鹅瘟是严重威胁小鹅群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小鹅瘟病毒存在于病鹅的肠道、肝、脾、脑及血液中,在自然情况下,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病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被病鹅污染过的饮水、饲料、用具、场地也可传播病毒。3~25日龄的雏鹅易感染发病,25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15.
鸡白痢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诊断要点1.1流行特点本病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一种卵传性疾病,种鸡场如被本菌所污染,种鸡中就有一定比例的病鸡或带菌鸡,这些鸡所产的种蛋同样有一定比例是带菌的,在孵化过程中会造成胚胎死亡,孵出弱雏、病雏。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主要通过消化道  相似文献   

16.
<正>鹅出败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常引起鹅的急性败血症及组织器官出血性炎症,常伴有严重下痢。本病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以损伤皮肤黏膜等传染,是危害养鹅业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本病的主要诱因是饲养管理不良、天气突变、阴雨潮湿、鹅舍通风不良等多种因素,从而促进本病的发生,通过带病鹅的排泄和分泌物以及污染过的饲料、水、用具等进行传播。现将一例2013年某养殖户暴发的鹅出败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鸡、火鸡、鸭、鹅等禽类都可感染,雏鸡易发,死亡率也高。饲养管理不善,往往引起该病发生.常与某些病并发或继发。积聚在肠道的大肠杆菌可引起肠管充血.细菌产生的毒索破坏肠壁,进入血液.造成一系列的感染。粪便污染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大肠杆菌随粪便排出,粪便干燥后随尘土飘散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侵入健康禽体;被病禽粪便污染的饲料、用具等也可以成为导致该病的发生重要因素;禽蛋污染也是一个传播方式.禽蛋通过泄殖腔时,被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肠道分泌物污染.蛋在窝里停留也可以污染.病原体可以进入蛋内.降低孵化率和雏禽的质量。鸭蹼刺伤常使鸭群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1发病情况养鹅户徐某从当地孵化场购进240只雏鹅,刚开始圈在屋内炕上饲养,生长良好,7天后,移至大棚内饲养。2周后,鹅群相继开始发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按感冒治疗无效,1周内死亡32只。根据主诉,雏鹅移至大棚前,鹅舍并未消毒,大棚内温度高达34℃左右,鹅舍与菜地仅一墙之隔,舍内潮湿,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19.
<正>1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冬季节较为多发,1~8周龄的雏鸭易感本病,但种用鸭极少发生。如果饲养环境条件不好可诱发本病,如育雏期饲养密度过大,室内潮湿、通风不良,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特别容易引起本病的流行。本病主要由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被病鸭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病鸭神态倦怠,  相似文献   

20.
<正>鸭沙门氏菌病,又名鸭副伤寒,是肉鸭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病原为沙门氏菌属的细菌。该病主要危害3周内的雏鸭,一旦发病可迅速传播蔓延,造成大批死亡,对肉鸭养殖业危害巨大。本病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感染,水平传播主要经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病鸭、带菌鸭是主要的传染源,污染的场地、饲料、饮水、饲养工具及往来人员等都可以传播;垂直传播是经卵传播,这是生产中常见的传播途径,带菌种鸭产出带菌种蛋,引起孵化率降低和鸭苗质量下降,雏鸭的死淘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