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地起绿浪     
延安,曾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圣地。 延安,曾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难忘的里程碑。 延安还是我国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自然而然是延安建设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在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朱镕基总理  相似文献   

2.
对延安地区发展沙棘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延安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尤其是北部地区,森林植被不足15%,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近年来,通过加大三北防护林建设治理力度,根治水土流失,兼顾治理区农民依靠荒山荒坡发展林业产业,就必须选择适生、适用的防护经济兼用树种,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实践证明,沙棘是营造防护经济兼用林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3.
从植物地名录看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当前造林树种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的范围系指陕西境内延安以北、长城沿线及其以南的黄土高原地区,这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和丘陵沟壑地貌最典型的地区。因此,对本区改造和治理的深入研究,对整个黄土高原具有普遍意义。两千多年以来,特别是近五、六百年以来,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常以沟头溯源侵蚀、下切及侧蚀等方式在高原上切割地面,镂刻出深沟  相似文献   

4.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五年初见成效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李鹏总理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全文如下:春云同志: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抗日战争年代,延安的山是光秃秃一片,一发大水,...  相似文献   

5.
延安地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复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区大部分地区海拔800~1800米,区内水、热分布不均匀,由南向北渐次恶化。该区主要地带性土壤为黑垆土,南部林区为灰褐土。灰褐土有机质含量高,水土流失较轻,也较肥沃。耕作土壤为黄绵土,这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不高。植被由南向北,由森林带经过森林草原带,逐渐过渡到榆林地区的荒漠带。延安  相似文献   

6.
延安的水土流失延安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延河的水是黄色的,与黄河之水相仿佛。河水浑黄,是因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必然结果。在宝塔山上,可以看见一些冲蚀沟,但是不十分严重。如果走出延安的市区,触目皆是深邃的沟壑。有的沟壑深达数十米,千沟万壑把黄土高原搞得支离破碎。沟壑中的黄土全部进了河流,延河、黄河变黄,就是因为冲入许多黄土的结果。黄河与黄土地密不可分。没有黄土地,也就没有“黄”河。在很早的古代,黄土高原十分完整,布满了森林,不存在沟壑。后来由于森林破坏,引起了水土流失,出现了大冲沟。那些一直保留到现…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及土地石漠化已成为贵州省生态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植物防护技术是主要的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治理途径。本研究在实施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项目《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植物防护技术》以及总结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主要的植物防护技术,包括防治水土流失植物选择和种植技术、不同强度石漠化环境水土流失植物防护技术、裸露边坡水土流失植物防护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陕北防护林的建设,省林业厅科技委和省林学会于1986年5月中旬至6月初,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对延安和榆林地区的宜川、志丹、延安、绥德、靖边、榆林、佳县等市、县的植树造林情况,进行了一次学术性考察,现报告如下。一、陕北植树造林成绩突出,效益显著陕北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植树造林成了改变农牧业生产条件、治穷致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多年来,这里就是我省的造林重点,1978年列入“三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范围后,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坚持不懈地种草种树,取得了突出成绩,收到了明显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延安和榆林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是当今生态环境较为突出的问题,地质、地貌特点和环境破坏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文章以赤峰地区为例,分析了赤峰市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治理现状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相关治理对策,以期能够为赤峰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中的水土保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部地区是指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重庆等12个省、市、自治区。西部地区地处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的中上游,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最显著的特点是西北缺水,西南缺士。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本文对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现状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综述,从而对西部大开发中“开发与环保并举”的措施及必要性建立起清晰的认识。 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1.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70%以上。提起黄土高原,会使人们毛骨悚然。但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却保留着一块鲜为人知的天然次生林,面积达106.67多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9.5%,曾被原林业部副部长董智勇同志誉为镶嵌在黄土...  相似文献   

12.
我省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生态环境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通过专家初审。 我省黄河中游地区是黄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所在区域,流域内生态条件较差,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我省黄河中  相似文献   

13.
新疆地域辽阔,建国以来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未引起重视,可是熟不知,新疆的水土流失就局部地区而言是比较严重的。在伊犁、阿尔泰等地的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已对生产带来很大的危害。有些地区由于滥砍乱伐林木,大面积地开荒造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黑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的状况,水土流失的面积占该地区总土地面积的44%,土壤侵蚀模数高达3 500 t.km-2.a-1,每年减少黑土层0.4~0.5 cm。总结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根据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因素,制定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原则和方法,为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李鹏总理近日在姜吞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处作了批示。全文如下: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抗日找争年代,延安的山是光秃秃一片,一发大水,延河泥浆就滚滚而来。今B延安已变了样,满山遍野种植了苹果树,宝塔山周围松柏长青,乔儿沟进行了小流域治理,谷子亩产有的达到1000斤。榆林本是不毛之地,沙漠化十分严重。日本农业专家原正市告诉我,榆林已种上了水稻,这得益于防护林的营造和地下水源的开发。陕北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随着铁路建设和能源…  相似文献   

16.
对植被稀少的水土流失地区应用生物措施改变面貌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稀少的水土流失地区,大部分是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或干旱地区。起伏的地形和植被的稀少及降水较集中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加之土地利用不合理,形成了一系列侵蚀地貌,导致土壤肥力衰退、地下水位降低、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并引起河流、水库水文状况的恶化,这种地区多是生态失调的。我省的朝阳地区、阜新大部分、铁岭、康平、昌图、法库局部,都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尤其是西部山区,森林和植被已遭严重破坏,干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致  相似文献   

17.
李鹏总理近日在姜春云副总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作了批示。全文6。下:春云同志: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抗日战争年代,延安的山是光秃秃一片,一发大水,延河泥浆就滚滚而来。今日延安已变了模样,满山遍野种植了苹果树,宝塔山周围松柏长青,乔儿沟进行了小流域治理,谷子亩产有的达到1000斤。榆林本是不毛之地,沙漠化十分严重。日本农业专家原正市告诉我,榆林已种上了水稻,这得益于防护林的营造和地下水源的开发。陕北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随着铁路建设和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为了改善水土流失现状,构建和谐的人地环境,文章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为例,分析了准格尔旗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防治水土流失的相关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韩江是广东省的主要河流之一。韩江上游水土流失区范围分布在梅县地区的五华、兴宁、大埔、梅县、平远、丰顺、蕉岭和惠阳地区的龙川、紫金等九个县、市,水土流失面积3,594平方公里,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36%。人口254.8万人,占该地区人口58.5%。当地是“八山一水一田”,耕地很少,但由于水土流失使农田大面积遭到危害,山塘水库遭到严重淤积,河流严重淤塞,洪、涝、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严重失调,山区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目前还非常贫困落后,故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韩江上游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时候了。但水土流失整治必须同水、土及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除害兴利,治穷致富,达到根本治理。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辰溪县紫色岩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与成因,总结了治理紫色岩地区水土流失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对今后如何治理紫色岩地区水土流失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