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在易旱砂姜黑土冬小麦上,实施增施有机肥和无机与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的施肥技术方法,显著提升抗旱减灾力度。在淮北麦区50年不遇的冬,春连旱的特殊干旱年份中,此技术获得4.4%~12.0%的增产幅度和可观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4.
5.
6.
淮北砂姜黑土的肥力特点与高产高效粮食生产的施肥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8年多来大量的土壤调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探讨了淮北砂姜黑土主要土壤养分肥力的演变特点,及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等)在高产指标下对肥料的反应规律,并提出了一套粮食作物高产高效的施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淮北砂姜黑土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针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僵、瘦”等不良属性,通过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酶对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有效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提高土壤质量、进而保证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安徽省濉溪县杨柳试验基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1至今)为基础,研究5种不同施肥模式下(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层土壤(0-20 cm)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成对比较,分别阐明土壤酶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与长期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分别提高了130.5%和129.5%、11.4%和14.9%、31.4%和12.0%,但对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长期单施化肥可有效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同时明显抑制其他3种土壤酶的活性;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使5种土壤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弥补了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因施肥模式单一导致某种土壤酶活性较差的不足;高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但对其他酶作用规律不明显。砂姜黑土不同土壤酶之间普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之间以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砂姜黑土脲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酶活受季节的影响也因施肥不同而不同。【结论】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相比,能使砂姜黑土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均保持较高的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进而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力;土壤酶之间相关关系各有不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有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与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砂姜黑土酶活性受季节影响的程度因酶种类与施肥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9.
<正> 自从Norman和Werkman首次用同位素~(15)N研究氮素在土壤一植物系统内的平衡以来,国内外科学家对肥料氮在土壤中的转化、损失,氮肥的利用率及氮素的分配进行了大量研究。我省以往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甚少,为此布置了本项试验,以探讨在砂姜黑土区冬小麦施用尿素后,土壤一植株系统中的氮素平衡及氮素利用率。一、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汝南县水屯乡新坡科研站。供试土壤含有机质0.94%,全氮0.076%,碱解 相似文献
10.
NH4—沸石在砂姜黑土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淮北石灰性土壤长期施用磷肥,土壤速效磷有逐年上升趋势,磷肥的增产效果不如前几年显著。通过小区试验,研究用沸石交换体代替磷肥对小麦的有效施用技术,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砂姜黑土小麦亩施50kgNH4-沸石配合一定量的氮肥,增产效果显著,小麦产量为245.3kg/亩,比N12P4处理增产小麦23.5kg,增产10.6%;比当地农民习惯施肥(N12P4)的肥料总投入每亩减少13.00元。用NH4-沸 相似文献
11.
12.
以地窖为例,介绍了甘薯的窖藏技术以及贮藏时期分期管理的要点;在简要分析介绍甘薯在窖藏的过程中常发生的甘薯软腐病、甘薯黑斑病和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后,提出了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过量施肥、盲目施肥、肥料利用率偏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大量的田间肥料试验,研究施肥指标体系,旨在更好地指导当地农民科学施肥。本文根据“3414”田间试验结果,将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划分为“丰富”、“中等”和“缺乏”3个等级,建立莆田地区甘薯土壤速效氮磷钾丰缺指标。结果表明,与甘薯相对产量75%~90%相对应的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丰缺指标临界值分别为85~128 mg/kg、10~24 mg/kg和42~115 mg/kg。通过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的各试验点的推荐施肥量与相对应的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测试值之间呈指数回归关系,由回归方程得出,中等肥力水平下的推荐施氮量范围为114~168 kg/hm2,推荐施磷量范围为51-62 kg/hm2,推荐施钾量范围为159~323 kg/hm2。 相似文献
14.
旱农区甘薯增值技术途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是旱农区耐旱高产作物,在浮山试区选择甘薯这一资源广泛、营养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高产作物为突破口,研究适合甘薯加工的各种新技术,加工开发甘薯系列产品,以求达到农业高效协调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条件下干旱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给甘薯抗旱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盆栽的方法,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秦薯4号和61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干旱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会明显降低甘薯总叶数、绿叶数、分枝数、总茎长、茎干重、根系发育、单株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而通过施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可极显著促进甘薯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增强光合能力。氮磷配施的施肥效应大于单营养施肥。施肥与土壤水分之间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会降低施肥效应。 相似文献
16.
简要概述了侵染甘薯的羽状斑驳病毒(SPFMV)、潜隐病毒(SPLV)、轻斑驳病毒(SPFMMV)、退绿矮缩病毒(SPCSV)、脉花叶病毒(SPVMV)等10余种病毒种类;着重综述了检测甘薯病毒常用的生物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生物学方法是依据病毒侵染后在甘薯或指示植物上的外观症状进行识别,但检测速度慢,易受季节限制;血清学技术是利用病毒外壳蛋白的抗原性,据特异性的抗体抗原免疫学反应检测病毒存在,但制备抗血清需时间长,对含量少和无蛋白外壳的病毒无法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以核酸为基础,通过检测病毒核酸来证实病毒的存在,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应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重庆甘薯土壤养分分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庆市江津区59个甘薯土壤样本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土壤整体偏酸,仅有不足1/4的土壤适宜甘薯生长;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机质<20 g/kg的土样占83.1%;近2/3的土壤全氮、钾适合甘薯生长,分别占69.5%和77.9%,而全磷<0.6 g/kg的土壤占66.1%;有效N、P、K属缺乏范围的分别为45.7%、37.3%、66.1%;土壤中量元素交换性钙、镁适量和丰富分别是11.9%和66.1%、27.1%和35.6%;微量元素有效铜、锌、铁、锰含量不存在缺乏现象(有效硼除外)。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薯产量的影响,为甘薯平衡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徐薯22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徐薯22地上部、地下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P、K是徐薯22增产的关键,NPK、PK和习惯施肥这3个有P、K搭配的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均出现一定幅度的增产,其中以PK处理徐薯22的鲜薯产量最高,增产16.03%;NPK处理徐薯22鲜薯产量增产次之,为7.04%;NP处理徐薯22的地上部出现旺长。[结论]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甘薯要高产,应注意磷钾肥的搭配,不施或少施氮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