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生植物—福寿螺—黄鳝养鳝模式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水生植物-福寿螺-黄鳝的养鳝模式,鳝池中套养福寿螺,可有效控制鳝池中水生植物的蔓延,又可解决黄鳝部分鲜活动物饵料,水生植物,福寿螺,黄鳝搭配适当,可取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李勇 《科学养鱼》2003,(8):20-20
一、合理建造鳝池 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面积小的10~50米~2,大的100~500米~2,池深0.8~1.2米,水深0.3~0.5米。池底铺30厘米厚的肥土,上置瓦片,供鳝隐蔽栖息。池塘进、出水口安装好拦鳝网。池中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养殖水温不宜超过  相似文献   

3.
养鳝池一般选择进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大小不一,池高1米左右,四周有池檐5厘米,池底垫上经过曝晒、松硬适度的黄粘土40厘米。为给黄鳝提供隐蔽、遮阴的场所,池内种植适量的蒿草、蒲草等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4.
丁荣  唐建清 《水产养殖》2009,30(12):33-33
1 繁育池要求 繁育池为土池、黏土或壤土,面积2×667m^2~3×667m^2,长方形,池深1.5m左有;进排水系统较完整,池埂坡比1:3,不漏渗水,池底淤泥在10cm左右。池中移植好水生植物(水花生、伊乐草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池面积的1/3~1/2,池埂边旱草丰富。  相似文献   

5.
庭院养殖黄鳝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池一般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面积以10~50 m2为宜,土池、水泥池均可,池深0.8~1.2 m,水深0.3~0.5m。池底铺30 cm厚的肥泥,上置瓦片等,供鳝钻洞栖息。池子的进、排水口要安装好拦鳝网。池中适当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调节  相似文献   

6.
一起鳖病的快速诊治—诊断血清和高免血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基本情况 1995年10月某鳖场饲养了3万只稚鳖,每只鳖重8~10克,分别饲养在人工建筑的水泥鳖池中,鳖池面积为10~15平方米,池深50厘米,水深20厘米,以福建产鳖饲料饲喂为主,添加鸡蛋、菜等,随着鳖的体重增加,为降低饲养密度,不断增加鳖池,分散饲养,加深水  相似文献   

7.
一、准备工作1.繁育池的条件对于专池繁育淡水小龙虾苗种的苗种池,选择的面积一般在1~3亩,不宜过大。池底的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既有深水区,也有浅水区。根据淡水小龙虾的穴居习性,池中最好有自然的土堆,有利于亲虾掘穴交配、产卵。深水区的水深要达1米以上,塘  相似文献   

8.
陈太华 《内陆水产》2003,28(8):31-31
1动植物共生水生植物与鱼类同池共生,鱼类很少生病。在鱼池中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为水稻或莲藕,呈东西向,行距要宽(>33厘米),占水体总面积不超过50%,以便光照效果好,水深依水生植物耐水性而定,水稻一般在30厘米以内,莲藕一般可达50厘米以上。养殖鱼类为常规、名特优新品种均可。养殖方式可以进行苗种培育,成鱼养殖。由于残饵、鱼类粪便等沉积于池底,发酵腐烂,不仅污染水质,还易滋生有害病原体。而水生植物却可以此作为肥料加以吸收,消除了病原体的滋生场所,因而鱼类发病率低。2种养殖轮作新建的鱼池由于环境中很少存有易感染鱼类的病原体,因而…  相似文献   

9.
池塘单养乌鳢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  杨杰 《科学养鱼》1999,(8):34-34
乌鳢是一种颇受群众欢迎的经济鱼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容易养殖等优点。我们于1998年7月开始进行乌鳢的养殖试验,具体方法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池条件该试验在三厂镇耀忠村的成鱼池,面积3.6亩,池深3.5米,水深2.5米。池塘进出水较为方便,但稍有污染。四周原有的水花生、芦苇等水生植物进行整理和移栽。(二)主要管理措施和方法1.池塘清整与消毒在鱼种放养前20天,排干池水,排除池底淤泥,曝晒三天后,池中进水10厘米,用25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作一次彻底消毒,一周后进水。在鱼种入池前,用少量的鱼种试…  相似文献   

10.
顾晓 《科学养鱼》1993,(6):11-11
一、建造蛙池选择水质清新、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向阳但树荫多、环境幽静的地方造蛙池。可用普通鱼池或经过改造的稻田、低洼地等。面积一般30至100平方米。面积不宜过大,否则牛蛙个体差异大,管理困难。水陆面积2:1,水深50—80厘米,坡比1:2.5。蛙池四周用鱼网围成高1米左右的防逃围墙,围网的下部埋入土中20厘米并压实,上部设“Γ”型倒网。池中可保留部分陆地种植草木,水面中一半面积可种植水葫芦、莲、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茭白等水生植物,目的是为牛蛙创造适合生长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池塘饲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又名苹果螺,素有“法国蜗牛”之美誉。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食用螺。1982年被引入我国大陆进行试养和推广,现已基本遍及全国各地。福寿螺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易繁易养等特点;其肉色金黄、质脆味美、营养价值高,同时具有保健功能。 福寿螺对水质的要求不算高,pH值在7左右、溶氧在3mg/L以上、总硬度在6~13德国度的淡水水域都可以进行养殖,其存活水温为O℃~38℃,最适生长繁殖水温为25℃~30℃。福寿螺属于杂食性螺,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主食各种水生植物、陆生草类和瓜果蔬菜…  相似文献   

12.
一、建池关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水方便的地方建池。面积小的10~50米2,大的100~500米2,池深0.8~1.2米,水深0.3~0.5米。池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上置瓦片等,供鳝隐蔽栖息。池子的进、排水口要安装好拦鳝网。池中适当种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调节光线、水温。二、放苗关放苗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0.1千克化水泼洒消毒。鳝鱼为变温动物,只要水温适宜(10~32℃)全年可放养。选择尾重20~30克,健康、无伤、无病的鳝种进行放养。放养时,可用3%~4%的食盐水浸…  相似文献   

13.
利用鱼种池在上半年的空池阶段,种植草类,可以解决部分青饲料,也使池塘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需要育种养鱼,向池塘注水以后,因此时水温已高,池中剩余禾秆的根茎叶,被水淹没后,很快腐烂分解,使水质急剧恶化,水色变成深褐色(酱油色),腐臭难闻。经测定池水PH值为6以下,透明度为65厘米左右,浮游动物死光,氧气大大减少。这时池  相似文献   

14.
一、池塘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 养殖场净面积80亩,平均分成九只池塘,每只长150米、宽40米、池深1.5米,用外河水进排水,南面进水,北面排水。两池之间筑一条小埂,小埂坡度1:3,池塘底无漏洞,在塘边加50厘米高的防逃板,防止河蟹外逃和青蛙等敌害进入池中。  相似文献   

15.
一、种蛙池、产卵池和孵化池的建造 牛蛙养殖场应建造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环境幽静、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地方。可利用池塘或经改造的稻田和低洼地。为了防逃和避免敌害的侵袭,蛙池周围要建造防逃设施,可用砖、玻璃钢等材料,也可用成本较低的竹篱笆、鱼网等。高度在1米左右,并入土20—30厘米压实。 种蛙池、产卵池面积以200—400米~2为宜,池深1米,蓄水0.7米。池中设0.7米、0.45米、0.2  相似文献   

16.
刘伟光 《内陆水产》2001,26(4):29-30
4巴西彩龟的饲养管理 4.1稚龟的培育 4.1.1稚龟池条件 稚龟池建于室内外均可,以内壁光滑的水泥池较好,面积 50~ 60米 2,池深 100厘米,水深 30~ 60厘米。规模生产,最好将池建成长条双排式,共用注、排水沟,整个龟池四周应砌 50厘米高的矮墙。池中用水泥瓦搭设食台,兼作休息陆地,其面积为水面积的 1/6左右。每个池应有注、排水口,并设有防逃拦栅。 4.1.2稚龟的收集与暂养 初出壳的稚龟娇嫩,易受伤而感染疾病,生产中宜采取自然出壳法,让其自然爬出孵化基质 (沙层 )后再行收集。收集到的稚龟用 30克 /升的食盐水或 30毫克 /升的呋…  相似文献   

17.
流水鳝、蚓合池养殖技术,即在同一池内既养殖黄鳝,又利用池内土壤放养蚯蚓,以培育黄鳝的饵料。其技术要点如下。1 鳝池建造选择河港附近的实地建池,要求该河港无污染,常年水交换量大,能形成自然流水。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开挖时池中留宽50~100厘米的土埂,埂与埂之间距离100厘米左右,高度以超出最高水位30厘米为准。四周砖石砌实,内用水泥粉刷光滑,不渗不漏,池深0.8~1.0米,防逃墙高出池埂顶部30厘米以上,墙的顶部向内出檐不小于5厘米,成“Γ”字形,以防黄鳝逃逸。池的对角处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最高水位处设平水缺以控制水…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铜仁市大闸蟹养殖规模逐年扩大。随着蟹苗的引进,各种潜在的病原体也被带进。为避免蟹病的暴发与流行,2015年铜仁市在玉屏、江口、松桃等地几个大闸蟹养殖场开展大规格大闸蟹生态养殖技术试验。一、模拟大闸蟹自然生态养殖环境水质清新,无任何工业污染,水质符合NY5052-2001要求。池塘条件为土池,面积5亩,水深在0.8~1米,进排水方便,沿池四周用60厘米高塑胶板作防逃设施。试验池2~3口,对照池1~2口。池边种植水花生等浮水植物,池内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沉、浮水生植物不超过60%的池塘面  相似文献   

19.
棘胸蛙性腺发育及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鳞、水鸡等,属大型经济食用蛙,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本文作者在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现有养殖和天然采集的棘胸蛙中,观察其性腺发育的不同阶段,并采取不同季节、不同激素、自然繁殖与人工催产进行孵化试验,现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与方法1.蛙池的建造产卵池4米×4米和1米×1米两种,池埂90厘米,水深15~20厘米,四周砖砌水泥粉刷,池底铺鹅卵石或一层砂石厚2厘米,池中设石头垒成的岛,大池种有石菖蒲。产卵池兼作孵化池和蝌蚪培育池。2.养殖水源(1)水温:繁殖水温18~2…  相似文献   

20.
2.孵化(1)自然孵化:自然孵化场又是产卵场,应与亲鳖饲养池配套。池四周是砖砌的围墙,中间是水,四周有宽约1米的斜坡陆地。池的一角设置一个24~30厘米高的沙堆,便于山瑞在水中潜伏。岸上设有三个与地面相平的沙地。深30厘米,宽80厘米,长120厘米。池底与水面平行,使沙保持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