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反刍家畜是复胃动物。其中瘤胃容积较大,几乎占整个胃的80%。瘤胃中生存有大量的纤毛虫和细菌,每毫升瘤胃胃液含纤毛虫20~200万,每克瘤胃内容物含细菌500~1 000亿。它们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反刍家畜对蛋白质的消化是从瘤胃开始的。饲料中的蛋白质和氨化物进入瘤胃后,在细菌所分泌的酶类作用下,约有70%被降级为肽、胺与氨基酸,细菌又利用这3种物质合成菌体蛋白。纤毛虫不  相似文献   

2.
反刍家畜瘤胃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尿素等简单含氮化合物可通过瘤胃细菌的生物合成而被有效地加以利用,合成菌体蛋白。形成的菌体蛋白在反刍家畜皱胃和小肠内被消化吸收,用来合成家畜体蛋白或产品蛋白。 一、饲喂方法 1.将尿素拌入精饲料中饲喂。如把尿素干粉均匀混入反刍家畜谷物和蛋白质饲料中饲喂。 2.将尿素与粗饲料混合饲喂。如将尿素与铡碎的青干草混合饲喂,或直接将尿素、糖蜜混合液喷洒在牧草上,供牛、羊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3.
反刍家畜与其他家畜相比较主要生理特点为反刍、复胃消化和独特的瘤胃微生物群作用等。如缺乏了解,常出现用药错误,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阐明反刍家畜生理特点与用药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1.成年反刍家畜不宜内服广谱抗生素成年反刍家畜以食草为主,其消化需要靠瘤胃内的嫌气纤毛虫和微生物来完成,并合成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供机体利用。当这些有益微生物受到破坏时,家畜出现消化紊乱。由于抗生索具有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作用,内服抗菌素会杀灭或抑制消化道内某些有益的敏感细菌,破坏平衡,使一些不敏感或耐药菌过度繁殖而造成二重…  相似文献   

4.
<正> 反刍家畜具有庞大并分为四室的复胃,复胃的前三部分——瘤胃、网胃和瓣胃总称前胃。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主要为嫌气性纤毛虫和细菌)和脲酶。脲酶能将人工合成含氮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气,而瘤胃微生物在碳链和能量供给充分的情况下,能利用氨气合成氨基酸,然后合成为微生物自身体蛋白质。这些瘤胃微生物在进入下一段胃肠时,则被反刍家畜作为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而被吸收和利用。因此瘤胃微生物不但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它本身还是反刍家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正> 1.尿素对反刍家畜的利用及注意事项尿素可以作为反刍家畜的蛋白质补充料。因为,尿素进入反刍家畜瘤胃内后,由瘤胃微生物产生的尿素酶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将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然后,微生物蛋白质在肠道被消化吸收而被反刍家畜利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对反刍家畜蛋白质营养体系的深入研究,反刍家畜饲粮、瘤胃及小肠中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也得到进一步探索。赖氨酸作为一种限制性氨基酸,在反刍家畜生长、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组成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赖氨酸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本文基于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总结了赖氨酸的生理功能、合成与分解代谢,以及赖氨酸对反刍家畜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赖氨酸在反刍家畜的生产与应用上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 反刍家畜|赖氨酸|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7.
蛋氨酸作为反刍家畜的限制性氨基酸,一直是反刍家畜生理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蛋氨酸不仅可以提高机体氮的利用率,还可以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在反刍家畜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蛋氨酸在瘤胃中分解的速度过快,微生物不能充分利用降解产物合成足量的微生物蛋白,造成氨基酸浪费.文中从瘤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蛋白、瘤胃微生物区系、氨基酸转化...  相似文献   

8.
瘤胃细菌和原虫蛋白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反刍家畜具有容量很大的瘤冒,瘤胃中有大量的细菌和纤毛原虫.瘤胃生态学基本上是经3个阶段发展起来的,第1阶段是对瘤胃微生物的分离,分类鉴别和计数,这到50年代末已有很大进展。第2阶段是研究主要瘤胃微生物纯培养所具有的与生态系有关的生理特性,这是60年代的重要成就。在过去几十年里,主要瘤胃微生物已经得到鉴别,对其营养需要,生理特性,生化途径和微生物功能也有了大量论述。最后阶段就是把瘤胃作为一个生态系来研究,对微生物在混合培养或体内试验中显示其特性的程度作定量和动态分析,目标是弄清瘤胃微生物相互依存而又竞争的关系。瘤胃微生物之间彼此存在相互制约,相互共生关系。纤毛虫能吞食和消化细菌,从菌体提供营养来源,利用菌体酶类来消化营养物质。在纤毛虫完全消失的情况下,细菌数目大量强加,往往仍能维持瘤胃内消化代谢过程于原来的水平,通常动物个体也  相似文献   

9.
一、家畜胃肠道的微生物菌群微生物是微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员。家畜胃肠道微生物区系指在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数量、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家畜胃肠道的微生态区系受家畜种类、年龄、生理变化、饲料、正常微生物群的菌群关系等的影响。仅就种属不同来说,微生物区系就有明显的差异。反刍动物的瘤胃缺乏胃腺,主要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消化饲料。瘤胃内有一个庞大的正常微生物区系,在每毫升瘤胃内容物中含细菌数约107~1012,含纤毛虫60~80万个,还有各种酵母菌、螺旋体和放线菌等。反刍家畜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与杂食性家畜相似,肠…  相似文献   

10.
在反刍家畜微量元素营养中,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必需微量元素,它是瘤胃微生物合成VB12的必需成分,在反刍家畜营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钴在动植物中的含量及其在反刍家畜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物学功能、缺乏症和预防以及毒害方面的研究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反刍家畜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处于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其多样性及营养代谢与该系统中的各项因素存在紧密联系。了解反刍家畜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变化和营养代谢机制,是通过人为干预手段改善动物福利、提高动物生产效率、提升动物产品质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关于反刍动物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营养代谢与单个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对指导生产实践和保护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反刍家畜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微生物与宿主动物、日粮结构、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及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探索瘤胃及肠道微生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牛、羊等反刍家畜饲料中70%~85%的可消化干物质和50%粗纤维在瘤胃(包括网胃)内消化,因此,瘤胃消化在整个反刍家畜消化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瘤胃被比喻是具厌氧性活体连续发酵罐,在微生物的主导下,瘤胃内进行一系列复杂的消化代谢过程(即发酵过程)。但它必须具备厌氧性微生物生存  相似文献   

13.
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单胃动物相比,奶牛有4个胃室,即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和非反刍家畜相比,奶牛瘤胃内不能分泌消化液,但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纤毛虫.奶牛具有这些消化系统结构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临床上牛消化系统疾病的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特别是瘤胃臌气、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等疾病严重危害奶牛生产.对奶牛常见消化系...  相似文献   

14.
NPN饲料在反刍家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PN饲料在反刍家畜中的应用何朝林(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1营养机理非蛋白含氮物(NPN)主要包括尿素、氨、缩二脉、磷酸脲及聚合磷酸脲等。反刍家畜瘤胃中存在极为复杂的微生物区系,其中大部分均能分泌脲酶。当NPN进入瘤胃后,则在脲酶的作...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6,(11):108-111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家畜消化代谢过程中承担关键作用,随着反刍家畜生长环境、日粮结构等因素的改变,瘤胃内微生物定植、代谢活动及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亦受到影响。本文对瘤胃纤维降解菌区系发育性变化及其代谢演变规律进行了综述,为研究瘤胃微生物整个群体中特定菌的功能,进而为基因与分子水平研究提供参考,并对提升反刍家畜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定向调控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反刍家畜具有复胃,特别是较大容量的瘤胃,这是与单胃家畜有区别的显著标志。由于瘤胃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因此反刍家畜在饲料利用和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方面与单胃家畜存在显著差异。近几10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家畜营养学特点、瘤胃及其内容物评定饲料营养价值、非常规饲料的利用和人工瘤胃饲料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简述如下:一、反刍家畜瘤胃的消化特点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有较大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反刍家畜不需要补充B族维生素,因为反刍家畜瘤胃的维生物区系能合成多种维生素,满足机体需要。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反刍家畜仍需要对B族维生素的补充,因为反刍家畜的瘤胃微生物不能合成所有的维生素;并且还受以下  相似文献   

18.
瘤胃不仅使反刍家畜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同时也使反刍动物营养学研究变得十分复杂。然而,大多数动物营养工作者认为,反刍动物真胃后消化道内养分的消化吸收,与单胃家畜整个消化道内所进行的过程酷似,所不同的只是反刍动物在食物未到达真胃  相似文献   

19.
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家畜由于瘤胃内乳酸产生过多而引起的急性疾病。临床表现以严重的毒血症、脱水、瘤胃蠕动停滞、膨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是反刍家畜常见的多发病,也是某些高产奶牛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就瘤胃纤毛虫在反刍动物营养代谢中的作用及对瘤胃内环境指标影响进行了综述。针对纤毛虫正反两方面营养作用,提出控制其种群和密度,结合其它调控技术措施来发挥纤毛出营养潜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