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研究乳房炎及病原菌组成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泌乳性能及体细胞数变化的影响.本研究于2009年9月对江苏某奶牛场140头成年中国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和DHI测定,同时对隐性乳房炎阳性乳区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分析了不同乳房炎类型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对测定日泌乳性能和乳中SCC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牛场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正常奶牛比例分别为10.00%、51.10%和37.90%,其中隐性乳房炎以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最多(19头,占26.00%),其次为链球菌单独感染(17头,占23.30%).由1种细菌单独感染的比例为26头(占36.11%),2种或2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为44头(占61.11%).乳房炎类型对测定日产奶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4个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临床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奶牛日产奶量和乳糖含量极显著低于正常奶,同时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极显著高于正常奶,而临床乳房炎奶和隐性乳房炎奶在所有检测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但临床乳房炎奶比隐性乳房炎奶体细胞数高出约100万·mL-1.不同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其它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感染奶牛测定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同时乳中体细胞数显著高于单独感染奶牛(P<0.01).乳房炎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趋势有显著影响(P<0.01),正常奶牛维持较低SCC的能力较强,隐性乳房炎奶牛在下一泌乳月体细胞增加的可能性较大.不同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组成类型对乳中SCC的变化无显著影响.奶牛生产中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性也最大,不同病原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对测定日产奶量和乳中体细胞数影响最大.该结果为奶牛场采取合理措施,降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合肥郊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SMT检测法检测该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对100头奶牛进行检测,检出69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9%,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它们对头孢噻吩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奶牛乳房炎发病及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波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及主要病原菌构成,采用乳房炎诊断试剂(HMT)对宁波市8个奶牛场307头泌乳牛的1249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采集HMT反应阳性(++)及强阳性(+++)乳区奶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并选择具代表性牧场进行乳房炎综合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宁波市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71.3%,乳区阳性率为33.5%。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7.1%、无乳链球菌20.4%、停乳链球菌17.3%、金黄色葡萄球菌5.1%和乳房链球菌3.9%。主要病原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类及苯唑青霉素敏感。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可以明显降低桶奶总细菌数,改善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旨在了解北疆某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和发病牛乳汁中主要致病菌的种类。通过采用美国加州乳房炎检测(CMT)和体细胞数检测(SCC)对隐性型乳房炎进行诊断,临床外观法诊断临床型乳房炎并进行主要致病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1.65%(12/728)和0.41%(12/2 896);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及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45%(39/716)和1.46%(42/2 884);瞎乳头率为0.55%(16/2 912)。该牛场不同胎次间的奶牛患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差异显著。从12份临床型乳房炎乳汁样本中初步分离鉴定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属。研究表明,该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患病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属可能是该牛场乳房炎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5.
我国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1980~1989年对22个城市32个奶牛场10371头成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3384头泌乳期奶牛的1266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为检查,结果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头阳性检出率为73.91%,乳区阳性检出率为44.74%,采集2015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性检查,临床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和健康奶样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85.37%,62.76  相似文献   

6.
荷斯坦奶牛乳房炎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房炎是当今困扰奶牛生产者的主要疾病之一。而链球菌则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可致人或动物的各种化脓性疾病、肺炎、乳腺炎、败血症等。由于奶牛乳房炎常常引起泌乳量下降 ,乳品质降低 ,给奶牛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我们对牡丹江某荷斯坦奶牛场的乳房炎患牛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以期为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病料采集 :用灭菌的青霉素小瓶采集乳房炎症状明显的荷斯坦奶牛 (弃去头 1~ 2把乳后 )的乳汁 10份 ,冷藏保存并送检。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料接种到鲜血琼脂板中 ,经3 7℃培养 2 4h…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的重大疾病之一 ,对奶牛业、乳品工业及公共卫生的危害早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经对青岛奶牛场的 2栋牛舍中 85头奶牛 (3 2 5个乳区 )用LMT法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 ,结果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71 76% ,乳区阳性率 3 8 77% ;且感染一个乳区的百分率最高 ,达 41 0 4% ;感染 2个、 3个、 4个乳区的百分率则依次减少。随着年龄的增加 ,乳房炎发病率也逐渐增多。为了掌握细菌感染情况和药物敏感情况 ,我们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 ,并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筛选敏感的抗菌药物。1 材料奶样的采集 :用温水…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分地区个体奶牛场乳房炎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兰州、成都、哈尔滨、郑州、济南和南昌等6个城市2 173头奶牛,8 540个乳区进行乳房炎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奶牛隐性型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头发病率分别是59.36%、5.38%,乳区发病率为31.62%、1.65%.桶奶的平均细胞数为73.6万/mL,并对280头340份病乳进行细菌学分析,主要病原菌是停乳菌、大肠杆菌、无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1.11%.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多发病、常见病,也是危害奶牛较为严重的疾病。美国、日本报道,乳房炎头阳性率高达50%,乳区阳性率为20%~30%.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更高。萧乾庆等(1997)、杨章平等(1998),和李国江等(1998)报道我国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分别为51.3%,54.1%和46.4%;单志贵等(1996),萧乾庆等(1997)和杨章平等(1998)报道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分别为59.1%、31.9%和28.0%[1]。为了了解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就显得尤为重要。1材料与方法1.1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  相似文献   

10.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乳房炎感染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奶牛场648头奶牛乳房炎感染情况的调查,奶牛临床发病150头,发病率23.1%,隐性乳房炎感染348头,感染率53.7%,乳区瞎奶10个,瞎奶率0.4%,乳区感染556个,感染率21.5%。经济损失62.2万元,头均损失975元。  相似文献   

11.
刘鸽 《中国乳业》2021,(12):94-99
对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奶牛场的712 头澳系荷斯坦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患病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0 头奶牛患临床型乳房炎,患病率为5.62%。从剩余的未表现出临床乳房炎症状的672 头奶牛中随机选出180 头奶牛,共682 个乳区(720 个乳区中有38 个瞎乳头),分别进行兰州乳房炎检测(LMT)和乳样体细胞数(SCC)检测。经LMT诊断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56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1.11%;经SCC检测发现,180 头奶牛中有60 头患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33.33%。数据分析发现:各乳区患乳房炎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各乳区阳性率之间没有必然规律;6岁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与2~3岁、4~5岁的患病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6岁及以上奶牛乳房炎的患病率要高于2~3岁、4~5岁奶牛;6胎及以上的奶牛乳房炎患病率与其他胎次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6胎及以上奶牛的乳房炎患病率要远高于1胎、2胎、3胎、4胎、5胎奶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测和调查新疆库尔勒市某奶牛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对该奶牛场养殖的32头泌乳期奶牛用凝乳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40.63%,且乳房炎阳性率随奶牛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用挤奶机器挤奶的奶牛乳房炎阳性率高于手工挤奶,后乳区的乳房炎阳性率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13.
南京郊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调查了南京郊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 ,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并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 2 36 % ,隐性乳房炎平均头阳性率和乳区阳性率分别为 53 97%和 1 8 92 % ;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它们对环丙沙星、氟哌酸和氟嗪酸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药杂志》2015,49(6):38-44
为研究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效果,试验选择100头临近干乳期的奶牛,随机分成5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其中I、II、III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的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300、150、75 mg)治疗;IV组给予对照药物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乳房注入剂4.5 g(氨苄西林0.25 g+氯唑西林0.5 g)/支治疗;V组为空白对照组。间隔3周,各组随机选择10头奶牛以相同剂量追加一次用药。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的头、乳区清除率均为75%~100%,头、乳区新增感染率分别为0~16%、0~7%;1次用药和2次用药对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比较后认为,每个乳区单次注入1支(3 g∶150 mg)硫酸头孢喹肟乳房注入剂效果更好,能显著降低乳房内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的细菌感染率(P0.01),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干乳期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15.
《当代畜牧》2007,(12):15-16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采用SMT法对某奶牛场 5 0 5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测的结检果显示 ,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 42 .38% ( 2 14 /5 0 5 ) ,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率为 8.32 % ( 42 /5 0 5 ) ,乳区阳性率为 2 2 .0 2 %( 42 1/1912 )  相似文献   

17.
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流行广,是导致奶业经济损失最大的疾病。为了解昆明市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流行状况,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昆明市周边3个标准化奶牛场和3个奶牛合作社奶牛按照30%比例进行随机抽样检查。在抽检的2 297份乳样中,隐性乳房炎阳性数为897份,阳性率为39.05%,规模化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28.79%)显著低于奶牛合作社(56.21%)(P<0.01);奶牛后乳区发病率(69.34%)明显高于前乳区(57.64%);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加,奶牛乳房炎患病率随之显著增高。本调查对掌握昆明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以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发生、提高牛奶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 ,2 0 0 2年金华市存栏奶牛 2 751 1头 ,约占全省存栏总数的一半左右。随着奶牛业的发展 ,疾病增多 ,尤以奶牛乳房炎为常见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 病 因引起乳房炎的主要病因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和乳腺组织的机械损伤等。如牛舍环境卫生差、挤奶方法不当、挤奶机真空度过大、乳房损伤等都会诱发乳房炎 ,但病原菌的污染是发生乳房炎的主要原因。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有 :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约占 80 %。2 症 状奶牛乳房炎可分为临床型和隐性型两类。临床型表现为乳房红、肿…  相似文献   

19.
茶多酚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某奶牛场按照胎次、泌乳天数、产量、体细胞数等相近的原则,选择同一牛舍40头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头。根据3月13日隐性乳房炎测试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两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比例均为2.5%)。参试牛只基本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20.
对呼市地区部分奶牛场64头奶牛的256份乳样随机取样64份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引起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多数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的致病力不强,但这些细菌在乳房内繁殖和产生的毒素、代谢产物等可造成乳房出现炎症,各养殖场分离菌对试验中所使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