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扫描电镜对原产中国的瘤粒野生稻(OryzameyerianaBaill.subsp.tuberculataWu),药用野生稻(OryzaofficinalisWall.exWatt.),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的外稃表面的显微结构与栽培稻(OryzasativaL.)进行了比较研究。观察到栽培稻与瘤粒野生稻在一系列性状上差异最大,其次是药用野生稻,而最相似的是普通野生稻。应用性状数码的方法对种间的相似性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王玉民  庄炳昌 《大豆科学》1994,13(4):340-344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份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坡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l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大豆属Glycine亚属8个种23份材料和Soja亚属1价野生材料、1份栽培材料的超氧物歧化酶谱型的分析,发现:1.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6条SOD谱带。2.染色体组型与SOD谱型有一定的关系,染色体组型相近的材料的SOD谱型相似。3.一年生野生大豆(G.Soja)与多年生野生大豆种G.tabacina(2n=80)、G.tomentella(2n=78)的SOD谱型比较接近,可供大豆属进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现存的七省(区)的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其中广西普通野生稻6份,东乡野生稻5份,广东、湖南各2份,福建及云南景洪普通野生稻各1份)及28份栽培稻地方品种的叶绿体DNA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28份中国栽培稻被分成三类,C1、C2和C3。其中C2叶绿体基因组类型仅有1份材料,为一个籼稻品种。两个主要类型C1和C3分别对应于粳型和籼型,说明中国栽培稻在叶绿体基因组存在籼、粳分化。17份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叶绿体DNA用同样3种内切酶酶切,共产生两种类型。它们分别与栽培稻中的C1和C3相同,其中C1类型占主要,为94.1%(16/17),具C3型叶绿体基因组的野生稻为1份广西材料。此外没有检测到新的类型。这说明在中国普通野生稻中也存在对应于栽培稻籼型和粳型两种不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而且是以对应于粳型的C1型叶绿体基因组类型材料为主。从大多数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与粳型栽培稻相同的叶绿体基因组类型,可以推测粳稻起源于中国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5.
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事理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1800余份资源研究数据,采用FOXBASE2.1构建了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应用CGRIS(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使大量研究数据得以保存和为甘蔗资源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可靠资料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质资源对光氧化逆境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创造的光氧化(Photooxidation)逆境,在高光强(600μEM^-2.S^-1)低CO2(5μmol/l),低O2(350μmol/L)条件下,对492份栽培大豆(Glycinemax(L.)merrill)品种资源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抗光氧化特性,呈数量性状的分布模型,抗和敏感的较少,中间类型的较多,来源于低纬度地区的大豆,抗性较强,反之则较弱,共筛选出抗光氧化品  相似文献   

7.
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永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5,14(4):341-348
本综合论述了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自80年代后期RFLPY以大上,现已明确了栽培大豆OGlycine max),野生在豆(G.soja)和半野生大豆(G.gracilis)RFLP的变异性;、大量探针已被制备和筛选出来。利用G.max×G.max和G.max×G.soja两类组合已绘制出含约550个基因座3000cM的RFLP遗传连锁图。一些质量性状基因座和数量性状基因座  相似文献   

8.
烟草种质对青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8份烟草种质资源青枯病抗性进行了4年的自然病地鉴定,筛选出高抗材料4份,仅占2.5%。它们是RG17、OX2028、RG8和SPG117。还有中抗45份,占28.5%。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杂交稻及其亲本幼苗内源活性氧清除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以4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幼苗为材料,在低温(2℃)胁迫下测定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抗坏血酸( ASA)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使生物自由基清除剂相对含量(或活性)明显下降,MDA相对含量随SOD活性下降而增高,相关系数为-0.91-0.97。分离得到3条SOD同工酶谱,迁移率( Rf)分别为0.76、 0.63和0.36。认为生物自由基清除剂的活性和含量水平与杂交水稻的耐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优质食用稻营养特性及需肥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两年多品种田间试验结果指出:(1)每生产100 kg 优质稻谷需吸收 N, P2 O5, K2 O 分别为22,12 和39 kg 左右,高于普通稻,其50% ~75% 来自于土壤,后期吸磷率高于普通稻,钾则反之。(2)氮、磷最高含量在分蘖期,钾在穗分化始期。(3)早稻养分吸收高峰在穗分化至孕穗间;晚稻氮、钾先于早稻,氮还先于普通稻,磷、钾与普通稻一致,后期吸磷速度及比率高于普通稻。(4)优质稻的氮、钾运转率低于普通稻。(5)对养分的利用率高于普通稻。  相似文献   

11.
SOYGRO模型在大豆产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军 《大豆科学》1999,18(1):67-71
本文概括地介绍了美国《农业技术推广决策支持系统(DSSAT)》中模拟大豆生长,产量预测的大豆子模型(SOYGRO)及其应用。作者采集了KANSAS州四个地区,7个年份,12个品种的田间试验数据,早,晚2个播期,这,窄2种行距,共计110个组合。气象数据为:日最高,最低温度,降雨量和日照,及土壤剖面参数,通过DSSAT3.0软件的子模块SOYGRO对大豆的产量和成熟期进行预测。结论是:利用SOYGR  相似文献   

12.
热带地区施铜和硫对玉米的影响S.O.Ojeniyi,G.O.Kayode由于玉米生育期短,产量高,已成为西非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有关施铜和硫效果的资料却很少。Kayode和Agboola(1983)利用温室研究证实在尼日利亚西部地区需铜,但没...  相似文献   

13.
董尚胜  童启庆 《茶叶科学》1995,15(2):105-110
对不同茶树品种叶片中部分I蛋白(RuBPCase)水平及相关因子和遗传性研究结果表明,18个茶树品种鲜叶的RuBPCase蛋白平均水平为3.30mg/g,其中乔木型品种较高,灌木型品种较低,小乔木型品种介于两之间但有不同倾向性,RuBPCase蛋白水平与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的含量均呈极显正相关,与净光合速率(NPR)呈极显正偏相关,而与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及GO活性与NPR之间的偏相  相似文献   

14.
96103薏苡属(Coix)的花粉大小变化——(G.Chandel等),MaizeGeneticsCooperotionNewsletter,1994.Vol.68,85(英文)花粉大小是进化研究重要特征之一。从印度次大陆不同生态区收集29份不同的薏...  相似文献   

15.
sh4qSH1基因是水稻的主效落粒基因,本研究旨在测定雷州杂草稻的sh4qSH1的基因型,为雷州杂草稻的落粒机制研究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从雷州10个杂草稻群体采集了100个单株及10份栽培稻种子,观测其颖壳颜色、果皮颜色和芒及落粒率,并对sh4qSH1的功能SNP位点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7份杂草稻的sh4功能SNP位点为野生落粒型(G),15份为杂合型G/T,28份为突变难落粒型(T)。其中,G型和G/T型的72份杂草稻的落粒率都极高(95%~100%),而28份T型杂草稻中,19份为中度落粒(30%~75%),5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很高(>95%),4份杂草稻的落粒率小于30%。100份杂草稻和10份栽培稻的qSH1功能SNP位点均为G。结合落粒表型及基因型,推测sh4是调控雷州杂草稻落粒性的一个主要基因。  相似文献   

16.
96204糖浆用新甜高粱品种─TOP76-6──(J.L.Day等),ResearchReportGeorgiaAgriculturalExpoerimentStations,1995,No,634,4(英文)1994年推广的新高粱品种TOP76-6...  相似文献   

17.
玉米的进化和退化(E.M.Mey-erowitz),Current-Biology,1994,Vol.4,NO.2,127~130(英文)玉米和它的野生祖先玉米草(Zeamayssubsp.parviglumis,一种来自墨西哥和Guatemala南...  相似文献   

18.
美国大豆育种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丽娟 《大豆科学》1994,13(3):261-267
美国大豆育种研究新进展邱丽娟(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NEWADVANCESINTHESTUDRSOYBEANBREEDINGOFU.S.A.¥QuLijuan(InstituteofCropGermplasmResources,Chinese...  相似文献   

19.
茶树新梢内源激素的HPLC分析及日变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钱利生  沈生荣 《茶叶科学》1996,16(2):135-139
研究了茶树新梢内源赤霉酸(GA3)、吲哚乙酸(IAA)、吲哚乙醛(IAAD)、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eatin)等激素的HPLC分析方法。在ODS(C18)反相柱上,GA3、IAA、IAAD和ABA用甲醇—乙腈—KH2PO4缓冲液系统为流动相、Zeatin用甲醇—乙腈—磷酸缓冲液系统为流动相得到满意的分离,它们与相邻峰间的峰高分离度均在0.65以上。在紫外波长λGA3=210nm,λIAA、IAAD、ABA=280nm和λZeatin=254nm、灵敏度0.003aufs(GA3)和0.001aufs(IAA、IAAD、ABA和Zeatin)条件下,各种激素得到定量。GA3、IAA、IAAD、ABA和Zeatin的平均标样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6.24%,89.69%,84.33%,90.96%和82.09%。茶树新梢内源激素含量在一天内有明显的变化,其高峰值均出现在13时左右。一天内以10—16时取样进行内源激素测定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96208高粱GA20的代谢和杂种优势──(S.B.Rood),PlantGrowthRegulation,1995,Vol.16,No。3,271~278(英文)利用2个高粱自交系(Hegari和ATX623)与其F1代杂交种研究了它们的GA代谢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