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同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针对辽宁省中晚熟稻区研究21个高产、低产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认为水稻灌浆过程存在品种间差异,最大灌浆速率W′和灌浆阶段I是影响籽粒重的重要因素;颖壳厚度与灌浆强度、灌浆阶段I和最大灌浆速度呈负相关,颖壳较厚的品种灌浆较慢,反之则快;灌浆天数过长的品种在生长后期受低温影响较大,不利籽粒增重。  相似文献   

3.
常熟市农科所自1984年参加苏州市科委组织的水稻育种协作攻关及江苏省“八五”、“九五”农业重大攻关项目———太湖稻区早 (中 )熟晚粳新品种选育 ,以及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以来 ,围绕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育种目标 ,经过18年努力 ,先后育成了“太湖粳1号”、“太湖粳2号”、“常熟黑米”、“常农粳1号”、“常农粳2号”5个水稻新品种。同时还获得了一批很有希望的苗头品系。2001年有8个品系参加全国、省、市区试、品比和联鉴 ,还有172份材料正在鉴定选拔之中 ,选育各代材…  相似文献   

4.
直播连作晚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针对水稻多熟制地区粮食供需矛盾紧张,农民又迫切需要省工、省力、省本的轻型栽培技术这一客观要求而提出来的,经过浙江省连作晚粳稻直播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组五年攻关研究,初步形成了直播连作晚粳稻亩产450公斤以上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稻米》2008,(5):F0003-F0003
2007—2008年连续两年列入浙江全省推广的主导晚粳稻品种、2008年浙江省种子工程展示示范品种、2008年浙江省国家级丰产示范品种  相似文献   

6.
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浙粳88于2008—2009年参加浙江省双季晚粳稻区试,平均单产504.6kg/667m2,表现产量高、米质好、抗稻瘟病。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试验针对辽宁省中晚熟稻区研究21个高产、低产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与产量的关系,认为水稻灌浆过程存在品种间差异,最大灌浆速率W'和灌浆阶段Ⅰ是影响籽粒重的重要因素;颖壳厚度与灌浆强度、灌浆阶段Ⅰ和最大灌浆速率呈负相关,颖壳较厚的品种灌浆较慢,反之则快;灌浆天数过长的品种在生长后期受低温影响较大,不利籽粒增重。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义乌市水稻种植面积约为1万hm2 ,长期来以种植籼稻为主 ,随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稻田结构调整和农民对种植粳稻品种的需求 ,2002年义乌市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粳稻春江016进行试种 ,经种植 ,农民普遍反映较好 ,不仅产量高 ,而且米质优  相似文献   

9.
信阳地区粳稻晚播气候资源利用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市近30年(1980-2010年)水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日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数据为基础,产量均按照7 500 kg/hm2作为计算指标,利用前人的气候资源利用率分析方法,计算信阳粳稻晚播后气候资源利用率。结果表明,信阳粳稻晚播后光能利用率平均提高0.03个百分点,热能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74%,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0.85%。  相似文献   

10.
沼液在单季晚粳稻中的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直播和机插稻为试验材料,研究沼液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配比对粳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沼液与氮化肥的性质相似,具有显著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提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增产增收的作用.等氮沼液比等氮全化肥增产0.27%~0.40%,每穗实粒数增0.6~14.9粒,结实率提高8.3~9.5个百分点,千粒重降低0....  相似文献   

11.
嘉乐优100是嘉兴市秀洲区种子管理站用BT型粳稻不育系151A与恢复系GR100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在区试和生产试验示范中表现出株叶形态优良、丰产性和稳产性佳、后期耐寒性好、转色较好、抗倒性较强等特点。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信阳粳稻晚播气候适宜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市近35年(1980-2014年)晚播粳稻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数据为基础,利用前人研究的气候适宜度公式模型,计算研究信阳粳稻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苗期气温、降水和日照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8、0.99和0.63,综合值0.85,适宜度高;分蘖期分别为0.99、0.51和0.54,综合值0.65,适宜度一般;拔节孕穗期分别为0.99、0.87和0.67,综合值0.83,适宜度较高;抽穗扬花期分别为0.70、0.99和0.56,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灌浆成熟期分别为0.60、0.98和0.57,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可见,信阳粳稻适当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总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泰兴市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步伐,通过选用10个早熟晚粳稻品种开展比较试验,对其生育期、丰产性、抗倒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全面考察。试验结果表明,武香粳168在泰兴地区的种植表现极佳,产量位居第1,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南方杂交晚粳秀优5号和常规晚粳秀水110的干物质积累、运转及N、P、K的积累和利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晚粳秀优5号在齐穗期-黄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倒三叶面积增大,倒三叶干物质运转量和总干物质的运转量明显高于秀水110,穗部增重较多,且收获指数较高,最终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晚粳秀水110;杂交晚粳秀优5号稻株在全生育期内均比常规晚粳秀水110有较高的K含量,在孕穗期也具有较高的N、P含量,需肥的关键时期集中在分蘖盛期至齐穗期之间;从养分的需求看,杂交晚粳秀优5号吸收P、K的比例明显较高。在保证N、P、K供给的前提下,适时适量施肥对促进杂交晚粳秀优5号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灌浆成熟期粳稻抗倒伏性和茎鞘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不同抗倒类型的粳稻品种灌浆成熟过程中茎鞘抗倒伏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抗倒类型品种茎鞘的钾、硅和可溶性糖等总量差异很大,与钾和可溶性糖总量相比,硅总量的差异较大。随着籽粒灌浆进程,不同抗倒类型品种的茎秆物理强度和最大承载量均逐渐变小,到成熟期为最小,尤其是茎秆物理强度到蜡熟期开始迅速变小,但茎的钾、硅含量和总量及叶鞘的硅含量逐渐增加,出现沉积现象,而叶鞘的钾含量和总量及硅总量逐渐减少,呈输出迹象。除齐穗期茎的钾总量外,灌浆不同时期茎秆物理强度与茎的钾总量和硅总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物理强度与齐穗期和乳熟期茎的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叶鞘的硅总量和可溶性糖总量,与齐穗期和乳熟期的钾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灌浆各时期穗部最大承载量与茎秆物理强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提高灌浆前期的茎鞘可溶性糖总量,以及通过追施硅肥增加植株硅总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湘、鄂、赣发展晚粳稻生产的条件与建议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湘、鄂、赣等省发展晚粳稻资源和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在这些省份适当发展晚粳稻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温怀楠 《中国稻米》2002,8(4):30-31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有利于促进区域特色农业发展 ,单季晚粳稻已成为杭嘉湖地区农田种植面积最大一季粮食作物 ,但由于过去较长时期内发展连作稻 ,不少农户缺乏种植单季稻经验 ,在栽培技术上一直沿用连作晚稻的配套技术 ,产量不高不稳 ;在品种类型选用上一直采用单季稻与连作晚稻兼用型品种 ,生育期偏短 ,增产潜力小 ;同时存在着求产量而忽视品质倾向。可见 ,提高单季晚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有利于增加农民种粮效益。为此 ,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研究成果作一综合分析 ,以供参考。一、选用良种区域过渡性基本特征及水稻育种家创造性劳动 ,…  相似文献   

18.
秀洲区是浙北晚粳稻主产区,为选择适宜本区作单季直播稻种植的杂交粳稻新品种,组织引进了一批杂交粳稻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为大面积生产上选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浙优18、甬优538、春优84等3个品种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抗逆性较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可以在本区扩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寒地粳稻低磷品种鉴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7年对308份稻粳材料进行了耐低磷鉴定,筛选出耐低磷早粳品种23份,有的品种已开始在缺磷土壤上推广应用,明确耐低磷品种对产量的不同反应以及与分蘖,根长,根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播期及灌浆期温度对豫南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粳稻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对不同播期的稻米品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齐穗后的温度也不同,稻米品质性状随之发生变化,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垩白度>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碱消值>糙米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随着播期推迟而提高,6月9日播种的处理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减小,相比4月25日播种的处理,5月10日播种的处理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随着播期推迟而增大,胶稠度随着播期推迟而变短。齐穗后10 d日均气温对碾米品质影响较大,高温不利于碾米品质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受齐穗后20 d日平均气温影响明显。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齐穗后10 d和20 d日平均温度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密切相关。结合近35年气候条件和本研究结果,将豫南粳稻齐穗期安排8月20日—30日,有利于提高豫南粳稻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