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非鱼类原产于非洲和东南亚,具有生长迅速、耐粗食、肉质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渔业的重要鱼品。世界罗非鱼生产以捕捞和养殖两种方式进行。九十年代,世界罗非鱼养殖业迅速崛起,养殖产量开始逐渐超过捕捞产量。世界罗非鱼养殖主要品种是尼罗罗非鱼。与此同时,世界罗非鱼的加工与贸易,亦有比较快速的发展。根据1981—2002年FAO关于罗非鱼捕捞和养殖的统计资料,分析了世界罗非鱼产业的动态特征,目前中国罗非鱼养殖年产量世界第一,有必要继续关注和提升中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世界地位。  相似文献   

2.
潘新平 《农村科技》1992,(12):16-17
  相似文献   

3.
张东 《世界农业》1992,(10):54-54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亚太地区许多国家已广泛养殖。菲律宾是较早开展罗非鱼养殖的国家之一。1950年菲律宾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在房前屋后的池塘中进行养殖;1972年菲律宾又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开始了淡水养殖罗非鱼。 菲律宾罗非鱼养殖在8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  相似文献   

4.
尼罗罗非鱼的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7.
罗非鱼又称丽鲷,因为是产于非洲的热带鱼类,外形像鲫鱼,所以群众都称之为非洲鲫鱼。它具有适应性强,既能在淡水中生活,也能在盐度高达35‰的海水中生活;容易繁殖;耐氧能力比鲤鱼还强;抗病力强;食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高山稻渔以养殖禾花鲤为主,为寻找新的稻渔养殖品种,在三江县进行罗非鱼稻田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20天的养殖,罗非鱼总体成活率低于禾花鲤;罗非鱼单养比罗非鱼禾花鲤混养、禾花鲤单养产量分别提高26.3%、17.3%;相同投苗数量条件下,罗非鱼的总产量比禾花鲤高45.7%。总体上看,罗非鱼是适合高山稻渔养殖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蔡明 《吉林农业》2011,(9):197-197
文章详细介绍了罗非鱼养殖的全过程以及各时期的技术要点。侧重成鱼的水质管理以及饲料的投放要求,给本地区的养殖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姜丽 《河南农业》2019,(2):38-3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渔业获得了长远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就要不断提高渔业产量。罗非鱼味道鲜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其养殖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在池塘养殖罗非鱼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罗非鱼的生长发育受阻。因此,需要结合罗非鱼池塘养殖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养殖技术,为罗非鱼的健康生长提供可靠保障。基于此,本文对池塘养殖罗非鱼的放养前准备工作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罗非鱼健康养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广东罗非鱼业存在良种 覆盖率低、优良性状退化、养殖成本过高、链球菌病肆虐、加工出口竞争激烈、国际贸易壁垒高筑、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落后、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罗非鱼去土腥味研究,开拓国内市场,调整品种 结构,调节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注重保护环境,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动相关国际认证,加强出口竞争力等对策 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我国罗非鱼发展概况,并从产量、区域分布、进出口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现状,发现2014年广东罗非鱼商品鱼价格在高位运行,苗种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市场混乱.最后,提出广东省罗非鱼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86对尼罗罗非鱼遗传图谱标记中筛出17对种间差异性微卫星引物,分别对杂交亲本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新吉富群体、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茂名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罗非鱼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新吉富(2.8)>苏丹(2.72)、以色列(2.96)>茂名(2.6);遗传杂合度:苏丹(0.73)>新吉富(0.68),以色列(0.89)>茂名(0.56);多态性含量:苏丹(0.58)>新吉富(0.51),以色列(0.56)>茂名(0.52),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分别以新吉富、茂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57。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新吉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7。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与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68。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奥利亚罗非鱼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14.
从罗非鱼养殖系统(水体、底泥和肠道)的优势菌中筛选到了15株产淀粉酶的菌株,其中9株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活力(>50.0U/mL),分别为D17、D11、D38、D41、D45、D47、D51、D52和D55,D51 和D52的产淀粉酶活力最强,其最高酶活力分别可达267.86(±29.41)U/mL和190.52(±42.33)U/mL。对以上9株菌株进行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菌株D17和D11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菌株D45、D51、D41、D47和D52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菌株D55为气单孢菌(Aeromonas sp.),菌株D38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组合填料(全塑性夹片和维纶醛化丝)作为生物膜载体,以土著微生物为生物膜菌源,研究其对水质、罗非鱼生长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填料可促进水体中NO_2~-、DO、IC含量显著升高,使水体中pH、NO_3~-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有使水体中NH_4~+、TOC含量下降的趋势;和对照组相比,组合填料组罗非鱼增重量显著升高,饵料系数显著降低,填料悬挂密度越高,增重效果越明显;组合填料能显著降低水体细菌数量,而对水体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组合填料明显提高了水体微生物对糖类、醇类、酯类的利用率,降低了水体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RDA分析表明,组合填料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DO、pH和硝酸盐是影响处理组和对照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显示组合填料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降低水体细菌数量,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地理生境对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形态变异的影响,为今后研究罗非鱼种群入侵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玉林、南宁、钦州、贵港、防城港和北海6个主要养殖区域采集一龄左右的雄性逃逸尼罗罗非鱼自然群体,以形态测量、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形态特征和多变量形态度量分析.[结果]在尼罗罗非鱼全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和体质量方面,均以玉林地区的最高、钦州地区的最低,且两地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74.31%、9.23%和6.21%,累积贡献率达89.75%,能较好地概括不同养殖区域野外逃逸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征.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全长、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和体质量等7项体表性状建立的判别函数能有效区分不同养殖区域的尼罗罗非鱼,其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6.11%.经聚类分析发现,钦州地区的尼罗罗非鱼与其他地区的相似性最低,变异程度最大,单独聚为一支.不同养殖区域尼罗罗非鱼样本体质量与全长、体长、体高、体厚、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间的相关性均极显著(P<0.01),其中与全长、体长和体高的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9375、0.9359和0.8327,而与眼径的相关性最低(0.5947).[结论]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是辨别逃逸罗非鱼来源的可行手段,而分析逃逸尼罗罗非鱼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有助于了解其生存状态,并为控制其入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施肥及添加外源藻类在水产养殖增产、增效及废物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内在机理,以鸡粪和牛粪为试验有机肥,以小球藻和栅藻为外源添加藻类,设置空白组(Control)、加藻组(Algae)、鸡粪-藻组(Chicken-A)、牛粪-藻组(Cattle-A)、鸡粪-牛粪-藻组(C-C-A)5种处理方式,采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了施用有机肥和添加藻类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空白组、加藻组、鸡粪-藻组、牛粪-藻组、鸡粪-牛粪-藻组分别鉴定出19、26、34、27和31种藻类,种类数总体表现为:Chicken-AC-C-ACattle-AAlgaeControl;总丰度分别变化在1.52×10~7~6.99×10~7cells·L~(-1)、4.18×10~7~6.58×10~7cells·L~(-1)、1.24×10~7~9.58×10~7cells·L~(-1)、4.37×10~6~5.36×10~7cells·L~(-1)、1.06×10~7~8.63×10~7cells·L~(-1)之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藻类总丰度都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对照组蓝藻比例先升高后降低,试验组蓝藻比例都不断降低;试验组蓝藻比例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且鸡粪-藻组的降低幅度最大。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绿藻比例都不断升高,但试验组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且鸡粪-藻组的升高幅度最大。试验组的藻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高于对照组,且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表现为:Chicken-AC-C-ACattleAAlgaeControl。在养殖水体中添加有机肥和藻类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或鸡粪-牛粪混合。  相似文献   

18.
在原位式和异位式的模式下,利用生物絮凝技术(Biofloc Technology,BFT)养殖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120 d。罗非鱼原位组(对照组)和异位组(实验组)初始体质量为(19.76±2.44)g和(21.01±1.23)g,初始养殖密度为(2.63±0.33)kg/m~3和(2.80±0.17)kg/m~3,实验结束实验鱼体质量分别达到(306.21±18.64)g和(338.49±19.35)g,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3.29±0.83)kg/m~3和(37.99±2.34)kg/m~3。结果表明养殖前期两组中氨氮、亚硝氮均有明显积累,但中后期氨氮和亚硝氮浓度分别维持在3 mg/L和2 mg/L以下,两组硝氮浓度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累积,实验组水质变化较对照组更稳定。两组实验鱼肌肉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两组实验鱼胃蛋白酶活力同一时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终末活性略低于初始活力;对照组鱼体肠组织中的胰蛋白酶活力在整个养殖期间都高于实验组。两组胃脂肪酶活力和肠脂肪酶活力同一时期没有显著差异。实验通过研究两种生物絮凝模式下吉富罗非鱼养殖效果,为生物絮凝技术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罗非鱼(Tilapia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共有3个属约70多种。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罗非鱼养殖已遍布7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性养殖鱼类。目前制约罗非鱼养殖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种质混杂及退化。造成种质混杂及退化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首先,由于全雄罗非鱼苗种大多是采用种间杂交的方式获得,但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极易造成罗非鱼纯种基因的丢失。McAndrew等就曾发现1个罗非鱼商业品系含有多达4种不同罗非鱼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