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世界上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危害饲料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三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脏,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又称F-2毒素,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类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2.
玉米赤霉烯酮(ZEA)一种由镰刀菌属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化学结构与内源性雌激素相似,因此,ZEA可通过与雌激素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导致动物机体生殖激素代谢紊乱,诱发生殖器官形变及功能障碍,严重危害动物繁殖系统,解决ZEA污染问题己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对ZEA的理化特性、毒性作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缓解ZEA毒性及提高动物繁殖性能、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非甾体雌激素样作用的霉菌毒素。大量研究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具有生殖发育毒性、免疫毒性,对肿瘤发生也有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毒害作用及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引起养殖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玉米赤霉烯酮对家畜繁殖性能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简要综述了霉菌毒素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理化特性和毒理机制,并提出了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1997年4~6月间广西鹿寨某猪场,玉林市兴业县某村以及荔浦县某乡发生以阴唇红肿、乳房隆起等为特征的猪病。后经临床观察、毒物分析,确诊为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现将调查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4月下旬兴业县某饲料厂利用从北方某省购进的玉米生产小猪料,在本县某...  相似文献   

6.
1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霉菌毒素。1.1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由曲霉菌产生的植物源雌激素,常见于被污染的玉米。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敏感,早在1928年,McNutt等就发现喂饲发霉玉米的猪发生雌激素综合症。当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超过1mg/kg时,有时既使达到0.1mg/kg时,对于猪也有雌激素过量分泌症发生,造成青年公猪雌性化,要影响生殖能力则需要50~100mg/kg。  相似文献   

7.
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与繁殖障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4年2~3月份,郑州某猪场出现育肥猪假发情症状及种猪屡配不孕,经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经换用优质玉米,并补喂维生素及青绿饲料15d后,育肥猪痊愈,种猪繁殖性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对猪繁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明 《养猪》1994,(2):12-13
  相似文献   

9.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中毒又称F-2中毒,是赤霉病谷物中镰刀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霉菌毒素中毒病。1病因病机猪采食患赤霉病的麦类或玉米等谷物饲料所致,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可存在于霉菌孢子或叶状体内,也可以被分泌到霉菌所赖于生长的基质中,  相似文献   

10.
玉米赤霉烯酮是霉菌毒素之一,主要由镰刀菌产生,已被证明会影响动物的繁殖能力。赤霉烯酮检测方法、防治措施和脱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霉菌毒素的分类、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健康及产品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消费者造成的安全隐患,并对其检测方法、防治措施和脱毒技术进行概括,为解决霉菌污染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防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9月至2004年4月,我校养殖场饲养的猪、牛、羊等家畜出现繁殖障碍,具体表现为母猪发情期延长,屡配不孕,仔猪初生重小;奶牛发生流产,乳房炎发病率升高;绵羊发情期延长。经过我们对所用饲料调查及检测,认为是由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侵害所致。现笔者对镰刀菌及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来源、毒害机理及对家畜繁殖性能的影响及防制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的繁殖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真菌毒素,是猪生产中最常见的霉菌毒素之一。玉米赤霉烯酮广泛存在于谷物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食入被其污染的饲料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严重影响母猪的生产潜力和生产性能。本文就ZEA在猪饲料中的污染现状、对母猪的繁殖毒性以及毒性作用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邢兰君 《北方牧业》2006,(20):15-15
<正> 霉菌毒素对种猪群有影响,最常与母猪群有关,但也会危害公猪的生殖性能。最近,立陶宛动物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霉菌毒素解毒剂及其对公猪精液的影响。该饲料添加剂具有广谱活性,可降低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菌素(T-2毒素、TH-2毒素)、雪腐镰刀菌烯醇、双乙酸基晗草烯醇等的吸收和生物转化,从而降低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在试验中,将体重150~155千克的10月龄立陶宛白公猪分为3组。对照组喂给无霉菌毒素的饲料,试验组给以含玉米赤霉烯酮0.57毫克/千克的饲料,第三种试验料则在饲料中按1千克/吨的比率添加解毒剂。在试验前10天,对公猪饲喂优质的饲料并训练其接受人工采精,评估精液的质量和数量参数。试验期间,各组公猪分别饲喂各自的饲料32天,每周采精一次。最后21天为恢复期,所有公猪均只是饲喂优质饲料,再次采集精液。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2年资料显示,世界约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而对饲料危害最严重的有黄曲霉菌、镰刀菌和青霉菌3种。其中,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主要侵害肝,而对家畜繁殖性能产生影响的主要是镰刀菌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是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大的真菌毒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山东某规模猪场暴发疾病,母猪受胎率、产仔数、健仔数等繁殖性能指标显著下降,猪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中毒症状。经初步调查,发现该猪场所饲喂的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进一步采取原料玉米及饲料样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霉菌毒素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原料玉米中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烟曲霉毒素含量均超标。经更换饲料和采用脱霉剂后,母猪繁殖性能指标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原料及全价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含量,以了解北京地区饲料中 ZEN的污染情况。试验抽样采集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区、平谷区、顺义区 5个区县 15个猪场 131份饲料样[55份玉米、豆粕、麸皮、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原料,76份猪全价饲料]进行 ZEN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麸皮、DDGS和全价饲料中 ZEN的检出率分别为 100.00%、54.45%、100.00%、100.00%和 58.88%,超标率分别为 0.00%、0.00%、0.00%、41.18%和 0.00%,平均含量分别为 109.08、9.19、14.92、882.68和 58.88μg/kg。结果提示,不同饲料原料中 ZEN含量存在差异,DDGS中 ZEN平均含量超标,猪全价饲料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中 ZEN平均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7.
《北方牧业》2010,(9):16-16
<正>众所周知:当前霉菌毒素对猪场最为直观的危害莫过于"玉米赤霉烯酮"导致的雌激素过剩症!研究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前题: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玉米赤霉烯酮(ZEN)对母猪繁殖性能和胎盘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选择胎次相近、体重200 kg、妊娠第30天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mg/kg的ZEN。试验期74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中添加ZEN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猪死胎数和弱仔猪数(P0.05),显著降低了母猪总产仔数(P0.05);2)饲粮中添加ZEN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猪血清孕酮含量(P0.05);3)饲粮中添加ZEN显著提高了妊娠期母猪胎盘中Toll样受体-2(TLR-2)和孕酮受体(PGR)基因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母猪妊娠期饲粮中添加1.5 mg/kg ZEN可显著降低母猪总产仔数,并显著提高死胎数和弱仔猪数。饲粮中低水平的ZEN对母猪繁殖性能仍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曲霉毒素是世界上研究较为彻底的一种毒素,也是对食品及饲料安全危害最严重的一种毒素.研究表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浓度的高低与动物疫情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美国20世纪80年代,由于霉菌毒素的暴发而导致了随后的猪大肠杆菌病在该区域的流行;2003年底到2004年秋天,亚洲各国均发生了大规模的动物疫情,究其原因与2003年天气异常而导致谷物大面积发霉有直接关系,这场疫情使中国养猪生产损失达200亿元以上.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动物多系统的直接破坏,高强度地抑制动物的免疫系统,降低动物对病原的抵抗力及对疾病的易感性,因而会诱导或增强动物疫情的传播.研究表明,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在仔猪应控制在5μg/kg以下(法定范围为10μg/kg),在种猪大猪应控制在20μg/kg以下.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9):121-124
玉米赤霉烯酮对机体产生强雌激素样作用,直接损害动物的生殖系统,导致生殖机能紊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虽然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来揭示玉米赤霉烯酮损害生殖系统的机制,但关于它影响生殖机能更详尽的机制还有待于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玉米赤霉烯酮对哺乳动物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其生殖毒理学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进而为预防和治疗该毒素引起的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