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茗赏石,时下应是不少好茶爱石人闲暇时的绝妙情致,在幽幽香的茶香里,品一口香茗,把玩着细润光洁、色彩艳丽的寿山石,将世事烦恼置于一边,给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情致.  相似文献   

2.
琴韵茶香     
在很早的时候,希望家里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茶室,清静、优雅,和友人品茗论道,在清脆悠扬的古筝乐曲声中细细品茗,那是多么让人顿觉心旷神怡,气清神闲。  相似文献   

3.
文星 《福建茶叶》2007,(B02):41-41
茶清,品乃高,清在人品,品会茶清。 “当你感到生活平淡无味时,沏一壶好茶,茶香浮动,茶味透齿,融发无限温馨回忆,让结茧的心灵软化,再度体会生活中的真意与乐趣”,这就是陈家星对茶的境界。安溪历史上第一个非安溪人在人民大会堂正厅里夺得茶王称号且很有佛缘的性情中人,因为爱茶,所以执着。以茶品味人生,以“清品”作为品牌,进而体现了铁观音茶叶的醇厚质地。在阐述中,陈家星所展现出来的对铁观音的认识与见解且是十分的独到。  相似文献   

4.
瀚石 《中国茶叶》2011,33(1):32-33
茶宠是品茗的时候,在茶船上陈放着的大大小小的茶摆件,俗称“小玩意儿”,这些多是用紫砂或澄泥烧制的陶质工艺品,在茶汤的滋养下,年长日久它们会变得温润可人,深得品茗人的宠爱,故称“茶宠”。就像文房清供随着书法字画走人文人生活一样,那些林林总总、形态各异、趣味盎然的茶宠也随着茶文化的普及和蔓延而渐渐进入了人们收藏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鲁迅妙论茶     
《福建茶叶》2010,(11):33-33
<正>鲁迅爱品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客居广州时,曾经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广州陶陶居、陆园、  相似文献   

6.
<正>闲来品茗,常有书卷相伴,喝茶读古诗,那是一种别样的享受。茶泡古诗,从古人的诗句中品味着茶香,便有了更多对茶韵的感悟和理解。喝茶喝到境界的,莫达于唐人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爱茶成癖,诗风浪漫,后人尊他茶中亚圣,他的"七碗茶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中外都有给衣物熏香的文化,中国用香的历史非常久远,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兴衰风雨.而到如今现代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在讲究仪表的同时会更加重视自己的体味,渴望馨香常在.但无论多么昂贵的香水,喷洒后其香味最多只能保持一天,每天都喷既浓艳又麻烦.而经过服装加香技术处理衣物,其香味可保持3至6个月之久,对塑造健康...  相似文献   

8.
人们都说,神通八极的是酒,思联四方的是茶.有人说酒醉人,醉在让人麻木、浮躁、虚幻,飘飘欲仙.也有人说,茶醉人,醉在让人冷静、清醒、真实,心旷神怡.我不怎么喝酒,但却不时喝杯极香的凤凰单丛茶,那茶香茶韵,却让我常常醉在那单丛茶的清香蜜韵里.那是今年的清明时分,正是潮州凤凰单丛茶的采摘季节.平时不怎么喝茶的我和几位老朋友,应茶乡朋友周兄之约,来到了“中国乌龙茶之乡”潮州凤凰山茶区.  相似文献   

9.
在佛家茶事中,唐代高僧怀海、从谂、皎然、降魔大师等人,或汇集佛门茶事大全,或创立"吃茶去"公案,或留下茶道典故,或开一代饮茶风尚,极一时风流。北宋高僧元净,展示的则是另一种风雅:他不仅被宋帝御赐紫袈裟及"辩才大师"称号,还与多位名臣、名士交游,尤其是与杭州两任知州赵抃、苏轼交情深厚,品茗吟诗,留下佳话。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因工作需要被调配至尤溪县坂面镇,或是江南一带素来喜爱饮茶的原因,闲暇时不论冬夏总喜欢三五成群饮茶谈笑,无意问喝到本地自产的蓬莱红茶,滋味浓醇、鲜甜甘爽、茶香绕舌,久久不散。我便萌生了拜访位于蓬莱山下坂面镇的光兴茶业有限公司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李荣林 《茶叶》2010,36(4):243-245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楹联真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它是任何其他文化也无法仿效的。茶事楹联也是蔚为大观,读来写来茶墨俱香。陕西有一号为冷香斋主人的马嘉善先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数年之间遍饮真茶感受到的茶香七味,这让我很有启发,习茶数年,我也断续写过一些茶联欣赏的文字,  相似文献   

12.
王志岚 《中国茶叶》2010,32(1):38-39
“僰道出香茗,悠悠三千载:”道是宜宾最早的行政称谓,公元前1022年,僰人助周武王伐纣有功,被封为僰侯,始建僰侯国。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宜宾就已进入先进的农耕稻作文化与青铜文明时期。  相似文献   

13.
品茗话茶德     
自从神农发现和利用茶之始,古代茶人就不断探索茶的本性和茶文化的内涵。茶作为清素高雅之品,灵魂之饮,又偏出在以道德仁礼制,厂有“以孝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给茶的性灵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久而久之,便物化为“茶德”之理念,也便有了茶人之品德了。品茶与人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而宋代是巅峰期。提起苏东坡,除了他是宋朝的伟大诗人外更多提及的还有他与茶留下的不解渊源。他与茶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说成是喜爱,更多的是痴迷。茶不自觉地渗透到他的诗句中,为后人留下一笔笔茶文化遗产。本文就透过苏东坡领会宋代人对于茶和人生的思考,分别通过苏东坡与茶的缘起、相互影响以及苏东坡写茶的韵味来介绍。  相似文献   

15.
蒙山茶话     
爱品茗饮茶的人,都知道“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一说.蜀中大大小小茶馆多张贴此联,以招徕茶客.蒙山,又名蒙顶山,在四川省名山、雅安境内,海拔一千四百五十米,山势巍峨,绝壑飞瀑,重云积雾,雨水丰沛,号称“西蜀漏天”,终年“雨雾蒙沫”,是天造地设的产茶宝地,被誉为“茶界圣山”.蒙山茶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甘露年间,(公元前53年),有位叫吴理真的禅师将七株“灵茗之种,植于蒙山五峰之间”,从而开启了蒙山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朱阳 《茶叶》2011,37(2):127-128
四月的天气,是茶的季节,茶香四溢;四月的杭州,是茶的城市,茶事汇聚。中国茶叶博物馆在这宜人的四月里,迎来了建馆二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作为馆庆二十周年系列活动重头戏之一,我馆精心准备了茶事雅集盛宴,与广大茶友一起,浸韵在浓浓的茶文化氛围中,共同庆贺茶博20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经济、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时期,尤其是在这一时期,发达的经济环境为其社会发展和艺术创造提供了重要的环境,从社会大众到皇帝贵族,都对文化艺术有极高推崇。通过对宋代茶画的艺术内涵和价值特征进行全面剖析,能够帮助我们对宋朝文化思想体系形成全面了解。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体系发展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宋朝茶画艺术发展状况阐述,从而深层次剖析宋代茶画艺术中的茶香墨韵。  相似文献   

18.
茶联趣谈     
自古以来,以茶为题材,撰写对联,可谓由来已久,且风格迥异,成为茶文化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客至莫嫌茶味淡僧居只有菜根香于名山古刹清幽之地品茗,是不少人蒙昧以求的茶中仙境,佛家讲无欲无求,而茶则以其淡雅芬芳取胜,从这点来讲,茶与佛似乎有着天生的难解之缘。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中国茶叶学会命名苍梧县为“中国名茶之乡”。至此,清嘉庆年间居全国24种名茶之列的六堡茶,历经200多年后重振雄风,为全国诗词之县的古郡苍梧再添风采。六堡茶香源苍梧苍梧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古为虞舜巡游之地,秦汉已建立郡县之制,现代为原中央政府副主席李济深先生的故乡。清同治版《苍梧县志》卷之九——土产篇第一条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厚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相似文献   

20.
明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都较为成熟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人能够用书画等艺术来表达自己对茶和茶文化的理解。随着中华文化不断发展推动,一系列茶画艺术陆续诞生。到明朝时期,茶画艺术与茶文化一起实现了成熟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出现了一大批茶画佳作,因此想要全面认知中国茶画发展历史,就必须从明代茶画发展状况入手,通过有效剖析这一时期茶画的内容,从而对明朝茶文化思想形成全面认知。本文拟从中国茶文化发展内涵描述入手,结合明代茶画发展概况的具体分析,探究其中的茶香墨韵——茶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