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紫芝短段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别名:木芝。紫芝是亚热带区具有代表性的灵芝之一,主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河北、山东、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西以及海南和台湾等地。在温带区的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主要有松杉灵芝分布,则不产紫芝。在自然界,紫芝生于常绿阔叶树或针叶树的干基、伐桩及其周围。子实体一年生,木栓质至木质,有柄。菌盖半圆形、近圆形或匙形,2.5~9.5cm×2.2~8cm,厚0.4~1.2cm,盖面紫黑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油漆状光泽,有明显同心环沟和纵皱;盖缘薄或钝,常近似截形,颜色较浅或呈淡黄褐色。菌柄侧生,  相似文献   

2.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4,(1)
<正>赤褐托柄菇(Amanita fulva)子实体土黄色至淡土黄褐色。菌盖宽6~11 cm,中部稍凸起且往往近栗色,光滑,稍粘,边缘具有显条纹。菌肉白色或乳白色,较薄。菌柄较细长,圆柱形,长9~18.5 cm,粗0.9~2 cm。夏秋季在林中地  相似文献   

3.
桑黄又称桑耳,是多年生真菌,桑黄子实体木质、无柄、侧生,菌盖有扁半球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菌盖的球径长3-21cm,短约2-12cm,厚1.5-10cm,颜色鲜黄是其一大特点。桑黄多生于杨柳桦桃等阔叶树的枯立木及短树桩上,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以东北为多。  相似文献   

4.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5,(4)
<正>黄孢紫红菇(Russula turci Bres.)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2.5~7 cm,偏半球形或扁平至近平展。紫红色至淡紫色,中部色较深,后期变淡。盖表面形成微颗粒或小龟裂,边缘平滑或稍有条纹。菌肉白色。夏秋季生于松林地上,分布云南等地。  相似文献   

5.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5,(1)
<正>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m)。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5 cm,初期扁球形,后渐下凹,中部往往有小突起,深肉桂色至棠梨色。菌肉色浅于菌盖。夏秋季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于江苏、云南、海南、甘肃、四川等省。  相似文献   

6.
王永杰 《食用菌》1996,18(2):39-40
玉蕈自然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西伯利亚等地。在自然条件下于秋季群生于山毛榉等阔叶树的枯木或活立木上。 一、形态特征 (一)子实体形态特征 子实体丛生。菇盖初为半球形,随着长大逐渐开展,老熟时菇盖中心下凹,边缘向上翘起。盖直径2~10cm;幼时呈深赭石色或黑褐色,盖面具明显斑纹,长大后虽灰褐至黄色,从中央至边缘色渐趋浅淡;菌肉白色,质硬而脆,致密;菌褶弯生,有时略直生,密,不等长,白色至淡奶油色;菌柄中生,圆柱形,高3~10cm,粗2~8mm,白至灰白色,中实,脆骨质,心部为肉质,幼时下部明显膨大;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卵球形,光滑,直径4~6μm。  相似文献   

7.
以西藏林芝地区林芝、波密、工布江达3个县采集的野生松口蘑子实体为材料,测定其外观大小及粗多糖、粗蛋白、游离氨基酸、铁和锌等营养成分含量,并与其它地区的松口蘑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芝县松口蘑铁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林芝地区松口蘑菌盖直径4.0~7.1 cm、菌柄长5.9~8.6 cm,与内地松口蘑菌盖直径5.9~21.5 cm、菌柄长5.0~18.0 cm相比,个体较小;粗多糖、粗蛋白和锌含量较低,而粗脂肪和铁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6,(3)
正晶粒鬼伞(Coprinus micaceus)子实体小。菌盖直径2~4 cm,初期卵圆形,钟形,污黄色或黄褐色、表面有白色颗粒,边缘有显著的条纹或棱纹。菌肉白色、薄;菌褶初期黄白色,后变黑色而与菌盖同时溶为墨汁状;菌柄白色、中空、圆  相似文献   

9.
平菇新品种"吉平1号"是由西藏地区采集的野生菌株经过系统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72~95d,子实体大型丛生、覆瓦状,菌盖扇形、灰白色,单个子实体宽5.5~9.2cm,菌盖厚0.43~0.76cm,菌柄长1~5cm,商品性好。2009~2010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88.6kg,比对照品种‘蕈谷黑平菇’增产6.5%;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87.3kg,比对照品种‘蕈谷黑平菇’增产5.7%。  相似文献   

10.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6,(2)
正厚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别名雅致乳牛肝菌、厚环乳牛肝菌。菌盖宽4~16 cm,扁半球形,后中央凸起,光滑、粘,赤褐色至淡栗褐色。秋季落叶松林中地上,单生、群生或丛生。我国山西、黑龙江、吉林省等地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5,(3)
<正>天麻零代种是天麻无性繁殖的最佳天麻种,是防止天麻种退化的唯一措施。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搭架双层摆放天麻播种袋,是无土栽培天麻零代种的最佳方法。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蜜环菌菌枝的培养1.1选材先用直径为1~1.5 cm的鲜柞树或阔叶树硬杂木的枝桠,截成长为2 cm的小段。在截枝过程中应注意将小段两头截成斜面,以增加蜜环菌菌种的接种机会。1.2装袋聚丙烯袋规格为15 cm×30 cm×0.006 cm。装袋  相似文献   

12.
元蘑新品种‘旗冻1号’是从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二道林场采集的野生元蘑Y3中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从接种到采收110~120 d,子实体丛生,深黄色,边缘内卷至平展,抗杂菌能力较强。单个子实体大小为6~9 cm×7~11 cm,菌盖厚1.0~1.5 cm,产量为每100 kg干料产鲜菇83.8 kg,子实体干湿比为1.4~2.2︰10。  相似文献   

13.
今年4月初,在湖北省天门县竟陵镇食用菌专业户黄国祥家的废弃凤尾菇棉壳菌床上,发现一株野生伞菌。菌蕾长卵圆形或棒槌形,浅灰色,长7—11cm,宽2.7—3.5cm。成熟后,菌盖近钟形,后期渐平展,白色至浅柠檬黄色,有银丝状绒毛,宽9—17.5cm;菌肉薄,白色;菌柄长圆  相似文献   

14.
柱状田头菇的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又名柱状环锈菌、柳环菌,是一种优良的食用菌。该菌菌肉肥厚,菌柄嫩脆,鲜香可口。春秋季节常发生于阴湿林地中的阔叶树树杆或树桩上,丛生或散生。同一寄、生物上,每年可发生4-5次,并可连续发生数年。菌盖半球形至扁平,中部稍突起,幼时深褐色,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2015,(1)
健源杏鲍1号是2009年采集的野生杏鲍菇,经过组织分离、自然选育获得的杏鲍菇新品种。该品种生育期55~60 d,生物学效率94.90%。子实体丛生、棒状,浅灰白色,中实,纤维质;表面平滑,干燥,幼时边缘内卷,成熟后呈伞状;菌肉白色,致密脆嫩,口感佳;菌盖直径5.2~5.9 cm,菌柄长10.0~14.0 cm,直径3.5~5.5cm。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2~24℃,原基形成最适温度12~15℃,子实体生长发育最适温度15~18℃。抗逆性强,产量稳定,适宜辽宁省各地设施化栽培。  相似文献   

16.
黄伞又名多脂鳞伞、柳蘑 ,是秋天 8~ 10月份群生于阔叶树、柳树上的一种北方特有的野生珍稀食用菌 ;现经 3年多的人工驯化栽培获得成功。黄伞子实体色泽鲜艳 ,呈金黄色 ,菌盖、菌柄上布满棕黄色鳞片 ,很诱人喜爱。此菇营养丰富 ,味道鲜美 ,食之粘滑爽口 ,风味独特。该菇菌盖上  相似文献   

17.
金顶侧耳新品种‘旗金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民  姚方杰 《园艺学报》2011,38(9):1829-1830
 名贵食用菌金顶侧耳新品种‘旗金1号’,菌丝生长势强,子实体金黄色、丛生、喇叭形,商品性好。单个子实体直径3. 5 ~ 7.8 cm,菌盖厚0.45 ~ 0.75 cm。从接种到第一潮菇采收55 ~ 75 d。每100 kg干料鲜菇产量为85.4 kg。对绿色木霉等杂菌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封面图解     
《食用菌》2016,(4)
正双环林地蘑菇(Agaricus placomyces)子实体中等至少大。菌盖直径3~14cm,近白色,中部淡褐色到灰褐色,覆有纤毛组成的褐色鳞片,边缘有时纵裂或有不明显的纵沟。菌肉白色,较薄,具有蘑菇气味。菌褶初期近白色,后呈褐色至黑褐色,稠密,离生,不等长。菌环边缘成双层,白色,后渐变为淡黄  相似文献   

19.
对香菇"暴发式"出菇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杉木屑栽培香菇937两潮菇产量达744g,子实体菌盖直径3cm以下、3~5cm和5cm以上分别占16.36%、67.14%和16.5%。且出菇整齐一致,菇形都较圆正,菌肉较厚,每个菌筒出菇朵数都较均衡。  相似文献   

20.
平菇新品种“驻研2号”是由河南省主栽品种“5651”和野生驯化菌株“驻9703”为亲本,经单孢杂交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从接种到采收34~44d,子实体叠生,菌盖贝壳型,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深灰色,高温下浅灰色,柄长约3.5cm,直径1.8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4.5~5.0cm,厚约0.9cm。出菇整齐,茬次明显。2017-2018年区域试验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71.5kg,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6.3%;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每100kg干料产鲜菇79.8kg,比对照品种“黑抗650”增产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