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化养猪的一项先进的配种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根据公母猪的繁殖生理特点和公母猪在自然交配过程中的性行为模式,通过改良输精器械和输精操作方法,使人工输精过程全程模拟自然交配,形成仿生输精技术。全程仿生输精更贴近公母猪的自然交配,有效刺激母猪生殖器官,使母猪能获得更多交配刺激,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工授精技术给养猪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越来越明显.因为人工授精不仅充分地发挥了优秀种公猪的配种能力,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猪群的总体质量,而且还有效地解决了本交传播疾病和公母猪体重悬殊造成的配种困难等问题.不可否认,由于对母猪人工输精时机的把握以及技术熟练程度的差别,不同猪场采用人工授精的效果有一定的差别.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特将母猪人工输精技术关键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常规人工授精在专业上称为子宫颈输精,也称普通输精;新型子宫内部输精专业上称子宫体输精,也即深部输精.深部输精技术配种能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宿短输精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生产中多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给母猪配种,输精员的输精技术水平决定了人工授精效果。在给母猪输精时要做好发情鉴定,正确掌握母猪的发情和排卵规律,判断母猪适宜的输精时间,做好消毒工作,解决输精时出现的意外情况,确保母猪能及时受孕,提高生产效率。1适时配种  相似文献   

5.
长白、大约克、长×大、大×长等瘦肉型母猪发情症状表现没有本地母猪明显,不易被饲养人员发现,给人工授精配种带来了一定难度,一些母猪配种后出现返窝现象。这里简要介绍瘦肉型母猪的发情检查方法和输精配种技术,供有关饲养员、配种员等  相似文献   

6.
不同输精次数和输精间隔对母猪分娩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人工授精技术在目前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对母猪不同输精次数及间隔实验,旨在以两次输精达到或取代三次输精的效果,减少生产投入。本试验在某规模养殖场选取120头母猪,随机分成两组,通过不同输精次数及间隔的配种后,对分娩率和产仔数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找出合理的输精方式。在采用两次输精方式进行对猪人工授精时,输精间隔为8 h和12 h时效果差于24 h;在采用三次输精方式,且输精间隔为8h和12 h时,与采用两次输精方式输精间隔为24 h的效果相当。根据本试验结果,建议采用两次输精方式输精间隔为24 h进行人工授精。  相似文献   

7.
周琳 《猪业科学》2019,36(8):94-95
文章对国内某规模猪场2018年4-6月份连续3个月的采用常规人工授精和深部输精的配种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人工授精技术相比,采用深部输精配种,受胎率提高1.97个百分点,分娩率提高1.07个的百分点,窝均合格仔数提高0.66头;配种成本投入降低44.44%。若以万头母猪存栏规模计,仅从提高母猪配种分娩性能及配种成本投入计,则每年可提高经济收益约370万元。  相似文献   

8.
输精是整个生猪人工授精全套技术中最难的环节,难在没有仪器可以检测母猪排卵的准确时间段,只能靠人工鉴定确定发情母猪的适宜输精时间。  相似文献   

9.
母猪场的管理重点有三:营养、预防保健和配种。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了这三点,提高了母猪产仔数,才能使母猪场有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配种技术是养殖场的关键,而猪的人工授精又是配种技术的关键之一。掌握了正确的猪人工授精技术,既降低了饲养公猪的成本,又减少了疾病的交叉感染,提高了母猪的产仔数,猪场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种公猪的采精到稀释精液,精液的保存,母猪发情鉴定及输精过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长白、大约克、长×大、大×长等瘦肉型母猪发情症状表现没有本地母猪明显,不易被饲养人员发现,给人工授精配种带来了一定难度,一些母猪配种后出现返窝现象。这里简要介绍瘦肉型母猪的发情检查方法和输精配种技术,供有关饲养员、配种员等同行们参考,做好母猪的配种工作,加快瘦肉型猪的发展。1瘦肉型母猪发情检查方法1.1对初配母猪、断奶后3d的母猪以及配种后18~21d的母猪,每1d上午喂料后0.5h和下午下班时或干农活收工回家后进行两次发情检查。1.2母猪发情从开始到结束表现出一系列连续变化过程,在阴户大小、阴…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中国大白猪SⅡ系母猪和法系大白猪母猪分别采用本交、人工授精和深部输精的配种方式与同一头法系大白猪公猪进行配种,比较分析不同配种方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法系大白猪母猪和SⅡ系母猪与法系大白猪公猪配种时它们的繁殖性能相差不大;与SⅡ系母猪纯繁的繁殖性能相比,SⅡ系母猪和法系大白猪公猪杂交对其繁殖性能有一定的提高;3种配种方式中本交母猪的繁殖性能各项指标最高,其初生窝重与人工授精母猪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深部输精母猪21日龄的头数和窝重最低。  相似文献   

12.
输精持续时间对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些猪场人工授精的效果不太理想 ,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比正常水平低。我们通过试验发现 ,在母猪发情正常、查情方法正确及公猪精液正常的情况下 ,这一问题主要与输精时间的长短有关。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在同一栋配种舍 ,随机选择经产长白母猪 ,采用人工  相似文献   

13.
输精次数及间隔时间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常相军(辽宁省西丰县畜牧技术推广站为了探讨输精次数及输精间隔对母猪产仔数的影响,提高繁殖母猪的受胎率,笔者在西丰分站的房木配种站对本地母猪采用人工授精方法,连续进行了3年的输精次数及间隔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1材料...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瘦肉型外种猪人工授精工作中 ,通过不断总结 ,在原土种猪的人工授精技术的基础上 ,学习和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人工授精技术 ,改善对外种母猪的发情鉴定及适时输精方法 ,每次输精量、输精技术、授精工具、改变稀释液要求及处理好在集约化猪场由本交转变为人工授精策略方面等因素 ,使受胎率达 90 %及产仔数达 1 0 8头的理想水平 ,公母比例由本交 1 :2 0上升到采用人工授精后 1 :1 0 0。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1 具体做法1 .1 改变母猪发情鉴定与适时输精的方法大量的研究表明 ,人工授精第一次输精应在母猪出现静立反应后 …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精液输液量、精子数是很好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技术关键之一。通过人为地控制每次输精过程中的有效精子数和输精量,可最大程度地利用优质种公猪。本试验比较在相同输液量、相同输精次数、输入不同有效精子数时对母猪受胎和胎仔数的影响,为更好地指导配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些国家中 ,3/ 4以上的母猪都采用人工授精方式配种 ,但由于输精技术不同 ,输精后的效果也不同。荷兰 IPC培训中心 Dick Muzerie总结了成功进行人工授精的 1 2条措施。1 尽职尽责人工授精的成败取决于操作者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现代化养殖场中 ,熟练的技术员一般不存在这些问题 ,他们至少每天巡视猪舍 3~ 4次 ,以便及时发现发情猪并进行人工授精。2 良好的饲养策略有效的人工授精依赖于母猪的怀孕能力 ,而这需要良好的饲养策略 ,以保证高受胎率和足够的仔猪数。母猪进入产房时应体况良好 ,同时泌乳期间不能掉膘太快 ,断奶后可采用不定…  相似文献   

17.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基本原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工授精技术在养猪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优秀种公猪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而人工授精成功的关键是输精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如何准确预测排卵时间及确定输精时间是提高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养猪生产者高度关注的问题。母猪的发情排卵受到体内生殖激素的精密调控,定时输精技术就是在利用外源生殖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同期排卵的基础上,通过调控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来确定人工输精的最佳时间,以期达到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减少发情鉴定工作量和促进养猪场批次化管理的目的。文章综述了母猪定时输精的基本原理及当前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猪繁殖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授精是母牛配种的重要方法,搞好发情检查、冷冻精液解冻、输精技术的每个环节,可进一步提高母牛配种准胎率.笔者从事家畜改良多年,发现技术人员实行人工配种中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现将提高人工授精准胎率六不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巴彦县在部分乡镇开展猪人工授精的效果不太理想,母猪受胎率和产仔数低于正常水平.我们在检查部分配种员操作猪人工授精时发现,在母猪发情正常,发情后输精间隔时间适宜,种公猪精液正常的情况下,查找出与输精时间的长短有关系.现将在洼兴种猪场所作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猪人工授精技术是现代化养猪的一项先进的配种技术,是养猪生产中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该技术的推广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养猪生产水平的提高。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根据公母猪的繁殖生理特点和公母猪在自然交配过程中的性行为模式,通过改良输精器械和输精操作方法,使人工输精过程全程模拟自然交配,形成仿生输精技术。全程仿生输精更贴近公母猪的自然交配,有效刺激母猪生殖器官,使母猪能获得更多交配刺激,更符合母猪的生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