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紫甘薯花青素含量积累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甘薯"绫紫"和"徐紫薯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期取样,测定了不同收获期和贮藏期薯块的花青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采收取样期推迟,薯块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块根膨大初期,紫甘薯薯块单位质量的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在薯块膨大中后期,随紫甘薯薯块的膨大,薯块单位质量的花青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收获期薯块的花青素含量变化渐趋稳定;贮藏期,薯块的花青素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对12个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进行多酚的提取,以Folin-phenol试剂为显色剂,测定多酚含量。结果表明:12个品种甘薯叶片和块根中均含有多酚类化合物。叶片中多酚含量顺序是:漯薯11>徐紫薯6号>苏薯29>苏薯25>宁紫薯4号>威薯7号>徐渝35>徐薯37>宁紫薯6号>紫L7>岩薯5号>心香。块根中多酚含量顺序是:紫L7>徐紫薯6号>宁紫薯6号>宁紫薯4号>岩薯5号>苏薯25>心香>徐渝35>漯薯11>徐薯37>苏薯29>威薯7号。不同肉色甘薯块根多酚含量高低为紫肉型>红(黄)肉型>白肉型。  相似文献   

3.
紫甘薯色素在块根中的分布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引进的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甘薯紫色素的稳定性和在块根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甘薯紫色素属于花青素,其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热、氧化剂、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较强,是理想的食用天然色素。甘薯色素含量为表皮>皮层>整薯>中心薄壁组织。引进品种种子岛紫整薯的色素含量比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山川紫高61.13%,块根产量比山川紫高11.91%,可代替山川紫作为色素专用品种加以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4.
邵世光  许云华  师敏  张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06-11408
对牛蒡根进行了发育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牛蒡根初生结构中,内皮层细胞具木质加厚,在对应初生木质部脊的部位具有通道细胞。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含大量薄壁组织化的次生维管组织;位于次生韧皮部中的额外形成层活动,产生部分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活动,形成大量的、形态不规则的栓内层,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牛蒡的肉质直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徐紫薯3号生长时期的性状变化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明生物产量动态变化规律,有利于通过栽培措施进一步提高该品种的产量和花青素含量。[方法]对徐紫薯3号在6个时期的田间性状、品质性状以及生物产量进行系统测定,对该品种的主要性状与产量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徐紫薯3号主要性状除花青素含量外,最盛时期一般出现在90 d以后,其中地上部干率(叶柄干率、叶片干率和茎干率)之间,以及与还原糖含量、单株薯块重两两之间都表现出显著甚至极显著正相关水平。徐紫薯3号栽插后90 d内的同化产物分配于茎叶较多,分配于块根较少,而在90 d以后虽然光合能力和净同化率逐渐下降,但分配于块根的同化产物迅速上升,并到135 d时达到最大值。[结论]徐紫薯3号是一个多肥适应型的晚熟品种,并且其花青素积累过程属于波动变化型。因此,可以通过合理增加施肥量和延长其生育期来提高徐紫薯3号的产量,并在栽苗后60 d内,通过调节温度、光照、水分,以及植物激素处理等方法来提高其花青素含量。  相似文献   

6.
<正>紫薯又称黑薯、苕薯等,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我国的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省、福建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山东省、江西省、陕西省等地。紫薯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为花青素的主要原料之一。紫薯的种植环境紫薯喜温暖气候环境,茎叶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温度低于15℃时停止生长,块根最适生长地温为22~24℃,地温低于20℃时停止膨大。属短日照作物,需要光照充足、强度大,生长期间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  相似文献   

7.
甘薯秧苗素质对块根分化建成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济徐23为材料,研究秧苗素质对块根分化建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弱苗处理相比,壮苗处理的幼根发育早、发育好;壮苗处理的分化根中,初生形成层的活动能力更强,次生形成层分布范围广;栽植后20~30 d,壮苗处理显著提高了分化根中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栽植后40 d,壮苗处理显著提高了分化根中脱落酸(ABA)的含量。在块根膨大期间,壮苗处理的块根膨大速率始终高于弱苗处理,而T/R值始终低于弱苗处理。与弱苗处理相比,壮苗处理单株结薯数增加17.53%,块根产量提高10.76%。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市场对优质紫薯的需求,推动河北省甘薯产业的发展,廊坊市农林科学院以皖薯1号为母本,以山川紫、烟紫薯1号、波噶、郑薯20、苏薯8号和龙薯5号为父本进行混合授粉杂交,成功选育出优质抗病甘薯新品种廊紫薯1号。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集中,薯块整齐,薯肉深紫,较耐储,抗黑斑病;淀粉含量13.3%,还原糖含量11.1%,花青素含量723 mg/kg。2016年1月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科技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9.
杨世杰  沈新磊 《河南农业》2021,(10):21-21,63
紫薯又叫黑薯,是甘薯的一种新品种。紫薯地下块根呈纺锤状,薯肉呈紫色至深紫色,富含硒、花青素等营养物质,可食用也可药用,深受人们欢迎。紫薯的生长受肥料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氮肥的不合理施用,严重制约了紫薯的产量和品质。氮肥用量不足,影响紫薯的产量;氮肥用量过大,会导致地上部旺长,结薯不良,影响紫薯的产量及品质,增加农户成本,经济效益低下。本文通过开展紫薯氮肥用量试验,探索提高紫薯产量、增加农户收益的氮肥科学施用技术,为促进漯河市紫薯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紫甘薯中花青素的含量,对其钾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进行了探究,以基肥、追肥和基肥+追肥方式对紫罗兰、济黑1号、济黑2号、徐紫1号、宁紫4号和济薯18号共6个紫甘薯品种设置不同施钾量的6个处理(K0~K5),收获后分别测定花青素含量。结果显示,紫罗兰的花青素含量最高,在不同钾肥处理下的变幅最大(1 100~1 500 mg/kg);而宁紫4号的花青素含量最低,在400 mg/kg左右;所有供试紫薯品种在施加钾肥后花青素含量均有提升,其中,紫罗兰、济黑2号和宁紫4号的花青素含量在施钾量24 g/m2(K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济黑1号、徐紫1号、宁紫4号分施钾肥(K5)比单施等量钾肥基肥(K2)处理下的薯块花青素含量要低,但是可以提高薯块产量从而获得更多的花青素。不同紫甘薯品种间的花青素含量和对钾肥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对大部分品种而言,一次性施足钾肥基肥可满足块根中花青素合成所需,但不同品种的施钾量不完全一致;在施用钾肥基肥后,追施钾肥并不能显著提高供试紫甘薯品种的花青素含量,但可以增加薯块质量,从而使花青素的单位面积总含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加工专用紫心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紫心甘薯安苏08-20、徐038008、徐紫薯3号、绫紫、大青08-36品种产量较高,比对照品种山川紫增产极显著;徐紫薯3号、绫紫、大青08-36、浙大09-3λ530色价较高,花青素含量相对较高,适宜用于色素提取;综合薯块产量和花青素含量,徐紫薯3号、绫紫、大青08-36适宜作为加工专用紫甘薯品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种薯肉色甘薯对亚硒酸盐的吸收累积效应,为探索安全高效的富硒甘薯生产技术和促进广西富硒甘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橘黄色薯肉的桂薯10号和紫色薯肉的桂紫薯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盆栽土壤中不同浓度(0、0.20、0.40和0.80 mg/kg)亚硒酸盐处理[分别设为Se 0(对照)、Se 0.2、Se 0.4和Se 0.8处理]甘薯植株的农艺性状、薯块产量和品质,分析亚硒酸盐在不同薯肉色甘薯品种各器官中的累积和分配规律。【结果】施用0.20和0.40 mg/kg亚硒酸盐均可显著提高甘薯的单株鲜薯产量(P0.05,下同);施用不同浓度亚硒酸盐对同种薯肉色甘薯植株的蔓长、分枝数和单株结薯数及薯块的可溶性糖、蛋白和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Se 0.2、Se 0.4和Se 0.8处理桂紫薯1号的原花青素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Se 0.8处理显著低于对照23.08%;根、茎、薯块和叶片的硒含量在植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高于对照;2种薯肉色甘薯各器官的硒累积量和分配率排序均为薯块根叶茎;薯块中的硒形态均为有机硒,未检测到四价硒和六价硒,其中,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态硒含量的比例明显高于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桂薯10号薯块的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硒含量的比例随着外源亚硒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桂紫薯1号薯块的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硒含量的比例随着外源亚硒酸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桂薯10号和桂紫薯1号中的硒均为有机态的硒代胱氨酸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其中硒代胱氨酸含量明显高于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含量;在土壤中施用0.20和0.40 mg/kg亚硒酸盐甘薯薯块的产量较高,施用0.80 mg/kg亚硒酸盐桂薯10号薯块的硒代胱氨酸含量占有机态硒含量的比例高于桂紫薯1号,生产实践中可根据甘薯品种特性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硒。  相似文献   

13.
低钾胁迫对甘薯块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属块根类淀粉作物,同时也是较典型"喜钾"作物,而甘薯种植区土壤缺钾十分普遍。同时,甘薯块根淀粉用途与其理化特性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研究钾缺乏对甘薯块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选用3个不同钾效率型甘薯徐薯32(耐低钾与钾高效型)、徐薯18(中间型)与宁紫薯1号(不耐低钾与钾低效型)为材料,利用1980年设置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田低钾(LK,氮磷处理)与正常钾水平(CK,氮磷钾处理)两处理,分析甘薯块根淀粉粒径大小与分布、热焓特性、糊化特性、吸湿性及膨胀力等特征指标差异。【结果】与正常钾相比,低钾胁迫改变甘薯块根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磷、总脂肪和氮等主要组分,不同钾效率型甘薯间变化存在差异。甘薯淀粉粒径存在≤2.50μm、2.50—5.00μm和5.00—30.00μm等明显的3峰分布,低钾胁迫下淀粉粒径及其分布均发生变化,淀粉平均粒径降低,其中在体积分布中,徐薯32平均粒径减幅最小,宁紫薯1号降幅达显著水平(P0.05),表面积与数目分布中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粒径的百分比、平均粒径与峰值(数目分布中无峰值)均有不同的变化,且这些变化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差异。淀粉糊化过程中的起始温度(T_0)、峰值温度(T_p)和热焓值(ΔH)普遍低于正常钾供应处理的相应指标,尤其宁紫薯1号在3个热特征值上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其差异幅度大于徐薯32,3个甘薯品种最高粘度值、崩解值均明显下降,徐薯18与宁紫薯1号的最低粘度值、最终粘度值受低钾影响显著上升,而徐薯32的表现则相反。块根淀粉吸湿性均不同程度降低,徐薯18与宁紫薯1号降低达显著水平(P0.05),徐薯32淀粉吸湿性变化较小,但其吸湿性值最高。淀粉膨胀力不同程度上升,宁紫薯1号增幅达显著水平(P0.05),徐薯32淀粉颗粒膨胀力较高,受低钾胁迫影响效应小。相关分析表明,甘薯淀粉主要理化指标间密切相关,低钾胁迫改变甘薯块根淀粉组分及颗粒粒径大小,是导致不同程度影响甘薯块根淀粉的糊化特性、热特性等理化特性的主要因素。【结论】钾是影响甘薯块根淀粉理化特性的重要元素,低钾胁迫对甘薯块根淀粉组分及其品质理化特性产生较明显影响,不同钾效率型甘薯块根淀粉特性对低钾胁迫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4.
祁建钊  郭继元  徐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781-17784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分别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15.
伏毛铁棒锤根系异常次生生长及生物碱组化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宁夏六盘山伏毛铁棒锤根系结构、生长方式及生物碱在组织中的分布。[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及生物碱定位技术。[结果]伏毛铁棒锤根系由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块根)组成。根系初生结构正常,次生结构异常。主根的形成层和额外形成层产生了异常次生结构中的"U"形次生维管束和三生维管束,且主根的筛管群是由初生韧皮部和形成层分化的小筛管群组成。而块根的次生木质部呈"U"形,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占据了块根的绝大部分,且块根的筛管群主要由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结论]主根和块根的形成层组成及活动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异常次生结构的不同。生物碱在主根中主要积累于内侧皮层和束间薄壁细胞,在块根中主要在次生韧皮薄壁细胞和髓中。  相似文献   

16.
宁紫薯3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从徐薯18×浙紫薯1号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质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2012—2014年经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宁紫薯3号鲜薯平均产量27 295.5 kg/hm2,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平均增产6.86%,干物率为31.5%,每100 g鲜薯薯块中花青素含量为17.0 mg。宁紫薯3号具有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等特点,2015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相似文献   

17.
对2015年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南方特用组龙岩点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个参试品种中,龙紫6号和福薯404的鲜薯产量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闽西地区种植;广紫薯9号和龙紫6号的花青素含量达到高花青素型紫薯标准;福薯404、广紫薯9号和广薯161室内薯瘟病和蔓割病鉴定为双抗.  相似文献   

18.
以四个甘薯品种(商薯19号、青紫1号、烟薯25号和龙薯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施硼对不同甘薯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硼量均能够促进光合产物向块根转运,提高四个甘薯品种的薯块产量和薯块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施硼对甘薯的影响存在品种差异,可提高青紫1号块根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促进商薯19号和烟薯25号的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但对龙薯9号的品质提升作用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和龙薯9号的适宜施硼量为15.0 kg/hm2,淀粉型品种商薯19号和紫薯型品种青紫1号的适宜施硼量为7.5 kg/hm2,过量施硼会降低甘薯产量,叶片产生硼毒害症状。  相似文献   

19.
酶-超声波联合提取紫薯中花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琳  李力  杨灿灿  李振伟  刘亭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65-12666,12669
[目的]优化酶-超声联合提取紫薯中的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酶-超声联合提取紫薯中的花青素,通过对酶的选择、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出酶-超声联合提取紫薯中的花青素的最优工艺:纤维素酶为处理酶,酶添加量8 mg/g,超声温度20℃,超声时间15 min,固液比1∶40 g/ml.将联合提取工艺与单一的酶解、超声提取进行对比,可知联合提取效果更佳.[结论]研究可为紫薯中花青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徐紫薯4号块根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动态变化,本试验利用田间和实验室研究的方法,对徐紫薯4号的绿叶数,百孔叶片鲜重,茎、叶、柄、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重,花青素、淀粉和蔗糖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宁紫薯1号相比,在生长前期徐紫薯4号的叶面积指数和净同化率处于劣势,然而到了生长后期,徐紫薯4号长势稳健、净同化率高,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转速度加快,干物质积累量有明显优势。徐紫薯4号的淀粉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与蔗糖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而徐紫薯4号的花青素含量总体上表现出曲折下降现象,与块根干物质积累动态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