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毒死蜱等6种药剂对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40.7%毒死蜱EC1500mL/hm^2防治棉盲蝽的效果最好,具有药效稳定、持效期长的特点,其次为40%绿乐EC。试验各处理对供试棉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2.
用不同剂量的5%锐劲特SC和21%锐捷EC防治棉盲蝽,其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药后1、3、7、10、14 d的防效及药后14 d的保蕾、芯效果均以21%锐捷EC 666.7m^2用量100 ml最好,其次为21%锐捷EC 666.7m2用量80 ml和5%锐劲特SC 666.7m^2用量30 ml。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类型农药对转基因抗虫棉上棉盲蝽的控制效果。室内试验表明,有机磷类农药对棉盲蝽的毒力大于拟除虫菊酯品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硫丹和乐斯本防治棉盲蝽的效果较好,具有速效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其次为辛硫磷、久效磷、马拉硫磷;菊酯类农药的田间防效较低。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防治棉盲蝽的田间施药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BT转基因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棉盲蝽、蓟马等次要害虫发生日趋严重并猖獗为害。此次试验主要筛选出一系列棉盲蝽的化学防治药剂及科学的防治策略,用于当地棉花生产指导和各地棉盲蝽化学防治提供借鉴。1供试虫源供试棉盲蝽4龄若虫和成虫。2供试药剂25 g/L联苯菊酯EC(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48%毒死蜱EC(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乳油);0.5%甲维盐EC(天津人农药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筛选出防治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高效、低毒和安全的杀虫剂,为绿盲蝽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以食料浸渍法和田间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和蛇床子素,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均随杀虫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对绿盲蝽的毒力大小顺序为:噻虫嗪>阿维菌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绿豆田用药3 d后,300 mg/L噻虫嗪和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田间防效均已达到75%以上。在绿豆田用药7 d后,600 mg/L噻虫嗪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300 mg/L噻虫嗪和1000 mg/L阿维菌素,田间防效均超过70%,1600 mg/L苦参碱田间防治效果为58.94%,1600 mg/L鱼藤酮和1600 mg/L蛇床子素田间防效约为50%。5种杀虫剂对绿盲蝽均有防治效果,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绿盲蝽防治效果较好,建议用于绿盲蝽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对荔枝蝽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品种,在室内用喷雾法研究了10种杀虫剂不同浓度下对荔枝蝽的毒力,并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荔枝蝽的毒力,2.5%功夫SC≥2.5%敌杀死EC20%甲氰菊酯EC50%噻虫胺WG10%醚菊酯SC5%啶虫脒ME25%噻虫嗪WG1.8%阿维菌素EC10%吡虫啉WP25%噻嗪酮WP;田间对荔枝蝽的杀虫效果以2.5%功夫、10%醚菊酯、2.5%敌杀死3000倍和50%噻虫胺2 000倍最佳,其药后7 d的防效分别为94.93%、93.46%、91.14%和92.93%。上述对荔枝蝽效果优良的拟除虫菊酯类及新烟碱类杀虫剂品种可轮换使用,这对环境及该虫的可持续治理将更有益。  相似文献   

7.
根据近2a来虫情测报灯下诱虫数据,分析了太湖县棉盲蝽主要为中黑盲蝽和绿盲蝽;棉盲蝽灯下呈马鞍型消长,基本与田间消长相符;并提出了根据灯下消长规律确定大田棉盲蝽危害重点期,重点监测棉花苗期、蕾期和结铃盛期,还可根据灯下虫量高峰期推算田间成、幼虫高峰期,从而确定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8.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普通黑光灯、频振18#、频振12#、绿光4种光源对棉铃虫、玉米螟、棉盲蝽成虫的诱测效果进行了测定,摸清了关中东部棉盲蝽种类,主要为绿盲蝽,占90.53%;其次为中黑盲蝽,占5.1%;再次为苜蓿盲蝽,占3.12%;最后为三点盲蝽,占1.25%。普通黑光灯对棉铃虫成虫诱测效果最好,绿光光源对棉盲蝽和玉米螟成虫诱测效果最好,建议在测报或害虫无公害治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2013年6月—9月棉盲蝽盛发期,在渭南市大荔县的棉花、玉米、冬枣等田间,进行了虫情自动测报灯三种不同光源诱测棉盲蝽成虫及性诱剂的诱测试验。通过对比得出频振18号光源诱测效果为好;以瓶装液体性诱剂+大桶组合诱测效果最好,为当地预防棉盲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3种豆科植物对棉田盲蝽蟓的诱集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比较绿豆、饭豇豆和豇豆对棉田盲蝽蟓诱集效果的差异,在田间转基因棉田周围种植3种豆科植物的诱集带,并对棉田和诱集带盲蝽蟓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绿豆对绿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饭豇豆对中黑盲蝽有明显的诱集作用,而豇豆的诱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棉花烂铃的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烂铃是棉花结铃期到吐絮阶段的主要灾害之一,在我国主要棉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减少棉花烂铃对提高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以及降低棉农的用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以冀优01为试材,比较了在棉花烂铃发病初期喷施9种杀菌剂(20%乙酸铜WP 500倍液、75%百菌清WP 800倍液、20%噻森铜WP 400倍液、12.5%烯唑醇WP 1 000倍液、8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40%甲硫.30%福美双WP 500倍液、20%松脂酸铜EC 500倍液、25%腈菌唑EC 400倍液、50%多菌灵WP 600倍液)以及在棉花管理中运用5种常用农艺措施(化控、推株并拢、整枝、浅锄松土、去除苞叶)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出防治或降低棉花烂铃的杀菌剂种类和农艺措施。结果表明:试验的9种杀菌剂中,80%代森锰锌WP 500倍液对棉花烂铃防治效果最好,有机铜类杀菌剂也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的5种常用农艺措施中,推株并拢对棉花烂铃防治效果最好,浅锄松土和去除苞叶对减少烂铃也有一定效果。今后对棉花烂铃防治的研究重点应在高效杀菌剂的开发和筛选,以及抗烂铃棉花品种的选育上。  相似文献   

12.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棉盲蝽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西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发生绿盲蝽、中黑盲蝽、杂毛合垫盲蝽3种棉盲蝽,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要发生种,绿盲蝽与中黑盲蝽种群为1.54∶1,绿盲蝽为优势种,但具体在各棉苗床上这些盲蝽虫口发生优势差别与附近杂草群落种类有关。棉盲蝽在苗床上虫口增长与附近杂草花期消退、除草剂使用、棉苗移栽晚苗龄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棉叶螨的室内活性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片浸渍法研究了7种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棉叶螨的室内活性。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棉叶螨的毒杀活性最高,LC50为0.0006 mg/L;其次为唑螨酯、哒螨灵,LC50值分别为0.075 6 mg/L和0.154 8 mg/L;7个杀螨剂中,噻螨酮的室内活性最低,LC50值达到107.58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和20%哒螨灵EC对棉叶螨的田间防效最好,药后1~7 d的防效均可达到90%以上,速效性好、防效高,且持效期较长,有效控制期可达到药后14 d以上;57%炔螨特EC、20%甲氰菊酯EC、2.5%联苯菊酯EC以及5%噻螨酮EC,药后1~7 d也表现出较高的防效,但持效期短于阿维菌素等药剂。根据不同类型杀螨剂的作用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田间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江苏沿海地区转B t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发生量加大、发生期提前和绿盲蝽比例明显上升等新情况,研究制定出了"两个改进、两个加强和一个建立"的B t棉田棉盲蝽预测预报新方法,即改进调查方法、改进短期预报方法,加强对成虫的预测、加强对重点发生阶段的预测,建立棉盲蝽预测预报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防治棉铃虫药剂田间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1998年在二代棉铃虫自然严重发生条件下,选用8种药剂及其混用处理,分别于卵高峰期和低龄幼虫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当代卵高峰期施药1次,Bt与甲久乳油及水胺硫磷混用防效较好;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以硫丹和胺西菊酯防效较好,其次为快杀灵、乐斯本和丙溴磷。  相似文献   

16.
棉盲蝽的寄主种类、转移规律、生态分布与寄主的适合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4~2006年,采用面上普查的方法,初步查明盐城农区绿盲蝽的寄主植物为28科100种,中黑盲蝽为29科105种。通过系统调查结合室内饲养校正,明确了两种棉盲蝽在棉田内,全年有3次迁入高峰和1次迁出高峰。棉盲蝽具有强烈的趋嫩、趋绿和趋花习性,能随着寄主植物开花顺序依次转移,棉盲蝽的成虫期决定着其虫量的再分配。绿盲蝽2、3、4代和中黑盲蝽的2、3代为棉田的主害世代,其余世代则主要分布在棉田外寄主上。依照当地不同生态区的环境特点,研究了两种棉盲蝽在各生态区的寄主范围、生态分布与危害特征。并且根据两种棉盲蝽对寄主植物取食危害的差异,划分了棉盲蝽对多种寄主的适合性程度。  相似文献   

17.
33%二甲戊灵乳油防除棉花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防除棉花田杂草适宜药剂,在田间条件下,对33%二甲戊灵乳油在棉花田的除草效果以及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3%二甲戊灵乳油在2 700~3 000mL.hm-2剂量下对棉花田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效,并且对棉花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25%高氯·辛微乳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 5%高氯·辛微乳剂对棉铃虫和菜青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 10 0 0~ 150 0倍液防治棉铃虫 ,药后 5d防效和保蕾效果分别达 79%和 74 %以上 ;用 10 0 0~ 2 0 0 0倍液防治菜青虫 ,药后 7d防效达 94 %以上。与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防效相当 ,优于常规农药辛硫磷。  相似文献   

19.
对河北省南皮县2种防治棉铃虫措施的转Bt基因棉田及其周边生境绿盲蝽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绿盲蝽成虫在转Bt棉田有4个高峰期,绿盲蝽若虫有3个高峰期,整个发生期各棉田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分别为GK田33.44头1、6.24头,综防田8.10头、3.38头,化防田5.68头、2.00头,GK田分别比综防田、化防田高312.8%3、80.5%4、88.7%、712.0%,差异极显著(P<0.01),但综防田与化防田发生期绿盲蝽成、若虫平均百株虫量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绿盲蝽已成为当地转Bt基因棉田的重要害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