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明确芳香万寿菊(Tagetes lemmonii)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成分,是对其芳香特性深度应用的理论基础。为了分析不同时段芳香万寿菊新鲜叶片及干燥叶片自然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生长阶段的芳香万寿菊鉴定出10类共57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5月20日—25日、7月20—25日共同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11种,均以酮类、萜类、醇类化合物为主,酮类质量分数最大,醇类质量分数最小。酮类化合物以(Z)-2,6-二甲基-2,5,7-三烯-4-酮、(Z)-2,6-二甲基-5,7-二烯-4-酮、2,6-二甲基辛-7-烯-4-酮为主;萜类化合物以(+)-柠檬烯、(E)-Β-罗勒烯、桧烯为主;醇类化合物以桉叶油醇、芳樟醇为主。干燥叶片鉴定出12类共53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不同存放时间的干叶共同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7种;存放3个月后,新增蒎烯、3-甲基-2-(3-甲基-2-丁烯基)呋喃、(E)-2,6-二甲基-5,7-二烯-4-酮、(Z)-2,6-二甲基-2,5,7-三烯-4-酮等化合物34种。因此芳香万寿菊不同时段叶片及自然干燥...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城市绿化常见树种枫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月动态及日动态变化,于2010年5—11月,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TCT-GC/MS),在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灵谷寺景区,对枫香日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测定分析,探讨释放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枫香花期共释放出43种挥发性有机物,以烯类化合物为主,其量占化合物总含量的94.19%,主要是柠檬烯、β-蒎烯和α-蒎烯。烯类化合物月平均释放量占挥发性有机物总释放量的87.04%,8月最高,其季节规律是夏季秋季春季。烯类化合物日变化是先升后降,其变化趋势与温度的日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辣木叶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构成。[方法]采用丙酮浸泡,正己烷萃取法提取辣木叶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其成分构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辣木叶中共鉴定出4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新植二烯(3.752%)、植醇(9.309%)、9Z,12Z,15Z-三烯-1-十八醇(4.198%)、二十五烷(1.308%)、二十七烷(2.098%)、二十二碳烯酰胺(2.360%)、二十九烷(2.352%)、维生素E(8.495%)、菜油甾醇(3.368%)、豆甾醇(1.104%)、β-谷甾醇(14.239%)、β-香树素(3.325%)、24-亚丙基胆甾-5-烯-3-醇(7.170%)、4,8-二甲氧基-3-甲基-2(1H)-奎诺酮(1.586%)等。[结论]辣木叶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甾体、醇、烃、杂环、胺、酯、醛、脂肪酸与酮,其中含量最高的为甾体类。  相似文献   

4.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73-18774,18776
[目的]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柳蒿芽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柳蒿芽挥发性物质中共分离出了69种成分,其中62种成分被鉴定清楚,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β-月桂烯(7.60%)、(顺)-1,8-萜二醇内醚(9.29%)、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7.02%)、(S)-顺马鞭烯醇(7.05%)、蒿醇(2.64%)、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醇-乙酸酯(5.72%)、石竹烯(4.11%)、(Z)-β-法呢烯(10.61%)、大=牛儿烯D(8.07%)、α-佛手柑油烯(10.62%)等。[结论]通过对柳蒿芽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柳蒿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香气是桂花茶感官品质评价的核心因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决定着桂花茶的香气质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2020年和2019年桂花茶的挥发性物质,研究桂花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桂花茶可检出4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不同年份桂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样挥发性成分总量比2020年样高;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十六烷酸、亚麻酸、(Z)-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1、脱氢二氢-3-环氧-紫罗兰醇和十六烷酸甲酯等含量较高;2019年样的十六烷酸含量最高,酚酞二丁酯、植醇、磷酸三乙酯等化合物未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取并分析胡椒果梗和胡椒果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成分及其抑菌效果。[方法]联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DE)提取胡椒果梗和胡椒果中的挥发性化合物,利用气质联用对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采用滤纸片抑菌圈法测定胡椒梗挥发油抑菌效果。[结果]试验显示,胡椒梗共分离鉴定出α-香芹烯27.23%、β-月桂烯8.48%、α-蒎烯8.32%、莰烯7.77%、α-柠檬醛7.68%、松油醇7.52%、α-石竹烯4.99%等85种化合物,胡椒梗与胡椒中的挥发性成分无明显差异;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可为胡椒果梗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赵文生  王建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00-12102
[目的]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铺地柏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铺地柏挥发油提取率为0.68%,共鉴定出88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85.74%。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17.06%)、(-)-4-萜品醇(2.96%)、β-香茅醇(2.34%)、2-十一烷酮(8.35%)、3,7-二甲基-6-辛烯酸甲酯(5.87%)和α-杜松醇(4.07%)。[结论]该研究通过对铺地柏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铺地柏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戴小阳  李霞  董新荣  周宝磊  谢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62-11564,11597
[目的]研究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萃取多花蒿鲜嫩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供试菌,研究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测得挥发油收率为0.16%;采用GC-MS分离出42个主要成分,并鉴定了22个组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总含量的66.1%(面积归一化法)。挥发油主要成分有:桉叶二烯(9.5%)、(E)-2-己烯-1-醇(7.8%)、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5.7%)、石竹烯(3.8%)、α-石竹烯(3.0%)、石竹烯氧化物(2.1%)和(+)-α-松油醇(2.1%)等。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明显,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论]云南多花蒿鲜嫩枝叶挥发油含量较高,化学成分结构丰富,香气宜人,且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极具研究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松木材挥发性物质对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的影响,为研发高效诱集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索氏提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样品前处理方法提取松木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从鉴定出的物质中选择8种化合物,使用四臂嗅觉仪进行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试验.[结果]采用索氏提取和固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分别从松木材中鉴定出45和27种组分.从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化合物中选取8种化合物(α-松油醇、马鞭草烯醇、乙酸龙脑酯、雪松醇、α-蒎烯、桃金娘烯醛、乙酸松油酯和长叶烯)进行台湾乳白蚁嗅觉行为试验,双向竞争试验结果,在1.00 mg/mL质量浓度下长叶烯、雪松醇、马鞭草烯醇和桃金娘烯醛对台湾乳白蚁均具有引诱作用;乙酸龙脑酯和α-松油醇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趋避作用;α-蒎烯和乙酸松油酯对台湾乳白蚁的趋性不明显;四向竞争试验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合物对台湾乳白蚁的引诱程度不同.[结论]松木材中存在的挥发性成分长叶烯、雪松醇、马鞭草烯醇和桃金娘烯醛对台湾乳白蚁均具有引诱作用,具有开发应用于白蚁饵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陆静金  夏泉  刘守金  潘成罡  李言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37-138,147
[目的]对比分析黄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差异。[方法]采用正己烷蒸馏法从黄芩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在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各鉴定出27种化学成分,其中地上部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新植二烯(7.26%)、维生素E(7.42%)和5-烯-3-豆甾酮(11.31%)等,地下部分高含量的成分主要为亚油酸(14.05%)、油酸(8.47%)、Bis(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5.29%)和麦角醇(4.51%)。虽然地上和地下部分在主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也含有部分相同化合物,如橙花叔醇、棕榈酸、邻苯二甲酸、角鲨烯、4-烯-3-豆甾酮及部分烷烃类。[结论]黄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烷烃、酸、烯烃、酯、醛、甾醇等类,该研究为充分利用黄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性状和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设置5个水分胁迫梯度(分别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10%、20%、40%、60%、80%)进行试验。[结果]桂花在各处理环境下的苗高生长情况和地茎生长情况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情况均表现依次为:60%田间持水量〉40%田间持水量〉20%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10%田间持水量,脯氨酸含量表现为:10%田间持水量〉20%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40%田间持水量〉60%田间持水量。[结论]桂花苗木对土壤水分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2.
桂花RAPD分析的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桂花4个品种群(银桂品种群、金桂品种群、丹桂品种群和四季桂品种群)中选取8个桂花样品,用于桂花RAPD分析的引物筛选试验。从Operon公司的OP系统的AB、AC、AD、Y、Z5组共80个10碱基引物中筛选出20个扩增条带多且多态性好的引物,20个引物共扩增116条DNA条带,用100~3000bp的DNAmarker标记片断长度在200~2000bp,多态性条带有7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62.0%。不同引物的扩增带数不同,最多的可扩增出8条DNA条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讨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下桂花幼苗的吸收积累特性.[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法,以桂花幼苗为对象,选择重金属Pb在浓度梯度0、50、100、500、1 000和2 000 mg/kg,Cd在浓度梯度0、1、10、50、100和200 mg/kg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Pb、Cd单一及复合胁迫对桂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条件下,土壤Pb含量达到500 mg/kg时显著抑制桂花幼苗的生长,土壤Cd含量达到100 mg/kg时显著抑制桂花幼苗的生长.桂花幼苗各部分对Pb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对各部分Cd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根>茎>叶,但是各部分对Cd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茎>根>叶.[结论]在复合胁迫下,低浓度Pb、Cd处理表现出相互促进吸收积累,高浓度处理表现出相互抑制吸收积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地区旱雨季降水分布的显著差异导致其生境植物的生理生态差异.为评估这种差异,本研究选取喀斯特森林次生林常见落叶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 Muell.)和常见经济作物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两种植物旱、雨季饱和净光合速率(Pmax)、比叶面积(SLA)、叶氮量(Nmass-leaves)、茎氮量(Nmass-sterm)、叶绿素a、b总量(Chla+b)及其比值(Chla/b)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植物的上述所有指标在旱季均呈下降趋势,红背山麻杆在不同季节的生理指标均高于桂花,营养获得和储存能力较强.红背山麻杆作为喀斯特特殊生境优势种比桂花在生理指标方面显示出更好的适应性,这可能是其成为喀斯特森林群落的先锋种和优势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贵州产桂花为原料,以桂花总黄酮吸附量及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选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桂花总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采用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等考察AB-8型大孔树脂对桂花总黄酮的分离纯化最佳工艺条件及效果。[结果]pH值、洗脱剂、温度、上柱液浓度、径高比、流速、总黄酮与树脂质量比等工艺条件对桂花总黄酮的吸附洗脱量和回收率等影响很大。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值4~5;洗脱剂为浓度70%乙醇,料液比为1∶4(g/ml),上柱总黄酮质量与树脂质量比为1∶9.4,上柱液总黄酮浓度为17.86 mg/ml,流速为2~3ml/min;冲洗杂质用水体积2~3 BV,流速为3~4 ml/min;径高比为1.5∶21.6;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但洗脱率加大。[结论]优选出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桂花总黄酮工艺条件,为桂花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桂花生长速度和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薇  谭翠英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54-17356,17363
[目的]研究桂花生长速度和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区主干道两旁的桂花树为研究对象,对其树高、胸径、冠幅、幼叶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指标、结实情况进行调查,以日照时间长短和是否进行生殖生长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缩短日照时间更有利于桂花的纵向生长;营养生长状况与是否进行生殖生长没有必然联系;生殖生长的幼叶长势较弱,发育迟缓,但不改变其发育顺序;日照时间越长,桂花幼叶发育进程越快。[结论]该研究为西南地区选用桂花作行道树的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丽梅  叶诚  鄢又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69-14970,15025
[目的]了解桂花总黄酮抗氧化的生理活性,为开发天然油脂抗氧化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桂花总黄酮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桂花总黄酮对4种食用油脂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对菜籽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效果,其作用具有剂量效应关系;VC、柠檬酸、酒石酸对桂花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均有协同增效作用,与合成抗氧化剂相比,均能增加桂花总黄酮对油脂的抗氧化效果;桂花总黄酮添加量达0.02%时,抗氧化效果优于0.02%BHA。[结论]桂花总黄酮添加到油脂中,既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延长含油食品的保质期,又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桂林市桂花开花规律,预测桂花开花时间,为桂林市开展桂花观赏旅游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普查和定期观测法,记录1999~2011年桂林市桂花的花期,并与桂林市历年的温度、湿度、降水量、雨日、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桂花花期预测模型.[结果]桂花花期与部分月份的降水、水气压、日照、雨日、最高温度等相关度较高,其中9月最高温度(x1)对桂林市桂花花期的影响最大,其次是2月中旬雨日(x2).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桂林市桂花花期的预报模型为:y=-166.680+6.546x1-0.184x2.利用模型对桂花开花日期进行回测,结果表明预测模型的准确率较高,误差在0~3 d.[结论]花前温度是影响桂林市桂花开花的关键因素,花前温度越高,开花越晚;在桂花春梢萌发时期,雨日对桂花花期影响也显著,雨日越多,越有利于春梢生长,桂花开花越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影响桂花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的激素组合。[方法]以紫银桂的幼叶、茎尖和幼胚为材料,对影响桂花愈伤组织形成和继代培养的激素组合进行研究。[结果]叶片、茎尖和幼胚在不同培养基中均能产生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NAA浓度为0.3 mg/L的条件下,当幼胚、幼叶和茎尖培养基中6-BA浓度分别为3.0、5.0和5.0 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在诱导培养基中NAA浓度为0.5 mg/L的条件下,当幼胚、茎尖和幼叶培养基中6-BA浓度为3.0、3.05、.0 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从节省成本的因素考虑,最适合愈伤组织增殖的激素组合应为6-BA 2.0+NAA 0.5 mg/L。[结论]该研究为桂花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姜红宇  李怡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3,(25):10313-10314
[目的]通过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含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法、纸片法对未经处理的果皮,果皮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液分别预试验,初步探索成熟桂花果皮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成熟桂花果皮含有氨基酸和肽、有机酸、甾体、黄酮体、香豆素和萜类内酯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含双键的萜类化合物、皂素或脂肪酸盐等成分.[结论]成熟桂花果皮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桂花果皮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开发利用桂花果皮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