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秋生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50-150,153
对近年来东安县杂交晚稻赤枯病发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对杂交晚稻赤枯病的发病特点、发病原因等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赤枯病发生时期、发病症状、危害程度、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等方面介绍了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水稻赤枯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发病的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等,以期为控制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保障水稻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赤枯病是水稻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近年有加重的趋势。盐城市发生的赤枯病以出现缺锌症状和中毒症状为主。缺锌主要是土壤有效锌含量低、磷锌拮抗、水稻长期水层灌溉引起的,秸秆还田时若采用传统的水浆管理会加重赤枯病发生的概率。通过分析发病原因,有针对性提出赤枯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理性赤枯病俗称僵苗。水稻发病后,叶片枯死,生育期延迟,对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病属于非侵染性生理性病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以缺钾、缺锌或不良土壤环境为主。200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水稻不同程度发生了生理性赤枯病,对水稻产量有一定影响。下面就2005年水稻生理性赤枯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指导今后水稻生产,减少该病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俗称"红僵苗"、"铁锈病"。赤枯病是盐碱地水稻生产中主要病害之一,我省近些年发生的水稻赤枯病多数是缺锌或缺钾而引起的。文章主要对盐碱地水稻赤枯病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水稻赤枯病是稻区常发病害,影响水稻生产,造成减产。基于此,通过对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发病原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昭平县杂交水稻赤枯病的发病症状,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水稻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宝应县2009年水稻赤枯病的发生特点,在分析其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为宝应县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总结水稻赤枯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即阶段性)为防治水稻赤枯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赤枯病又名缺钾症,俗称红苗病、锈稻、坐棵等,是水稻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是黑龙江省水稻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生理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和机插稻面积的扩大有加重趋势,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赤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分蘖盛期达到发病高峰,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发,对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严重阻碍。了解水稻赤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生原因与  相似文献   

12.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水稻赤枯病的症状表现,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和发病规律,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相似文献   

13.
水稻赤枯病是南方水稻产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之一,但近两年该病在北方寒地水稻栽培中逐渐流行起来,对北方寒地水稻的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笔者就北方水稻赤枯病发生类型和发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赤枯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赤枯病是寒地水稻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赤枯病,笔者近几年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调查、归纳、总结,研究制定了一套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7,(1):78-79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赤枯病的发生与危害,试验采用不同施肥与田间管理方式进行水稻赤枯病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施用硫酸锌2公斤/667m~2+氯化钾20公斤/667m~2,保持田间湿润,对水稻赤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该试验结果为更好防治水稻赤枯病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薛乃启,董克锋(山东省鱼台县农业局272300)近年来,水稻赤枯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发病程度日趋严重,当前已成为鱼台县水稻生产中的一大主要病害。据1993~1994年调查统计,全县发病面积近8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28.4...  相似文献   

17.
赤枯病是杉科(Taxodiaceae)树种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对落羽杉属(Taxodium)树种赤枯病发病规律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落羽杉赤枯病病原菌在病叶和小枝上潜伏越冬;次年,孢子从5月开始飞散,6月中旬达到顶峰,7月下旬停止,主要通过风雨传播;落羽杉属赤枯病从7月下旬开始发病,8—9月为病害高发时期,感病指数变化最大,11月份气温骤降之后病情趋于平稳;此外,落羽杉不易感病,而墨西哥落羽杉易感病,两者杂交后代中山杉502、中山杉407、中山杉118和中山杉405依次更易感病,中山杉406不易感病。对8种不同的杀菌剂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多菌灵、甲基硫菌磷、蛇床素和苯甲丙环唑的杀菌效果较好,其半数有效浓度(effective concentration50%,简称EC50)分别为1. 051、24. 283、4. 356、14. 320 mg/L。  相似文献   

18.
介绍驻马店市水杉赤枯病发生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水杉赤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本文介绍了水稻赤枯病的症状、发生类型、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稻赤枯病是我县水稻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生理性病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流行年份一般减产5-10%,严重的达20%。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危害,近年来,我们对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