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北方地区夏季平菇生产问题较多的现状,为了实现北方地区平菇夏季高产、稳产,扩大北方地区"南菇北移"优势,根据研究团队多年平菇相关技术研究经验,开展多方面工作,制定规范了北方地区地沟式大棚夏季栽培平菇技术,主要包括大棚搭建、栽培流程、采收包装、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档案管理等,以期为北方地区夏季栽培平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调查和分析了平菇菌渣对大棚厚皮甜瓜生长势、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平菇菌渣处理的大棚厚皮甜瓜生长势较强、抗病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果实品质较佳,产量可达2 500 kg/667 m2,比对照显著增产6.17%.因此认为,平菇菌渣能促进大棚厚皮甜瓜的生长,提升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抗病性,为拓宽大棚厚皮甜瓜的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衍栋 《蔬菜》2000,(8):31-31
目前,在冬季大棚生产中,由于存在着种植品种单一、复种指数低及空间设施利用率低等原因,影响了冬暖式大棚菜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而食用菌冬季生产则需要增温保湿,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冬暖式大棚内进行了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探索了棚内黄瓜与平菇立体高效栽培的有效途径,增加了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下。 一、黄瓜与平菇立体间作模式 冬暖式大棚面积为667m~2,在冬暖式大棚内以后立柱为分界线,后立柱以南为黄瓜与平菇间作区,黄瓜于10月5日播种…  相似文献   

4.
北方地区一年四季一般只有秋季露地播种平菇、且易于管理,许多大棚种植蔬菜品种又比较单一,因此,为充分利用大棚空间,把菜与平菇套种,利用菜秧蔓的遮荫生产平菇,近几年在我县大棚种植区已试验示范成功。即春黄瓜/平菇~~秋番茄/秋平菇,该高产高效模式连续几年平均667m2产值超2万元。1茬口安排 2月下旬扣棚整地,施足基肥做畦,畦宽1m,长4.6m,畦间距0.2m为灌水沟,黄瓜1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定植,平菇3月中旬播种,平菇头潮菇和黄瓜根瓜采收在4月下旬,6月下旬生产结束。7月下旬~8月上旬秋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5.
焦光才  郑黎红 《蔬菜》1994,(1):29-30
大棚秋平菇栽培由于前期气温高,中后期气温低,加之品种选择不当,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往往造成菇菌感染,影响平菇发菌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致使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为此,我们近几年进行了大棚秋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采取选用优良品种,提高菌种质量,加大播种量,脱袋埋土和变温管理等先进技术,可采鲜菇1~6潮,采收期长达3个月左右,生物学效率由原来的95~100%提高到150~200%,从而为大棚秋平菇高产栽培找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浙江食用菌》2010,(4):12-12
据俄罗斯中文媒体报道,25岁的留学生陈超和李浩然在俄罗斯“借壳”一家公司做起了蔬菜和平菇的生意,他们种菜卖菜,经过两年的打拼,闯出了一片天地,并且挤垮了当地最大的平菇供应商。现在他们拥有15个大棚,每个大棚有600~700平方米的面积。他们除了种“主产品”平菇外,也种小西红柿和白菜等蔬菜。在产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纯白平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白平菇,颜色洁白,口味细嫩,韧性好,耐贮藏,便于运输,且市场价格每公斤比普通平菇高 1~ 2元左右,深受经销商和消费者欢迎。但由于纯白平菇抗逆性差,导致产量低效益不高,目前栽培面积较少。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了一些栽培纯白平菇的高产经验。1 栽培场所选择 选择未栽培过食用菌,场地无霉源,排水性好的钢架大棚或温室。在发菌前场地均需作消毒灭菌处理。大棚密闭用硫磺熏蒸。具体做法:在2 0 0m2 的大棚中均匀放置盛有少许易燃刨花的四个铁桶(或铁锅),然后在每个桶(或锅)中加入 2 5kg硫磺点燃后将大棚密闭熏蒸 …  相似文献   

8.
李正飞 《食用菌》2007,29(1):39-39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农户采用玉米秸秆发酵料栽培平菇,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方法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1大棚设计同常规冬暖式蔬菜大棚。2季节安排平菇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3~17℃,各地可依气候条件安排生产季节。  相似文献   

9.
冬天栽培平菇,因气温低,需设增温措施,既费工,又增加生产成本。近年来,我在蔬菜大棚内栽培平菇,经两年试验表明,在8×50m~2的蔬菜大棚内可投入1500kg培养料,收鲜菇1750kg,经济效益很高。现将其技术介绍如下: (一)大棚的建造和种植模式 大棚建在通风向阳的地块,棚宽7~8m,长40~50m,东西走向,北墙和东西两端的山墙用麦秸和泥土混合建成,在一端留门,棚顶采用竹木结构。水沟北面要高些,上铺一层砖,在砖上再铺一层用1%石灰水浸过后晒干的玉米秸秆,厚约10cm,用以摆放平菇栽培袋。其结构和种植模式见图1。  相似文献   

10.
李峰  赵建选 《食用菌》2011,(5):57-58
河南省辉县市是河南省平菇种植规模最集中区、种植面积最大区,也是河南主要城市平菇生产、销售集中供应地,常年栽培平菇12000多个大棚,2010年被评为国家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产品远销山西、河北、山东、北京等地。随着平菇栽培面积的逐年扩大及平菇病虫防治技术培训不完全到位,一种新的平菇病害正在悄悄蔓延,菇农们将这种新的病害统称为“黄菇病”。  相似文献   

11.
平菇多数为低温型菌类,喜欢在秋冬春三季生长,故俗称“北风菌”或“冻菌”。但是湖南安乡县农民企业家涂光辽,每年大规模多茬种植平菇已有9年,积累了丰富的种菇经验。特别是在江南盛夏最炎热的“三伏”天气,他种植的平菇还能稳产高产,其经验简介如下: (一)利用稻田作种菇场 这是他能在盛夏夺取平菇高产的根本保证。其作法是:在开阔成片的稻田中,选择一丘地形方正、排灌方便、交通便利的稻田作菇场。先在场上搭大棚,棚顶覆盖石棉瓦或草帘;棚周围挂活动草帘及塑膜,以能遮光避风雨为合适。大棚长方  相似文献   

12.
在冬暖式塑料大棚内进行黄瓜间平菇越冬栽培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黄瓜亩产量6458公斤,产值11458元,平菇亩产量3125公斤,产值6250元,总收入17709元。黄瓜间作平菇比单作黄瓜亩净增产值8543元,明显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和产值。本技术采用冬暖式大棚,东西长50米,跨度8.2米,面积41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平菇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1]。平菇的主要栽培方式为塑料袋栽培,栽培设施为塑料大棚。长期栽培食用菌的大棚,易引起土壤中致病微生物种群的富集[2],同时虫口基数也在不断积聚、扩散,导致病虫害发生严重、平菇产量下降,影响栽培者效益。为了改善菇棚环境、提高栽培成功率,笔者采用平菇、玉米轮作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栽培者经济效益,也促进平菇栽培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高玉堂 《食用菌》2008,30(1):45-45
年平均气温2.6℃,昼夜温差1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50C以下,年降水量400mm,7-9月平均气温200C左右,冬季严寒,11月-翌年2月平均气温-20℃左右,是坝上高寒地区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气候条件,很适应夏栽平菇,多年来也一直以夏栽平菇为主。但冬、春两季寒地平菇的售价高,其它地区的平菇,由于气候和运价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易到达该地区,市场空缺大,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利用大棚在寒地秋栽平菇既可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同时.秋栽平菇越冬后,正好填补坝上高寒地区春栽平菇的空缺,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根据多年的栽培经验,在坝上高寒地区,即使在大棚里秋栽平菇,在不供暖的情况下,出菇也只能维持到12月中旬。由于供暖成本较高,一般情况下,12月中旬后,将进入越冬期,如何正常越冬对来年春季平菇的产量及种菇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进行过多种越冬方式试验。现把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平菇产业一直是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项目,全区平菇栽培品种共有8个,主要栽培方式是采用半地下冬暖式大棚和拱棚立体栽培。全区994个行政村,有650个村生产平菇,总产(鲜重)达2.3亿kg。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野生食品、追求健康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笔者通过几年的探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气候干燥寒冷,无霜期短。用塑料大棚栽培平菇,出菇旱,产量高,转潮快。春秋两次栽培都在蔬菜淡季出菇,可调节市场的蔬菜供应,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塑料大棚栽培平菇工艺简单,温度、湿度容易控制,一般农户都可以栽培。每平方米用料60斤左右,一般能采收40—50斤平菇,最高产量达到60斤以上。城镇近郊的菜农,春季大棚黄瓜结束后,秋季再栽一次平菇,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桑枝配方种菇循环生产利用技术,包括桑园管理、桑枝处理,桑枝种菇配方、大棚栽培平菇技术,以期为桑枝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桑枝配方种菇循环生产利用技术,包括桑园管理、桑枝处理,桑枝种菇配方、大棚栽培平菇技术,以期为桑枝循环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孔怡  蔚承祥  王庆武 《食用菌》2008,30(5):42-42
进入冬季农闲期,平菇栽培成为许多农户所选择的一项很好的经济收入来源。作为短期栽培平菇的栽培户而言,急需一种投入少、构建易、高效实用的栽培设施。为解决农户这一需求,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重点对比周边栽培户不同栽培设施的优缺点,总结出了一种适宜冬季平菇的简易高效栽培大棚模式。  相似文献   

20.
杨登山  文青善 《蔬菜》1995,(3):36-37
塑料大棚立体栽培平菇新技术044400山西省夏县食用菌研究会杨登山,文青善近年来,我们利用塑料大棚立体栽培平菇获得成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方法介绍如下:一、塑料大棚的形式建造塑料大棚时,要考虑保温、保湿、通气、投资等因素,充分利用太阳能源,大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