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南方红壤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为该地区的土壤抗蚀性研究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柑橘园试验区的裸地对照、柑橘净耕、柑橘+全园植草、柑橘+水平梯田处理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处理、不同深度下土壤抗蚀性。 [结果] 0-2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的土壤抗蚀性最强,柑橘+水平梯田和柑橘净耕次之且二者无显著差异,裸地对照最差;20-40 cm土层,柑橘+全园植草和柑橘+水平梯田的土壤抗蚀性最强且二者无显著差异,柑橘净耕次之,裸地对照最差;相同处理下0-20 cm土层的土壤抗蚀性显著大于20-40 cm土层。 [结论] 水土保持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抗蚀性,柑橘+全园植草的处理下土壤抗蚀性最强。建议在该区域采用林草复合的措施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加强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沙棘林地土壤抗蚀性及其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黄土高原沙棘资源较丰富的靖边、黄龙、麟游、秦安、交口等县土壤抗蚀性指标的测定与分析,认为水稳性团粒含量是黄土高原土壤的最佳抗蚀性指标,其次是风干率(砂壤土除外),而以微团聚体含量为基础所表示的各种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区土壤的抗蚀性。在地带上黄土高原由北而南抗蚀性递增。  相似文献   

3.
渭北旱塬花椒地埂林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通过对花椒地埂林土壤抗蚀性、抗冲性指标连续 3年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花椒地埂林土壤具有显著的固埂保土效益,土壤抗蚀性、抗冲性均高于无林埂土壤。土层腐殖质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风干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均高于无林地埂土壤,土壤分散率、分散系数均低于无林埂土壤。土壤抗冲性大小与树龄、冲刷水量、土壤毛根含量、腐殖质含量关系密切,土壤抗冲性变化规律与抗蚀性吻合,土壤抗蚀性强弱与抗冲性强弱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典型黑土区水曲柳林、落叶松林、樟子松林、云杉林及开垦50 a的耕地土壤为对象,通过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土粒静水崩解能力以及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与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林对土壤可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土层范围内,林分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高较大粒级团聚体的比例,显著增加PA0.25、降低团聚体破坏率(P<0.05);林地土壤水稳性指数显著提高(P<0.05),增加幅度达4.46~7.92倍;林地内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耕地相对提高了32.6%~62.7%.差异显著(P<0.05);可以认为水土保持林能够有效降低土壤可蚀性,并以阔叶水曲柳林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构建与调控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水保林对紫色土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紫色土严重侵蚀地(光板地)及水保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紫色土严重侵蚀地采用高标准阶梯状整地,并用胡枝子护埂方式营造马尾松和黑荆树混交林,7年后,水土流失基本上得到控制,林地土壤有机质、粘粒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均比光板地大;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土壤分散率、土壤侵蚀率则比光板地小,土壤渗透性能亦比光板地为好。说明紫色土严重侵蚀地营造水保林后,土壤抗蚀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在紫色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采用乔灌草并辅以一定工程措施营造水保林,是防治连城水土流失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土壤抗蚀性演变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取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林龄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对照,分析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壤抗蚀指数。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种植刺槐林后:>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增加,并随林龄增加逐渐升高;土壤团聚状况、团聚度显著高于坡耕地并随林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土壤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呈波动式降低;小粒径的微团聚体和机械组成逐步向大粒径转变。相关性分析表明:>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0.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有机碳与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则与全氮、碱解氮、全磷呈显著负相关;团聚状况、团聚度与全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抗蚀指数随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壤抗蚀性能的演变过程。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较差,种植刺槐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该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对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主导因子是腐殖质及料粒含量;水稳性团粒含量是反映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可根据土壤腐殖含量和水稳性团粒含量分为6级,黄土高原土壤抗蚀性的地域分异是东南部最强、西部居中、而北部最弱。  相似文献   

8.
土壤抗蚀抗冲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该文是对土壤抗蚀抗冲性与其内在性质研究历史和特点的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综述土壤抗蚀性研究成果及抗蚀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土壤抗蚀性研究的进展 ,并指出目前土壤抗蚀性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土壤抗蚀性研究应建立在侵蚀动力和土壤抗侵蚀力作用过程的基础上 ,从土壤侵蚀过程中各种因素的作用机理出发 ,使土壤抗蚀性的研究标准化、定量化 ,为土壤流失预报及水土流失调控措施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抗蚀性指标对侵蚀泥沙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有土壤颗粒分散特性和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特性方面的诸多指标。为研究不同土壤抗蚀性指标对侵蚀泥沙的影响程度,以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15个不同水保措施类型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对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选取的10个抗蚀性指标对土壤侵蚀模数影响最佳3指标分别为团聚度、受蚀性指数(Eva)和侵蚀率,团聚度与土壤侵蚀量关联度最大,为0.744;对土壤侵蚀模数影响最差3指标依次为湿筛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EMWD)、干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差值(MWDC)和0.5mm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数(WSA),EMWD与土壤侵蚀量关联度最小,为0.594。土壤颗粒分散特性比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特性对土壤侵蚀量影响大,前者关联度平均为0.705,后者关联度平均为0.621。通过土壤抗蚀性指标与侵蚀泥沙不同关联度的比较和排序,可以为侵蚀影响程度排序等提供信息,对以后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1 前言流域泥沙来源主要有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称为快速途径),风化、侵蚀、雪融(称为慢速途径)。水流造成的土壤侵蚀,其影响因子有地形因子(坡度、坡长、小地形),地质因子(基岩和土层构成),植被因子(草本或木本植物的生长速度)、土层厚度和土壤结构、土壤颗粒大小及强度特性,以及水流等外营力。然而,由于各个因子间相互交错,互为作用,难以将全部因子考虑进去,且各流域状况不尽相同,因此,侵蚀量和表示侵蚀速率的主要模型都是以降雨及流域泥沙淤积的测量结果为基础建立的。所以,如将某一流域的模型应用到其他流域就显不妥。  相似文献   

12.
因开发建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各种开发建设扰动土壤的抗蚀抗冲特点,对于预测水土流失和有效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3处在建房地产项目为例,分析研究了房地产项目建设对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项目建设扰动土壤的抗蚀、抗冲性明显低于经果林地的土壤,其抗蚀指标值和抗冲系数平均值分别较后者小44.15%和30.28%;房地产项目区内压实土壤抗蚀抗冲性明显好于松散土壤,说明及时压实土体是防治因开发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EN-1固化剂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土壤中应用高分子聚合物是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抗蚀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文以0-30cm和30-100cm土层的塿土和黄绵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EN-1固化剂的施用对土壤抗蚀性能的影响。利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等指标计算土壤抗蚀性,对施用EN-1固化剂后的土壤抗蚀性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EN-1固化剂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程度与固化剂掺量、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取土层次有关,当EN-1固化剂在土壤中的掺量为0.15%(0-100cm塿土和0-30cm黄绵土)或0.20%(30-100cm黄绵土)时,土壤的抗蚀能力最强。试验结果为固化剂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黄土区土壤抗蚀性预报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空互换法,采用野外典型区域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南方4省(江西、湖南、四川、湖北)不同苎麻种植年限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体破坏率,0.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可以作为评价南方种植苎麻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能的指标;(2)种植苎麻增加了土壤中2mm和0.2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土壤中2mm和0.25mm团聚体的破坏率,且其效果随着苎麻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强。种植苎麻对增加2mm团聚体的含量及降低其破坏率的作用尤为突出;(3)所选择的4个研究区中,以四川省达州地区种植苎麻提高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的效果最为突出,其次是湖北省咸宁市。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土壤抗蚀性的微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土壤微形态的研究方法观察了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土壤的微观特征,用以研究土壤的抗蚀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发育处于初始阶段,土壤在矿物成分,有机物质,土壤形成物等方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冲积物的特征,土壤微结构差,抗蚀性弱,微生态系统脆弱,土壤经人为扰动后易发生水土流失,由三角洲顶部向河口地区。土壤发育愈来愈差,也愈容易遭受侵蚀,因而土地开发利用中,必须重视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土壤抗蚀性指标及其适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相似文献   

18.
土壤可蚀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土壤可蚀性(soil erodibility)是指土壤是否易受侵蚀破坏的性能,也就是土壤对侵蚀介质剥蚀和搬运的敏感性。与侵蚀营力一样,土壤可蚀性是影响土壤侵蚀量大小的又一个重要因子。在水土保持学科中,我国习惯上把“水”和“土”并列使用,而国际上则用“soil loss”、“soil erosion”、“soil conservation”或“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等术语。显然,土壤是水土保持学科的重点。另一方面,土壤侵蚀营力等是土壤流失过程中的外部因素,而土壤性质才是内在因素,因此,水土保持学科中核心的也是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土壤保护。土壤可蚀性研究在水土保持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上把土壤可蚀性研究一直作为水土保持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抗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资阳水土保持试验所布设的7种土壤试验小区,用模拟降雨装置进行了土壤抗蚀性能的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7种土壤的抗蚀能力大小依次为:冷沙黄泥>棕紫泥>红棕紫泥>灰色潮土>红紫泥>黄红紫泥>暗棕紫泥;(2)7种土壤的么径流过程累积量与降雨历时、产沙过程累积量与降雨历时,径流过程累积量与产沙过程累积量之间均有显的线性相关关系,以及6种土壤的土壤含水量与开始产流时间之间有非常  相似文献   

20.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抗蚀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延安、安塞、吴旗的人工刺槐林、柠条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地区的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为对照,通过对5个表征土壤抗蚀性的指标即>0.2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0.5 mm水稳性团粒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团聚状况和团聚度的比较分析,对人工刺槐林、人工柠条林相对于自然恢复草地和坡耕地改善土壤抗蚀性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不同林龄人工林土壤抗蚀性的变化.研究表明,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显著提高了土壤抗蚀性,但不及自然恢复草地,尤其在安塞和吴旗表现更明显;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地土壤抗蚀性能增强,并趋于稳定.并通过对样地的聚类分析,也得出与上述相似的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封禁条件下的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丘陵沟壑区比较适宜的植被恢复方式和控制土壤侵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