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尼特左旗境内针茅群落动态规律和波动性的研究格日勒图(苏尼特左旗畜牧局011300)苏尼特左旗位于草原向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即“生态脆弱带”。而克氏针茅群落和小针茅群落是本旗分布广泛而又最基本的地带性群落类型。本文就对两个群落动态规律和波动性进行初步研...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天祝高寒放牧草地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8种肥料(N,P,K,Zn,Cu,Mo,Se,B)的根部喷施试验,于7月和8月份测定不同处理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除禾草类群外,各施肥处理对天祝高寒草地不同植物学类群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氮肥提高了禾草类植物的生物量,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对赖草(Leymus secalinus)、早熟禾(Poa pratensis)的盖度以及赖草的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海海北门源县门源马场为例,探讨了3种类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和门源嵩草(Kobresia menyuanica)3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均表现为复层结构;其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关系密切;不同高寒草甸群落间共有物种较少,物种替代速率较高;矮嵩草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分别是金露梅高寒草甸和门源嵩草高寒草甸的1.62和1.69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表层土壤中,垂直空间分布结构呈T字形;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封育对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云雾山封育与未封区为对象,采用样线法进行调查,重点分析二者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以期为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封育后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群落发生较大变化,物种数显著增加、演替差异明显,由未封区的本氏针茅+大针茅(S. gigantea)群落演替为封育后的大针茅+本氏针茅群落;未封区本氏针茅种群的优势地位明显加强,重要值明显大于封育区;封育与未封区群落的相似性系数为0.419;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修正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Audair和Groff指数)均表现为封育区>未封区,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封育区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其中禾本科、蔷薇科和杂类草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表现为封育>未封区,而菊科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李媛  程积民  于鲁宁  陈奥 《草业科学》2011,28(6):1052-1058
摘要:以云雾山典型草原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群落为对象,研究了火烧后2年、10年和未烧草地群落的物种重要值、群落平均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及枯落物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3个样地中,本氏针茅和白颖苔草(Carex rigesoens)是共优势种;火烧后2年和未烧地,铁杆蒿(Artemisia sacrorum)成为次优势种,而火烧后10年,赖草(Leymus secalinus)成为次优势种。2)火烧后2年地,群落的平均高度显著减小(P<0.05);火烧后10年地,群落的平均盖度显著减小(P<0.05);火烧后2年和火烧后10年地,群落的平均密度显著增加(P<0.05)。3)火烧后,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4)枯落物积累量变化表现为:未烧地>火烧后10年地>火烧后2年地,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油蒿-本氏针茅群落生物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5年逐月观测基础上,利用多元分析方法,建立鄂尔多斯高原沙地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因子影响的逐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在不同时期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差异显著,降水因子在各月都是影响生物量的显著因子,二者呈正相关,日照时数仅在6月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平均气温在各月都不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7-10月各月生物量都受前月生物量的显著影响,说明植物生长的持续性对生物量的形成和积累是重要的,应用本文建立的模型对3种不同气候条件下,各月生物量的波动范围进行预测,建立累积回归模型,将逐月回归模型,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在多数年份,逐月回归模型都比累积回归模型更接近实测值,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相比,本模型具有三方面的优越性,即可揭示气候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细节,具有预测能力以及精度更高,因此是对传统累积气候模型进行的有益改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人工草地高效生产和稳定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于2002~2017年8月中旬(生物量高峰期)刈割前进行刈割频次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ein.cv.Caoyuan No.2)+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混播旱作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影...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乌拉特荒漠草原退化红砂灌丛林地内,引入柠条灌丛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态恢复措施。关于人工种植柠条灌丛对天然红砂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的影响研究,是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保育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本研究以红砂和柠条灌丛作为研究对象,以灌丛间裸露地为对照。于2018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利用陷阱诱捕法,调查柠条和红砂灌丛微生境内地面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试验调查期间,共捕获地面节肢动物560只,隶属于10目23科。其中,优势类群有拟步甲科和蚁科,其个体数分别占总个体数的41.07%和22.14%;常见类群有10类,其个体数共占总个体数的32.68%;稀有类群有11类,其个体数共占总个体数的4.11%。2)地面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在红砂灌丛、柠条灌丛和裸露地微生境内存在较大差异,狼蛛科和管巢蛛科仅在柠条灌丛微生境内存在,蜉金龟科和木伪蝎科仅在裸露地微生境内存在。3)地面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在红砂灌丛、柠条灌丛和裸露地微生境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红砂灌丛、柠条灌丛和裸露地微生境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为0.65~0.71,属于高度相似。5)冗余对应分析(RDA)和偏RDA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个体数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在乌拉特荒漠草原红砂灌丛林地内种植柠条灌丛,虽然会对地面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其个体数、类群数和多样性分布的影响较小,说明种植柠条灌丛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恢复乃至生物多样性恢复均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克氏针茅是以无性繁殖为主,分蘖芽集中在秋季,春季极少和长新根,种子发芽迟,发芽率达74%。幼苗出现第三片真叶后,如不长新根,均已枯死。克氏针茅草原的代表群落是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组成的类型。由于放牧所造成演替趋向;即向旱生化发展和以冷蒿为建群种,由于缓坡覆沙地形向灌丛化发展,克氏针茅草原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呈单峰型曲线,高值在9月份,年度变化是在一定范围内摆布于岛兰察布草地,生物量是北部比南部高;灌丛化群落生物量无一定规律。克氏针茅草原地下部生物量为地上部分的22倍以上,根量集中于土层0-15cm,占总根量82%,体积占77.75%,长度达10.38公里,根系系数为0.0395。  相似文献   

11.
韩刚  党青  赵忠 《草地学报》2010,18(4):528-532
为阐明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抗氧化保护系统在旱逆境下的适应性调节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于2006年7~9月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1年生柠条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类胡萝卜素(Car)、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条件相比,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柠条的Car含量均长期无显著变化,CAT活性、GSH、AsA、H2O2和MDA含量均在一定时期显著增加(P<0.05);在中度干旱胁迫下SOD、APX和GR活性均长期无显著变化,但重度干旱胁迫下SOD与APX活性均有显著增加(P<0.05),GR活性则长期显著降低(P<0.05);在中度及重度干旱胁迫下柠条的CAT、AsA和GSH具有重要抗氧化保护作用,此外SOD与CAT良好的协同作用及中度干旱胁迫下AsA、GSH、GR与APX良好的协同作用下,能使对活性氧的清除更加有效;干旱诱导的氧化胁迫与氧化伤害在重度胁迫时更早发生。  相似文献   

12.
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为揭示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群落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采用根系取样器(φ=9 cm)对宁夏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和土壤含水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氏针茅群落地下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比根长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均表现出向表层(0~20 cm)集聚的趋势,且集中分布于0~40 cm土层,最大值均分布在0~20 cm土层,而底层(80~100 cm)最小;所有主要根系分布参数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以下各层差异不显著;土壤含水量与根生物量和比根长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与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均呈成正相关;根表面积、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比根长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影响草地柠条生长的主成分及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倩  程积民  万惠娥 《草地学报》2009,17(3):321-326
为探讨柠条灌木林与各影响因素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并为柠条灌木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85-2007年观测资料,选取18个指标,分别代表生长因子、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对宁夏固原河川上黄东山草地柠条林的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草地柠条生长的诸因子经主成分分析后可得5个主成分;其中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影响生长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同时生长因子又受土壤水分因子的制约。不同因子指标集团的典型相关分析表明,气候因子的积温、蒸发量影响地径和生物量,SW1、SW2、SW3、SW4、SW5和SW6受坡位、海拔、积温和蒸发量的共同影响,而生物量、株高和冠幅主要受SW2、SW3、SW4、SW6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赵培霞  王雷 《草地学报》2019,27(4):841-847
本试验采用甘蒙锦鸡儿(Caragana opulens Kom.)成熟种子为材料,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成熟胚的诱导,当胚成苗后进行增殖和生根培养,建立了一套野生甘蒙锦鸡儿的组培体系,为保护甘蒙锦鸡儿野生资源及其引种到城市园林建设中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结果表明:试验前将种子用蒸馏水浸泡一晚效果较好;当灭菌时间为15 min时污染率最小,为37.61%;MS+6-BA 0.5 mg·L-1+NAA 0.05 mg·L-1培养基为最适宜成熟胚离体诱导的培养基;MS+6-BA 0.5mg·L-1+NAA 0.05 mg·L-1培养基为最适宜增殖的培养基;再生苗移植到1/2 MS+IAA 0.1 mg·L-1培养基上,植株健壮,生根率为63.16%;将生根培养的甘蒙锦鸡儿幼苗移栽到草炭土:珍珠岩:蛭石=6:3:1的混合基质中,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15.
以CTAB法提取的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 Trin.)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本氏针茅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DNA、Taq酶、dNTPs、引物和Mg2+进行优化,旨在建立适合本氏针茅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DNA(20ng/μL)2.5μL、Taq DNA酶(5U/μL)0.1μL、dNTPs(2.5mmol/L)1.6μL、引物(10μmol/L)2.3μL、Mg2+(25mmol/L)1.4μL、10×Buffer 2.5μL、ddH2O 9.6μL。经过体系验证和引物筛选试验表明该体系适于本氏针茅遗传多样性分析,该体系的建立为本氏针茅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不同强度的匀强电场处理柠条种子,研究电场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适当电场条件处理的种子与对照组相比,种子的发芽率、根冠比、百株鲜重和百株干重明显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俞靓  井赵斌  程积民 《草地学报》2012,20(3):512-517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陕西省不同地区的5个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自然种群进行遗传变异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旨在探讨本氏针茅遗传变异产生的分子生态机理,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100个供试单株中,采用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可统计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82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1.61%,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87,Shannon 信息指数(I)为0.2975,各种群之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63.01%,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为36.99%,遗传分化系数φst 为0.6300,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0.1468,表明本氏针茅遗传分化程度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种群间,而种群内变异相对较小,且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8.
刈割时间与加工方法对柠条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开花期、结实期和往年生结实期柠条,分别揉碎、切碎和粉碎。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绵羊测定柠条消化率和瘤胃降解率。用81只大尾寒羊,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组,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结实期柠条粗蛋白含量高达16.16%,较开花期高14.29%,较往年生老枝高93.76(%P<0.01);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6.08%,较开花期低38.30%,较往年生老枝低55.88%;结实期揉碎柠条养分有效降解率、消化率、采食率、日增重等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P<0.01),说明以结实期刈割当年生柠条、揉碎加工饲用价值最好。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本氏针茅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盆栽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观测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日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本氏针茅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并有不同程度的"午休"现象,且上午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下午,随着土壤水分的升高而增加;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也呈"双峰"型,表现为较高土壤水分处理针茅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受水分和光热胁迫的影响,日变化曲线呈凹型;胞间CO2浓度受空气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双重影响,呈现早晚高,正午低的日变化进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值出现在上午较早的时段,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却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