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植物体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是生物技术中研究最早和最多的一个领域,也是其它一些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它目前被广泛用于体细胞遗传等理论研究和农作物育种,实践。在农作物育种上,体细胞组织培养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作用:(1)创造遗传变异;(2)挽救边缘杂种胚;(3)扩大繁殖系数;(4)筛选细胞突变体;(s)保存稀有种质资源。大麦是较早开展组织培养研究的作物之一,早在1890年,Brown和Mortis在研究平谷类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物技术在辽宁省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在辽宁省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主要包括: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常规育种技术结合;采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玉米常用自交系的遗传距离;首次发现并克隆了与高粱抗蚜基因紧密连锁的2个标记;在细胞和组织培养上,应用单倍体和细胞变异体等培养技术,选育出一批水稻、玉米和高粱的优良品系。在转基因育种方面,通过农杆茵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目的基因和含目的基因的总DNA,改进了高粱、向日葵和绿化菊的农艺、品质和抗性等性状。根据国内外农作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建立农作物现代育种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庆华 《中国麻业》2006,28(3):113-116
本文介绍了我国麻类作物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了我国麻类作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技术在草莓健康种苗培育及种质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研究中的主要进展,包括草莓的组织培养、诱变育种、体细胞变异筛选、原生质体培育及遗传转化等多个方面。探讨生物技术在草莓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麻类生物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麻类作物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概况,提出了我国麻类作物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大麦遗传育种中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概况,较全面地介绍了大麦单倍体育种主要途径的发展概况和单倍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并对大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利用、遗传转化、分子标记等在大麦遗传育种中研究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研究概况何花榕,杨惠杰(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体细胞组织进行离体培养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在几种主要禾本科农作物中,小麦体细胞组织培养的成功虽然比玉米和水稻略晚,但据近几年的报道,用小麦未成熟胚、幼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苎麻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的再生植株进行观察与鉴定,分析了经过组织培养循环所创造的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频率高、类型多的特点,而其中超亲变异的出现,证明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立苎麻生物技术育种新途径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9.
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昌立  李树川 《中国麻作》1996,18(1):1-6,36
通过对苎麻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的再生植株进行观察与鉴定,分析了经过组织培养循环所创造的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频率高、类型多的特点,而其中超亲变异的出现,证明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立苎麻生物技术育种新途径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0.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生物技术成果实用化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特征之一 ,生命遗传物质的发现 ,分子遗传学的创立 ,基因操作的突破 ,导致大批转基因动植物品种的诞生 ,不少已进入实用阶段。水稻生物技术育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在我国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技术以其简单、快速、有效等优势成为同常规育种相当的水稻育种手段之一。中国水稻所利用体细胞诱变技术选育出了抗白叶枯病、分蘖性强、产量高的晚粳新品系 742及黑米新品种 ;上海农科院获得了抗稻瘟病的优良水稻体细胞无性系 ;江苏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杂粮作物》2004,24(5):271-274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遗传改良进展缓慢,生物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应用于常规育种中去.对甘薯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利用原生质进行体细胞杂交和作为遗传工程受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深入探讨其在农作物改良与抗病虫害中的应用。在农作物基因改良技术方面,基因工程技术为转基因植物的培育提供了关键支持。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拓展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学与农作物育种及杂交育种等领域,为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性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农作物抗病虫害方面,RNA干扰技术以其高度特异性的基因沉默机制为抗病虫害提供了新途径,基因剪切技术以其精准的基因编辑能力为农作物的抗性特征塑造带来了希望,生物防治技术以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在农作物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认为,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与抗病虫害中的应用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改善品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亚麻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玉富 《中国麻业》2005,27(2):60-65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亚麻生产现状及发展,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研究概况。从亚麻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突变体的利用、原生质体培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亚麻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从此看出了我国亚麻生物技术发展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但是我国在加大生物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在亚麻花药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基因克隆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一定能使我国亚麻生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亚麻生产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北农集团继199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等六年农业院校设立奖学金之后,于1999年再次举资一千万元设立了大北农科技基金,即从1999年每年用100万元奖励十位农业科技领域,农业经济理论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农业科学家。同时,其主持的科研项目及开发的产品还可得到大北农集团的进一步资助,以尽快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化。基金奖励和资助的重点方向为农作物(含林业)新品种育种技术;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农业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应用生化技术;动物新品种及…  相似文献   

15.
玉米转基因育种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清琢  姜敏 《杂粮作物》2005,25(4):230-231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农作物育种科学也有了新的突破.目前以转基因技术为手段和方法的高新技术育种正在成为国际作物育种的新途径.同样,转基因育种技术也是未来玉米育种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转基因玉米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转基因玉米育种研究中所使用的外源DNA导入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技术,子房注入法,聚乙二醇介导法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作物冬季南方繁育基地第一个开放实验室——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生物技术实验站 ,近日在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试验中心建立。该实验站的建设 ,旨在改善我国农作物冬季南方繁育基地农业科研的设施条件 ,提高研究水平。近年来 ,飞速发展的生物技术给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生物技术正与常规育种相结合 ,成为选育新品种的重要手段。由于种种原因 ,作为我国农作物良种冬季繁育基地的海南南繁基地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技术实验室 ,更没有一个面向全国南繁科研人员的开放实验室。此前 ,南繁期间科研人员要么被迫放弃实验…  相似文献   

17.
龙福麦12号(原品系代号龙辐97-018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小麦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室用1.5万rad的γ射线照射佳5品系的干种子经系统选育而成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早熟、多抗、强筋,是2000年黑龙江省种子工程中标品系。1997年出圃,2003年3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开发中心(简称玉米中心)组建于1998年,是天津市唯一的专业玉米育种研究机构。本中心现有研究人员7人,辅助工人1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副教授1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实习员2人。在上述人员中有2人为博士(其中1人为博士后)。 该中心现有玉米种质资源材料近2000份,其中包括塘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Reid Yellow Dant四大系统及其它一些育种材料。该中心育种研究设施齐全,具有标准的作业室、种子风干室、种子风干罩棚、种质资源室、种子质量检测室及标准育种试验地近百亩,目前承担国家特用玉米育种攻关项目1项,天津市玉米育种攻关项目3项,市推广项目1项,天津农科院新增长点工程项目1项。该中心和国内外玉米育种界有着较广泛的接触和交往,并同他们建立了较稳定的业务联系。该中心近年来在玉米育种上的显著业绩,特别是在特用玉米育种方面的工作(鲜食果蔬玉米,饲料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受到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CIMMYT)及罗马尼亚谷物及工业作物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Cereals and Industrial Crops of Romania)的关注,并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该中心津玉34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2000年3月)后,先后又选育出津玉46、津玉21、津玉60、9856、津鲜糯1号、津鲜糯2号、津鲜7号、津鲜8号等一批春夏玉米或特用玉米品种。这些品种已经在天津、河北、山西、四川、青海、辽宁、吉林等省(市)推广或种植。目前,该中心在抓好普通玉米育种的同时,重点搞好特用玉米育种(饲料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等)和工厂化专用品种育种,其育种方向已经调整为特用化和专用化。 该中心在搞好玉米专用化、特用化育种的同时,正在开展无公害鲜玉米加工贮藏研究,目前已有一批产品通过实验室中试,2001年后半年几个高品位的无公害鲜玉米加工保鲜产品将面市,以接受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选择和检验。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王鹏文博士、副主任张烈博士后,热诚期盼国内外玉米界朋友来津作客、合作研究和检查指导工作。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地址:天津市外环西线38公里处(子牙河桥南),邮编:300112;联系电话:022-27326076,27323193转8540或8564;传真:022-27719866。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生物技术已在包括甘蔗在内的许多农作物生产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与生物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已于1994年在路州荷马的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院南方研究中心甘蔗研究所的甘蔗育种计划中开始实施。生物技术在育种计划中将会有一个重要影响的鉴定领域是种质评价,特定种与特定特性的DNA标志和转基因甘蔗的生产。在两个商用甘蔗品种和17个甘蔗近缘野生种上进行了5S rRNA位点的DNA序列多态研究。克隆了52个多态染色体组DNA序列,并测定了5S rRNA位点。现在,这些发表自基因银行的序列目前是有用的。以这些DNA序列为基础,设计了三个甘蔗种的特异性的DNA标记,并正被用于帮助后代选择。在既具有抗除草剂和glufosinate,也抗甘蔗花叶病毒H系的转基因甘蔗生产的温室植物评价上,也取得了进展。在新千年里,期望农业研究院和大学的育种家、农学家、遗传学家、病理学家、昆虫学家和生理学家在甘蔗有关生物技术项目上,如鉴定、克隆和基因分子鉴定研究上为提供重要的农艺特性或重要病虫害而多多合作。  相似文献   

20.
浅述25年来采用常规杂交选育4个抗病棉花品种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在于对抗病品种遗传规律的了解与掌握,提出以抗病材料作杂交配组母本是创造新抗病类型的可能性较大,在重病圃中连续选择是较快获得稳定材料的捷径;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与创造是育成新品种的基础和基因库;常规育种与新型的生物技术育种是今后抗病育种有所突破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