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葡萄属野生种对炭疽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果实离体鉴定三种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2种或变种、49个株系对葡萄炭疽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一些种和株系的果实不感炭疽病或感病率极低,表现为抗性极强或强,严重感病的仅是个别株系。我国葡萄属植物是极为宝贵的抗炭疽病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白腐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田间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起源我国的葡萄属12个种或变种、46个株系对白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所有野生种的果实不感白腐病;但在接种条件下,不同的种对白腐病的抗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在同一种内的不同株系间也存在着显著的、甚至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的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田间接种鉴定和室内离体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起源于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所有野生种的果实几乎不感黑痘病,叶片表现为高度的或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野生葡萄种间杂交F_1代抗黑痘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原产我国野生葡萄5种11个株系和9个欧洲葡萄品种杂交,组合成抗病×抗病和抗病×感病两类,获F_1代杂种1238株,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亲本抗黑痘病及其在F_1代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在F_1代表现为极强的显性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葡萄野生种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田间接种鉴定,系统研究了中国葡萄属13个种和变种的26个株系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筛选出高抗株系10个。其中燕山葡萄(♀)因扦插容易生根,可用自根苗作为抗葡萄根癌病砧木进行嫁接试验,其余可用作抗葡萄根癌病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野生种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柴菊华  贺普超 《园艺学报》1997,24(2):129-132
通过田间接种鉴定,系统研究了中国葡萄属13个属和变种的26个株系对葡萄根癌病的抗性,筛选出高抗株系10个。其中燕山葡萄(♀)因扦插容易生根,可用自根苗作为抗葡萄根癌病砧木进行嫁接试验,其余可用作抗葡萄根癌病的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应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葡萄种间抗寒性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张文娥  王飞  潘学军 《果树学报》2007,24(6):849-853
在冷冻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葡萄属12个种45个株系枝条的膜透性变化、含水量动态变化及萌芽能力3项指标,并以种内不同株系间3项指标的平均值综合评价了12个种的抗寒性。结果表明,我国葡萄属野生种(东亚种群)山葡萄、燕山葡萄以及美洲种群中的河岸葡萄为高抗类型;蘡薁葡萄、复叶葡萄、毛葡萄为中抗类型;秋葡萄、刺葡萄、瘤枝葡萄为低抗类型;秦岭葡萄、麦黄葡萄和欧洲葡萄为不抗类型。抗寒性指标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平均隶属度评价葡萄抗寒性最为科学,为鉴定葡萄新种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野生葡萄资源的l7个种或变种,共73个株系根围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密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鉴定。共采集300份土样,从中鉴定出线虫计9属l9种:6种螺旋线虫,4种剑线虫,2种短体线虫,2种矮化线虫;长针线虫、针线虫、盘旋线虫、轮线虫和枪线虫各1种。线虫群体一般由2—5个属组成,其中针线虫、螺旋线虫和矮化线虫是分布较广泛的寄生线虫。同时比较了中国野生葡萄的不同种,不同株系间寄生线虫种类和密度的差异,为进一步筛选抗线虫砧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德朝 《果农之友》2003,(12):30-30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是葡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大部分省份的葡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发病严重的年份,造成果实大量腐烂,对产量影响很大。此病害除危害葡萄外,还能侵害苹果、梨等多种果树。近几年,河南省民权县园艺局在人和镇、程庄镇、王庄寨乡等乡镇的几个园艺场和葡萄园进行大量试验、调查、分析,现将葡萄炭疽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症状葡萄炭疽病一般只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的果实上,着色后的果实发病,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褐色圆形的小斑点,后来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有机酿酒葡萄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9-2012年的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波龙堡酒庄有机酿酒葡萄园内发生的病害有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酸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穗轴褐枯病、葡萄白粉病等10余种,其中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和葡萄炭疽病为主要病害,对园区葡萄产量影响最大.园区发生的主要害虫为二星叶蝉和绿盲蝽.不同葡萄品种上病虫害发生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园区主栽品种中霞多丽受二星叶蝉危害最重,且易感葡萄霜霉病,赤霞珠易感葡萄炭疽病;不同葡萄品种间葡萄白腐病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野生葡萄果实抗白腐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感病×抗病的葡萄种间杂交组合白玉霓×塘尾的F1 代17 个单株及塘尾自交一代16 个单株为试材, 采用BSA 法和RAPD 技术, 通过对155 个随机引物的筛选, 获得了一个与中国野生葡萄抗白腐病基因连锁的RAPD 标记OPP09-760 , 并在中国野生葡萄8 个种的32 个株系及欧洲葡萄16 个品种中得到验证。进一步将该DNA 片段克隆并测序, 根据两端序列, 设计了一对长26 bp 的特异引物分别扩增供试材料, 获得了与该RAPD 标记相同大小的DNA 片段, 成功地将RAPD 标记转化为SCAR 标记, 可以用作抗白腐病基因的分子辅助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10个鲜食葡萄品种进行田间观察比较,结果表明,8612、夏黑、维多利亚等3个品种在柳州市可作为早熟葡萄品种适当发展;京优适宜在柳州市作为中熟品种重点发展;红玫瑰和温克可作为晚熟品种适当发展;87-1、金手指可作为城郊休闲果园的特色品种适当发展;美人指和红乳不适宜在柳州市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搜集大量葡萄品种的基础上,并根据对吐鲁番地区葡萄品种资源的调查,探讨该地区现有栽培葡萄品种的"种级"隶属关系和分类问题.截至目前,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品种数量已达到555个,其中属于新疆本地的品种45个,引进品种505个(引进国内品种55个,国外品种450个),选育的品种5个.通过采集标本及对有关研究资料的分析及汇总,选出吐鲁番地区常见的具代表性葡萄品种54个,并根据其果实、种子、卷须等分类特征,首先对其进行种级分类与鉴定,而后分别进行每一种内品种的分类探讨.结果表明,上述54个葡萄品种中43个隶属于葡萄、山葡萄、圆叶葡萄、网脉葡萄4个种,11个为杂交品种或杂交种(其中3个拟定为本地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青花菜抗源材料的筛选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80余份青花菜资源采用苗期多抗性人工接种和田间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筛选出一份抗TuMV兼抗黑腐病的抗源材料和一份抗TuMV耐黑腐病的抗源材料。并用该两个抗源材料与其它自交系杂交,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的杂交组合,田间表现抗病毒病兼抗黑腐病,且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15.
以云南、四川主栽的4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在常规用药方式基础上辅以微生态制剂,测定其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防控效果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有效防控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发生,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提高葡萄果粒大小和百粒质量,同时增加糖酸比。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康威,对葡萄酸腐病和黑曲霉病的防效最佳,分别达52.3%和42.4%;在传统用药基础上使用绿地康3号,其防效为31.3%和21.9%,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前期使用化学药剂,后期单独使用微生态制剂对酸腐病的防效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6.
葡萄属种间杂交一代对霜霉病抗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室内离体叶圆片接种鉴定,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5个种和变种的11个株系及其与欧洲葡萄种间杂交13个组合的1018株杂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后代组合群体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野生种中主要存在主效抗性基因,后代群体的抗病性主要由野生种亲本所决定。欧洲葡萄品种的抗性程度也影响到后代的抗性强弱。种间杂交后代中,抗性基因的作用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葡萄属植物孢粉学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子显微镜,系统观察了分布于我国的葡萄属(Vitis,L.)植物的10个种的花粉形态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葡萄属植物种间花粉形态、大小有一定差异;(2)花粉表面纹饰种间差异较大;(3)利用孢粉性状进行聚类,可将10个种分为两大类群;(4)华中地区是我国葡萄属植物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5)根据进化系统分析,毛葡萄、复叶葡萄是我国葡萄属植物中较为古老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